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有哪些危害?

楚三戶


輸液是我們生活中極為常見的治療方式之一,很多人都是一有病就去醫院打點滴,覺得這樣會好得快,其實不是的。很少有人知道,靜脈輸液其實是公認的最危險的給藥方式。它會對人體造成多種傷害。


一、使人體產生耐藥性

我們都知道,如果一個藥用多了,效果就不如剛開始好了,這是因為人體內對其產生了耐藥性,抑制了其藥效。輸液同樣如此。如果每次有病就用輸液來治療,長此以往,就會發生“用什麼藥,療效都不好”的情況。

二、降低人體免疫力

人體的免疫系統可以抵禦一些簡單疾病,但頻繁輸液會抑制人體的免疫功能,使人體的正常防禦能力下降。

三、可能會產生不良反應

有些人輸完液會發生一些或輕或嚴重的不良反應,輕則靜脈周圍紅腫、灼熱、疼痛,重則會引起休克。而且,靜脈輸液是引起靜脈炎的最常見原因之一。

四、對肝腎功能造成傷害

靜脈輸入的藥物都會在肝腎進行代謝,藥中含有的一些成分對損傷肝腎功能,如果長期輸液,還會使肝腎無法負荷,從而導致其功能減弱。


偶爾的靜脈輸液不用擔心,但還是建議人們能吃藥就不打針,能打針就不輸液。


魯南製藥小貼士


兒童輸液危害有哪些

1、藥物通過靜脈到達體內的不可溶性微小顆粒在體內長期存在,造成器官功能障礙。

2、造成抗生素濫用,造成孩子腸道菌群失調。

3、容易發生輸液反應和過敏性皮疹,甚至發生過敏性休克。

4、孩子輸液扎針無謂造成孩子痛苦和家長焦慮。

5、比口服藥物更大的毒付作用。

6、增加醫藥費負擔。

那是不是兒童疾病都不輸液,其實很多家長只瞭解輸液危害,但是如果有以下情況不通過輸液治療可能危及生命時,必須輸液。

兒童輸液適用症

1、有嚴重脫水狀態。

2、有電解質紊亂,如低鉀,低鈉等很多需要輸液糾正。

3、嚴重感染。

4、嚴重咳嗽喘息,呼吸費力,常規霧化沒有緩解。

5、需要緊急用藥,發揮急救效果。

6、無法進食,頻繁嘔吐者。

7、等等。

總之,兒童不同於成人,更容易發生水電解質紊亂,更容易導致嚴重感染,病情變化快,進展迅速,不可預見因素多等特點,所以不能按照成人標準來考量。當然家長們也別活在微信圈裡,天天聽說輸液各種危害,任何一種治療手段都有利弊,需要權衡,醫生往往有更多經驗,當孩子病情需要時該輸液時輸液,別傻傻拒絕導致孩子病情進一步加重。供大家參考。(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必刪,請聯繫本人)

柯大夫為兒科主任醫師,臨床工作經驗豐富,擅長兒童消化,呼吸系統疾病,慢性咳嗽,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異常,慢性腹瀉,牛奶蛋白過敏等疑難雜症及嬰幼兒營養髮育及餵養諮詢。

與健康為伴,與醫生為友,歡迎轉發點贊、評論關注,點贊分享更是一種美德。有問題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時間會對典型提問針對性回答。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如今,人們已經把靜脈輸液當成了最有效的治療方法,無論大病小病都選擇輸液。其實,不適當的輸液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甚至會危及生命。即使像一般的感冒、發燒、腹瀉,很多人也要求醫生輸液,認為輸液可以讓病情迅速好轉,把靜脈輸液當成了無所不能的“救命稻草”。

專家提醒,現在許多人對靜脈輸液存在誤區。


誤區一:很多患者常說,輸液能提高身體對藥物的吸收速度,病就好得快現在多數患者到醫院看病,都要求醫生給自己輸液,認為只有輸液才能使病好得快。32歲的吳女士是公司的財務主管,她可是醫院的常客,每次只要有些發燒、腹瀉、頭痛,她都要到醫院去輸液。當醫生問她為什麼總是要求輸液時,她說:“我覺得吃藥病好的慢,輸液快。每次感冒後吊一瓶藥水,沒幾天就能好,比吃藥快多了。”走出誤區:濫輸液的危害相當大,一般情況下,可服藥或肌肉注射治療解放軍302醫院的劉士敬博士強調,大多數人對於輸液可能和吳女士有同樣的理解,這是缺乏醫學常識所致,也是大多數人存在的誤區。不可否認,靜脈輸液的方法減少了胃酸對藥物的破壞,效果比較直接,特別是對那些患有胃病和伴隨高燒的患者。但是,輸液也並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樣液到病除,相反,輸液的方式比口服藥物有更大風險。

