歷史上被稱為“戰神”的將軍,他們都打過哪些經典的戰役?

史學達人


黃埔四期的林彪軍校畢業後,1926年11月被分配到北伐軍中路軍的葉挺獨立團擔任見習排長,其時北伐軍代總參謀長白崇禧已經轉任東路軍前敵總指揮,正率部經浙江攻擊淞滬,旋任上海警備司令,因此兩個人在這一時期並沒有直接交集,因為中路軍的戰略攻擊目標是武漢。



林彪與白崇禧第一次正式交手,是發生在1934年11月的“湘江血戰”,前者是中央紅軍頭號主力紅一軍團的軍團長,後者是“廣西綏靖副主任”,也是桂系軍隊封堵湘江的實際總指揮。原本白崇禧是不想玩命的,因為洞悉南京蔣某人消耗雜牌軍的陰謀,所以桂軍在第一時間反而放棄全州實施了後撤。

1934年11月29日,南京嚴電問責,坐鎮平樂指揮的白崇禧不敢再耍猾頭,命令夏威第15軍、廖磊第7軍等部發起反攻。這裡有個誤解,實際上湘江戰役中紅一軍團(下轄紅1師、紅2師、紅15師約19000餘人)主要是在腳山鋪阻擊戰中對付李覺的湘軍70000人。



與桂軍有所接觸的只是紅2師紅4團,他們在逐退桂軍警戒部隊後,即將陣地移交給紅三軍團返身加入腳山鋪作戰,因此與桂敵在界首血拼的是彭老總而不是林彪的部隊,嚴格來說,林白兩人算是“擦肩而過”。

抗戰期間據稱日本人給白崇禧冠以“戰神”的稱號,不知出處,先後就任副參謀總長、第五戰區代理司令長官、桂林行營主任等職。而林彪1937年9月取得平型關大捷後名揚天下,可惜卻被晉綏軍誤傷缺席了後面的抗日戰爭,直到1942年2月才從蘇聯回國,在身體尚未康復的情況下,並沒有繼續領兵作戰,1945年日本投降後,奉派到山東擬任山東軍區司令員後轉赴東北。



兩位名將第二次交手,已經是1946年5月,何應欽出國後代理“陸軍總司令”職務的白崇禧從北平趕往東北督戰,這已經是東北民主聯軍撤守四平以後的時間點,白崇禧接到的指示,是要當面督促杜聿明固守四平、瀋陽等地,保證關內外聯繫即可,而不要輕易發兵北進。但是白杜會商的結果,是應該趁林彪新敗銜尾追擊,否則一旦讓東北民主聯軍得到休整和壯大“倒是真的值得憂慮了”。


在白崇禧的強力支持下,東北蔣軍出動新一軍、新六軍繼續向北進攻並奪取了長春,按白杜兩人的意思,南京方面應該再增加兩個軍的兵力,以便一口氣追過鬆花江。這也是林彪在東北最困難的時期,林彪後來回憶說:“1946年5月四平、長春撤退後,主力失去戰鬥力,如果敵人繼續增加兩個軍,我們的軍事情況是很危險的,因為主力來不及休息補充和裝備”。



然而此時山東我軍及時發起了大規模反擊作戰,先後解放了泰安、德州等重鎮,威脅著交通命脈津浦路,南京無奈之下將原擬投入東北戰場的兩個軍轉調山東,白崇禧和杜聿明的美夢就此破滅,兩軍遂隔松花江形成對峙,不久白崇禧悻悻離開東北返回南京就任“國防部長”,而林彪則長舒一口氣:“山東大打起來救了我們一手,使得我們能緩過氣來”。

戰爭進入到1949年初,情況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林彪提70萬大軍入關一舉解放平津,經過加強後的第四野戰軍兵強馬壯已達90萬餘眾,於平津戰役結束的4月間大舉向中南出動。此時蔣軍精銳大部已在華東被殲,長江中游的主力部隊便是“華中剿總總司令”白崇禧指揮的12個軍37個師約288000人,兩人的第三次交手終於開始了。



