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值得買性價比的旅行相機?

雨微風輕


由於題主並未說明旅行相機的主要作用是用來拍照片還是視頻,以下對比都是基於視頻功能來做的。

推薦一款運動相機DJI的action,和一個卡片機佳能G7

先對比一下價格吧

大疆action價格是2000塊左右,佳能G7是5000塊左右

推薦大疆主要原因是,輕便,價格便宜,有前置屏幕,音頻轉接件便宜(這個是橫向對比gopro8的優勢),大疆是去年剛剛上市的運動相機,我是gopro用戶也是大疆的用戶,買了action後,就把gopro賣了。因為gopro沒有前置屏幕,所以自拍的時候多數是盲拍,非常不方便構圖,而且拍視頻收音也是一個問題,acting的麥克風轉接件只要100塊,gopro的需要500塊,無形的成本多了很多,但是大疆也有自己的劣勢。對比gopro8,action的色彩已經電子穩定系統都麼有gopro8出色。但是從使用上來說,我覺得action比gopro8方便,gopro8為了應對大疆也出了解決方案,提供了一體麥克風配件以及翻轉屏配件,但是價格昂貴。在旅行途中有一個小巧輕便的運動相機來記錄旅程是十分重要的,不然你帶一個大單反,或是其他微單,你會因為操作繁瑣,而不願意記錄,這是旅行途中的一大損失。

佳能g7是一個卡片機,這個款相機適合對自身有要求的用戶,因為這款相機自帶美顏功能,不管是視頻還是照片,直出的顏色都很棒,省去了後期自己ps的過程,但是確定就是體積略大,價格高。我覺得在旅行過程中,普通用戶拍照用手機就夠了,如果用手機都拍不好,那你用多高級的相機也拍不出大片,旅行路上一定要解放自己的雙手,最忌諱背很多東西,這個是十分影響心情的。






浪麥的麥


每次旅行之前,看著家裡的相機鏡頭,不少人都要犯愁,不知道應該帶哪些鏡頭出發,下邊就通過這篇文章來和大家分享下,如何選擇最合適旅行的相機鏡頭?

第一,考慮我們手頭有什麼鏡頭。這個是前提,如果只有一支鏡頭,那麼我就會建議你提前想好怎樣用好這支鏡頭,因為很多剛入門的新手都會選擇一隻涵蓋短、中、長焦段的鏡頭,俗稱“一鏡走天下”

第二,根據旅遊途中的主要拍攝對象選擇鏡頭。因為帶什麼樣的鏡頭取決於旅途中你主要的拍攝對象,接下來我就按照旅遊的場景來分享下帶什麼鏡頭(假如你擁有各種鏡頭)。

一是邊疆極地行(包括新疆、西藏、內蒙、黑龍江、四川西北部、雲南北部等)。這類旅行往往是熱衷於大自然風光的旅行者,首選廣角、其次定焦、備上中焦。因為邊疆風光基本要靠廣角(最好是超廣角)鏡頭來體現宏大、廣闊的場面,例如下邊這張在張掖拍的相片就需要儘可能用到廣角,包括拍星軌也是需要廣角鏡頭。同時要考慮邊疆旅行往往會有異國他鄉的風情,所以人文少不了,多帶上一支定焦的鏡頭也很有必要。最後就是以備不時之需,帶上一支中焦的鏡頭,就足夠了。例如,我去西藏的時候,準備去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等地方,主要的拍攝對象就是風光和人文,因此在選擇鏡頭的時候,就帶了三個鏡頭,一支超廣角、一支50mm定焦、一支中長焦(備用)。

二是沿海行(包括海南、廣東、福建、浙江等)。這類旅行者往往到達海邊拍日出或日落,首選廣角、其次中長焦。這裡要特別提醒一下,拍日出和日落的旅行者記得要帶上漸變灰濾鏡,因為日出和日落的時候,天空和海面光比很大,天空曝光正常,海面就死黑,海面曝光正常,天空就死白。海邊風光基本靠廣角(最好是超廣角),然後還是在留念拍人像,那麼中長焦就很好。為什麼要強調長焦呢?因為有時候你會想拍海上的船隻,這時候擁有長焦就非常必要了,例如下邊這個鏡頭,拍遠處船隻就妥妥的無壓力。