因為輸液要求無菌操作,特別是靜脈輸液,環境必須清潔,否則大氣內的細菌、致病微生物會對穿刺部位和輸入的液體造成汙染,引起患者不良反應。對於有心、肺、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及老年人,不適當的輸液甚至會造成生命危險。專家建議:如果不是十分必要輸液的話,可以用肌肉注射或服藥來治療。



誤區二:大多數人認為,輸液效果好,無論大病小病都選擇輸液有些人把輸液當成了救命的法寶,認為輸液的治療效果是最好的,無論是大病還是小病都要求醫生給其輸液。其實,治療像感冒這類疾病,一般是不需要靜脈輸液的。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主任張維君教授認為,對付普通的病毒性感冒發燒,最好的辦法是多休息、大量喝水、補充維生素C。當然,你也可以遵醫囑口服抗感冒藥物,緩解感冒症狀。口服藥物與輸液相比有方便、安全、經濟的優點。當然,如果感冒者症狀較重,如高熱不退、食慾極差、頻繁嘔吐、繼發細菌感染(如肺炎等),就應由專科醫生診斷,看是否需要輸液。走出誤區:不合理輸液很危險,能吃藥儘量不打針,能打針儘量不輸液靜脈輸液對藥物的純度要求也非常高,如果藥物中有雜質,隨著吊針直接進入血管,會造成嚴重的後果,這樣非但沒能治病,還會產生副作用,甚至造成過敏性休克,如果搶救不及時,人在幾分鐘之內就會喪失生命。另外,一些補液中本身就帶有容易引起發燒的物質。因此,專家告誡:能吃藥儘量不打針,能打針儘量不輸液,尤其不要輕易輸抗菌素和激素。



誤區三:經常有人談論說,自行輸液好,既方便,又同樣有效果36歲的王女士是某軟件公司的經理,平時工作非常忙。為了生病時減少到醫院掛號、排隊的時間,她讓家裡的小保姆學會了注射,有個小病小痛的,就自行去藥店買藥和輸液器,回家讓小保姆給她輸液。她說,這樣既省了時間,也治了病,何樂而不為呢。但是王女士忽略了很多問題,靜脈輸液直接給藥於血管中,它對無菌要求非常高,患者很難在家中自行解決。一旦病菌直接進入血液就有可能導致敗血病,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

感謝您關注農地圈:東方花雪


農地圈


春雨醫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前些年,好多人一有頭疼腦熱就選擇去醫院輸液,認為輸液好的快。但是近些年,大家漸漸知道了輸液對身體不太好,所以儘量避免去醫院輸液。但輸液究竟不好在哪,大家真的知道嗎?

我們就簡單說說輸液為啥不好

1、輸液微顆粒的危害

聽起來很學術的樣子,其實它是指在輸液過程中輸入的液體含有的非代謝性顆粒雜質,非常小,直徑一般為1~25μm,會隨液體進入人體,因為不能自身代謝掉,所以會聚集在血管內,積累多了會堵塞血管,或刺激我們機體組織產生炎症、形成腫塊等。

2、易感染

相對於口服藥物、皮下注射,靜脈輸液最危險,因為是直接入血,需要非常嚴格的無菌操作,如果藥液在生產或儲藏過程中被汙染、沒有使用一次性針頭、針刺部位的皮膚沒有消毒好,病毒、病菌可能進入體內。在醫院中患者種類多,如果沒做到完全無菌,則會導致交叉感染。

3、藥物不良反應

每個人體質不一樣,免疫系統不一樣,對藥物的反應不一樣,同一種藥對A可以用,但不代表對B也完全可以用,經常會出現一些藥物不良反應,像噁心嘔吐、發熱等,但最厲害的一點是過敏,過敏來之洶洶,輕則注射局部皮膚出現紅疹,重則暈厥等。

