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幼兒認識到錯誤並改正?

踏雪尋梅wsy


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成人也是如此。當孩子犯了錯誤後,如果才能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並改正呢?我來為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一、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樣,要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

很多成人都認為犯錯誤是一件很羞恥的事情,因此在他們犯錯後,會極力隱藏自己的錯誤,更不願承認自己的錯誤。美國教育家斯特娜夫人曾說過:“一個勇於承認錯誤、探索新的談話起點的父母,遠比固執、專橫的父母要可愛得多。”父母要先做好孩子的榜樣。


在幼兒園裡,有的孩子不能與小朋友們友好相處,經常會與別人發生矛盾,甚至會動手打人。有一次,有一個孩子又打了別的小朋友了。老師把事情調查清楚了以後教育了這位孩子,並與孩子的母親取得了聯繫,把這件事告訴了孩子的媽媽,並希望她能與老師共同配合,進行家園共育。

到了下午媽媽來接孩子了,老師與這位孩子的媽媽聊了幾句後,這位媽媽馬上把孩子拉到一邊,一巴掌打過去,大聲斥責孩子:“我叫了你不要打人的,你怎麼又打人了?”孩子被打後,用手捂著臉嚇得一句話都不敢說。我們可以想象孩子當時的感受是怎樣的!我們平常教育孩子不要打人,可是父母自己卻動手打孩子。這叫孩子怎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呢?孩子認為打人沒有錯,因為父母自己也打人!

如果事情發生後媽媽能這樣對孩子說:

“寶貝,媽媽剛剛打了你,是媽媽不對,媽媽向你道歉。以後不打人了!”我們再看看孩子的感受是怎樣的呢?通常孩子是會很容易去原諒媽媽的,並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二、運用啟發式問題讓孩子自己的思考。

在孩子犯錯誤時,父母很容易馬上去命令、指責和訓斥孩子。認為必須要給孩子嚴厲的教訓才行,否則他就會總犯錯誤。但事實證明,當孩子在被指責和訓斥的時,他會處於一種緊張的狀態中,他的肌肉是僵硬的,這會使他更容易重複犯錯。有的孩子故意犯錯,他就是想要去挑戰你,想看到你沮喪的樣子。而如果運用啟發式的提問去問孩子,孩子這時是處於一種全身放鬆的狀態,有利於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也更加容易贏得孩子的合作。

有一次一位家長對我說,她的孩子每天早上都不肯起來;吃個早點也要吃好久,每天都很晚才來上幼兒園,沒有做操;家裡的玩具亂仍,也不願收好。於是,我對這位媽媽說:嘗試一下用啟發式問題去問孩子,可以這樣去問孩子:

  • 寶貝,想想看,我們要怎樣做才能趕上做早操的時間呢?

  • 這些玩具不玩了,可以放在哪裡呢?
  • 對搶別人東西這件事,你有什麼看法?
  • 剛剛打破了一個玻璃杯,以後怎樣拿杯子才不會打破呢?

這些問題會讓孩子自己去思考以後可以怎麼去做,才能減少錯誤的發生。而且孩子不會產生不好的感覺。正面管教創始人簡.尼爾森說過:孩子只有在感覺好時才能做得更好。


三、糾正前先連接。

我們總是急於糾正孩子的錯誤。孩子如果沒有馬上聽父母的,父母就會很生氣。卻忽視了與孩子之間的連接。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連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連接,無論父母對孩子講多少道理都是沒有多大用的。具體的方法有:

  • 擁抱孩子

這裡的擁抱是指在孩子犯錯誤時,父母請求孩子給自己一個抱抱。你是不是感到很奇怪?孩子犯了錯誤,難道還要請求孩子給自己一個抱抱嗎?是的。正面管教中說道: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了信心的孩子。而通過擁抱這種方式可以改變人們大腦的化學組成從而改變行為。

  • 經常蹲下來與孩子在一個水平線上說話。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身份,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樣孩子會感到我們是平等的。有利於拉近和孩子間的距離。微笑著傾聽孩子,孩子會感到自己是被重視的。