林彪曾經評價道:“白崇禧是敵軍將領中最有才幹的一個,而這句話可以說並非過獎”,因此儘管四野兵力兵器佔據絕對優勢,林彪在殲滅白崇禧集團的作戰中仍然保持了高度謹慎。從武漢到長沙,白崇禧率軍一路搶先撤退,四野始終未能抓住桂軍主力,直到白崇禧因青樹坪戰鬥出現戰略誤判後,不撤反攻,林彪指揮我軍在“衡寶戰役”中一戰打斷了桂軍脊樑,殲其第7軍和第48軍四個主力師。

白崇禧無奈率殘部逃回廣西老巢整補,四野大軍跟蹤入桂,1949年11月起再發起“廣西戰役”,歷經39天浴血奮戰,殲敵173000餘人,徹底消滅了存在了25年的新桂系軍事集團,白崇禧亡命海外。而林彪率領的第四野戰軍從白天黑水戰至海角天涯,更無愧於我軍的“戰神”之名,在兩位名將的對決中,林彪及其麾下的四野雄師,也終於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度度狼gg


歷史上能夠被稱之為“戰神”的人,都是戰場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偉大的將領們,他們打的每一次戰役,都是為了人民的獨立和解放而戰,都是為了國家的統一而戰。

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稱之為戰神。

當然了每一個人的眼裡,每一個歷史時期,在他們看來,他們所認為的戰神也都是不一樣的。

我們說一下中國歷史上最被人津津樂道的將軍和他們打的最為經典的戰役吧。

彭德懷將軍打的百團大戰和抗美援朝戰爭

我們都知道彭德懷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優秀的軍事家之一,他的一生經歷的大小戰役有數百戰,其中打的最被世人津津樂道的戰役,就是百團大戰和抗美援朝戰爭了。

這兩場戰役,都是典型的保家衛國的戰爭。

百團大戰是彭德懷帶領著中國八路軍殲滅日偽軍四萬餘人,取得了抗戰以來第一次大規模作戰的勝利。

這一次戰役的勝利,大大的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日的士氣,為中國抗日戰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還有抗美援朝戰爭是彭德懷帶領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打敗美帝國主義,取得偉大戰役的勝利。這一次戰役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一個和平的國內外環境。

粟裕將軍打的孟良崮之戰和淮海戰役

粟裕將軍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最為傑出的軍事家之一,他的一生打了太多經典的戰役了。我們在這裡說兩場最為經典的孟良崮戰役和淮海戰役吧。

孟良崮戰役中,粟裕帶領的華野軍殲滅了張靈甫帶領的七十四師,要知道這個七十四師是國民黨的五大主力之一。

當他們被殲滅的時候,蔣介石是無論如何都不敢相信的。畢竟這樣的一支軍隊,竟然在四天的時間裡,就被華野軍給殲滅了。

這個結果無論是張靈甫,還是蔣介石他們都是不敢相信的。但是,事實上就是如此,他們不相信也要相信。

通過這件事,也反映出來了粟裕帶領的華野軍的厲害。

還有淮海戰役中,粟裕帶領的華野軍先是殲滅了黃百韜的第七兵團,又在和杜聿明的戰役中俘虜了杜聿明,取得了淮海戰役的偉大勝利。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

劉伯承和鄧小平帶領的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一戰,就是解放戰爭史上最為經典的一場戰役。

因為這一次戰役,劉鄧大軍如同一把尖刀一般,插入到了敵人的心臟當中。給國民黨造成了重大的打擊,為中國的解放戰爭的大反攻拉開了序幕。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一戰,為中國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當然了劉伯承和鄧小平打的經典戰役還有很多,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


史學達人


戰神是大兵團作戰的奇才。20世紀首推粟裕。蘇中七戰七捷得孫子兵法神韻。孟良崮全殲七十四師有在重兵團隊中捉上將氣魄。豫東、濟南、淮海、渡江、上海,一氣呵成,戰略家粟裕斗膽直陳城南莊,西伯坡立軍令狀。三十六點九萬人殲滅四十四萬大軍的淮海戰役,舍粟無他。毛主席誇獎說:粟裕同志淮海戰役立了第一功!






