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成為好“主播”還有多長的路?

“成功都是逼出來的”,的確很多人的成功都是釜底抽薪沒有退路的情況下實現的。

老師成為好“主播”還有多長的路?

我們普普通通的老師在學校給孩子們上個課,帶領學生做個活動,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不求大富大貴,也尋得個平平安安。可是今年的疫情,讓我們開不得學,上不得班,春節已過,但是開學的日子依然遙無可期。

不能開學,學生在家怎麼辦,教育部開出一劑良方——“停課不停學”。於是“空中課堂”應運而生,雖然國家整合各種教育資源,但是自己的學生自己教,依然是整個網絡教學的主體存在。老師們由師生面對面變成了隔空對話;由心神交匯,靈魂碰撞變成了較為單一的聲音傳輸和攝像頭下的相互觀看。

一開始,網絡教學是疫情形勢下,教育部門應對的一項措施,老師也覺得新鮮,學生也覺得好奇。但是事件起來,老師面對鏡頭,失去了課堂上的遊刃有餘,因缺乏教育情景而語塞,隔拌;因不熟悉設備而卡殼、停頓;因初次面對鏡頭而害羞臉紅。

有的老師,成了課件的朗讀者,整個教學就是念課件,把課件翻翻,念念,草草了事。

有的老師,因學生不能按時聽課、交作業,在直播間訓斥學生和家長,甚至惡語相加,常常不歡而散。

有的老師,講課娓娓道來,聲音柔和甜美,互動頻頻,激情高漲,直播間人氣旺盛,學情甚是高漲。

現在隨著時間的推移,不能開學的日子越來越長了,網絡教學變成了一種常態化的教學手段,老師不得不開始用心的去面對了。很多老師雖然已經變成了“主播”那麼我們的“主播”離“大主播”“網紅主播”還有多遠的距離呢?

要想在主播的道路上更進一步,讓我們的老師更加受到學生喜愛,讓網絡教學的效果更好,我覺得需要我們朝著幾個方面努力。

首先,課前學會暖場,暖場實際上就是導入模式的改變,把平時的導入新課變成“暖場”行動,提前幾分鐘開播,老師主導全場和同學們“嘮嘮嗑”講講身邊的故事,學生的故事,遇見的新鮮事,離學生越近越好,總結總結前一天的學習情況,抓住一些學生的細節進行導向性表揚,激勵一番。照顧全班學生,把學生的注意力、精神頭吸引到下邊將要進行的課堂上來。

其次,增加趣味性,都說學習枯燥無味,其實老師是讓知識產生趣味的酵母。老師上課雖然面對鏡頭,主要靠聲音傳情達意,但是我們依然要形神兼備,仍然要置身情景之中,讓學生仍然有強烈的直觀感受。聲音上要學會調節音色,音調,提高聲音的魅力。表達上要口語化、大眾化,善於用淺顯的直白的語言闡釋複雜的抽象的知識。語言材料的生活化,現實性,與學生的緊密聯繫性,都是增加趣味,引起學生共鳴的語言藝術。一個魅力十足的老師肯定是一位有趣的老師,這樣的老師才能讓學生喜歡,“親其師、信其道”先讓學生親近,讓學生喜歡上老師,才能讓學生願意聽、願意學自己傳播的知識。世界上的事除了怕“認真”二字,更怕的就是“願意”二字,只要願意,想幹基本上沒有幹不好的事,只要學生願意學,可以說沒有學不會的。

第三,增加互動性,但凡網絡直播中的“大主播”無不是互動高手,時刻關注粉絲的一舉一動,及時回應粉絲的需求,讓粉絲時刻感受到主播對自己的關注。我們老師上課也要借鑑,增強師生互動,互相呼應,時刻關注我們班的每一個學生,一方面瞭解學生的學習動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老師的關注,這樣就能消除網絡教學的距離感,通過互動,拉近師生,生生的距離。老師把學生的注意力,學習力,牢牢凝聚到網絡教學中。

當網絡教學不再是臨時支招,當開學還有一段距離,我們真的需要研究一下這種教學方式的有效性了。

老師成為好“主播”還有多長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