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軍記錄的中越戰爭,為什麼能阻擊解放軍6天?總結了四個原因

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中,擔任廣西友誼關方向右翼作戰任務的55軍165師,為了保障師主力作戰的翼側安全,命令494團殲滅在班莊地區組織防禦的越軍。

這次進攻作戰打得很不順利,原計劃一個半小時解決戰鬥,結果整整用了六天時間。

第一次,於1979年2月17日6時25分發起攻擊,19時30分停止攻擊,就地轉入防禦,共斃敵40餘名,繳獲各種槍31支(挺),槍彈8000餘發。自身傷96人,亡30人。進攻失利,傷亡3倍於敵,未能完成打通由浦寨至班莊通道的任務。

第二次,於2月22日8時50分開始攻擊,至21時10分勝利結束,激烈戰鬥歷時12小時20分鐘,基本殲滅了班莊地區守敵越軍第12團第5營(欠2連)。斃敵220名,傷敵35名,繳獲各種槍84支(挺),擲彈筒6具,40火箭筒9具,60迫擊炮4門,各種槍彈20餘噸,炮彈2196發,地雷100箱,其它軍用物資一批。自身傷135人,亡18人,打通了浦寨至班莊的通道,保障了我軍主力進攻諒山的翼側安全。

越軍記錄的中越戰爭,為什麼能阻擊解放軍6天?總結了四個原因

在班莊地區(位於同登鎮與脫浪縣之間,距離兩地各約8公里,距離我國浦寨村約6公里)執行防禦任務的越軍是3師12團5營,該營於1978年7月進駐同登地區擔負戰備任務。營和連的幹部基本上都參加過抗美救國戰爭,具備一定的實戰經驗,部分幹部曾經接受過院校培訓。5營下轄3個步兵連和1個火力連,人員與裝備基本上滿編。士兵都是1978年入伍的新兵,沒有經歷過戰鬥,只接受了3個月的基本訓練。另外還有一個排的民軍和班頭公安屯配合該營防禦。

越軍在戰後總結中認為,5營採取集中兵力重點扼守公路兩側要點的打法,符合完成戰鬥任務的要求,兵力部署嚴密,戰術運用得當,因而能夠阻擊解放軍一個團的進攻長達6天之久,是一次非常典型、較為出色的山嶽叢林地防禦戰鬥,並總結出瞭如下成功經驗:

越軍記錄的中越戰爭,為什麼能阻擊解放軍6天?總結了四個原因

1、前沿陣地要頑強阻擊。在前沿組織防禦的2個連隊組織巡邏小組,配合營偵察分隊經常在邊界一帶活動(距基本陣地約2公里)。當敵人(指解放軍,下同)越過邊界實施進攻時,及時地在那樓至班頭實施阻擊。在約8小時的時間裡(從5時30分至14時),敵人才前進了約2公里。雖然由於組織準備不周密、指揮不嚴密的原因致使阻擊效果有限,但我(指越軍,下同)已消滅了敵人的部分有生力量,抑制了敵首次打擊的威力和進攻速度,迫使敵暴露兵力和意圖,為我防禦力量在基本陣地展開戰鬥贏得了時間。

2、及時機動兵力,增援主要方向。部隊靈活地運用了防禦作戰的基本要素,即工事、火力和機動相結合。2月17日,營派1連堅守360高地;2月18日,使用1連的兩個排配合3連實施反衝擊;2月22日晨,使用次要方向上2連的一個排阻擊向那冷西南側實施迂迴之敵約一個連的兵力。在處置重要情況時,5營機動兵力適當適時,把握時機準確,為挫敗敵人的進攻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越軍記錄的中越戰爭,為什麼能阻擊解放軍6天?總結了四個原因

3、重視打擊迂迴之敵。2月22日,5營使用2連的一個班,在那冷西南側挫敗了敵約一個步兵連的迂迴行動。營使用的兵力不多(比敵少約7至9倍),但是由於及早發現,及時機動兵力(相距約3公里),先敵完成部署,配合正面防禦力量,主動開火進攻。敵人失去了秘密性和突然性,又遠離主力,造成部分被殲,暴露了意圖,被迫撤回。

4、適時實施反衝擊恢復陣地,組織指揮要嚴密,行動要堅決。2月17日午夜,敵人突入360高地支撐點東北側,2月18日5時45分,營實施反衝擊,經過20分鐘的激烈戰鬥之後,我恢復了陣地,並肅清了公路兩旁各高地之敵,接著繼續堅守了5天。

越軍記錄的中越戰爭,為什麼能阻擊解放軍6天?總結了四個原因

1979年的對越作戰,是我軍首次在熱帶山嶽叢林這一特殊地形上,和越軍這一陌生對手交戰。戰爭初期,由於對地形和敵情的掌握與分析都不夠準確,不夠深入,不夠細緻,以至於在某些戰鬥中指揮失誤,戰術不當,因而蒙受了較大損失。重視對失利戰鬥的研究,重視對敵人戰術打法的研究,才能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