鼓樓自媒體聯盟亞高原


胡璉18軍老虎團的最後的戰鬥,慘烈無比,我軍3團拼光才拿下

淮海戰役中,國共雙方投入了140萬大軍在徐州為中心的大平原上進行決戰,雙方傷亡30萬後決出勝負——國軍損失55萬精銳,而解放軍付出巨大傷亡後大量補充解放戰士,居然擴軍10萬以上。

淮海戰役中,解放軍最弱小的一支軍隊,當屬中野;而國軍最精銳的一個兵團,則是土木系所有精銳的大集合——黃維兵團。而這兩支軍隊,在戰場上相遇,成就了中野以弱勝強的多名戰神般的名將。

殲滅黃維兵團的雙堆集戰役,最激烈的便是大王莊戰鬥!這是淮海戰場上最慘烈的一幕,是真正的絞肉機。24小時內,國共雙方7個主力團都拼光了。

十八軍作為國軍中嫡系的嫡系,最強的團應該是118師33團。大王莊戰鬥時,33團命不好,遇上的是華野7縱的58團和60團。這兩個團,剛剛補充了黃百韜兵團的美械裝備,解放戰士大量加入,齊裝滿員,兵力都超過了3000人。

華野最擅長的,是炮群戰術,輕重火炮一陣招呼,國軍士氣就下去了,一個衝鋒解決戰鬥!但是,33團是個例外,早在南麻戰役中,胡璉就帶著整編11師,用子母堡守住了陣地,在大雨掩護下倖免於難。這一次,33團頂住炮火,有條不紊抵禦解放軍衝鋒。

15分鐘炮火覆蓋還沒結束,58團和60團就兩面發起進攻,經過2小時戰鬥,33團跑了一個連,其餘被全殲。我軍這邊,也是傷亡慘重,59團接防大王莊。

當天晚上0點,18軍118師的一個營,在炮火掩護下殺了回來。數百門火炮數千發炮彈,照亮了大王莊的天空,燃燒了大王莊的土地,59團傷亡慘重,頑強戰鬥下,和118師的進攻部隊陷入焦灼。

不守住大王莊,就無法打開通往雙堆集的道路,權衡再三,中野派出了6縱46團,支援華野7縱59團。這種涉及兩個野戰軍兩個縱隊的戰鬥,在解放戰爭中是極其罕見的。

第二天亮,國軍炮火掩護、裝甲部隊衝鋒,再加上兩個步兵團,用兩個小時時間,59團頂不住只好撤出。國軍終於奪得了大王莊的控制權。

國軍還沒站穩腳跟,立刻遭到了解放軍四個團的圍攻,這四個團分別是中野6縱46團,華野7縱的58團、59團和60團。

戰鬥結束後,整個大王莊已經沒有完整的工事,彈片滿地,屍體滿地,塹壕裡的血水能浸溼褲腿。

大王莊戰鬥後,在小王莊目睹這一切的敵85軍23師師長黃子華,深深折服於解放軍的頑強戰鬥力,率部投誠。

大王莊戰鬥到底上網多少,目前為止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國軍118師33團不愧是老虎團,從建制部隊到補充上來的散兵全部戰死,打到只剩下團長一個人!我軍的59團連團長都犧牲了,只剩下兩個重傷的營長,46團和58團和60團則是傷亡殆盡,沒能參加後續戰鬥。

這場戰鬥中,為了人民解放事業那些戰死沙場的軍人,各個稱得上戰神!可是,他們中大多數,連自己的名字都沒有留下。我們只能記住指揮他們的縱隊司令、師長,作為對他們僅有的懷念。

