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現境外輸入病例,嚴防國際疫情“倒灌”刻不容緩

近日,伊朗、日本、韓國、意大利等多國出現新冠病毒疫情擴散態勢,北京出現境外輸入病例表明,防止國際疫情“倒灌”風險,已經刻不容緩。

北京出現境外輸入病例,嚴防國際疫情“倒灌”刻不容緩

紅外體溫篩查系統 劉平 攝資料圖


一個多月來,包括北京在內,全國各地戰疫成果卓著。湖北以外全國個位新增確診數、累計治癒首超現有確診病例數等好消息,確實鼓舞人心。但與中國疫情態勢持續向好形成對照的是,據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最新數據,中國境外已有58個國家報告確診病例,連續數日境外日新增確診病例數大於中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風險級別,已由“高”上調到“非常高”。在境外疫情日益嚴峻的時刻,空中國門無疑成為“外防輸入”新增的重要戰線。

北京作為首都,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境外、市外進京人流量巨大,防控工作無疑壓力更大、責任更重。嚴格落實“四方責任”、嚴格開展進京檢查、抓好“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兩大環節,始終是北京市防控工作的重點。嚴防疫情“飛入”,盡最大可能防止境外輸入病例,對病毒形成最有效的阻擊,是“內防擴散”的前提和基礎。面對境外疫情輸入風險,需要全面加強入境健康管理,確保國門是一道阻止病毒蔓延的安全門,守護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保衛首都安全,保障首都市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

按照中國法律法規,對來自疫情嚴重國家和地區人員入境後採取檢驗檢疫和防控舉措,如測量體溫、實施居家或集中觀察等,既是當前中國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也是對所有入境人員的健康安全負責;既能有效阻止疫情跨國傳播,也有利於境外國家和地區強化疫情防控措施。國門進得來,病毒防得住,既避免疫情通過國際渠道迴流,又避免造成對國際人員、經濟往來的過度“阻斷”效應,也能體現中國在全球抗擊新冠病毒戰鬥中的能力和擔當。

新冠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病毒面前,沒有一個人是旁觀者,也沒有一個國家是旁觀者。守好空中國門,嚴防疫情飛入,及時捕捉病毒的流動軌跡,及時堵住病毒蔓延和擴散的渠道,對全球抗疫行動,是最積極的協作態度,是最主動的應對方式,也是最有效的防控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