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為什麼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哈哈,這個問題在四十年前就有答案了。中國自近代以來,對科學與技術就有了非常嚴格的劃分標準。

所謂科學,是關於自然界、人類社會與自身認知的知識體系,屬於普遍原理一類。

所謂技術,是根據科學原理,在社會生產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的各種工藝與方法,屬於具體成果一類。

袁老師的雜交水稻技術是根據雜交優勢的科學原理,通過不斷生產實踐而來,雖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但對這個雜交優勢的原理,至今仍未取得完整的科學解釋,理論上一直無法突破,所以一直停留在技術層面。袁老師個人先是被評為省勞動模範,後來是全國勞動模範,一直與科學家無緣。我們當時也十分不解,袁老師明明是一個標準的知識分子,為何卻頂著工人農民勞動模範的帽子?後來說,知識分子也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所以知識分子當勞模也順理成章。

直到1994年,中國工程院成立,1995年,袁老師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這才擺脫了勞動模範限制,躋身科學家行列。

不管是工程院院士還是科學院院士,都是對知識分子的最高榮譽和最高褒獎,二者得其一,已完成了人生最高追求,何分彼此?想必袁老師早就心滿意足,我們又何必在此淡操心呢?願袁老師長命百歲,永褒青春!



雲卷飛山


袁隆平是國內有名的水稻育種專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出生於1930年,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時他還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但他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網絡上一直有聲音為袁隆平沒有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憤憤不平,甚至還有聲音為袁隆平沒有拿到諾貝爾獎憤憤不平。

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的增選要求不會和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增選標準一致,是這裡的院士不是那裡的院士並不是多麼不正常的事情。就像袁隆平為什麼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這裡面有著多方面的原因。我這裡可以說一個原因,對於院士候選人,有一個年齡上的限制,那就是原則上年齡不能超過65歲。如果候選人的年齡超過了65歲,需要有6名或6名以上的院士推薦,並且其中至少要有4位院士所在的學部與候選人要參選的學部相同方為有效。

袁隆平今年已經89歲高齡,他若是報名院士候選人,要比其他候選人多付出很多。而且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儘管袁隆平在網絡上有很高的呼聲,不過他的同行對他的評價遠沒有那麼高,甚至還有不少人瞧不起他。找6名院士推薦,並且其中至少4名是相關學部的院士,這有一定的難度。

其實可以換一個角度來思考,袁隆平為什麼要是中國科學院的院士?院士是學術榮譽,袁隆平所取得的成就已經得到了多方面的肯定,也拿到了很多院士難以企及的榮譽。袁隆平早已不參選中科院院士,我們為何還要對袁隆平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耿耿於懷呢?


刁博


袁隆平先生的水平不夠。

因為中科院院士的評選是有標準的,不僅僅是論名氣和貢獻的,畢竟連獲得諾貝爾生物獎的屠呦呦都不是院士,更別提拿不出實際產品的袁隆平了。

中國科學院的院士評選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理論水平是否過關,通俗一點就是你能不能把你所做的東西整理並傳承下去,把經驗和技術轉化成可以傳授的字面理論,這也是為什麼要求發表有一定量的專業理論文章的原因。這一點正好是袁隆平做不到的,袁隆平的水平也就技術員而已,因此袁隆平幾乎沒有著作和理論文獻,門下除了他自己和發現野敗(即國內首株發現的公水稻)的李必湖,其他一個都沒有。

另外,袁隆平的名氣其實在真正做水稻的專業領域裡真的不咋樣,因為袁系的所有品種都沒有通過實際檢驗,大規模推廣的一個都沒有!至於這兩年比較火爆的海水稻,現在的結論依舊還是不適合推廣!

袁隆平之所以被推上前臺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野敗是他領導的小組發現的,後期為了宣傳,就把袁當了個典型!

對了,雜交水稻領域裡貌似不止一箇中科院院士噢!舉個具體的例子,謝華安院士,汕優系列的培育人,實際貢獻和水平以及門下影響力遠比袁隆平要厲害很多很多!


Double豆科技


題主問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的區別。

中國科學院是搞科研,理論的,而中國工程院搞工程,技術的。二者主要是入選的標準不一樣。差不多可以說是教授和工程師的差別。當然有人既是科學院院士又是工程院院士。說明他理論與技術都是牛掰型的

其實對於國家貢獻來說,沒有誰比誰更牛一些,標準不一樣。都是中國科技的權威,代表中國科技的最高水平,備受人愛戴。

袁老搞得是雜交水稻,這個雜交,遺傳學已經弄得很明白了,就差具體實現了。而袁老就是將它具體實現的人。在這其中當然也會有對理論有貢獻的地方,但最大的貢獻還是在於技術實現。

所以袁老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這個完全沒有爭議。但理論創新不是技術創新,在這塊袁老目前達不到中國科學院院士標準。

如果哪一天袁老達到了中國科學院院士標準,自然會評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但不管評沒評上,袁老都是值得尊敬的。


有初有終


袁隆平,男,漢族,無黨派人士,1930年9月生於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人,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曾任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六屆、七屆、八屆、九屆、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

