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何種姿態越冬,很大程度,決定了你過一生的樣子

時間過得真快,1月中旬回家到今天快2個月了,在和昔日同事偶爾聊天中,收穫也不小,一邊是休閒風,在家拼智慧、拼腦洞,彷彿這段時間,不來個烘焙,曬個手工涼皮,感覺對不住朋友圈。

一邊是沒錢焦慮風,正如很多網友的叫苦:沒有收入的2月,讓爹媽給錢還花唄,還房貸,人生至暗時刻了。而賦閒在家的我,這段時間,除了瀏覽招聘網站外,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整理文稿上了。

一場疫情,像是一面照妖鏡,照出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這差距往往不在先天,而是風險來臨時,你會如何應對。

你以何種姿態越冬,很大程度,決定了你過一生的樣子。

許多人在等待,等待“疫情”走了,有的要出去掙錢,有的要去好好旅遊,而更多的在考慮渡過眼前的“錢關”,因為,我們遇到“荒年”。


你以何種姿態越冬,很大程度,決定了你過一生的樣子


人活一輩子,總有“豐年”和荒年,在位時,每天忙碌,滿滿地成就感是豐年,失業時,門可羅雀的時候是“荒年”,人生的“豐年”和“荒年”在不斷地切換著,上學時,經常聽母親嘮叨:好年防荒年,晴天防雨天。現在想想這句話不無道理。


前些日子,一條段子火了:“別人口中的“這個月沒錢了”,說的是存款房租水電除外,每月的飯錢和出去玩的錢也規劃好之後,剩不下幾個錢了。而有的人口中的沒錢了,說的是這個月活下去的錢,真的不多了。”

這場全民大休整,有人餘糧豐足,淡定從容,有人積蓄耗光,憂心忡忡。

有網絡報道,突發的疫情,把廣州一家三口困在湖北,遲遲不能返崗復工,每個月將近2萬的貸款要還,身為女高管的媽媽慌了,甚至求助心理熱線。

看看眼前,有不少企業還沒復工,就著手裁員,有的甚至宣佈解散了,儘管我們希望企業不裁員、不降薪,但終究希望只是希望,企業主也要生存,有的企業2個月工資沒發了,員工等著錢還房貸,某公司小李說,公司正常生產,每月到手5000元左右,就還房貸一項就4000元,今年遇到疫情了,公司還算人性化了,發3500元工資,可是還房貸的錢還要向老爸伸手,請求支援,壓力真的太大了,希望公司早日恢復正軌,我們是“負翁”,不能停下來。

的確,我們永遠不會知道,風險和明天,哪個先來。但還是老話說得好,晴帶雨傘,飽存飢糧,手有餘糧,心中不慌。

一個朋友說,新型冠狀病毒在村裡傳開時,老母親看見新聞裡蔬菜被搶空,表示很不理解。因為她母親平日就有儲備食材的習慣,家裡的糧油臘肉能吃到明年,她永遠不知道,飢餓的緊迫感是什麼。老人言,總會在災難時應驗。聽話的年輕人,早已有足夠的儲備,應對危機。

有人曾經假設,如果疫情一直不結束,你的存款能支撐多久?

有的人說,快崩潰了,然一位網友的回答,讓路人羨慕:因為別的原因,小生意清倉,因禍得福回籠了一筆資金,花幾年沒問題。


你以何種姿態越冬,很大程度,決定了你過一生的樣子


人與人的差距,在於意外來臨時,你尚有多少儲備,可以安然越冬。

有人把日子過成了苦悶無聊,有人卻能迅速找回正確打開生活的方式。

正如阿爾貝·加繆所說:在隆冬,我終於知道,在我身上有一個不可戰勝的夏天。暴風雨來臨時,站得最穩的,一定是紮根最深的那棵樹。

暴風雨無人倖免,但不可抗力下,你是選擇手心向上的索取與“自憐”,還是積極尋覓轉機的“自救”,卻是地獄與天堂真正的分水嶺。

新三板企業百程旅行因為疫情進入破產清算,併發通知表示,公司無法繼續運轉,請員工給予支持和理解,並提前做好自謀出路的準備。但另一邊,是同樣受重創的餐飲業,共享員工玩出了互救新姿勢。

庚子鼠年開端,疫情卻給了所有人重重的一擊,都在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重壓之下,有人選擇放棄,有人卻始終想辦法破局。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我始終相信,疫情雖然按下了暫停鍵,但希望就永遠都在,我們一定會迎來人生美好的豐年。

作者簡介:塗懷軍,筆名橄欖夢,退役軍人,主要從事職工思想政治工作、人力資源管理和研究工作,先後在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擔任人力資源總監、副總經理、黨支部書記等職務。2019年6月出版《螢火集》。

往期乾貨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