三是城市人文行(包括北京、西安、江蘇、安徽、江西等)。這類地方的旅行更傾向於人文方面,包括一些古村落、城市景觀、街頭故事,首選定焦、其次中焦、備上廣角。定焦是毋庸置疑的,光圈大成像好。這些地方往往相對沒有那麼宏大的場面,而且也不存在距離很遠需要長焦才能拍攝,所以中焦已經夠了。帶上廣角主要考慮有些爬樓黨或者旅行者抵達城市最高建築或者爬到山頂後想拍城市面貌。例如去廣州小蠻腰(廣州塔)玩的時候,那肯定是要拍下俯視廣州的相片的,那麼我就會帶上廣角鏡頭上去。

四是特殊拍攝對象(包括拍野生動物、月球、昆蟲等等)。這類旅行者對於旅途的拍攝對象十分明確,而且往往特別專注於某一類的拍攝,所以攜帶的鏡頭主要就考慮特殊的對象了。拍鳥拍野生動物拍月球,帶長焦鏡頭,焦距300mm起步,基本保證600mm;拍昆蟲基本就是微距鏡頭;還有拍建築物用的移軸鏡頭等等。上一張移軸鏡頭的作品,是不是超像微縮景觀呢?

第三,根據自己的攜帶能力選擇鏡頭。在第二中所講到的鏡頭都是不考慮自己攜帶能力下的,但在實際旅行中,不是每次都有能力把上邊列舉的鏡頭都帶上,所以就要做減法了。如果是自駕遊,那麼按照第二點所講的鏡頭帶就是了,說白了就是儘量帶多些。如果涉及到要負重徒步的話,那麼就要按照自己能力取捨了。例如,去徒步、登山或者雲南雨崩這樣偏遠的地方,就要儘量減少攜帶過多的相機鏡頭。有一年,我和朋友去爬峨眉山看日出,從晚上8點鐘爬到第二天5點鐘,當時穿的厚,加上手電筒、熱水等等,再加上相機累的虛脫,到了金頂就剩下躺著喘氣了,想想“一鏡走天下”在這種時候就顯示優勢了,甚至帶個卡片機就夠了。





揹包客的日記


1.很方便:如果手機的自帶防抖效果夠好,就直接用手機拍,拍攝製作上傳一氣呵成,非常方便,但是容易被來電打擾。如果加一個雲臺又有點不方便,我已經賣掉了(snoopa atom)。

2.一般方便:目前我用的相機是佳能g7x3,自帶防抖,拍人像帶美顏效果,非常適合女生和有一定攝影技術的人群,它能處理更復雜的光線環境,拍出來的東西更好看,後期的調色空間更大。只是相機來說都比較嬌氣,怕風沙怕灰塵怕下雨,不能磕不能碰,有時候很無奈。

3.超級方便:單從方便的角度來說,osmo action和gopro8肯定是完勝的

1、因為它們天生就有三防功能,平時不用像其他設備一樣小心翼翼。

2、防抖是電子的,所以插一根延長杆就ok了。

3、一鍵錄製,省去了攝影入門的時間成本。

4、自帶廣角鏡頭,無論自拍還是風景都有先天優勢。

5、可以安裝在頭盔,車窗,胸口,手臂,是戶外視頻達人的得力幫手。

總結:沒有一個設備是完美的,先從運動相機入手,後期隨著攝影技術提升去夠買一些更好的相機是一個好選擇。我想努力加V,這個大家![祈禱]



大當家地


想在旅遊的時候安心創作。不取決於風景,不取決於天氣,而是取決於:團友!

