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的大事小情他們都管,河南“村兒警”在行動

記者 李虎成 任娜 通訊員 化瑋

“過去只知道城市有‘片兒警’,現在俺們這兒也有了‘村兒警’了。”這是河南農民對河南公安推行的“一村一警”制度的形象讚譽。

村裡的大事小情他們都管,河南“村兒警”在行動

由於與滑縣接壤,長垣市佘家鎮一開始便成了該市疫情防控的重點區域。而一個多月前長垣市首例確診病例在這裡出現,更讓佘家鎮的防控形勢一度格外緊張。

3月3日中午,記者在佘家鎮葛寨村見到了剛剛執行完消毒任務的民警李昌,剛脫下防護服便急匆匆要趕去貧困戶王長江家中。

村裡的大事小情他們都管,河南“村兒警”在行動

“民警現在還有走訪貧困戶的任務?”記者問到。

任務都是自己給自己定的,大事小事,只要能為村民解決困難,就是我們駐村民警該乾的事兒。”李昌說到。

這幾天,隨著疫情形勢逐漸向好,村民開始急於務工上崗。李昌在村裡走訪時,村裡的貧困戶王長江向他提起想給孩子找個工作的事兒,李昌便托熟人給尋了個在飯店學徒的機會。現在過去就是著急把好消息告訴王長江。

“這兩天的主要任務除了巡邏、消殺,還要提醒村民要注意網騙、詐騙一類的信息。”李昌說,疫情發生後,尤其是附近村有了確診病例後,自己整天忙得連軸轉,排查、巡邏、卡點執勤、宣傳、消毒……得知村裡防疫物資緊缺,他趕緊聯繫購買了5000只口罩,走訪的時候挨家挨戶發放給村民。

村裡的大事小情他們都管,河南“村兒警”在行動

疫情最緊張的時候,大家都不敢出門,村裡一些年紀大的村民也不會使用手機,李昌每天的走訪就成了他們重要的信息來源。為了讓村民理解疫情防護的重要性,李昌從網上找了很多講述防疫措施的歌曲、快板,變著法兒地向村民宣傳。

說話間,李昌已經走到了王長江家門口,進屋就把好消息告訴了他。就在王長江高興得不知說什麼好時,李昌已經出門繼續巡邏去了。“有些村民現在放鬆警惕了,還是得多提醒,另外也看看群眾有啥需要我的地方,咱有多大勁兒就使多大勁兒唄。”

今年39歲的李昌是佘家鎮派出所目前一線民警中年齡最大的一位,去年局裡號召機關警力下沉,在該局政治處工作的他主動報名,選擇到佘家鎮這樣一個偏遠的鄉鎮做了一名專職的“村兒警”,併兼任葛寨村黨支部副書記。

村裡的大事小情他們都管,河南“村兒警”在行動

反正是老百姓需要的他都幹,不光是疫情期間,平常也這樣。”從擔任村委委員算起,村支書王霞濤已經在村裡工作30多年了。說起以前對警察的印象,就是辦案查案,可現在,他覺得“辦好事兒”這個詞兒最能形容他現在心中民警的工作。

走訪、巡邏保護村民安全,曬糧食、修車修家電,還有調解家庭矛盾鄰里糾紛,幫助貧困戶……李昌什麼都幹過,大半年時間的相處,也讓許多村民都把李昌當成了“自己人”。也正因為此,這次疫情中老百姓都願意聽從李昌的勸導,今年村裡沒有一家出來聚堆串門,更不用說聚眾打牌了。

“自從去年村裡建了警務室,李警官來了以後,不光村民們心裡覺得踏實了,我們的工作壓力也減輕了,真是得感謝他,‘一村一警’真好!”王霞濤說。

村裡的大事小情他們都管,河南“村兒警”在行動


記者瞭解到,此次疫情期間,長垣市公安局一共有250名像李昌這樣的“村兒警”、輔警加入到廣大鄉村的疫情防控任務當中,他們既當宣傳員又當巡邏員,既當志願者又當“扶貧幹部”,與當地幹部、防控人員一道守住了鄉村這道防線。

“‘一村(格)一警’建設是我省公安機關發展‘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不僅是這次疫情當中,平時也是基層社會治理的有效抓手,因為它是與我們的農村治安實際相符合的。”長垣市公安局局長封民說,長垣同我省大部分地區一樣,城鎮化程度還比較低,88萬常住人口中超過一半都在農村。但由於過去派出所警力不足,和群眾關係無疑有所疏遠。

“落實新時代‘楓橋經驗’,就要做到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當群眾的‘主心骨’‘貼心人’,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構築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我們將繼續推動警務工作下移,讓社區民警紮根農村、融入群眾,厚植農村警務根基,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封民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