4、耐藥性

其實我們機體本身也聚集了很多細菌,相互作用維持在一個動態平衡,但輸入的藥液作為“外來戶”可能會打破這一“和諧的環境”,而且長期輸液會增加細菌的耐藥性,以前用一般的藥能治好發燒,現在得用更好的藥。

所以,從安全角度講,對於一般的感冒發燒在去醫院確診問題不大後,最好做到能不吃藥就不吃,能吃藥就不打針,尤其不要輕易輸抗生素和激素。

希望春雨醫生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歡迎關注頭條號【春雨醫生】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喲。


春雨醫生


輸液又叫打點滴、打吊瓶,在我們國家這是人們十分熟悉的一種治療手段。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注射大國”,接近世界注射次數的三分之一,每個中國人一年要掛8個吊瓶,這遠遠高於世界上的2.5--3.3瓶的平均水平。

在西方,輸液一直是醫生不到萬不得已不會使用的“最後的治療方式”,而在我們國家,不管是成人、老年人甚至是小孩子,只要生病,不論病情輕重,很多人一進醫院就要求打點滴,如果醫生不同意還會憤怒、大罵或者大打出手。

可是輸液並是你想象的那麼好,它的危害是巨大的:

1、輸液會使你的血液中不溶性微粒增多。不溶性微粒是50微米以下的微粒,肉眼看不見,這種微粒可從藥液本身產生,也可能由輸液用器具,或藥液生產時產生,在你輸液時進入你的血液中。有些醫生很容易忽視不溶性微粒對患者的潛在性危害。“打點滴”使藥液直接進入人體的血液循環,由於人體的毛細血管直徑一般為4-7微米,那麼經常或大量的藥物輸液進入血管,不溶性微粒就會大量地蓄積在微血管豐富的心、肺、腎等重要器官內,久而久之,就會引起微血管的血栓梗塞、肺內肉芽腫、肺纖維化、肺靜脈壓、肺動脈壓增高,以及局部組織水腫、炎症、壞死,甚至引起癌症等。

2、輸液能降低人身的免疫力,使身體產生抗藥性。我們人體自身的免逸系統對周圍環境的病菌和病毒具有較強的防禦能力。如果一生病,不管是大病還是小病去打點滴,長此以往不僅會增強人體的耐藥性,還可能干擾人體的正常防禦功能。輸液的藥物直接進入血液循環,沒有經過胃腸道,省略了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環節。久而久之,就會形成難以控制的惡性循環,降低人體自身的免疫能力。 同時,還容易患上輸液依賴證,就是有些人得了一些感冒等小的疾病時吃藥治療很難見效,經常採用輸液的方式治療,導致身體產生抗藥性,以後再患同樣的疾病如果不打點滴就很難好起來。

3、輸液會導致自身菌群失調,增加身體感染疾病的機會。人體的體表及體內有很多細菌,如我們胃腸內就有一些有益的細菌來幫助我們消化,正常情況下保持菌群間的平衡,就不會引發疾病。過度輸液會導致人體固有的細菌菌群失調,增加細菌的耐藥性,“超級細菌”的出現已經對我們發出了警告,這種細菌能力超強,一般的藥物對其沒有任何的殺傷作用,為今後對疾病治療帶來難以想象的不良後果。

4、輸液也比口服藥物更容易出現藥物不良反應,特別是過敏反應。如果是口服,藥物中能引起過敏的雜質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無法被身體吸收,但是輸液時這些雜質卻直接進入了血液,嚴重的能引起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有醫生表示藥物不良反應最終還是藥物本身的原因,但不可否認的是直接輸液導致了這種不良反應的加劇。口服藥物可以先通過腸胃進行吸收,可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幾率。

5、輸液價格相對較貴,浪費錢財。其實任何藥品都有自己的代謝規律,只要消化吸引方面沒有問題,口服藥和輸液的效果是相當的。當然口服藥一定要按照包裝上的說明按時、按量服用,才能發揮應有的功效。口服藥與注射治療相比還有一個更加現實的優勢,那就是口服藥物價格低廉。能用價格低廉的藥物治好的你的病,而且對身體的危害小,你何樂而不為呢?

