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蔘有什麼藥理作用?

最強武器


丹參味苦,性寒,能夠入心、心包經、肝經,是名副其實的活血化瘀藥物,具有活血調經、祛瘀止痛、除煩安神的重要效果。事實上,除了利用丹參活血消淤,通經止痛的作用來治療嚴重的功能性子宮出血之外,丹參活血化瘀的能力使得它還被用來治療月經不調甚或閉經等的疾病。


《日華子本草》中介紹丹參有“破宿血,補新生血,落死胎”的藥效。這就證明了丹參雖有“血參根”之名,但是卻沒有參之滋養補血的效果。《本草綱目》一語破的,“能破宿血,補新血”,故而在我們後來的諸多醫療著作中,都介紹到了用丹參來創方治療月經不調和閉經的疾病。

除了能夠利用丹參祛瘀止痛的作用來治療痛經和血瘀經閉的療效之外,用丹參來治療血瘀心痛,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醫學金針》中有丹參飲一方獨用丹參活血消積聚,治療心腹疼痛疾病效果顯著。在我們後來瞭解到丹參藥效時,丹參酮等許多能夠用以擴張冠狀動脈的有效成分,使得丹參能夠達到擴張冠狀動脈,減少老年患者發生心梗的可能性,這使得丹參的治療作用更為受到眾人的信服。


本草世界


很多中老年人想必會比較瞭解丹參這一味中藥,並且中老年人常常用丹參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據瞭解丹參的採摘季節集中在春季和秋季,所以丹參十分的珍貴。丹參作為中醫學上常用的中藥材,究竟有什麼特殊或顯著的治療功效嗎?

丹參是一味性質微寒且味道偏苦的中藥材,主要歸入人體的心經和肝經,傳統的中醫也總結出了丹參的六大藥用價值。

一、丹參可以活血化瘀

丹參活血化瘀的功效十分的顯著,主要歸功於丹參中的丹參酮成分,該物質能夠增強人體心肌的收縮力並有效的擴張冠狀血管,進而起到改善心肌缺血的問題。傳統中醫會將丹參與當歸、葛根等藥材配伍,能夠活血化瘀並補血虛,能夠降低血脂、擴張血管並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二、丹參可以調經止痛

丹參目前也是作為婦科的常用藥物,因為丹參性質微寒而能夠祛瘀生新,一般將丹參和益母草、川芎等藥材同時煎煮可以治療閉經痛經以及產後瘀滯腹痛等症,也可以將丹參與肉桂、吳茱萸配伍用於治療寒凝血滯的問題。

三、丹參可以抗菌消炎

臨床的藥理研究發現丹參富含丹參酮等有效的成分,尤其能夠抑制大腸桿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菌的活性,同時還對風溼痺痛等病症有消炎的作用。

四、丹參可以養血安神

將丹參與酸棗仁一同放在沸水中浸泡三十分鐘,適當的飲用可以引血歸肝並能緩解心神不寧、入睡困難的失眠症狀。

五、丹參可以保護肝臟

丹參中的有效成分能夠促進肝細胞的再生,因此可以加速肝臟的局部的血流循環並保護我們的肝臟。

丹參雖然在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方面發揮出獨到的作用,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還是需要注意丹參的使用禁忌。具體而言有2個:

首先是丹參的禁忌人群:丹參具有顯著的活血化瘀的功效,而非血瘀症狀的患者服用丹參很可能影響氣血的運行並有流鼻血等症狀表現;丹參雖然性質偏寒且能調經止痛,但是孕婦不宜攝入丹參,因為丹參可能會引發流產等問題;對丹參過敏的人不宜食用丹參,避免引發皮膚紅腫、瘙癢或休克等過敏的症狀。

其次是丹參的使用禁忌:中藥中有“諸參辛芍反藜蘆“的說法,也就是說丹參不宜與藜蘆配伍;丹參不能與西藥阿司匹林、華法林以及維生素K等藥物同時服用,因為這些藥物本身就具備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丹參也能抑制血小板的活性,因此同時服用很可能引發嚴重的出血問題;服用丹參期間不宜進食富含鎂、鐵以及鈣元素的食物,因為丹參中的丹參酮會和這些元素髮生反應並降低丹參的療效;丹參會對胃部有刺激的作用,特別是過量食用丹參會引發嚴重的噁心以及嘔吐等不適。

參考文獻:

1.王夢夢 吉蘭芳 崔樹娜,《丹參功效的物質基礎研究進展》,中醫學報,Acta Chinese Medicine,2019年05期.

