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縣旅遊資源及發展概況

梁山縣旅遊資源及發展概況

梁山縣旅遊資源及發展概況


梁山本名良山,西漢時為皇家獵場,因漢文帝次子梁孝王劉武狩獵病卒於此而得名。唐、宋、元、明時期為佛教聖地,留下了蓮臺寺、法興寺等佛教遺蹟。唐宋時期,黃河多次潰決形成了“八百里水泊”,晁蓋、宋江等梁山好漢在此演繹了膾炙人口的英雄故事,《水滸傳》一書行世,遂使梁山名揚天下。2008年,梁山風景區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區,以景區為核心載體,全縣旅遊產業發展初具規模,現有旅行社五家、三星級旅遊飯店兩家、休閒娛樂場所十餘處、旅遊購物場所上百處。

近年來,省、市領導高度重視梁山水滸文化旅遊開發,梁山水滸文化旅遊區與黃河三角洲自然生態旅遊區等一起被山東省委、省政府列為著力打造的四大旅遊區。梁山縣委、縣政府明確了旅遊業的主導產業地位,將水滸旅遊開發作為全縣“兩大重點工作”之一來抓,取得了明顯成效。

梁山水滸文化旅遊開發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處於大建設、大發展的起步階段,還存在許多問題有待解決:

一是發展現狀與梁山和水滸的知名度不相符,

二是景點建設不成體系,風格不一致,文化內容單薄,

三是服務設施檔次低,不配套,

四是空間狹小,產業短板,

五是城市發展侵佔景區空間,亂搭亂建現象嚴重。

梁山縣旅遊資源及發展概況


6.8.2 指導思想與原則

1. 規劃指導思想

以風景資源保護為前提,以景區建設為基礎,以水滸文化為特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風景促旅遊,旅遊促經濟。經濟效益、風景效益和社會效益兼顧,眼前利益、局部利用與長遠遠利益、整體利益兼顧。

2. 規劃原則

三大效益原則:梁山的旅遊項目建設必須以合理利用環境資源為前提,保護和恢復景區內自然、人文景觀,合理控制開發規模和強度,使旅遊資源得以可持續利用,實現經濟、社會、環境三大效益相統一。

統籌規劃與城鄉一體化原則:應把全縣域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規劃,整合全縣旅遊資源,以促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特色化原則:以深厚的水滸文化底蘊為線索貫穿景區建設和旅遊開發。

梁山縣城市總體規劃修編(2010-2030年)·綱要說明書

市場導向原則:旅遊開發需以旅遊的供需關係和市場導向為核心;所以,梁山的旅遊開發必須面向市場、研究市場、拓展市場,針對不同層次、不同消費群體的市場需求來組織旅遊產品。

產業聯動開發原則:旅遊業要以開發旅遊產品為主體,使吃、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成一條龍,全面發展,形成旅遊綜合生產力。

注重參與性原則:遊樂項目的設計,一定要注重參與性,要深入發掘水滸發源地的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做到使遊客在參與過程中既得到知識與趣味,又得到快樂與健康。

6.8.3 旅遊景區規劃

根據梁山旅遊資源類型、空間分佈、主題構思,同時考慮縣域旅遊資源的稟賦和區位特徵,本次規劃將縣域旅遊景區劃分為一心三區,分別為:中心城區旅遊服務中心,水滸文化景區、黃河灘區和古墓葬景區。

1. 中心城區旅遊服務中心

中心城區旅遊服務中心位於規劃新城區西側,依託東環路、城區新行政中心組團與梁山風景區建設旅遊服務中心。

2. 水滸文化景區

水滸文化景區以水滸遺蹟景觀為主題,是梁山重點打造的旅遊區,包括中心城區的梁山景區、楊營鎮和小安山鎮的兩大水泊溼地景區。

3. 黃河灘區

規劃結合黃河灘區原住民搬遷,以梁濟運河入黃河口為依託,以發展休閒和娛樂為主,以綠色養殖和生態農業觀光旅遊為主線,形成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優質度假場所。