  • 認同孩子的感受,不要急於幫助他們。

當孩子哭的時候,父母要認同他們難受的感覺,允許孩子哭一會。而不要對孩子說:你不許哭。


當父母與孩子建立了良好的連接時,孩子會有歸屬感。這時,我們再去提醒的錯誤,孩子才願意接受。因為他知道父母不是在苛責自己,父母是愛自己的。


每個人都是在錯誤中成長的,我們成人也是一樣。正確的看待錯誤非常重要的。不要把錯誤當成是洪水猛獸一樣,而是要與這些錯誤友好相處。把錯誤當成是學習的好機會。當錯誤來了時,我們可以輕鬆的笑一笑對孩子說:“哈哈!我犯了一個錯誤。”然後把這個錯誤分享給孩子聽一聽。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自己又能從錯誤中學到什麼,也讓孩子知道父母也會犯錯。


以上這些方法家長可以去試一試。我試過了,覺得非常好用所以分享給大家。大家有什麼看法可以在下方留方。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講師。感謝您為我點贊並關注我!


雨後山林靜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因為一句話曾說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因而不僅大人會犯錯,那麼小孩也會犯錯誤的,人犯錯是沒有錯誤的,關鍵是犯了錯誤能夠改正過來,小孩亦是如此。我們不論作為幼兒教師還是作為家長,我們是孩子的引路人,是他們成長道路上的導師,因此我要引領好正確的方向,和他們一起成長進步。

國外的教育理念與中國的教育理念是不同的,研究指出,對於國外的教育方式,則是注重釋放孩子天性,讓孩子在童年期自由自在的生活,而從小便鼓勵孩子學會獨立,學會改變,學會適應,只要在合法的事情之內即可,對於這樣的教養方式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而在中國教育理念方式是恰恰相反,這樣反而造成孩子犯錯誤,並不能夠及時改正過來,使得孩子更加沒有自主性。

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錯誤自己就被糾正了。幼兒在蹣跚學步時總會搖搖晃晃甚至摔倒,可是最終,他卻能輕鬆自如地行走。他的錯誤就是隨著自己的成長和經驗的積累被糾正了。

在蒙臺梭利教學中我們可以學到,懲罰並不能很好地糾正錯誤,這種消極的方法並不十分奏效。

正確地認識如何面對錯誤,將會對孩子的成長有難以想象的巨大影響。我們忽視了那些被我們批評得不斷退卻的孩子。成人的批評使得羞愧、缺乏信心以及其他許多莫名的恐懼都浮現出來,這樣的結果就是使孩子認定:“我肯定做不好,所以我乾脆不做了。”對犯錯的恐懼會對孩子的個性造成十分嚴重的後果,因此我們必須創建一種積極的方法。

蒙臺梭利的教育方式是我們從不直接對孩子說“錯了!”或是“你不能這樣做!”之類的話,我們將孩子犯的錯誤記下,之後找適當的機會再次向孩子展示正確的方法,這樣才能真正幫他們學到東西,卻又不會傷害他們的信心。請記住,成人自己尚且不能在別人首次教授某些東西時就完全掌握,何況孩子。

因此我們要正確對待孩子犯得錯誤,家長、幼兒教師要通過合適的方式引導孩子改正自己的錯誤,提高自己的能力。



學前大哥哥


四五歲的孩子已經有了很強的自我意識,只是他們還不能夠正確地分辨在什麼情況下它叫做“自尊心”,什麼場合它就變成了“固執”和“無禮”。孩子有這樣的秘密心理—只要我不承認不面對就不用說“對不起”!當然,“對不起”這三個字也不是生下來就會說並且明白為什麼要說的,道歉也需要一邊成長一邊學習。我們大人難道不也是如此嗎?家長可以告訴孩子,當他做了讓別人失望或者難受的事情時,道歉可以使對方感到舒服,並且有利於解決問題。讓孩子嘗試著體會“換位思考”。一定不要強迫孩子說“對不起”,所有的一切是要讓孩子最終明白,只有自己真心地感到抱歉了,你自己也才能真正地舒服和輕鬆起來。在孩子的眼中,推卸責任是躲避麻煩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孩子能夠做到敢於承擔,還是需要父母的幫助與耐心,可以給孩子一個參與解決問題的機會,就如《布奇樂樂園》裡的小米媽媽,找來漂亮的花布,一起選擇一下用哪個好看的圖案,讓孩子以積極的心態來學會彌補自己的過錯。