6、輸液存在的其他問題。輸液時使用的藥液濃度過稀或者過濃,就可以在進入人體後,破壞體內的電解質平衡;輸液速度如果過快,或者輸入過多藥液,還可能引發高血壓、心臟衰竭和肺水腫;甚至,如果在針管內的藥液中混入了氣泡或者血凝塊,還會堵塞血管,讓心臟停止跳動。

注意事項:對症輸液,保證身體健康。

對一些小病症,大家要慎記“能口服用藥就不要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要靜脈輸液”的醫學常識。

對一些大病、重病、急病、疑難病或者不能進食的患者,一定要到醫院看醫生,按醫生要求及時救治。


用戶51773470993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我們小時候只要一感冒、發燒,家長就會帶我們去診所或者醫院打兩天點滴,一打就好了,小編還深刻的記得小時候家附近有一個診所退休的鄰居,附近的人一有頭疼腦熱就請他輸個液。但是近年來,很多大醫院都逐漸取消了輸液門診,去醫院就診時也能看見“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靜脈注射”的宣傳展板。

為什麼人們對待輸液的觀念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輸液對人體有危害嗎?

首先,輸液的液體中含有不溶性微粒,這些微粒產生於藥品生產、運輸、注射的各個環節, 即使嚴格檢驗,也無法百分之百避免微粒的產生,這些微粒會隨著液體進入血液,如果過量輸液,微粒越來越多可能會堵塞毛細血管。

其次就是人們擔心的耐藥性問題,輸液用的很多藥品都屬於抗生素,抗生素濫用的嚴重後果就是帶來嚴重的耐藥性,導致最後無藥可醫。


健識局


大家都知道輸液是治病救人最重要的治療手段之一,門診輸液幾乎成了中國患者的治療首選,形成了“輸液好、輸液快”的錯誤認識和就醫習慣。

首先來看一組藥品不良反應的數據:

這是國家藥監局發佈的2018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 測年度報告的數據,不良反應報告了靜脈注射給藥佔60%,當看到這組數據時很讓人觸目驚心,靜脈注射給藥發生的藥品不良反應累及系統以皮膚及其附件損害、胃腸系統損害、全身性損害為主,部分病例可出現過敏性休克等嚴重的過敏反應。

輸液治療的不良後果正在慢慢侵害我們的身體,輸液是跳過了人體自身的屏障直接把藥注入血液,如果成分複雜或純度不高,則容易發生輸液反應。

常見的輸液反應有致熱源反應、過敏反應、循環符合過重、空氣栓塞、血管迷走性暈厥、靜脈炎、菌血症等。而且藥液中含有較多的微粒,比如橡膠微粒、玻璃微粒、藥物配伍產生的化學微粒、棉籤、空氣汙染引起的微粒等等。有文獻報道,長期輸液藥液中的微粒會蓄積在心、肺、肝、腎、肌肉、皮膚等毛細血管中,長此以往,就會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靜脈炎、肺部肉芽腫,甚至危及生命。

那麼既然輸液有這麼多不良反應,是不是我們就再也不輸液了呢?

當然不是,在一些急重症情況下還是要以輸液為首選的,比如病人患胃腸道疾病不能口服用藥時、水電解質嚴重紊亂、嚴重過敏致休克或其他一些生命器官嚴重衰竭的情況下,為了病人的生命安全還是要首選輸液治療,所以我們不是反對輸液,而是隻有當輸液的好處大於風險時才選擇輸液,從而避免濫用輸液。

世界衛生組織官員曾指出,中國其實有70%的人是不需要輸液的。依據藥物有效生物利用度的原理,有些藥物口服和靜脈用藥在體的內利用效率是類似的。而口服用藥副作用會明顯減少。對於絕大多數輕症患者,口服藥物治療完全可以達到療效要求。輸液不僅增加了不良反應和經濟負擔,也達不到療效好、見效快的目的。所以看病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能口服不輸液”以及安全、有效、經濟、適當的用藥原則。

目前全國已有多家大醫院門診取消輸液,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一定要減少輸液的使用,減少對自己的傷害。而遵循醫囑在急重症或者必須輸液治療時再選擇輸液治療。

另外一個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患重症感染的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輸液治療時可能往往對每天多次輸液比較排斥,覺著沒有必要一天被扎幾次針,也覺著每日頻繁幾次的輸液太浪費時間和精力,有些臨床醫生也會為了方便病人把每天需要多次給與的劑量一次用完,這其實是不合適的。

