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過年大家還一家人一起包年糕嗎?

蝸牛賽點


海鮮雞肉籺(年糕)的做法。

每年大年30晚,我們一家人都圍在一起包籺,籺的讀音“at”。(外地人叫這是年糕) 大年30晚是不能睡太早的,要一起守歲,我們家人都是圍在一起包海鮮雞肉籺,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下面分享下:

海鮮雞肉籺的做法:

主材料:瑤柱,蝦米,魷魚絲,蟹黃,雞肉,糯米粉。

配料:黑芝麻,黃酒少許,鹽,生抽,荷葉。

做法:1)把所有主材料瑤柱,蝦米,魷魚絲,蟹黃,雞肉,灑入少許黃酒都分開炒熟,加入生抽,盛出備用。

2)鍋內放入清水,燒開,把清洗乾淨的荷葉放入開水中燙軟,取出備用,

3)熱鍋下糯米粉,加燒開的開水,在鍋快速搞拌,注開水不能加太多,用炒菜勺搓糯米粉,直到糯米粉很軟,很有韌性,且不粘手為好。

4)把糯米粉,搓成手巴掌大小的圓形,內加入瑤柱,蝦米,魷魚絲,蟹黃,雞肉,然後揉成圓球,再壓扁,外用荷葉包著。

5)把包好的海鮮雞肉籺,清水下鍋,大柴火燒一個半小時後就熟了,香噴噴的海鮮雞肉籺就出鍋了。









CY美食


說起年糕 記得小時候快到過年的時候家裡大人會做年糕 我們小孩子就圍在旁邊看 我不知道別地方的年糕什麼樣我只記得我們那裡說的年糕是用大黃米做的,做完之後要上鍋蒸 蒸好了之後晾乾 再吃的話要用油和白糖在鍋裡炒可好吃了 回憶小時候那時候真好 現在大了很多時候根本沒有機會和家人一起做年糕了,好想回到小時候啊!


點解709


春節,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年糕作為一種食品,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會遺址中發現了稻種,這說明早在七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種植稻穀。漢朝人對米糕就有“稻餅”、“餌”、“餈”等多種稱呼。古人對米糕的製作也有一個從米粒糕到粉糕的發展過程。公元六世紀的食譜《食次》就載有年糕“白繭糖”的製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飯,及熱於杵臼淨者,舂之為米諮餈,須令極熟,勿令有米粒……”即將糯米蒸熟以後,趁熱舂成米諮,然後切成桃核大小,晾乾油炸,滾上糖即可食用。 將米磨粉制糕的方法也很早。這一點可從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得到證明。其製作方法是,將糯米粉用絹羅篩過後,加水、蜜和成硬一點的麵糰,將棗和栗子等貼在粉團上,用箬葉裹起蒸熟即成。這種糯米糕點頗具中原特色。

年糕多用糯米磨粉製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產,在北方有糯米那樣粘性的穀物,古來首推黏黍(俗稱小黃米)。這種黍脫殼磨粉,加水蒸熟後,又黃、又粘、而且還甜,是黃河流域人民慶豐收的美食。明崇禎年間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記載當時的北京人每於“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不難看出,“年年糕”是北方的“粘粘糕”諧音而來。

年糕的種類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農家的黃米糕、江南水鄉的水磨年糕、臺灣的紅龜糕等。年糕有南北風味之別。

北方年糕有蒸、炸兩種,均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湯煮諸法,味道甜鹹皆有。 據說最早年糕是為年夜祭神、歲朝供祖先所用,後來才成為春節食品。 年糕不僅是一種節日美食,而且歲歲為人們帶來新的希望。正如清末的一首詩中所云:“人心多好高,諧聲制食品,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諗。”


神經奶爸141


這個風俗還是有的,年年高嘛,不過現在農村種黍子(在我們這裡稱黍子)的不多了,用江米麵的比較多,那時候家家戶戶廚房裡都有大鍋臺,到了臘月二十三村裡各戶的煙囪冒著煙,一派過年的氣象,現在為了廚房`乾淨都沒大鍋臺了,我利用大水缸做了一個鍋臺坐上鍋在院裡蒸了起來,也蠻有年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