萱萱寶貝樂


首先幼兒喜歡模仿,大人要注意自己言行,言傳身教。

其次幼兒並不能像成人那樣講道理說服教育,你要讓他理解他的行為不對,那麼你可以嘗試用做遊戲的方式,比如人物角色扮演,他當媽媽,你當孩子,讓他來做一次家長。或者其他遊戲,各式各樣遊戲都可以在裡面找到教育點來寓教於樂,比如他愛搶玩具,占強,那你可以跟他一起玩,然後你把所有玩具都歸為己有他無法玩耍就會找你要,或者哭鬧,正好就可以藉機引導,你可以說是不是媽媽把玩具都拿去自己玩了你沒有了,你也想玩對嗎,媽媽拿走這些玩具的行為是不是不好,那我們一起玩吧,然後邊玩邊說有些東西大家可以一起玩更有趣,可以一起分享,比如上次誰誰誰玩具你搶著玩或者別人想玩你不分享是不是也是一樣的道理,這樣他就會理解了。


除了做遊戲的方式幼兒更喜歡聽故事,那麼你可以給他講一些有良好習慣和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以及什麼是危險什麼是安全的故事,有很多這類的書,比如《小腳鴨系列叢書》,又比如《不要欺負我》從一個角度可以教孩子自我保護,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教孩子不要去傷害別人這樣也是不好的,還有《大衛不可以系列》,總之這類書很多,當然你也可以自己編故事。


以上說了做遊戲和講故事,那麼還有一種是動畫片,現在動畫片種類繁多,我的孩子也處於低幼兒狀態,一般他愛看小豬佩奇,我也願意給他看,因為裡面也有很多生活中的嘗試和安全知識待人處事,除此之外還有萌雞小隊等等等。

以上是我作為幼師以及生活中帶自己孩子的經驗,最主要的我覺得還是要大人做好榜樣,因為所有的孩子從小的發生到發展最初啟蒙老師都是父母。


abc育兒


孩子出生後斷臍到生後28天為新生兒期,28天后到一週歲嬰兒期,1歲到3歲為幼兒期。

對於不同時期的孩子,讓他們意識到行為錯誤並改正要用到不同的方式,此處單論1~3歲幼兒的教育引導方式。

1. 1~2歲

在1~2歲這個區間,孩子的語言系統剛剛開始發育,他們還不能完整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願,對外界的語言信息接收也是不完整的。

此時講道理作用不大,他們接收信息的來源,更多的與嬰兒期類似:通過對方的表情、肢體動作和表情。

在這個階段,當孩子犯錯,我們可以用嚴厲的表情和表示拒絕的肢體語言,以及嚴肅的、不開心的語氣向孩子表示,他這樣做是不對的。

在確定孩子接受到信息時,(通常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受到負面信息,他會用哭或者打的方式表示拒絕,甚至是一臉懵),我們再用溫和表情和“可以這樣做”的肢體示範,以及開心的語氣,向孩子表示應該怎麼做。

2. 2~3歲

在這個階段,孩子的語言系統已經趨向完善了,他們也逐漸能不發脾氣,採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這個時段同時被稱為“恐怖的2歲”,他們的獨立自我開始萌發了,處於一個矛盾的巔峰期:一方面他們認為自己是全能的,但實際生活中他們又發現自己那麼弱小。

這種理想和現實的衝突會讓孩子極其暴躁,而且由於自戀,他們會做出被成人認為是錯誤的事情,這種誤解是會挫傷孩子的安全感的。

語言系統發育不代表我們可以和他講道理,只是他們接收和發送信息的方式得以完善,實際上他們的理解能力仍然有限。

錯誤的行為同樣不代表我們能責罰他,那只是我們認為的錯誤,本質上他是在用自己認知的方式探索著身邊的一切新鮮事物。

在這個年齡段,我們要同理孩子,說出他們的需求,並給予正確的支持和鼓勵。

例如,孩子把家裡的盆栽給拔了,我們可以上前和孩子說:

“寶寶是想要知道泥土下是什麼對嗎?寶寶是不是覺得泥土裡能長出小樹很神奇?”--同理,說出需求;

“拔出小樹是沒用的,還會讓小樹不再長了,媽媽教你應該怎麼樣認識這些東西好嗎?”然後再給孩子示範正確動作。--指正、支持和鼓勵。

值得一提的是,在2~3歲這個區間,如果家長能充分理解孩子的行為,做出正確指導,給孩子予支持和鼓勵,那麼孩子在接下來的成長中,將會變得自信起來,因為他們心中有了安全島,有了“靠山”,自然能無所顧忌的去外面探索。