如果你是:1、報團出行,2、扶老攜幼出遊,3、有個事兒多的團友。

那麼旅行君並不建議你帶太多的攝影裝備,只用手機,或者24-105、24-70一鏡走天下的單反,亦或是一臺GOPRO即可。

因為在跟以上團友出行時,你的時間,絕對不是由你自己來決定的。

所以,抓到機會拍張照片就已不錯。還考慮換幾種器材?多幾個角度?真是痴心妄想!

2

不要有太多想法

假期出門,主要為了放鬆。旅遊第一,旅拍第二,攝影第三。

沒了牽掛,才能有好心情。

旅行君在前兩年出遊時,也曾大包小包帶很多的攝影裝備,手機鏡頭一套,相機鏡頭3個,gopro,穩定器一大堆。

等到了目的地,才發現,真是心累。

每個好看的風景,都想手機拍一遍,相機拍一遍,換個鏡頭拍一遍,然後再錄一遍。

浪費了時間不說,其實哪種方式都是蜻蜓點水,無法潛心創作。回來一看,都不出彩。

3

到底帶什麼焦段鏡頭

對於單反,旅行君目前手中有的焦段為,35f1.4、55f1.8、14-24f2.8、24-70f2.8、70-200f2.8。

這隻鏡頭近幾年輪流帶。從使用頻率上來說:24-70>70-200=35定>55定>14-24。

現在手機多有超廣角。而廣角照片對於照片的光圈要求較低。加之人們拍了照片多在手機上觀賞,所以,超廣角的焦段最容易被手機代替。

而在定焦頭上,35和55(或者50)兩個焦段,後者純為人像頭,前者兼顧人文,在旅遊拍攝時有一定用武之地。但焦段固定,對攝影初學者來說,駕馭有難度。

70-200其實是最無法被手機代替的一個焦段,壓縮感的照片也非常適合旅拍,但重量實在是硬傷。其實不怕累的同學,相對於24-70f2.8,我其實更推薦這款鏡頭。

比來比去,就剩24-70f2.8,兼顧了焦段與大光圈。能拍人,能拍景,雖然單幅照片可能不如上面那些鏡來得驚豔。但好在應變能力強,省事。

4

三腳架,高度很重要

旅遊,人們肯定都愛帶輕巧便攜的三腳架。

尤其是手機攝影,可能八爪魚是很多人的選擇。

但是,如果想“隨時隨地”拍攝出好的照片(比如夜景長曝光,或者白天慢門)。那麼,三腳架的高度其實才是最重要的。

因為,在絕大多數場景中(起碼80%以上),你會發現,你的八爪魚,是沒有地方攀附的。

所以,想頂天立地,還得是自己有雙腿。

5

帶幾個腳架

如果你不帶相機,那自然帶一個手機腳架就夠了。

如果你帶上相機,那旅行君強烈建議你帶相機腳架的同時,再帶一個手機腳架。

這樣,當你在用相機拍攝長曝作品時,就可以用小腳架支撐手機或者Gorpo拍一個延時小短片。

6

帶一套手機外接鏡頭

現在手機都有2到3個鏡頭,焦段涵蓋長焦、超廣角等。那是不是就用不到手機外接鏡頭了?

未必!就拿華為P30pro來說,雖然有四顆鏡頭,但是,只有主鏡頭的像素最高,感光件最強。而且,諸如超級夜景之類的特殊拍攝模式,主鏡頭的效果要比其他鏡頭效果好很多。所以,一套外接鏡頭,會確保拍出質素更高的照片。

7

想拍視頻需謹慎

OSMO、無人機、insta360,視頻設備越來越炫酷,也越來越輕便。但是,如果想在旅途中拍出數碼KOL級別的視頻小片,旅行君還是奉勸大家現實一點。拍延時需要等待,運鏡需要技巧,後期需要精力。

