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估值TOP30,80%背後站著BAT!(史上最全解析)

中國互聯網估值TOP30,80%背後站著BAT!(史上最全解析)

BAT三家的成立時間非常地接近,在“野蠻生長”的前十年裡,依靠技術、用戶及流量優勢,構建起三個龐大的互聯網“商業帝國”,分別掌握著中國的信息型數據、交易型數據、關係型數據。

自從2010年互聯網發展進入快車道以後,三巨頭為擴充同盟陣營、構築“經濟護城河”而展開了新一輪更加激烈的爭鬥。據有關資料統計,過去五年,三巨頭共投資了30家已上市公司和幾百家未上市公司。中國互聯網未上市創業公司估值前30名,80%背後有BAT的身影。

未來5年,BAT的競爭格局不會有太大變化。阿里將繼續在電商和金融稱霸;騰訊穩坐社交頭把交椅;百度因技術短板、人才輸送和培養不足以及商業環境不成熟等原因而無法利用人工智能業務轉型實現對阿里和騰訊的超越。

但從長遠角度看,伴隨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百度最有可能成為世界級的領導公司。而騰訊憑藉其“連接器+內容產業”的業務創新,以及充分利用微信等社交工具向發展中國家擴張的巨大商業機會,也極有可能在市值方面再上一個臺階從而實現對阿里的“超越”。

愈演愈烈的BAT“投資大戰”

在資本助力下,BAT實現爆發式增長,紛紛通過直接投資和兼併收購等方式來構築自己的市場壁壘和競爭優勢,直接造就了BAT“三國時代”,以及當下中國互聯網“三足鼎立”的格局。

1.BAT投資“三國殺”的源起

2010年,是中國互聯網具有“分水嶺”意義的一年

最先開始變化的是百度。2010年1月12日,谷歌宣佈退出中國市場,拱手將佔有份額高達35.6%、年廣告收入22.5億元的搜索市場讓給了百度,從此百度進入瞭望遠鏡望不到對手而可以躺著賺錢的狀態。

同年9月,馬雲卻面臨了阿里巴巴創立以來的最大危機——與大股東雅虎矛盾激化。2005年的一紙救命投資合約成為5年後馬雲的“催命符”,馬雲極有可能被自己的合約掃地出門。次年5月,馬雲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在並未知會雅虎的情況下以3.3億元的價格將支付寶所有權轉移到了個人控股的內資公司。此後雅虎股權問題順利解決,阿里巴巴發展步入快車道。

2010年,3Q大戰令QQ口碑壞到谷底。次年,痛定思痛的馬化騰決定開放,並以此為契機投資佈局產業生態,實現從全民公敵到寡頭一極轉變。

從2010年開始,互聯網發展再度進入快車道,APP的更迭越來越快,很容易出現初期巨頭們看不懂,等到看懂時已經有了足夠的行業壁壘的新業態。

歷史失敗的經驗告訴BAT三巨頭,單靠自己的力量並不能隨心所欲地拓展邊界:阿里的社交、O2O只能是一場奢望,騰訊的電商、百度的搜索也只可為黃粱一夢。社交邊界外會發生什麼,BAT完全不可預計也不瞭解。在極度的不安全感下,荷包滿滿的BAT開始通過投資併購尋找同盟陣營和利益共同體,展開了資本助力下的“投資大戰”。

2.BAT的投資行為分析

我們藉助crunchbase上的數據,分別從BAT的投資理念及風格、投資頻度和方式、投資領域與版圖等三個方面來進行一番具體分析。

(1)投資理念及風格

從三家公司的投資和收購案例來看,其投資理念中既蘊藏著部分相似的邏輯,也有各自鮮明的個性與特色。

相似的邏輯主要體現在:

凡是收購的公司,都與公司的未來戰略和既有業務有著高度關聯度和融合度。比如百度收購渡鴉和xPerception是為了更好地讓人工智能技術落地,實現軟硬結合的發展。而早前騰訊收購Supercell更能說明這一點。

從三家公司投資的對象來看,不僅僅是與公司業務和戰略有著緊密關係,而且各家公司也在努力補足自己的短板以及押注未來的風口

投資的個性和特色則主要體現在:

百度很講究戰略性的概念與戰術性的分析相結合。從戰略上講,百度不只單純追逐概念,像撒胡椒粉一樣地投資,投資目標所處的領域要有make sense的概念。但也絕不會只為一個概念埋單,還要理性地進行戰術分析。這是一種將宏觀投資概念與理性分析相結合的投資哲學。

在投資界歷來有“概念派”和“量化派”,百度儘量要在概念和量化中做好平衡。這種看森林,也要見樹木的理念,簡單說來就是抬頭看概念,低頭看細節。這些行為,讓百度看上去最像BAT當中超凡脫俗、仰望星空的那家,李彥宏看上去也似乎是三位大佬中“野心”最大的那位。當然,換種角度,也可以認為,李彥宏和百度更像在賭一個更長遠的未來。

而阿里則採用產業鏈投資的方式,在看中的領域進行系統性投資,將觸角伸至衣食住行、娛樂社交等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大領域,以建立商業生態。馬雲曾數次公開強調過阿里看好的未來方向:大數據、健康、文化。正如有投資人所說:“阿里比較激進,投資比較廣,各方面都在佈局。特別是對手機流量特別看重,所以出高溢價投資了高德、UC、優土、新浪等。”

騰訊的投資理念及風格則是另外一種路數,“別人做一個,我們不做,等別人的那個最終從市場競爭勝出,我們再介入投資,幫他做大。”簡而言之,就是做一棵庇護樹苗的大樹。對騰訊而言好處有兩點:一方面,從為人所不齒的互聯網“公敵”,轉變成“別人”的庇護所;另一方面,則是依靠這些茁壯成長的樹苗,構建騰訊的“防護林”。

騰訊對於併購標的的選擇,都是站在產業鏈戰略協同的角度出發,重在謀求控制權,並且日後並不打算進行財務退出。對於某些關鍵的併購標的,騰訊甚至可以承受收購之後短期內的鉅虧

(2)投資頻度和方式

僅從投資數量這個最粗淺的維度上看,百度就顯得最為保守。根據crunchbase的公開數據,2014-2017年百度投資的項目數量為37個,阿里巴巴為58個,騰訊則為161個。

圖1:2014-2017年BAT投資企業數量數量

中國互聯網估值TOP30,80%背後站著BAT!(史上最全解析)

圖2:2014-2017年BAT併購企業數量

中國互聯網估值TOP30,80%背後站著BAT!(史上最全解析)

三巨頭在投資方式的選擇上,都採用了投資入股和併購並用的手段,並且三家都以直接投資方式為主。

圖3:2014-2017年BAT併購方式數量對比

中國互聯網估值TOP30,80%背後站著BAT!(史上最全解析)

除了投資方式之外,在投資輪次上,百度也更靠後。根據FellowData的數據,騰訊更偏早期,B輪之前的項目佔比接近50%;阿里雖然有較大比重的中後期、併購項目,但也在早期、甚至天使階段有所涉獵;百度投資最為傳統,幾乎不投天使種子輪的項目——在發展變化速度極快的互聯網業,較早輪次進入,更容易佔據較大股份、獲得更大回報。

(3)投資領域與版圖

從投資領域看,儘管三家企業有各自不同的主線,但領域分佈都十分廣泛。

以IT桔子上可以查到的公開數據為例,百度的投資領域涉及金融、汽車交通、教育、企業服務、硬件、房產服務、文化娛樂、物流、醫療健康等;阿里巴巴所涉及的領域有電子商務、文化娛樂、企業服務、金融、汽車交通、工具軟件、本地生活、物流、醫療健康、硬件、教育、旅遊、社交網絡、體育運動和遊戲等;騰訊所涉及的領域有文化娛樂、汽車交通、金融、電子商務、企業服務、硬件和醫療健康等。其中,位居百度前三位的領域分別是金融、汽車交通和教育;位於阿里巴巴前三位的領域分別是電子商務、文化娛樂和企業服務;而位於騰訊前三位的投資領域分別為文化娛樂、汽車交通和金融