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2000年度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6年4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0年榮獲澳門科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先後成功研發出“三系法”雜交 水稻、“兩系法”雜交水稻、超級雜交稻一期、二期,與此同時,袁隆平提出並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運用超級雜交稻的技術成果, 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論文60餘篇。 2017年7月,任青島海水稻學院首席教授。 2017年9月,袁隆平宣佈一項剔除水稻中重金屬鎘的新成果。 2018年4月14日,袁隆平在海南接受鳳凰財經採訪時發表了對轉基因的看法。對於轉基因大豆,袁隆平指出,只要是通過安全檢測的轉基因作物,都是沒有問題的。袁隆平表示,轉基因是農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2018年9月8日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獲評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

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國勳章”。

2019年12月18日,獲“中國品牌70年70人”殊榮。


好多蛋黃酥


說到中國科學家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被選為中科院院士算得上其中之一。

能夠被選為院士的人,在各自的領域都有著突出的貢獻,和中科院同地位的一個機構是中國工程院,在技術領域有突出貢獻的人,就有機會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這樣來看,兩院的劃分標準就很顯然了,一個是科學理論領域的最高研究機構,一個是技術領域的最高研究機構。

說到兩院,可能一些人對於袁隆平這個“雜交水稻之父”沒能被選為中科院院士感到不解。

按照成就來算的話,袁隆平的成就確實可以比肩一個優秀科學家,然而之所以袁隆平不被選為中科院院士,是有一定原因的,這就得涉及兩院的增選標準。

中科院的院士候選人,要求年齡不超過65歲,超過的話,就要有6名或以上的院士推薦,而且其中4個以上要和這個候選人的學部相同。

看似要滿足這些要求難度不大,不過對於袁隆平而言,卻不太容易滿足了。

袁隆平因為其在雜交水稻領域所取得的成就,而被很多人所稱讚,不過同行就對其沒有那麼看好了,因為無法滿足這一條件,所以他也沒有機會成為中科院院士。

實際上,他被選為工程院院士就已經是對其成就的一種認可,沒必要非得拿到中科院院士的頭銜。

科學家本來就不是為了獲得榮譽而投身科研的,況且,袁隆平所取得的成就,更大程度上屬於技術領域的突破,他並沒有在理論上闡明雜交水稻的具體原理,這樣自然就算不上在自然科學領域有所貢獻了。

雖說科學技術不分家,科學要轉化為技術,才能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但是研究技術和理論還是有所不同的,在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或許更加容易一些,而要在理論上取得突破,可能就得要幾十上百年時間積累了。

在雜交水稻這一塊,袁隆平也不是做得最好的,他所研究出的雜交水稻品種,都沒有經過大規模實際檢驗。雖說他的研究引領了雜交水稻新發展,但實際上獲得應用的不多。

而在這一塊被選為中科院院士的科學家,雖然技術上沒有取得多少成就,但所提出的理論在學界還是有較大影響力的。

理論作為引導技術發展的重要因素,能夠起到長期的引導作用,而技術會隨著不斷創新而發展。

如果出現一種新的有效的育種方式,這種方式所培育出的作物比雜交水稻更穩定,產量更高,可能人們就會逐漸捨棄雜交育種,而去推廣另一種更有效的方式了。

因此,技術的東西不是一成不變的,而科學的理論具有長期的指導意義。如果有誰真的弄清楚了雜交水稻的原理,發表了重要的研究理論成果,那麼被選為中科院院士就順理成章了。


策神歷史


題主您好!

袁隆平老先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一般是在工程實踐中做出重大成就和貢獻的科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評選要求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年齡一般不超過65歲。

袁隆平老先生在雜交水稻育種的研究中沒有特別重大的理論成果,或者創造性的成果和貢獻,但在雜交水稻育種的工程實現上有特別重要的成果和貢獻。所以,袁隆平先生當選工程院院士實至名歸,沒有當選科學院院士而成為兩院院士並無遺憾,更不會有損和抹殺袁老的貢獻。



往事如風孔雀君


袁隆平老人雖然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卻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同屬於中國科學界的“兩院”,都是同樣重量級的榮譽。

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針對於基礎理論研究的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主要針對工程科學技術領域的科學家,簡單點說,你可以概括為科學家和工程師之間的區別。

袁隆平做的方向是把一項理論轉化成成果,雜交水稻雜交水稻是袁隆平發明的,並用於生產生活中,做到了規模化實踐而且很成功。但雜交理論不是袁隆平發現的,溯源雜交和遺傳理論應該是孟德爾遺傳定律孟德爾遺傳定律。所以袁隆平是工程院院士而沒有被評為科學院院士。


高維宇宙觀


原來只有中科院院士,以後國家又補充了工程院院士。作為科學傢俱體從事的專業研究不相同。科學院院士是科學理論研究的高級專家。工程院院士是實用科學理論研究的高級專家。兩者沒高低之分。只是研究方向不同。袁隆平屬後者。


那老先生


很多科學家和發明家都不是院士,對科技發展有貢獻了不一定是院士。很多將領也沒有軍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