淅爸育兒記


.,災08、. 11一7


愛生活愛老婆4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孩子要到6-7歲以後才能發展較好的同理心,在此之前,孩子的自我意識是很強烈的,他們缺乏發展同理心的認知能力,因為他們都是處於自我中心階段。

所謂同理心,即設身處地地對他人的情緒和情感有認知性的把握與理解。

面對孩子犯錯誤,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可能是生氣,也可能是苦惱;可能會對孩子破口大罵,也可能對孩子束手無策......其實,孩子犯錯誤是在所難免的,人無完人,就算是為人父母的家長也會有犯錯誤的時候。

當孩子犯錯誤時,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

其實,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先反觀一下自己:當自己犯錯誤時,你願意接受懲罰嗎?怎樣才能讓你自己意識到錯誤並改正呢?

家長也要有同理心

0-7歲的孩子還處於心智發展不成熟的階段,對於外界的東西,他們還是存在很多疑問與不解,當孩子犯錯時,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能以大人的思維去看待孩子做的事。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犯錯誤時的第一反應都是生氣和打罵,試圖用自己的威懾力讓孩子害怕和知錯,其實當孩子被罵時,腦袋裡會充滿恐懼感,這種恐懼感讓TA根本沒心思去思考自己哪裡錯了,此時的TA只希望可以快點結束你的訓斥,甚至會被你激怒而大吼大叫回擊你。

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學會尊重和理解孩子,面對孩子犯錯誤,學會傾聽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問清楚孩子做這件事的原因是什麼,然後才是把你的期待傳達給孩子,提醒孩子犯錯的後果和該怎樣避免錯誤。

啟發孩子認識錯誤並改正

要孩子真正地改正錯誤,就要讓孩子體驗到“另一種可能性”。

比如說,當孩子欺負了別的小朋友,家長可以和孩子進行角色扮演,讓孩子扮演被欺負的一方,這時,孩子就會明白對方的感受,就會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

當父母和孩子雙方都平靜下來時,家長還可以利用推理式的教導,讓孩子思考,如果繼續這樣做,後果是什麼,這個後果是不是孩子自己想要的。

其次,家長平時還可以通過一些相關的繪本故事和動畫片來給孩子舉例講理,孩子可以從繪本故事和動畫情節中更直觀地認識到“知錯能改是好孩子”的理念。


歡迎關注智慧少年宮,你想要的睡前讀物、育兒乾貨,都在這裡!


智慧少年宮


具體怎麼做呢?有五步:

1、學會傾聽並回應孩子的感受和需要

孩子犯錯後,我們不要先入為主地批評他子,先給他一個解釋的機會,這樣我們才能理解他不當行為的真正原因。

當他在說的時候,我們不要主觀地給予評價,而是要先鼓勵他把所有的感受都表達出來。

等他說完,再總結他的觀點。

2、說出你的感受。
說感受的時候,最好能夠簡單明瞭地表達出來,讓孩子能夠快速地get到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

3、邀請孩子一起尋找解決方案

4、把所有能想到的解決辦法都寫下來,可能的話,讓孩子先來。

5、選出最佳的解決方法,以及說說如何執行。

這簡單的5步,就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到錯誤,並進行改正。

希望對你有用,也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我是mom看世界,踐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養育,崇尚自然生活,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一起在育兒的道路上,成為更好的自己!


mom看世界


因為幼兒還沒有完整的自我意識和判斷對錯的能力,所以在這個階段讓幼兒自我認識錯誤有點難!

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這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上場了!在孩子成長階段,他們的自制力,和判斷是非對錯的那個能力,所以我們做家長的任務和責任就是幫孩子判斷是非對錯,並做出正確的引領和引導!

家長是孩子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人生導師,在日常生活和交流過程中,家長的一些行為和做法也會潛移默化地傳導給孩子。

如果孩子做錯了事情,首先避免打罵的行為,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牴觸和害怕心理,我們要先冷靜下來,慢慢教導,為什麼這種行為是錯的,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心平氣和的說服教育是根本!

我們做家長的也不要說,教育一次就讓孩子從根本上,更改過來,這是不可能的,成長過程是漫長的,家長們要耐心教導,避免急躁,別讓孩子牴觸了你,以後都不跟你交流!

希望所以小朋友都能夠健康快樂成長!

我是頭條育兒領域“孩兒初長成”,歡迎關注我!

孩兒初長成


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