2.2017,《中藥學專業知識(二)》,第七版


奇妙的本草




複方丹參滴丸

複方丹參滴丸成分是:丹參、三七、冰片。

丹參、三七:具有活血化瘀、理氣的作用。冰片不僅能止痛,還有利於藥效發揮。

說明書是這樣描述的: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痺,症見胸悶、心前區刺痛;冠心病心絞痛見上述症候者。

複方丹參滴丸和速效救心丸的成分都有冰片,區別在於:複方丹參滴丸含有丹參、三七,速效救心丸含有川芎。

丹參、三七的作用:具有活血化瘀、理氣的作用。

川芎的作用:活血行氣、止痛。

這兩種藥的區別很大嗎?為什麼說“速效救心丸”能救命,而“複方丹參滴丸”不能呢?

這兩種藥主要成分為中藥,我們不否認其在急救時的作用,個人覺得這兩個藥身上有哪個就吃哪個,但是別一起吃就行。




醫實語錄


丹參又名赤參,紫丹參,紅根等,為雙子葉植物唇形科,主產於安徽、河南、陝西等地,是我國曆史悠久的一種中藥材。雖然丹參味道苦,但食用起來對人有著諸多的好處。那麼,丹參有什麼藥理作用呢?

一、 保護心肌:丹參酮可以縮小心肌梗死麵積,降低心肌耗氧量。丹參有效成分具有鈣離子拮抗作用,能夠抑制心肌細胞復極化時鈣離子的緩慢內流,從而抑制心肌成纖維細胞膠原分泌與細胞增殖,同時可使主動脈阻抗和左室後負荷降低,從而解除心律失常造成的循環障礙,從而改善局部心肌供血。

二、 改善循環: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梗塞和心臟功能,調節心律,並能擴張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環;縮短紅細胞及血色素的恢復期,使網織細胞增多,能促進組織的修復,加速骨折的癒合。

三、 中醫認為,丹參具有活血祛瘀,涼血消癰,養血安神的作用。可治痛經,閉經,腹部腫塊,煩熱不安,癰腫瘡毒等症。比較適用於冠心病心絞痛,腦血管病患,高血壓,血栓性病患,月經不調和各類瘀血阻滯證。

丹參是一種對身體有很多益處的中藥材,但要注意的是,丹參不可和阿司匹林一起服用,因為丹參和阿司匹林有一樣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將丹參和阿司匹林一起服用,就相當於加大了阿司匹林的藥物劑量,容易導致出血。

擅長:中西結合方法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支擴咯血等呼吸系統常見病、急、危重病。擅長治未病,調體質,糾正體質偏頗,調氣血。


醫聯媒體


功效作用

丹參,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佈。富含維生素、微量元素鋅、銅、鐵等營養成分,具有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之功效,用於胸痺心痛、脘腹脅痛、瘕瘕積聚、熱痺疼痛、瘡瘍腫痛等症。

1.降血糖、降血脂

丹參進入身體之後能有效的促進血管的擴大,提高身體之中的血液循環,這就能夠降低血糖在血液之中的含量。還具有降低血脂的功能,同時還可以抑制冠脈粥樣硬化的疾病形成,有效的保護身體健康。

2.祛瘀止痛

丹參可用於胸肋脅痛,風溼痺痛,症瘕結塊,瘡瘍腫痛,跌僕傷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痛等。治療胸肋疼痛、症瘕結塊,以及月經不調、經閉經痛具有良效,常與川芎配伍應用。在治療胸腹疼痛屬於氣滯血瘀方面,往往配合砂仁、檀香等藥同用。

3.活血

丹參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梗塞和心臟功能,調節心律,並能擴張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環;縮短紅細胞及血色素的恢復期,使網織細胞增多,能促進組織的修復,加速骨折的癒合。

4.防血栓

丹參可提高纖溶酶活性;延長出、凝血時間;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內cAMP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變學特性(血粘度降低、紅細胞電泳時間縮短),抑制血栓形成。

5.護肝

丹參能抑制或減輕肝細胞變性、壞死及炎症反應,促進肝細胞再生,並有抗纖維化作用;另外,對結核桿菌等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