圖4:2016年百度系投資行業格局分佈

中國互聯網估值TOP30,80%背後站著BAT!(史上最全解析)

圖5:2016年阿里系投資行業格局分佈

中國互聯網估值TOP30,80%背後站著BAT!(史上最全解析)

圖6:2016年騰訊系投資行業格局分佈

中國互聯網估值TOP30,80%背後站著BAT!(史上最全解析)

3.投資背後的動因與邏輯

(1)投資新業務,押寶新市場。BAT除了鞏固發展自己行業內的業務之外,都希望將觸角伸向國家鼓勵支持的朝陽行業,或許這個領域與BAT們原先做的業務完全不相干。比如阿里投資恆大以及文化中國等。

(2)查漏補短板,對抗競爭者。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他們發現各自在互聯網領域都存在很多短板。比如阿里發現自己的移動出口端存在不足,而百度和騰訊則發現自己的平臺流量應該可以產生更多價值。在這種大背景下,為了在重要業務中能與其他兩家公司形成對抗,因此需要通過投資或者併購來達到這一目的。

(3)攻擊對手腹地,削弱競爭力。商場如戰場,需要主動出擊,通過投資或併購來阻擊競爭對手,實現“彎道超車”。特別是在一些重要的業務領域。前不久,阿里巴巴收購了UC來達到阻擊百度的目的。

(4)尋找平臺流量變現的出口。對於騰訊和百度來說,一個專注搜索領域,一個專注社交領域,他們都擁有了大量的流量,但卻苦於無法真正將這些流量產生效益。而通過收購電商平臺,就能夠使利益最大化。比如騰訊投資大眾點評網和京東之時,把微信的流量入口端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提及。現在微信端很快便成為了大眾點評和京東這兩大電商的入口。百度作為國內最大的搜索引擎廠商,擁有互聯網上最佳的流量入口,投資和收購案中流量變現也是其主要訴求之一。

BAT投資的現有基礎和能力

作為企業經營活動的重要手段,投資併購具有很大的風險性、複雜性和不穩定性。因此,對投資併購賴以產生的基礎——企業本身進行全方位透視,不僅可以從整體上評估BAT三巨頭投資能力大小,還可以揭示投資併購風險水平,進而為嚴謹科學的投資併購活動提供決策依據和參考。

1.商業模式

在BAT的企業基因裡面,百度是技術驅動型巨頭、騰訊依賴產品驅動、阿里則是商業模式與平臺驅動。

總體上講,百度通過架構調整構建連接不同商戶的新模式,百度連接人與服務的策略都是圍繞手機百度和它的幾億用戶來的,打造“手機百度+O2O”的一體化服務。百度連接人與服務環節中最弱的一項目前看來是支付,這一環節短期來看不好解決,但對於百度來說如果能夠控制支付以外的其他所有環節就算成功。

阿里連接人與服務的核心工具當然是支付寶,“支付寶+淘寶+天貓”依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多數用戶線上電商的第一選擇,除此之外,支付寶平臺的O2O服務承載著其連接人與服務的核心。在線下支付領域,阿里同樣有優勢,但其也必須面對挑戰,微信支付可以說是支付寶最大的威脅

騰訊加強社交屬性,希望通過微信連接民生、政務、交通以及與之相關聯的系列線下服務。馬化騰曾多次講過,騰訊的終極目標是連接一切。騰訊從入股京東、大眾點評,投資滴滴打車等一系列資本操作,到整合進微信的整個生態系統,各產品優勢相加可以說達到了1+1>2的效果,為其“連接一切”的理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BAT各自以自己的連接手段為核心畫圓圈,逐漸實現版圖擴張。

儘管目前BAT三家各自建城池,構建了不同的商業模式,但未來高新技術的驅動力完全有可能產生對生態的顛覆和現有商業模式的全新改變。將互聯網生態像水和電一樣融入傳統行業,圈地圈用戶固然重要,但在移動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碰撞過程中,具備顛覆性意義的創新或者具備引領科技未來的新產品才是更重要的

2.核心競爭力

互聯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技術創新。按照彼得泰爾《從0到1》對創新的定義,創新區分成兩種形式:一是水平進步,意思是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經驗,直接從1跨越到N;二是垂直進步,意思是形成探索性的道路,從0到1。