時任中野6縱縱隊司令的,便是最善於打硬仗的王近山,這個縱隊,上上下下的口頭禪都是"燒鋪草",個個都有視死如歸的覺悟。後來這個縱隊改編為25軍。

時任華野7縱縱隊司令的,是成鈞中將。7縱在殲滅黃百韜戰役中參加了徐東阻擊戰,南下參加雙堆集戰役又成了主力部隊,血戰大王莊、攻佔尖古堆,徹底打垮了18軍。整個淮海戰役,7縱消滅了敵人2萬人,比自身兵力都多。後來7縱改編為25軍。

華野20師三個團都參加了戰鬥,後來20師成了25軍74師:張懷忠任師長,鄧清和任政治委員(原20師,共有220、221、222三個團)。

這就是淮海戰役中最慘烈的一場戰鬥,戰死的數千名解放軍戰士,都是戰神!


歷史知事


劉伯承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和領導人,現代軍事家。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入學生軍,參加了護國、護法戰爭。加入中國共產黨後,組織過瀘順起義、南昌起義,先後任過中央紅軍總參謀長、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長、第二野戰軍司令員、軍事學院院長、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他對中國革命軍隊的建立和壯大,對革命戰爭的勝利和新中國的成立,對我軍向正規化現代化的邁進都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1915年12月,劉伯承在涪陵成立了四川護國軍第四支隊,參加了第二次反袁戰爭,即護國戰爭。1916年3月,在攻打豐都的戰鬥中,劉伯承頭部連中兩彈,右眼受重傷。當德籍沃克醫生為他摘除右眼球時,為保護腦神經,未用一點麻醉藥。他扶著柱子,滿頭大汗,沒吭一聲。沃醫生不禁為之動容:“你不是軍人,而是軍神!軍神!”

劉伯承的一生,經歷了中國革命戰爭的全部過程。他判斷敵情準確,計劃戰鬥周密,善於出奇制勝,以神機妙算、足智多謀著稱。朱德元帥曾讚譽他“具有仁、信、智、勇、嚴的軍人品質,有古名將風,為國家不可多得的將才”。陳毅元帥留下過“論兵新孫吳,守土古範韓”的名句。



每日一點小歷史


🌹藉機列寫歷史上的戰神:彭德懷、劉伯承、韓先楚指揮的著名戰役。

📒彭德懷: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副總指揮,指揮了著名的“百團大戰”。

📔抗日根據地的發展,嚴重威脅著日寇的後方。1938年底開始,日寇集中大部兵力,瘋狂進攻敵後根據地。他們修築了無數的碉堡、封鎖牆和封鎖溝,還利用鐵路和公路,把根據地包圍起來,這就是“囚籠政策”。日軍對根據地進行

反覆拉鋸式的“掃蕩”,見人就殺,見房屋就燒,見東西就搶,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企圖消滅抗日根據地和八路軍。

📒為了粉碎日寇的“囚籠”政策,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了一百多個團,在華北兩千餘公里的戰線上,向日軍發動大規模攻擊,主要目標是破壞敵人的交通線,摧毀日偽軍的據點。百團大戰歷時三個半月,戰鬥次數1800多次,斃傷俘獲日偽軍4萬多人,拔掉據點近3000多個。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

📔上黨戰役:劉伯承指揮的“上黨戰役”,是抗戰後的第一次與國民黨軍隊的一次乾淨徹底、戰果輝煌的殲滅戰。在政治方面有力的支持了——“重慶談判”。

1945年9月,國民黨調集13個師的兵力,在日軍獨立旅團的掩護下,進犯上黨解放區。在劉伯承指揮下,迎頭痛擊。從9月底至10月10日,殲敵3.5萬人,打散1000多人。俘敵副總指揮胡三餘中將,十九軍軍長史澤波中將及將官27人,敵第七集團軍副司令長官彭毓斌逃跑後自殺。