6.抗腫瘤

丹參對中樞神經有抑制作用,有抗腫瘤作用。丹參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保肝抗癌的功效,對於肝纖維化、肝癌等疑難疾病的治療,丹參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對於惡性淋巴瘤、子宮肌瘤及其他惡性腫瘤等具有很要好的輔助治療效果。

相關禁忌

1、服用抗凝結藥物的心臟病人,如同時服丹參,易導致嚴重出血。

2、非血瘀者服用丹參會導致氣血運行急速,導致流鼻血或其他反應。

3、丹參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服用可能會引起流產或早產。

4、過敏者忌用丹參,會引起皮膚紅腫、瘙癢,甚至休克的現象。

母嬰宜忌

孕婦不宜服用。

丹參根含丹參酮,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服用可能會引起流產或早產;產婦服用可能影響內、外生殖器受損血管的癒合,造成流血不止,甚至大出血。

嬰幼兒不宜服用。

丹參是補藥,兒童身體虛弱,服用丹參會引起上火、便秘等症狀,如果鈣劑和丹參合用,可結合生成鞣酸鹽沉澱物,不利於鈣質的吸收,影響小兒骨骼發育。

丹參500克,切薄片,於烈日中曬脆,為細末,用好酒泛為丸,每服15克,清晨開水送下。

用丹參洗淨,切曬為末,每服10克,溫酒調下。

丹參15克、鬱金6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丹參、益母草、香附各9克,水煎服。

丹參600克,以酒五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丹參50克 檀香、砂仁各7.5克,水煎服。

茵陳15克、鬱金、丹參、板藍根各9克,水煎服。

8.治療寒疝、小腹及陰中相引痛、自汗出欲死

丹參半兩,杵為散,每服熱酒調下5克。


中老年人健康之路


執業藥師小茴香告訴你,丹參的藥理作用!

小茴香第一次接觸丹參,還是在大學中藥製劑課堂中,丹參製劑的工藝,從中藥材的鑑別,選藥,工藝流程設計,提取,純化,乾燥,製劑……等等繁複的工作流程。到最後的丹參片、丹參滴丸,整個過程是非常生動有趣的。

丹參自古以來都是藥者們研究的重點藥材,到後來,在工作中不同的領域也都遇見丹參,丹參成為了藥者生活中的常態存在。

在工藝流程設計過程中,丹參的有效成分和藥理作用是整個過程的重點。藥理作用通常指的是藥物的作用機制。

丹參的藥理作用

1.心血管系統(是丹參最重要、最常用的作用)
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可擴張冠狀動脈擴張,冠狀動脈流量增加;抑制內源性膽固醇的合成,減少低密度脂蛋白
保護心肌——丹參是一種氧自由基清除劑,可抑制再灌注時心肌細胞膜的脂質過氧化反應,從而減少心肌細胞膜的脂質過氧化反應,減輕心肌細胞膜損傷,阻止Ca2+內流,
防治心肌梗死——可減輕急性心肌梗塞造成的心臟循環障礙,促使冠狀動脈間橋式或側枝血管開放,使梗塞區內毛細血管損傷減輕
2.中樞神經系統
丹參具有明顯的鎮靜、催眠、抗驚厥作用,可明顯增強鎮靜藥的作用,能使大腦皮層自發活動振幅減小,抑制丘腦後核內痛放電,產生中樞性的鎮痛作用。

3.消化系統

改善胃黏膜供血、增強胃黏膜防禦能力、減輕胃黏膜損傷、防治消化性潰瘍

4.抗腫瘤

丹參酮是抗腫瘤的主要有效成分,可以通過對各種腫瘤細胞的殺傷、誘導分化及誘導凋亡等機制來發揮其抗腫瘤作用

丹參的日常使用

丹參藥理作用和功效還有很多,小茴香給大家介紹三種常用方法,

生丹參擅長活血化瘀,熟丹參擅長補血養心。

1. 丹參茶,三七4g+丹參5g+川芎3g,作茶飲,可防治冠心病、腦梗恢復期,心律失常。

2.活血化瘀丹參酒,1斤丹參泡5斤白酒(婦科可用黃酒),泡約20天后即可服用,每次20ml,活血化瘀效果非常好。但是心血管系統疾病的人不建議喝。

3.補血丹參湯,丹參20g+黃芪10g+枸杞10g+烏雞,補血益氣,養血健脾,對於體質虛弱的人非常好,對於婦科疾病的血虛月經量少也是有較好療效。


小茴香姐姐


五色配五臟,丹參通體呈暗紅色,入心;與之相對的玄參又稱黑參,入腎;人參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稱號“黃參”入脾,沙參又名白參入肺(故能止咳),紫參入肝。