BAT中真正具備垂直進步創新能力的首推百度,近期百度已經向公眾展示了其兩大最具前景的人工智能平臺:Duer OS平臺和Apollo平臺。騰訊的創新能力介乎於從0到1和從1到N之間,微信和QQ概念都源自國外,而騰訊可以把兩個即時通訊工具做成其他國家都沒有的商業模式,並取得巨大的商業成就,這方面確實有創造性。阿里巴巴乍一看似乎頗有中國特色,原創性很強,但仔細分析一下阿里的具體元素,就會發現裡面無數來自美國的從1到N的轉移,因此

阿里的創新能力只能稱之為跟隨型的從1到N,也就是前面所說的水平進步

從BAT三巨頭的管理優勢角度看,三個創始人中,一個出生在中原大地,具備了晉商所留下的所有特色:專注、連續、低調、保守;一個出生在中部,具備開放式思維;一個出生在祖國最南方的珠三角,其思想中充斥著生意人的思維,做事情率性而為。其實用一句話分別總結這三家企業:阿里巴巴是一張網,百度是一條線,騰訊是一箇中心多個點

3.企業價值

在本報告中,我們選取了總市值、市盈率和市淨率三項指標作為考察BAT三家企業自身在資本市場上對投資者吸引力的標準。

從總市值看,阿里巴巴始終是三家企業中的“老大”,騰訊次之,百度第三,這種市值排位從2014-2016年始終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從變動趨勢上看,唯有騰訊的市值三年來一直處於穩步上升的態勢。

從市盈率的變動趨勢上看,阿里巴巴和百度在2015年都出現了較大程度的下降,只有騰訊的市盈率變化波動不大,甚至在2015年出現了與其他兩家公司不同的變動方向,說明2014年後,百度和阿里巴巴的投資價值本有提高的趨勢,但在一年之後又出現了轉折,百度和阿里巴巴的投資價值開始逐步降低,而騰訊的投資價值在2015年以後則有逐步回暖的跡象。

從市淨率看,其變動趨勢幾乎和市盈率同出一轍,說明三家企業的淨資產基本都能達到正常盈利水平,企業經營正常

4.盈利能力

我們對企業盈利能力主要選取了營業收入、淨利潤、淨資產收益率和總資產回報率等四項指標來進行考察。

從業務收入總量看,阿里巴巴居第一,騰訊次之,百度最少。但從營業收入變動趨勢上看,三家公司都在逐年遞增,儘管增速有快有慢,但至少說明業務是在向前發展的

從淨利潤的總量上看,騰訊有兩年位居第一,並且淨利潤的波動幅度最小,其他兩家公司儘管在2015年取得了不俗的業績,淨利潤出現了大幅上升,但很快在2016年又掉了下來。因此,從總體變動趨勢上看,阿里巴巴和百度的淨利潤都呈現出一種忽上忽下、極不穩定的狀態

從淨資產收益率比較,百度和阿里巴巴淨資產收益率的變動趨勢基本趨向一致,並且這種趨勢同它們的淨利潤變動趨勢也很相似;而騰訊的淨資產收益率的變化則有些特別,從2014年到2015年出現了大幅的下跌,跌至上年的一半以下,可能是由於隨著投資力度的不斷加強,淨資產的增加遠遠超過淨利潤的增長所致。

從總資產回報率看,阿里巴巴相對平穩,三年都保持在兩位數以上,百度和騰訊則均出現了下滑至個位數的情形,騰訊的這種狀況顯然同其近兩年來頻繁的投資併購活動有關,而百度正在考慮戰略轉型,其盈利水平的下降也許是其著眼於長遠發展所付出的一種代價。

5.資產質量

在資產質量方面,我們選擇了總資產、流動資產與非流動資產的比率等兩項指標來進行對比。

單純從資產規模上看,阿里巴巴無疑是三巨頭中的老大,其次是騰訊,而百度的“塊頭”最小。從總資產的變動趨勢上看,三家企業的規模都呈逐年遞增趨勢,說明三家企業都處在逐步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且經營也都比較穩健