4. 古墓葬景區

依託北部青堌堆遺址和茅家堌堆墓群這兩大省級文報單位,建設展現先秦民俗文化、墓葬文化的歷史文化景區。

一心三區各依據自身的特點來進行開發建設,各自的主題與功能講究多層次性與互補性,以實現梁山旅遊功能結構上的完整性。

6.8.4 旅遊發展建設

30

旅遊發展必須“內引外聯”。“引”即引進資金,引進人才,從而才能引進客源。“聯”即聯合發展。 梁山旅遊必須與水滸旅遊線、曲阜、泰安、濟南等地的旅遊組織單位和旅行社等聯合,或在上述熱點城市設接待站,增開旅遊專線班車。

恢復、創造一批具有水滸特色的觀賞性景點,推出一批具有水滸特色的表演性項目和參與性項目。

立體開發,整體建設,亦即“山上、山下、山城”應統籌考慮,將水滸文化內涵滲透到城市的每個角落。梁山周圍一切可視水面均可納入水泊意境。梁山周圍一切可見山體均可看作梁山支脈,城市街道、廣場出入口均有水滸標記,城市就是新時代的水滸城。

把梁山“知名度”這種獨特的文化資源優勢轉變成經濟資源優勢。旅遊的效益不僅僅在於旅遊業本身的直接收入,更在於它通過人員的流動而帶來的信息、資金、人才的流動,在於它對城市建設、城市文明的促進,在於它對城市生態、城市環境的改善,這就是旅遊業經濟、社會、生態綜合效益。

第七章 城市規劃區協調發展規劃

7.1 規劃區範圍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二條,“規劃區,是指城市、鎮和村莊的建成區以及因城鄉建設和發展需要,必須實行規劃控制的區域”。城市規劃區的具體範圍,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編制的城市總體規劃中劃定。

根據這一規定,本次規劃將梁山街道辦事處、水泊街道辦事處、拳鋪鎮、楊營鎮、經濟開發區和馬營鄉納入城市規劃區,規劃面積為360.39 平方公里。

7.2 規劃區現狀

目前,規劃區內各城鎮各自為政,缺乏統籌規劃與協調發展,各城鎮產業雷同,特色不明顯,同時形成相互競爭,不利於縣域經濟發展。

1. 梁山鎮

梁山鎮是縣政府所在地,多條國道、省道交匯於此,具有較大的交通優勢,具有縣域內不可替代的中心地位,目前正積極打造以依託梁山風景區的水滸文化為特色的風景旅遊城市。

梁山縣城市總體規劃修編(2010-2030年)·綱要說明書

2. 拳鋪鎮

從區域環境上看,拳鋪鎮境內有濟廣高速、原220國道及多條省道穿過鎮域,擁有較大交通優勢,不僅物流運輸業的發展,也為發展以專用車製造為特色的機械製造工業提供了堅實基礎。

3. 楊營鎮

楊營鎮屬於魯西南交通重鎮,四通八達,地理位置優越。楊營鎮境內資源豐富,已發現有能源礦產、非金屬礦產、煤炭與地下水資源潛力較大,尤其是煤炭潛在資源極為豐富,是濟寧市煤炭資源開發的重要後備基地。

4. 開發區

梁山經濟開發區位於梁山縣城西部,京九鐵路東臨,是省政府1998年1月批准設立的省級經濟開發區。2007年3月份開發區實行了新的管理體制,設立了開發區管轄區域和控制區域。

5. 馬營鄉

馬營鄉南鄰鄆城,其餘三面受梁山鎮、楊營鎮和開發區包圍,直接受到梁山鎮輻射。目前,正積極建設“一帶五區”,即沿金城路自西向東依次建梁山泊遺址溼地公園旅遊區、高效珍禽

畜牧養殖區、小城鎮商業區、高科技工業區、觀光旅遊生態農業園,使金城路兩側發展成一個經濟隆起帶。

梁山縣旅遊資源及發展概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