丹參主要產區在陝西、山西的等西北地區,一般四月開花,五月採根曬乾,丹參在臨床上,只有用它通利關節,治療四肢不遂,心煩難平都有一點的效果。這主要因為丹參通體呈紅色,跟血管相似,只要氣血一通,這些病症自然會好。

同樣根據它這一原理,丹參對打落死胎,調理婦人經脈不勻,以及排膿止痛,生肌長肉都有一定的療效。


本草百曉生


丹參又名赤參,紫丹參,紅根等,是雙子葉植物唇形科,乾燥根及根莖,因其藥用根部呈紫紅色,民間稱其“丹心”。主產於安徽、河南、陝西等地。中醫認為,丹參味苦,性微寒,歸心、心包、肝經,具有活血通經、祛瘀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等功效。丹參入藥,首見於東漢《神農本草經》,曰:“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除瘕,止煩渴,益氣”。《山東中草藥手冊》中這樣記載丹參:“本省有一種白花丹參,形態與丹參極相似,僅花為白色。白花丹參的根,可治痛經、月經不調、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本草匯言》關於丹參的功效記載:“丹參,善治血分,去滯生新,調經順脈之藥也。”因此,應用丹參能夠祛瘀生新,行而不破,補散均有,起到活血、化瘀、止痛、養血、生血等作用,且功效顯著。現將丹參的藥理作用總結如下:

1. 抗心肌缺血 丹參成分丹酚酸B具有舒張血管的作用,能夠通過多條通路增加冠狀動脈生成,,進而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調整血液在心肌重布。

2. 抗心律失常、降低心肌耗氧量 丹參成分丹參酮ⅡA能夠降低引起心律失常的正常心肌鈣離子水平,阻止鈣超標,進而使患者心律失常恢復或改善;同時還能夠降低左心室壁張力和心肌體積,起到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

3. 抗血小板 丹參成分丹參多酚酸能夠穩定心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粘附水平,改善血液循環,進而避免血栓形成。

4. 抗高血脂 丹參成分丹參素能夠降低高血脂主要危害因素血漿總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起到抑制血脂增高的作用。

5 .抗自由基 丹參水溶性成分有清除超氧陰離子\\羥自由基的功效,能夠抑制或降低脂質過氧化反應,起到防治心、腦血管病、肝病、腎臟病的作用。

6. 抗動脈粥樣硬化 丹參成分丹參酮能夠阻礙低密度脂蛋白氧化,降低脂質代謝酶活性,改善脂質代謝過程;丹參素能夠抑制膽固醇合成,降低氧化脂蛋白中丙二酮含量,進而避免血管狹窄、組織缺血而引發血栓。

7. 對消化系統的作用 丹參水溶性成分能夠增加胃黏膜血流和電位差,保護黏膜屏障完整,增強黏膜防禦能力,起到抗胃潰瘍作用。

8. 抗腫瘤 丹參成分丹參酮ⅡA 能夠抑制肺癌、肝癌、乳腺癌、胃癌等腫瘤細胞株生長;丹參成分丹參酮能夠殺傷、分化腫瘤細胞;丹參成分二氫丹參酮Ⅰ能夠毒殺人體肝癌細胞、肺癌細胞。


藥事健康


丹參又名赤參,紫丹參,紅根等,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乾燥根和根莖。春、秋二季採挖,除去泥沙,乾燥。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佈。具有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之功效。用於胸痺心痛,脘腹脅痛,瘕瘕積聚,熱痺疼痛,心煩不眠,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瘡瘍腫痛。

《神農本草經》中講到:“味苦,微寒,無毒。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癥,除瘕,止煩滿,益氣”,幾乎囊括了丹參的全部主要功效。