從流動資產與非流動資產的佔比情況看,百度流動資產的佔比相對較大,說明百度資產的變現能力最強,阿里巴巴的資產變現能力在2015年出現了較大程度的下滑,資產流動性變弱,騰訊雖然不及百度,但其資產變現能力有升有降,也算在正常的波動幅度範圍內。

6.安全性

在企業債務安全性方面,我們選取了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現金流等幾項指標來進行對比。

僅從數字上看,騰訊的資產負債率最高,阿里巴巴次之,百度最小,這同三家企業的投資併購頻度是呈正相關關係的,也即投資併購活動越多,資產負債率越高,反之亦然。

從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看,三家企業在兩項指標上的走勢基本一致,應該說百度的債務保障能力最強,阿里巴巴次之,騰訊的債務安全性最弱。這也難怪,系列投資併購活動必然涉及舉債。但總體上講,目前三家企業的債務安全仍控制在合理區間範圍內

從現金流情況看,三家企業的經營性淨現金流在2015年都出現了較大程度的下降,2016年又有所好轉,能否繼續保持這種回升走勢還有待2017年年終最後揭曉。2014-2016年,BAT由投資活動產生的淨現金流均為負值,說明大量的投資併購活動佔用了資金而許多都未能及時回收,從而對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所需要的資金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特別是2015年投資併購高潮階段使經營活動所產生的淨現金流出現了大幅下滑現象。

7.結論

A、BAT基本形成了差異化的商業模式和各有千秋的管理風格與經營特色。

B、三家財務狀況良好,投資併購活動的風險總體上都處於可控範圍內。

C、從品牌影響力看,阿里巴巴不僅在有形資產方面穩居霸主,在無形資產方面也奪得魁首,在廣大消費者心目中樹立了良好口碑效應。騰訊的品牌影響力隨著資本市場近年來對其價值的逐步認可,正以較大幅度提升,大有趕超阿里巴巴的勢頭。百度的品牌影響力在三家企業中算是最小的。

BAT未來發展戰略、風險及預測

互聯網的世界裡,有一個規律即“數一數二,不三不四”。為了爭取更高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各家都在忙著自己面向未來的戰略規劃和佈局。

1.BAT未來發展方向及定位

總的來說,從BAT未來發展戰略及定位看,都展示了希望能夠參與到國家戰略的決心,展示了自身在各自領域可以做的貢獻

百度期望能夠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人工智能道路,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領頭羊”;阿里一直希望承擔的是基礎設施功能,通過建立平臺收稅的模式,在商業流通領域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騰訊則是希望能夠從廣告和遊戲這些相對處在企業更加處於第三產業的位置發展到社會設施的更深處,成為“數字經濟”的有力推動者。

百度:2016年,在種種問題之後,百度轉向技術驅動的姿態愈發明顯,汽車、金融、教育等均加重技術佈局。同時,百度也專門成立了自己的基金,集中佈局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產品。在全球還啟動了“少帥”計劃,主要針對人工智能相關領域30歲以下的頂尖人才的甄選和培養。

如今,百度人工智能技術已達到國際水平,與谷歌、微軟、Facebook並列全球四大人工智能巨頭。

另外,張亞勤指出,在人工智能時代,百度更重要的是要做一個新的操作系統。“做操作系統難度很大,但作為AI的領軍公司,我們一定要花這些精力,就像windows,就像移動時代的安卓。”他表示,百度還需要新的應用場景,即家——智能家居,和出行——智能出行。

阿里:馬雲在闡述阿里巴巴的發展戰略時,提出了“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和新能源”的“五新”戰略,其核心在新零售,本質是讓消費者更方便、更快捷的購物,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按照他的構思,阿里巴巴全球化要在未來實現五個“全球”——全球買、全球賣、全球付、全球運、全球遊。

在全球化中,在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平臺上的製造商和商家希望通過這個平臺來面對全球不斷擴大和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阿里巴巴將專注於利用中國零售平臺,物流平臺和國際零售平臺的競爭優勢,為20億全球消費者服務。