處理一部視頻比一張照片更有成就感,但也需要更高的技巧,更多的時間。

另外,不知道你發現沒有,相對於發照片到朋友圈裡,發視頻得到的點贊,要少很多哦。

所以,帶不帶或者買不買專業視頻設備,真的需要仔細思考。

何況,如今的手機拍視頻,在清晰度和防抖性能上,也是尚可一戰的。

8

無人機,只是想得很美好

要不要帶無人機,前提是要不要買一臺無人機。

如今大城市多數地點禁飛。如果不旅遊,就等於花錢吃灰。

帶到國外,能不能飛也要看當地規定。有些國家還要申請臨時執照。

無人機,也許是旅途中最搶眼,但利用率最低的拍攝設備了。







洋洋洋的自旅路書


你的標題有點模糊,我總結一下,如下:

你提問可以分為三個主要點,一是旅行要帶的相機,可以看出你不是專業搞攝影的;二是說到了性價比,就不推薦土豪機型了;三是既然考慮相機,卡片機我就直接不推薦,不如老老實實用手機。

非專業攝影人士旅行帶的相機的主要特點有方便攜帶、操作簡單、拍攝效果好、數據傳輸方便、價格適中等。

關於攜帶方便如果你是自駕這個問題基本就可以忽略了,如果是跟團或者別的出行方式建議選擇微單系列或者入門或者中端單反。

關於操作這個是很重要的一點,首先要使用簡單易上手,在諸多的相機品牌中我建議你選擇佳能。

關於拍攝效果,這肯定是買相機的用途了,也是最最重要的。按照專業角度來說拍攝效果肯定和價格是劃等號的,不過還是有一些別的辦法,那就是充分發揮相機的功能,我們是出門旅行,主要是拍風景和人像,給自己拍也好,還是拍別人也罷,拍攝出來的效果也是直接影響我們對相機的評價的,那麼要滿足這兩大要求能選擇的機型直接就是單反了。原因如下一是普通微單價格相對比較便宜,但是後期配鏡頭可選空間很小,並且微單鏡頭價格比較高,二是普通卡片機直接不用考慮,專業卡片機價格比較貴,不具性價比。三是為什麼選擇單反,中低端單反拍攝效果滿足旅遊需求肯定是沒問題,最大的優點是有幾款極具效果並且性價比很高的鏡頭。

說了這麼多哪機型究竟咋選,我建議的配置是佳能800D(18-135鏡頭)套機,再配一個50 1.8 的定焦人像鏡頭(俗稱小痰盂),這一套下來大概6000左右,18-135的鏡頭正常拍攝一點風景人像都是沒有問題的,50 1.8鏡頭主要拍攝人像,有很好的背景虛化效果並且價格特別便宜只有600多塊錢,然後800D相機機身也配備無線傳輸功能,走到哪都能給手機傳送實時拍攝照片。

就這麼多,這是我本人的一點經驗,如果有不妥之處請指正,如有疑問可以留言給我或者私信我都可以。

附幾張本人拍攝的照片







小草大樹人886


旅行用,輕便是重要的,搭配個變焦鏡頭也方便使用。至於畫質倒不是最重要的,現在普通相機的畫質滿足一般要求都是沒問題的,至於畫質黨另說。還要性價比要高,便宜誰都喜歡嘛。這麼算的話,全畫幅的相機就算了,直接上小底就行,個人推薦4/3底的微單也就可以了。比如松下GX9搭配12-60(一代的更便宜)的鏡頭,性價比高,防抖好用,對焦很快,鏡頭焦段實用,像發發朋友圈,印點照片都不錯啦,圖的就是輕便好用。購買的話建議去實體店看看,現在網購不便宜了,實體店更實惠。


糖醋鮁魚


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前些年我一直在單位負責攝像工作,其實這個問題在幾年前我準備的一個關於攝像的ppt中早就討論過,我給出的答案是旅行不需要配置任何相機,現在看來如果一定要配置,可以考慮大疆系列或者GO PRO即可。