📒海南島戰役:解放軍第十五兵團副司令員兼40軍軍長韓先楚指揮。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大規模登陸戰的成功戰役。

1950年3月5日至5月1日,韓先楚指揮40軍、43軍,利用木帆船、機帆船開始渡海戰鬥,摧毀了國民黨戰神——薛嶽的陸、海、空立體的“伯陵防線”,10萬守軍被殲(一部分乘軍艦逃回臺灣),解放了海南島。

📒[本文未經允許,不可任意刪改。歡迎熱心的網友們交流。]





笑看東籬


在古代,有這麼一個人,十七歲封侯,二十四歲英年早逝,但卻是中國古代十大戰神之一,曾說出“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壯志豪言,他就是霍去病。

十七歲封侯

公元前123年,霍去病被任命為票姚校尉,跟隨衛青的大軍征討漠南的匈奴軍隊,霍去病率領八百鐵騎長驅直入匈奴大本營,擊殺了包括單于的爺爺輩籍若侯產、匈奴相國等兩千多人,還俘虜了單于的叔叔羅姑比,創下了兩軍對壘以來從未有過的戰績。漢武帝特封霍去病為冠軍侯。

完勝河西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決定打通西域,讓漢朝的領土進一步擴張,霍去病為此次作戰的元帥。

在春季作戰中,霍去病率領一萬名騎兵急行軍一千多里越過河西走廊,不僅擊敗了河西五個小國,還一舉追上了敗退的渾邪王和休屠王主力部隊,擊殺匈奴士兵將近一萬人,俘虜了渾邪王子、休屠祭天金人等達官貴族。

在夏季作戰中,因公孫敖和李廣不能支援,霍去病決定帶領大軍長驅直入攻破匈奴主力部隊,這次霍去病殲滅匈奴三萬,還俘虜了匈奴五王在內的高官一百二十二人。

同年,匈奴渾邪王被霍去病打的投降,率領四萬軍隊歸降漢朝,從此漢朝全面打通河西走廊,為進軍西域打下來夯實的基礎。

匈奴人被霍去病打的喪失了勇氣,悲歌道:“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封狼居胥

公元前119年,為擴大戰果,漢武帝命令衛青和霍去病分別率領五萬軍隊追擊匈奴,史稱“漠北之戰”。


在這次戰爭中,七萬匈奴軍隊被殲滅,匈奴左賢王被霍去病打的落荒而逃,霍去病追殺至狼居胥山,並在此舉行了祭天大典,意為漢朝軍隊所到之處皆為漢朝領土。

從此往後,漠南一帶再無匈奴王庭,而封狼居胥也成為了軍隊中最高的成就。

英年早逝

不過,令人可惜的是,霍去病二十四歲時就病逝了,但他在七年內取得的軍事成就卻令人萬世敬仰。


凍梨歷史君


說一位國軍“戰神”---王耀武。

王耀武沒有深厚的家庭背景,只是一個普通農民家的孩子。他年少時,還曾因為家境問題,輟學打工謀生。他能做到國軍中將,成為兵團級高級軍官,除了靠自己會“來事”,最主要的就是靠自己能打仗。

王耀武進入黃埔軍校,是他一生的轉折點。他這個第三期學生兵沒有畢業,就參加了東征。之後,在全面抗戰爆發前,他從排長、連長、團長、旅長一路做到師長。因為,黃埔學生兵出來就可當連排級軍官。所以,他真是從底層一步一步爬上來的,沒有跳一級。

抗戰爆發後,王耀武部51師被編入俞濟時74軍,參加了很多大戰。例如: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蘭封會戰,萬家嶺戰役,第一次長沙會戰,上高會戰,常德會戰,雪峰山戰役,等等。他在這些戰鬥中的表現,一直非常勇猛,且戰功卓著。也是因此,他升任74軍軍長,並把74軍帶成了“國軍五大主力之一”。而且,74軍還是五大主力中,戰功最多的。