未來,阿里巴巴集團將持續投資AI技術,比如語音識別、機器學習以及自然語言處理,以將擁有的技術應用到真實環境中,比如產品發現、個性化推薦以及客戶服務。這將顯著提升阿里巴巴集團所有平臺的運行效率。此外,為集團自身業務需求開發的技術亦將會開放給所有的客戶,不論是現有技術或是新技術。

騰訊:騰訊是“互聯網+”概念的提出者,確立“數字經濟”戰略比較早,也比較穩定。在具體業務層面體現為“連接器+內容產業”,主要營收貢獻是遊戲,因此騰訊

對遊戲和內容的佈局,比較偏愛

2017年5月29日,在貴陽召開的數博會上,馬化騰在發言中表示,實體經濟正在全面數字化轉型,深入到每一個角落。在這個過程中,騰訊的定位非常清楚,我們做連接器,做基礎設施,我們只做配角,主角是各行各業的傳統企業,我們給他們提供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術能力。

除了大肆進行投資佈局和收購之外,騰訊還在全球進行了雲計算的佈局。而這個佈局,從目前的應用來看,基本上主要是為騰訊的遊戲進行服務的。騰訊雲近兩年都在加速網絡節點的佈局,目前在全球擁有超過31個服務節點,今年更將進入莫斯科、孟買等地區。

而更為重要的是,《王者榮耀》的成功,讓騰訊看到了“遊戲+社交”潛在的巨大力量。未來,“遊戲(包括遊戲本身以及遊戲平臺)+雲+社交”的戰略,將極有可能是騰訊最為重要的全球化戰略,在這一戰略成功之後,騰訊依然會切入電商領域

,從虛擬產品的買賣,拓展到實體商品的買賣,這一實驗目前已經在騰訊投資的東南亞Shopee中進行。

2.影響未來發展的主要風險

首先,從百度看,其在人工智能和無人駕駛領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等,但推動該技術的發展關鍵因素是人才和數據,科技巨頭都在瘋狂爭搶頂尖人才。

百度挖來了陸奇擔任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會將百度的人工智能推上一個新高度。但轉型重擔由陸奇承擔後,能否讓外界重塑對百度信心,依然是一個疑問,畢竟一個人的到來,要想實現立竿見影的效果非常艱難,核心還是其商業應用落地。

此外,百度人工智能商業落地的大環境問題同樣備受質疑。2017年7月5日,李彥宏坐著無人駕駛汽車,上五環進行路測,沒想到卻引發交管部門的介入,讓無人駕駛產業前行蒙上一層“黑色幽默”,政策的破冰並非一朝一夕。

其次,從騰訊看,隨著騰訊遊戲和雲出海的步伐越來越快,其面臨的國內外競爭也開始越發激烈

。根據艾媒諮詢的報告,手機遊戲的增長拐點將在2017年到來,之後增長率將處於下降的通道。

在國內,騰訊遊戲的主要競爭對手是網易,雖然目前僅有騰訊遊戲約一半的營收規模,但其平均增長幅度超過騰訊遊戲。網易遊戲2016年度同比增幅在58%左右,而騰訊遊戲僅僅25%左右。在理想模型下,網易遊戲將有望在未來3-5年趕上騰訊遊戲的規模。

在國際拓展方面,除了傳統的遊戲廠商的競爭之外,新興互聯網巨頭也在不斷調高其遊戲戰略

以Facebook為例,其用戶量已經超過20億,佔全球網絡用戶的58.8%,決定了Facebook成為全球網絡遊戲分發最為關鍵的平臺。其幾乎覆蓋到了所有的手遊市場。在中國遊戲廠商進軍的熱門市場——歐洲、東南亞、印度、美國,Facebook都能排到第2名。

最後,從阿里看,其核心是電商,面臨的風險有入口的爭奪、京東的競爭、以及馬雲的決策失誤。馬雲是這三家領導者裡面最不按常理出牌的,這意味著更多的創新和嘗試,同時也意味著風險。

另一方面,B2B出身的阿里巴巴對海量用戶交易數據、風控管理可謂是駕輕就熟。從其阿里小貸壞賬率僅為1%的績效水平來看,阿里利用數十年裡積累下的用戶信息實現了大數據的完美轉型。