丹參食療作用:
丹參味苦、微辛,性微寒;心、脾、肝、腎血分之藥;
具有活血祛瘀,養血安神,涼血消腫的功效;
主治瘀血頭、胸、脅、腹疼痛,積聚,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瘀滯腹痛,關節痺痛,跌打瘀腫,溫病心煩,血虛心悸,瘡瘍腫毒,丹疹疥癬。

丹參的功效作用:

一、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1. 強心加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臟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2. 對血管作用 擴張冠脈,增加心肌血流量;擴張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腦血流量下降
  3. 抗血栓形成 提高纖溶酶活性;延長出、凝血時間;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內cAMP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變學特性(血粘度降低、紅細胞電泳時間縮短)
  4. 改善微循環

二、促進組織的修復與再生作用
  1、 促進組織的修復與再生 丹參製劑治療:壞死心肌清除快;纖維母細胞分化、膠原纖維形成較明顯;肉芽形成比較成熟。局部淤血減輕、血液循環改善,癒合時間縮短。


  2、 抑制過度增生 對過度增生的纖維母細胞有抑制作用。

三、保肝 改善肝微循環。

四、抗菌丹參製劑中含有隱丹參酮、二氫丹參酮,對體外的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變性桿菌有抑制作用。


小梅醫生養生堂


丹參,養血賽當歸,活血比芍藥。

丹參,又名紅根、紫丹參等,是臨床最常用的中草藥之一。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且將其列為上品,乃屬無毒,主養命,多服久服不傷人之品。現代研究證實丹參具有保護肝細胞,預防肝纖維化、肝硬變、肝癌,降血脂等作用。

丹參提取物能活血化瘀而不傷正,素有“一物抵四物”之稱。丹參作為一味中藥,向來為歷代醫家所推崇,稱其為:“一味丹參,功同四物”,四物即古方劑中的“四物湯”,由當歸、地黃、川芎、白芍四味藥組成。“四物湯”具有養血活血作用,而一味丹參就相當於四味藥的功效,可見丹參之妙用。


【始載於】《神農本草經》

【歸經】心經、肝經

【藥性】寒

【藥味】苦

【毒性】無毒

【功效】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養血安神。

【主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 症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痺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

【應用】

用於胸肋脅痛,風溼痺痛,症瘕結塊,瘡瘍腫痛,跌僕傷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痛等。治療胸肋疼痛、症瘕結塊,以及月經不調、經閉經痛具有良效,常與川芎配伍應用。在治療胸腹疼痛屬於氣滯血瘀方面,往往配合砂仁、檀香等藥同用。

用於溫病熱入營血、身發斑疹、神昏煩躁。常與鮮地黃、水牛角、玄參等藥同用。

用於心悸怔忡、失眠。常與酸棗仁、柏子仁等藥配合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g。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反藜蘆;孕婦慎用。

附方

【田七丹參】

三七100g,丹參15g,水煎取濃汁,加白糖適量,乾燥成顆粒。每次取顆粒溫水溶化飲。亦可將二藥研為細末,每次g,加糖適量,泡茶飲。

源於《全國醫藥產品大全》。本方用二藥活血化瘀,並降血脂,增加冠脈流量。用於冠心病心絞痛。

【丹參飲】

丹參15g,檀香、砂仁各5g。以水先煎丹參,後下檀香、砂仁煎沸飲。可加適量紅糖調味。

源於《時方歌括》。本方以丹參活血化瘀,檀香、砂仁行氣止痛。用於血瘀氣滯,脘腹疼痛。現亦用於冠心病心絞痛。

【丹紅酒】

丹參60g,紅花、月季花各15g。以白酒500g浸漬。每次飲1~2小杯。

本方以三者活血化瘀,調經。用於血瘀經閉,月經不調,痛經。亦用於冠心病心絞痛。

【丹參玉楂飲】

丹參、玉竹、山楂各15g。煎水飲。

本方以丹參活血化瘀,並同玉竹、山楂降血脂。用於冠心病心絞痛,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症。 

各家論述

1.陶弘景:丹參,時人服多眼赤,故應性熱,今雲微寒,恐為謬矣。

2.《綱目》:丹參,按《婦人明理論》雲,四物湯治婦人病,不問產前產後,經水多少,皆可通用,惟一味丹參散,主治與之相同。蓋丹參能破宿血,補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滯下,調經脈,其功大類當歸、地黃、芎窮、芍藥故也。