以青黴素和頭孢類抗菌藥物為例,這兩類藥物在體內的作用時間短,藥物半衰期僅0.5-1小時左右(僅有頭孢曲松這個藥作用時間較長),往往幾個小時就從體內代謝完了,體內沒有藥了就沒有治療作用了,而且這樣細菌反而容易反覆產生或者耐藥。所以這類藥物應該每天多次給藥才能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也避免造成不良後果。

不合理輸液現象目前還十分普遍,這需要我們不斷的增加合理用藥意識,逐步養成正確用藥的習慣,形成好的風氣,讓輸液真正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

看病找醫生,吃藥問藥師,“問藥師”是由知名藥師冀連梅老師聯合海內外精英藥師組建的藥師團隊,致力於為公眾提供循證實用的用藥諮詢服務和科普宣傳。

如果您有具體的用藥問題,也可以在微信公眾號:“問藥師”上向專業藥師一對一在線諮詢。

(由“問藥師”團隊張小盼藥師供稿)


問藥師


不知道大家對輸液管裡的氣泡是否敏感,如果氣體進入體內,引發氣體栓塞怎麼辦。後來我查了一下,大量氣體(超過100ml)迅速進入靜脈,有可能造成循環阻礙。而少量的氣體入血以後,會分散到肺泡處的毛細血管,然後和血紅蛋白結合,或者擴散到肺泡,隨著呼吸排出體外。

(圖片源於網絡)


學醫的Bellona


根據世衛組織推薦的用藥原則,“能打針不輸液,能口服不打針”。在許多發達國家,輸液一直是醫生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後方式。在美國,輸液相當於一次小手術,只有在急診時才考慮輸液。在澳大利亞,很多人幾乎從沒輸過液,也沒有“輸液好的快”這樣的觀念。但是在中國,輸液非常氾濫,小到診所,大到醫院門診,隨處可見“吊瓶森林”。

輸液具體危害有這些:

1.如果打點滴時使用的藥液濃度過稀或過濃,就可能在進入人體後,破壞體內的電解質平衡;

2.輸液速度如果過快,或輸入過多藥液,還可能引發高血壓、心臟衰竭和肺水腫。

3.如果針管藥液中混入氣泡或者血凝塊,還會堵塞血管,讓心臟停止跳動。

4.如果輸液管中有小的塑料微粒,進入到血液後,因為不能被分解,也有導致血栓,器官衰竭的可能。

5.引起過敏的幾率遠遠大於口服藥物。

6.輸液時藥物對身體器官的毒副作用也遠遠大於口服藥物。

輸液的危害其實非常多。好在中國政府部門已經認識到了這種危害,很多省份已經對輸液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很多醫院的門診部逐漸在取消輸液。基層醫療機構限制輸液的政策也在逐漸實施。


大白醫話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輸液成了最常見的治療方式。在人們的印象中,輸液適用於所有疾病,並且療效比口服要好,見效也快,又很安全。其實不然,輸液也存在著很多隱患,並不是我們想象的有百利而無一害。

首先,靜脈輸液屬於有創操作,扎針技術不到位或者拔針錯誤都會對患者血管造成損害,引起皮下水腫、血腫。有時在輸液過程中,由於患者亂動或輸液速度過快,可能出現針頭偏移的情況,不得已重新紮針,無端增加患者的痛苦。

其次,輸液是將藥品直接通過靜脈輸注到人體內,所以必須要保證嚴格的無菌操作,一旦液體、輸液管被汙染,很有可能造成患者局部甚至全身的感染,引發敗血症,危及生命。就像前幾天新聞報道的熊孩子,模仿醫生向奶奶的吊瓶中打入髒水,導致奶奶全身感染,最終造成搶救無效死亡的悲劇。

再者,很多藥物在輸液過程中都有嚴格的要求,輸得太快容易使血藥濃度過高,產生不良反應。但此時,藥品已經進入血液,不易清理,很有可能引發嚴重的併發症。並且靜脈輸注藥品都是需要和生理鹽水或者葡萄糖搭配使用,對於有心臟病的人來說,一次輸注過多的液體無疑是加重了循環負荷,更容易導致心臟病的發作。

總之,靜脈輸液雖然有它的優點存在,但也不可盲目使用,應根據病情需要選擇合理的治療手段。

本期答主:陳泳淼 醫學碩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