與其他企業相比,阿里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中的思路和戰略最為清晰和超前,幾乎涵蓋全產業鏈。同時,阿里也是擁有牌照最多的互聯網公司。

不過從去年開始,伴隨央行加大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力度,阿里金融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響,特別是最近支付寶接連遭到重創。

因此,作為“互聯網+金融”而成長起來的阿里金融,如果不能在線解決“你是誰”和“你要把錢放在哪裡”,那麼所謂互聯網金融就一定會在中後端從線上走到線下,重新委身於傳統金融機構。所謂創新,很難對傳統金融構成顛覆性的挑戰,這也是BAT金融業務未來所面臨的風險所在。

3.對未來競爭格局的總體判斷

綜上所述,我們對BAT未來發展做出以下基本判斷與預測:

A、BAT已經控制了整個中國的互聯網江湖。百度的中文搜索在國內市場處於壟斷地位,並在O2O、互聯網金融等領域取得不俗成就;阿里則依照“缺什麼買什麼”的原則,緊緊圍繞交易核心,構築全新的商業生態圈。電子商務、金融是絕對領先業務,本地生活O2O、文娛媒體、醫療健康、企業服務(雲計算)是相對領先業務,旅遊、硬件、遊戲、教育、汽車、房產是持續投入與突破業務。騰訊每年對網絡遊戲併購,變成了遊戲界的龐然大物。

B、BAT業務版圖變得越來越龐雜,甚至出現了“去互聯網化”現象。特別是在金融領域,這種現象尤為明顯。

C、未來5年,BAT的格局不會有太大變化。阿里將繼續在電商和金融稱霸;騰訊穩坐社交頭把交椅,但遊戲可能有挑戰者(最近很火的網易可能靠自研能力跟騰訊一爭雌雄),業務還可能在社交工具基礎上向金融服務等領域擴展得更寬;百度短期內因技術短板、人才輸送和培養不足以及商業環境不成熟等原因也確實無法實現超越,但未來在人工智能領域很可能爆發,並且行業佈局是其他挑戰者(網易、京東、還有小米)所不能比的。

D、分析BAT,最核心的標準是自身的創新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BAT的格局可能會發生較大改變。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對百度來說也許是個翻盤的好機會,有可能成為世界級的領導公司。而騰訊憑藉其“連接器”+“內容產業”的業務創新,以及充分利用微信等社交工具,也極有可能在市值上實現對阿里的“超越”

企業家們,你應該有聽說過真格基金的徐小平吧,他為什麼投資大學生的項目,而咱們為什麼拿不到融資呢,差到哪裡?

他們的項目不如你,他們管理能力不如您,成功失敗的經驗不如您,都不如您;

他們沒有經歷過成功失敗,他們就是拿資本的能力比你強;

咱們的思維和投資人為什麼總是不同頻,好項目融資為啥這麼難?

如果想解決,就需要學習資本思維,就需要掌握高效融資整體解決方案!通過資本來讓企業更值錢,從而做大、做強!!

我們定期舉辦《資本賦能·領袖峰會》,邀請9位投資大咖、資本專家為你項目產業升級賦能,將從融資路徑設計、商業計劃書輔導、股權設計、商業模式、產融結合等全面為您量身定製一套能將融資成功率提升80%的高效融資整體解決方案!我們已幫助3000多家企業高效對接資本的融資體系!

9位導師之一:前海梧桐併購基金董事長謝聞慄(投資過優客工場、脈脈、喜馬拉雅等獨角獸項目)

中國互聯網估值TOP30,80%背後站著BAT!(史上最全解析)

案例簡介

l 梧桐併購基金:3年之內估值從100萬翻了2500倍漲到25億,併成功地獲得3次融資總共3億元;

l 雲杉醫療:從年收入300萬3年左右的時間達到年收入1.5億元,估值從沒有人投,不值錢,3年內漲到10億元。

l 喜馬拉雅:僅用3年左右的時間從年收入只有1億達到年收入25億元,估值95億元,漲到200億元,而且很快就會上市。

舉辦城市:北京/深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