大約六七年前我就這樣說過,當時適合旅行的機器並不多,便攜的圖片質量不夠好,單反又太過於笨重,雖然單反的RAW格式可以在回來後更好的調整圖片的過爆和死黑部分。


現在我的出行完全依靠一部手機而已,現在手機的攝像頭已經非常發達了,而且還有眾多簡單易用的修圖APP可以使用,蘋果、華為、VIVO等手機在拍照方面並不遜色於照相機,而且即使使用照相機去拍照,也得真的會用才行,如果僅僅是使用P檔或者自動檔的話,那麼照相機就更沒有多大的優勢了。


對於性能方面,更多的不是我們來考慮的,我更注重的一個是像素,一個是夜間拍攝,還有一個就是防抖,這些問題我們完全可以把它扔給手機廠商去解決,我們只負責選購即可。


另外在說說手持系列,比如大疆系列和GO PRO系列,這類手持機的優勢是本身的防抖性能非常完美,另一個優勢就是可以去拍攝視頻。我曾經的工作類似於新聞攝像記者,我曾經說過,對於新聞記者來講,照片的角度、深度都能完美的體現是最好的,但一張跑焦的照片也會比沒有拍到強,因此我並不反對從視頻中通過靜幀來提取照片。


再來說說很多人推薦的手持穩定器,前期我個人採購了一臺,使用效果來講還是不錯的,當然主要是拍攝視頻作品。但唯一也是最大的缺點就是太大太笨重,既然選擇了旅行就要選擇輕便。


沒門牙的大叔


旅行用,輕便是重要的,搭配個變焦鏡頭也方便使用。至於畫質倒不是最重要的,現在普通相機的畫質滿足一般要求都是沒問題的,至於畫質黨另說。還要性價比要高,便宜誰都喜歡嘛。

這麼算的話,全畫幅的相機就算了,直接上小底就行,個人推薦4/3底的微單也就可以了。比如松下GX9搭配12-60(一代的更便宜)的鏡頭,性價比高,防抖好用,對焦很快,鏡頭焦段實用,像發發朋友圈,印點照片都不錯啦,圖的就是輕便好用。購買的話建議去實體店看看,現在網購不便宜了,實體店更實惠。




心藏遊天下


2020年最適合旅行者的便攜相機 Top10榜單

1)富士 X-Pro3:

推薦理由:富士新發布的X-Pro3可以幫助使用者專注於攝影本身,其配備的創意隱藏式信息屏,在提供有效信息的同時還不會干擾到攝影師的創作。

2)理光GR III:

推薦理由:理光新機GR III繼承了前代的便攜特性,可以輕鬆的放進口袋裡,極為小巧輕便,並且還有著不錯的性能,非常適合旅行拍攝。

3)索尼RX100m7:

推薦理由:索尼RX100m7不光有著小巧輕便的機身設計,配備了變焦鏡頭,其對焦系統性能(速度、 精度)極為出色,再搭配上實時追蹤以及每秒20張的無黑屏超高速連拍,真乃旅遊拍攝之“神器”。

4)徠卡Leica Q2/ Leica Q-P:

推薦理由:外觀設計足夠低調,又不失徠卡的高逼格並且還提供了不錯的畫質表現。還能說什麼呢?大家買買買吧。

5)富士X-T3:

推薦理由:無論在對焦、 畫質或手感上X-T3的整體表現都很不錯,對於初學者和專業攝影師都非常的友好,極好上手。

PS:其實Beta覺得X-T30也是相當不錯的機器,相較來說比X-T3更加便攜,非常適合新人小夥伴

6)奧林巴斯OM-D E-M1 Mark II:

推薦理由:奧巴這款機器對焦速度快,連拍性能出色,更是具備專業級別的全天候密封性能,操作也是非常符合攝影師的拍攝習慣。

7)富士X100F:

推薦理由:真·掃街利器,不光顏值高,還具備非常安靜的快門,可以幫助你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進行掃街

8)佳能EOS M6 II:

推薦理由:除了便攜外,還非常的易於操作,對於初學者非常友好的導航可以幫助你快速上手,觸控屏 + 大家熟悉的佳能菜單界面設計,可以極大程度的降低你的學習成本。

9)松下Lumix G9:

推薦理由:無論是視頻拍攝還是靜態照片拍攝都有著相當出色的表現,如果你是個旅行視頻拍攝者選擇它沒錯,該機配備了全尺寸HDMI接口以及內置機身防抖。

10)索尼A6600:

推薦理由:作為一款微單產品,索尼A6600搭載了更大容量的電池,這使得續航可以達到800張(實際拍攝還不止),至於性能嘛,那對焦速度,那眼


曉飛先生測評


01、FUJIFILM X-T2、富士 X-T2

這款富士相機,雖然已上市一年多,但它依舊保持著卓越的成像能力。光看顏值,就已經吸引了一大批,喜歡拿相機當拍攝道具的粉絲們。

X-T2 不是很大,重量適宜。對於女生而言也是很好的選擇。作為中高端旅行相機,X-T2 對焦速度比之前產品更快,高速連拍毫無壓力;還有4K(高清)視頻錄製功能,提供給不滿足於只拍照的旅行者們。

此外,它還有一點特別吸引膠片愛好者的功能,就是附帶富士專有的膠片仿真軟件,可以直接拍攝出驚人的色彩,而無序後期處理。

至於畫質,當然不必多慮,只要不放大到巨型海報的程度,一般拍攝傳播完全夠用。配上 56mm 或 18-55mm 的鏡頭,的確是遠門旅行的必備良伴。

02、奧林巴斯 OM-D E-M1 MARK II

E-M1 Mk II,可以說是這個列表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款相機了。它看起來略像單反,但事實上卻比專業單反小且輕的多,相當具有便攜性。難以置信的是,它的成像技術和拍照速度更是一流的。

無論你在拍攝翱翔的飛機;黃昏時起舞的篝火晚會;或處在不停濺水的溫泉池裡;這款相機都會緊緊鎖定拍攝對象,目標精準快速聚焦,是一款真正的多功能旅行相機。

E-M1 Mk II,帶有遠程控制功能,只需要免費下載奧林巴斯 App,打開相機內置 Wi-Fi。就可以在手機上,看到相機取景器所看到的一切,並可以通過手機控制曝光、焦點或拍攝。

而這對於許多,為了取到更好的角度的旅行者而言,比如:將相機放在樹上、或其他高處有利位置,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功能。

03、SONY RX100 V、索尼 RX100 V

作為一款口袋機,RX100 V 的功能已超出了一般人對卡片機的認知。如果在旅途中,它可能是除了手機之外,使用率最高的相機。

24-70mm 的焦距,光圈 f/1.8-2.8 的蔡司鏡頭,已經為任何可能的拍攝準備了足夠好的規格。作為 RX100 系列的再次升級版,V 系列支持4K視頻錄製,在性能上更加出色。

彈出式的電子取景器,和彈出式的閃光燈,使得機身大小,在關機時幾乎可以放在女生的化妝包裡。2010萬的像素,和非常快速的自動跟蹤對焦系統,讓拍攝者在使用時,省力不少。

而且可以直接通過 Wi-Fi 發送到手機上,完全不耽誤你在社交媒體,朋友圈當中的活躍度。建議攝影小白,和女性同胞們,多多關注這一款。

04、PANASONIC Lumix GH5、松下 Lumix GH5

GH5 是 2017年1月發佈的 GH系列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款產品。它採用全新的 Live MOS傳感器,可拍攝約 2030萬像素的圖片,實現了 LUMIX G 系列相機有史以來的最高畫質。

但其實這款相機,似乎是為專業視頻拍攝者設計的。GH系列不斷突破高端視頻拍攝的極限,導致 GH5 在與其同等價位,大小的競品中遙遙領先。

這款相機配備了優秀的雙穩像系統 ,可以提供平穩的視頻影像。當然,這不一定適合所有人,但如果你是 Vlogger 或熱愛視頻的人,這款相機就是為你設計的。

05、FUJIFILM X100F、富士 X100F

富士 X100F,可以說它幾乎是一款網紅機。深受各路小清新,資深博主,只愛相機顏值之妹子們的喜愛。

不過確實 X100F,在復古數碼界中的地位,完全可以比擬 Canon ae 1、Nikon fm 2 在復古膠片機中的地位。

X100F 已經是 X100 系列第四代的產品了,因此無論從像素或整個對焦系統,它都將這個系列帶到了新的高度。外觀上,它取消了 ISO 轉盤和屏幕左側的按鍵,使得整個機身的操作感更佳方便。