王耀武在抗戰時的每一場戰鬥,打的都很有血性。在這裡,單說一下他作為司令官指揮的“雪峰山戰役”。

1945年4月,第四方面軍司令官王耀武率部30萬,在湘西雪峰山一帶阻擊日軍5個師團(10萬餘人) 。經過55個晝夜奮戰,殲敵2萬7千餘人(日軍死亡12498人),奪得日軍軍旗90多面,並且俘虜日軍447人(軍官42人)。日軍116師團被我軍重創,日軍58旅團還有四個聯隊被我軍全殲。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歷史上中國大地湧現出無數將星名帥,但是能擔當得起戰神稱號的並不多,大家比較信服的“戰神”有白起、韓信和霍去病。

武安君白起,長平之戰殲滅四十萬趙軍

白起是戰國時期軍事家,秦國將領,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位列武廟十哲。白起一生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是最著名的戰役肯定是長平之戰,一舉殲滅趙軍四十萬,贏得“殺神”之稱。

長平之戰之前,秦國實力已經遠超各國。韓國國君為了讓秦國退兵,主動割讓上黨郡,上黨郡守卻連人帶地投奔了趙國,於是秦國派王齕出兵討伐趙國,長平之戰拉開帷幕。

秦國來勢洶洶,趙國派久經沙場的廉頗帶兵抵禦。廉頗用兵謹慎,憑藉有利地形建立了重重防線,無論秦軍怎麼挑釁都堅守不出,愣是和秦軍對峙了整整三年。


然而趙國畢竟國力有限,對峙三年對趙國的糧食負擔很大,久拖下去不是辦法,於是趙王臨陣換將,用日後被稱為“紙上談兵”的千年“背鍋俠”趙括代替了廉頗。


秦國這邊也換了主帥,而且還是秘密將將白起送上前線,趙國對此毫不知情。用兵比王齕更勝一籌的白起,依靠詐敗引誘趙軍傾巢而出,同時派出一支兩萬五千人的部隊,通過長途奔襲,繞到趙軍後方,切斷了趙軍的糧道,利用地形將趙軍重重包圍。

秦王聽到趙軍被包圍後,徵召國內所有十五歲以上男子奔赴前線,力求一舉殲滅趙國。交戰數十天後,趙括在戰爭後期衝鋒時被射死,最終趙軍糧食消耗殆盡,無奈投降。

因為擔心趙軍反覆無常,白起發出了日後引來無數爭議的命令,通過使詐坑殺四十萬降卒!長平之戰奠定了秦國一統天下的勝勢,此後六國再也無力同秦國抗衡。


然而有傷天和的白起,最終也沒落得好下場,被秦王賜死,死前白起曾感嘆自己當初用欺騙的手段殺了四十萬趙兵,如今死有餘辜。一代戰神如此落幕,引人唏噓。


淮陰侯韓信,垓下之戰擊垮項羽

韓信是西漢開國功臣,著名的軍事家,被封淮陰侯,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 有“兵仙”、“神帥”之稱。韓信一生跟隨劉邦征戰無數,立下過汗馬功勞,但其最經典的戰役當屬垓下之戰。

公元前202年,韓信率領四十萬漢軍與十萬楚軍在垓下相遇。由於漢軍攻勢兇猛,楚軍不能抵擋,只能退入壁壘堅守,被漢軍重重包圍。征戰多時加上糧草告急,楚軍人困馬乏,士氣十分低落。


