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夢想反噬:江特電機為什麼玩不轉全產業鏈?

最近,江特電機(002176.SZ)發佈2019年年度業績快報公告,預虧20.5億元,同比下降23.56%。由於江特電機已經連續兩年虧損,將面臨退市風險,而在此之前該公司長期盈利,什麼原因導致江特電機急轉直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巨資收購九龍汽車打造全產業鏈,最終卻賤價甩賣導致鉅虧。為什麼江特電機玩不轉全產業鏈?

重金收購的九龍汽車反成累贅

2015-2016年,江特電機分三次購買了九龍汽車100%股權。第一次支付現金約9.55億元購買32.62% 的股權;第二次江特電機支付現金約5.35億元購買了九龍汽車18.38%股權;第三次通過發行股票募集現金約7.1億元購買九龍汽車49%股權資產。

江特電機為擁有九龍汽車付出了共計約22億元現金,可見當時公司對九龍汽車的前景之看好。從2015年至2017年,三年時間九龍汽車實現淨利潤7.68億元,業績完成率為102.35%,似乎也確實物有所值。

然而,從2018年開始,九龍汽車業績急轉直下。2018年,九龍汽車淨利潤為-1.2億元,同比下降157.98%;2019年1-7月,九龍汽車淨利潤為-1億元,上半年虧損幅度已達去年全年水平。

2019年12月5日晚間,江特電機宣稱,為了發展自身優勢產業,聚焦電機和鋰鹽及其上游產業,江特電機擬退出汽車產業。江特電機與揚州市江都區仙女基礎設施建設有限公司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公司擬將全資子公司九龍汽車100%股權進行轉讓,成交價僅5.13億元,預計發生處置損失5.31億元,將造成江特電機2019年度業績較大虧損。

截至評估基準日,九龍汽車淨資產賬面價值為13.66億元,資產基礎法評估價值為16.19億元,因此實際上江特電機投資九龍汽車這筆買賣的虧損額超過10億。

模仿不到的核心競爭力

什麼原因導致九龍汽車從巨資收購的“香餑餑”變成了低價賤賣的“燙手山芋”?一般認為,這是由於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補貼退坡等客觀因素影響,但挖貝網研究院發現並非完全如此。事實上,九龍汽車缺乏核心競爭力,因此難以在惡劣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發展。

九龍汽車官網稱:江蘇九龍汽車製造有限公司位於江蘇省揚州市,成立於2007年, 是一家集汽車研發、生產、銷售、服務、進出口貿易為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公司介紹都是高大上,然而其產品的品質究竟如何?

2020年2月20 日,易車網發表“車經社”文章《九龍汽車山寨豐田海獅出車禍,山寨車企還要山寨多久?》,報道2020年1月13日,日本羽毛球選手桃田賢鬥在馬拉西亞遭遇車禍,事故中司機當場身亡,車上其他三名隊員也因傷住院。

在對事故隨後的調查中發現,事發時桃田所乘坐的並不是真正的豐田海獅商務車,而是中國九龍汽車生產的仿製版本A6商務車,在馬來西亞以“PLACER X”貼牌銷售。A6於2010年在中國上市,根據座椅佈局的不同,售價在15-25萬元區間不等,而正版的豐田海獅在國內售價則高達42萬元,兩車價格相差懸殊。

九龍A6在外觀的模仿上與豐田海獅可謂十分相似,但一分錢一分貨,兩種車輛的安全性能卻不在一個等級,山寨版“豐田海獅”是導致這次交通事故的罪魁禍首。

根據調查結果,有專家認為,這臺九龍A6的安全帶設計存在嚴重缺陷,腰部和肩部約束能力十分有限,即使正確佩戴安全帶,在發生事故時也很難起到約束作用。此外,這臺九龍A6的座椅佈局也存在問題,擁有6排座椅以及18個座位,車身長度接近6米,而在國內銷售的豐田海獅車長則為5.3米,車廂內也僅佈局了4排座椅,難以保證車廂內的相對安全空間。

除了模仿豐田海獅,九龍汽車還模仿豐田埃爾法,產品起名叫九龍·艾菲,連名字都模仿,有些囊中羞澀又愛面子的中國消費者買了這些山寨版之後,在網上買套豐田車標換上,竟然能夠以假亂真。

窺斑見豹,由於中國是汽車產業的後來者,因此國內汽車企業在創業初期仿製外國品牌是可以理解的低成本學習模式,但是隨著國內汽車產能日益過剩,消費者主權越來越強,對汽車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同時知識產權環境也日益嚴格,導致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將承受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

因此在新能源汽車補貼期間,如九龍汽車這樣產品競爭力不足、自主創新能力有限的地方民營汽車企業依靠政策扶持,尚可如魚得水,一旦政策退潮,難免暴露出裸泳的本質,陷入持續虧損。

何必非要全產業鏈?

從媒體報道的事實來看,九龍汽車並不是一個值得支付高對價現金收購的優質標的,江特電機難免有看走眼的嫌疑,而這又是為什麼?說到底還是打造全產業鏈商業帝國的夢想誘惑導致誤入歧途。

江特電機的產品包括汽車電動機和鋰產業,因此與電動汽車整車企業形成上下游產業鏈關係。

例如,2014年12月20日發佈的“YPQ異步電動機”產品信息顯示,該產品適用於純電動微型轎車和觀光遊覽車、混合動力/純電動乘用車、中巴、大巴等新能源車型。

在中國,比亞迪、吉利等巨頭都奉行全產業鏈戰略,雖然也並非一帆風順,但畢竟成就了產業巨頭的地位。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諸如江特電機這樣的中型企業難免也會產生打造全產業鏈商業帝國的夢想,因此2015年就開始收購九龍汽車,力圖打開“想象空間”。

正如不是每個有夢想的人都能成功,不是每個有全產業鏈夢想的企業都能成功,只有競爭力最強的頭部企業能夠勝任。

首先,自給自足的全產業鏈的投資成本太高,非巨頭不能承受,否則很容易陷入資金週轉不靈的困境。

其次,自給自足的全產業鏈意味著在市場上樹敵無數,對企業的創新能力、管理能力、風控能力等都有極高的要求,否則很容易陷入十面埋伏的險境。

再次,自給自足的全產業鏈還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但政府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只能扶持極少數最優秀企業,因此大多數企業期待永享恩澤只能是夢境。

最終,在開放的國內市場中,絕大多數“中人之姿”的企業還是應該理性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依靠深化產業鏈分工獲得發展。

事實上,江特電機只需要像自己的名稱一樣,做好自身特長的專業,爭當這個產業鏈環節的世界冠軍,也能夠成就傑出的企業,至少不會被不切實際的全產業鏈夢想反噬,從好端端的盈利企業衰敗為面臨退市風險的問題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