3.《本草經疏》:丹參,《本經》味苦微寒;陶雲性熱無毒,觀其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症除瘕,則似菲寒藥;止煩滿,益氣,及《別錄》養血,去心腹痼疾結氣,腰脊強,腳痺,除風邪留熱,久服利人,又決非熱藥;當是味苦平微溫。入手、足少陰,足厥陰經。心虛則邪氣客之,為煩滿結氣,久則成痼疾;肝虛則熱甚風生,肝家氣血凝滯,則為症瘕,寒熱積聚;腎虛而寒溼邪客之,則腰脊強,腳痺;入三經而除所苦,則上來諸證自除。苦能洩,溫能散,故又主腸鳴幽幽如走水。久服利人益氣,養血之驗也。

4.《本草匯言》:丹參,善治血分,去滯生新,調經順脈之藥也。主男婦吐衄、淋溺、崩血之證,或衝任不和而胎動欠安,或產後失調而血室乖戾,或瘀血壅滯而百節攻疼,或經閉不通而小腹作痛,或肝脾鬱結而寒熱無時,或症瘕積聚而脹悶痞塞,或疝氣攻衝而止作無常,或腳膝痺痿而痛重難履,或心腹留氣而腸鳴幽幽,或血脈外障而兩目痛赤,故《明理論》以丹參一物,而有四物之功。補血生血,功過歸、地,調血斂血,力堪芍藥,逐瘀生新,性倍芎勞,婦人諸病,不論胎前產後,皆可常用。

5.《本經逢原》:丹參《本經》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等疾,皆瘀血內滯而化為水之候。止煩滿益氣者,瘀積去而煩滿愈,正氣復也。

6.《本草求真》:丹參,書載能入心包絡破瘀一語,已盡丹參功效矣。然有論其可以生新安胎,調經除煩,養神定志,及一切風痺、崩帶、症瘕、目赤、疝痛、瘡疥腫痛等症,總皆由其瘀去,以見病無不除,非真能以生新安胎,養神定志也。

7.《重慶堂隨筆》:丹參,降而行血,血熱而滯者宜之,故為調經產後要藥。設經早或無血經停,及血少不能養胎而胎不安,與產後血已暢行者,皆不可惑於功兼四物之說,並以其有參之名而濫用之。即使功同四物,則四物湯原治血分受病之藥,並非補血之方,石頑先生已辨之矣。至補心之說,亦非如枸杞、龍眼,真能補心之虛者,以心藏神而主血,心火太動則神不安,丹參清血中之火,故能安神定志;神志安,則心得其益矣。凡溫熱之邪,傳入營分者則用之,亦此義也。若邪在氣分而誤用,則反引邪入營,不可不慎。

8.《本草正義》:丹參,《本經》謂之微寒,陶弘景已疑其誤,繆仲醇亦疑之,至張石頑乃改作微溫。

9.《本經》: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症除瘕,止煩滿,益氣。

10.《藥性論》:治腳弱,疼痺,主中惡;治腹痛,氣作聲音鳴吼。

11.《本草新編》:丹參,味苦,氣微寒,無毒。入心、脾二經。專調經脈,理骨筋痠痛,生新血,去惡血,落死胎,安生胎,破積聚症堅,止血崩帶下。腳痺軟能健,眼赤腫可消。闢精魅鬼祟,養正祛邪,治腸鳴亦效。僅可佐使,非君臣之藥,用之補則補、用之攻乃攻,藥籠中所不可缺也。其功效全在胎產之前後,大約產前可多加,產後宜少用,自然成功多,而取敗少也。 

不良反應

1)個別患者會出現胃痛,食慾減少,口咽乾燥,噁心嘔吐,與丹參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有關。宜停藥,並可口服胃舒平,普魯苯辛等藥,重者可皮下注射阿托品。

2)個別晚期血吸蟲肝脾腫大患者,在服用大劑量丹參後會發生上消化道出血。應停用丹參,並給予止血劑,維生素等。

3)丹參可引起過敏反應,表現為全身皮膚瘙癢,皮疹,蕁麻疹,有的還伴見胸悶憋氣,呼吸困難,甚則惡寒,頭暈,噁心嘔吐,煩躁不安,隨即面色蒼白,肢冷汗出,血壓下降,乃至昏厥休克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