為了瓦解楚軍戰鬥意志,韓信命漢軍在夜裡唱楚歌,但是歌詞改成了“人心都背楚,天下已屬劉;韓信屯垓下,要斬霸王頭”,成語四面楚歌就是由此而來。


本來楚軍被圍多日就士氣低落 ,聽到了故地的音樂,更是思鄉厭戰,韓信乘勢發動猛攻,楚軍大敗,十萬軍隊被全殲,項羽被追擊的路上也自刎而死。

嚴格得說,垓下之戰漢軍佔據了絕對的兵力優勢,此戰並不能很好地體現出韓信戰神的能力。韓信一生中勝仗無數,滅三秦、先後滅掉魏國、代國、趙國、齊國,但是這些戰爭中能被世人記住的具體戰役並不多,垓下之戰反而成為最經典的戰役代表。


和白起一樣,韓信的下場也不好。因為功高震主,受到猜忌和打壓後選擇謀反,被呂后派人擒殺。一代戰神,沒有死在沙場,卻死在了一個女人的手上,也是十分悲慘了。


冠軍侯霍去病,漠北之戰封狼居胥。

霍去病是西漢中期著名將領,也是一位民族英雄。因為年輕且能戰善戰,被漢武帝封為冠軍侯。其一生都在對抗匈奴,最經典的當屬漠北之戰。

公元前119年春,漢武帝命令衛青和年僅21歲的霍去病各自率領五萬騎兵和數十萬步兵分別從定襄和代郡兩個方向深入漠北,目的是找到並殲滅匈奴的有生力量。

霍去病一路帶兵北上兩千多里,深入漠北,終於找到了匈奴左賢王部,一戰消滅了七萬匈奴人,俘虜了一大批匈奴貴族。他一路帶兵追殺到了貝加爾湖附件,並且登上了現在位於蒙古境內的狼居胥山築壇祭天,用來紀念這一場史無前例的大勝。


經此一戰,“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霍去病在漠北一戰中體現的迂迴縱深,穿插包圍戰術也讓人耳目一新,無愧於戰神之名。

也許是光芒太過耀眼,天妒英才,霍去病英年早逝,享年僅有23歲。但是他“封狼居胥”的典故流傳至今,激勵著歷朝歷代的將領去重現這一偉大的榮耀。


小熊貓看歷史


1)、項羽

秦末起義軍領袖,下相人。秦末隨項梁發動會稽起義,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於鉅鹿之戰擊破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回顧項羽的一生,短短31年,鉅鹿之戰、攻齊之戰、彭城之戰、固陵之戰,大都是以少勝多。鉅鹿之戰中,項羽帶著五萬楚軍,破釜沉舟,九戰九捷,擊敗章邯和王離率領的四十萬秦軍。想當初西楚之爭,劉邦兵圍彭城,彭城之戰中,項羽帶著三萬楚軍奔襲千里,擊敗劉邦率領的五十萬諸侯軍。

2)白起

白起是中國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也是秦國的一代名將。白起是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歷經大小七十餘戰,從未一敗,甚至沒有一場平局。白起什麼樣的仗都打過,有以少勝多,也有以眾凌寡;有千里奔襲,也有高壘攻堅,戰績是全勝。最為著名的便是在長平之戰中坑殺了趙軍45萬。

3)、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公元前206年,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同年,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助劉邦還定三秦。公元前204年,韓信擊敗代國,同年,韓信率軍攻打趙國,韓信背水一戰,用幾千漢軍打敗了十倍的趙軍,並且活捉了趙王歇。公元前203年,韓信滅齊,並在濰水之戰中,消滅了前來增援的二十萬楚軍,致使楚軍大將龍且戰死。公元前202年,韓信率軍南下,垓下合圍項羽,同年滅楚。韓信也為後人留下“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典故。

4)、粟裕

粟裕(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領導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大將之首。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南昌起義,後進入井岡山,參加歷次反“會剿”和全部五次反“圍剿”戰爭。長征時留在南方組織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期間,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江南指揮部和蘇北指揮部副指揮。1941年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後兼第六師師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華中野戰軍司令、華東野戰軍副司令、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等職,主要指揮高郵戰役、隴海線徐(州)海(州)段戰役、蘇中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林彪元帥都說“粟裕盡打的神仙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