當然鏡頭依然是不變的定焦 23mm / F2。內部的富士膠片模擬模式依舊不變。機身自帶 RAW 處理功能,可以在拍照之後,在此格式基礎上任意調整修改,也可直接 Wi-Fi 傳入手機。

自覺操作感還是非常值得稱讚的,無論外觀還是功能性,被稱為網紅機也是有他的理由的。

06、LEICA Q、徠卡 Q

無反機當中的奢侈品,就是這款徠卡 Q了。對於那些追求卓越質量,和最優質光學性能的旅行者而言,頂級的德國徠卡,就是他們的終點站。

意外的是,這款徠卡操作非常簡單,幾乎沒有任何花哨的功能,而且超級快速和靈活。可以讓拍攝者只專注在構圖和情感上。如果你能負擔起徠卡的價格,幾乎這款機器,沒有什麼令人不滿的地方。

當然,如果帶著奢侈的徠卡招搖過市,的確是旅行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一般而言,會建議用膠帶貼住商標,並去掉鏡頭上的遮光罩,就會使一切安全許多。

07、OLYMPUS TG 5、奧林巴斯 TG 5

TG 5 是一款可以水下拍攝的相機,防水深度為15米,抗壓力約 100千克上下,並且具有防塵功能。它被視為隨身攜帶,拍攝旅行和動作相機的組合,皮實可靠,外觀有著工業感的野外風。

奧林巴斯 TG 5 有一個強勁的功能:由於帶有 GPS和各種傳感器。在潛水後,回看照片時,照片信息裡會記錄當時潛水的深度、水溫和壓力等參數。它的鏡頭焦距為 25-100mm,光圈 f / 2.0-4.9,也自帶微距,Wi-Fi 功能。相機重約250克,也可以拍攝 4K視頻,幾乎是一款戰鬥性旅行相機。

08、SONY A6500、索尼 A6500

A6000 系列越來越受那些:希望使用索尼特定技術;想擁有輕便型相機;但又不願花太多錢購買的人歡迎。

而 A6500 最大的優勢就是快速追焦連拍,它在拍攝運動題材方面有著出色的表現力。而且它是索尼第一臺擁有五軸防抖的相機。

這意味著:在夜間低速快門時,或使用中長焦時,它所呈現的照片質量會讓人無比滿意。

09、PANASONIC Lumix GX8、松下 Lumix GX8

多年來,松下 G系列相機一直受到狂熱愛好者的歡迎,它也經常被專業攝影師作為備用機器來使用。

GX8 也不例外,它不但具有4K的視頻拍攝,更重要的是自帶防塵、防水功能。但這款機型偏大,不太適合追求輕便、快速拍照的人使用。

至於操作感,GX8 是非常舒服的,它已經被國家地理學會,科學和探索部門使用多年,是一款適合架在遙控汽車上,近距離拍攝野生動物們的相機。

10、RICOH GR II 、理光 GR II

理光,也許是一款不太被大眾熟知的相機品牌。但這款 GR II 卻是令人難以忘懷的掃街利器。如果你聽說過日本攝影師森山大道,那你一定會知道 GR II 的價值。

它的外形超級小巧輕便,拿到手中幾乎和 iphone 7 沒什麼區別。而且操作起來十分順暢,開機調節參數,幾乎單手就可以完成。

自帶28mm鏡頭,光圈 f 2.8-16,對於旅行掃街拍攝而言完全夠用。也自帶微距,內設 Wi-Fi 功能。重點是在相片模式風格中:有各種濾鏡任選,減少了許多手機調整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