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嘉魚小夥是怎麼打理8500畝“蔬菜王國”?

“90後”嘉魚小夥是怎麼打理8500畝“蔬菜王國”?

這位小夥就是張鎮 ,皮膚黝黑。唯一讓他像一名“90後”的特徵,就是他的船襪配板鞋。他帶我們扎進他的“蔬菜王國”,車行數10分鐘,除了綠色,還是綠色。“你看得到的,看不到的,都是我們公司的蔬菜。”28歲的張鎮十分自豪。他就是湖北金潤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掌管著嘉魚縣潘家灣鎮8500多畝的蔬菜基地。

嘉魚縣是全國南菜北運基地縣、全國蔬菜“兩減”示範縣,有著“北有壽光、南有嘉魚”的美譽,全年蔬菜產值達到41億元。張鎮的父輩,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就在鎮裡做種子生意。2009年,他以家裡生意為基礎,註冊成立了金潤農業。

公司攤子很大。有種子試驗推廣,1230畝的試驗田,種著2000多個包菜、白菜品種,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智遠每年都到他們田裡做試驗;公司還有交易市場,網羅多家物流公司,每年收菜高峰,市場裡車水馬龍;再就是7280畝的農場,主要是請人在管理。

“90后”嘉鱼小伙是怎么打理8500亩“蔬菜王国”?

金潤農業的蔬菜種子試驗基地

他們怎麼保證賺錢?

農業風險高,怎麼保證賺錢?他脫口而出:“一定要控制成本。”農場採取“分化管理”方式,由11戶打理。也就是說,一戶請30人,就有330人在農場做工。“這和我們一家去請300多人,結果完全不一樣。人多了,難以精細管理,容易窩工。”

公司一年銷售50噸種子,30萬噸蔬菜。其中,2000噸蔬菜出口俄羅斯。為了讓蔬菜錯峰上市,公司還修建了1200噸的冷庫。

走訪嘉魚縣,記者發現,全縣8個鄉鎮,7個鄉鎮都能找到像張鎮這樣紮根農業的“90後”。初略統計,總計97人,種養殖規模累計超過13000畝。他們普遍做著特色種養殖,如1993年的孫杰,在渡普鎮養著10畝黃骨魚;1991年的魯濤濤,在渡普鎮養著200畝水蛭;1992年的周藝,在新街鎮養蛇並做成菜餚在網上銷售。其中,年齡最小的是官橋鎮1994年的香菇種植戶劉彩雲。

“90后”嘉鱼小伙是怎么打理8500亩“蔬菜王国”?

張鎮打理的“蔬菜王國”,望不找邊際的蔬菜

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賀新良表示,嘉魚縣是農業大縣,農業基礎好,這兩年密集回來一批“90後”。他們頭腦靈活、視野開闊,對市場更為敏感,是未來農業的希望。

為引導人才向基層流動,2017年,咸寧市啟動“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工作。三年來,全市招錄“一村多”學員1122人。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王江認為,隨著鄉村振興推進,項目資金向農村傾斜,鄉村人才引進、培養、流動、激勵、保障等政策引導,基層對人才的承載力、吸附力將進一步增強,鄉村將成為創新創業的熱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