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成为好“主播”还有多长的路?

“成功都是逼出来的”,的确很多人的成功都是釜底抽薪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实现的。

老师成为好“主播”还有多长的路?

我们普普通通的老师在学校给孩子们上个课,带领学生做个活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求大富大贵,也寻得个平平安安。可是今年的疫情,让我们开不得学,上不得班,春节已过,但是开学的日子依然遥无可期。

不能开学,学生在家怎么办,教育部开出一剂良方——“停课不停学”。于是“空中课堂”应运而生,虽然国家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但是自己的学生自己教,依然是整个网络教学的主体存在。老师们由师生面对面变成了隔空对话;由心神交汇,灵魂碰撞变成了较为单一的声音传输和摄像头下的相互观看。

一开始,网络教学是疫情形势下,教育部门应对的一项措施,老师也觉得新鲜,学生也觉得好奇。但是事件起来,老师面对镜头,失去了课堂上的游刃有余,因缺乏教育情景而语塞,隔拌;因不熟悉设备而卡壳、停顿;因初次面对镜头而害羞脸红。

有的老师,成了课件的朗读者,整个教学就是念课件,把课件翻翻,念念,草草了事。

有的老师,因学生不能按时听课、交作业,在直播间训斥学生和家长,甚至恶语相加,常常不欢而散。

有的老师,讲课娓娓道来,声音柔和甜美,互动频频,激情高涨,直播间人气旺盛,学情甚是高涨。

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能开学的日子越来越长了,网络教学变成了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手段,老师不得不开始用心的去面对了。很多老师虽然已经变成了“主播”那么我们的“主播”离“大主播”“网红主播”还有多远的距离呢?

要想在主播的道路上更进一步,让我们的老师更加受到学生喜爱,让网络教学的效果更好,我觉得需要我们朝着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课前学会暖场,暖场实际上就是导入模式的改变,把平时的导入新课变成“暖场”行动,提前几分钟开播,老师主导全场和同学们“唠唠嗑”讲讲身边的故事,学生的故事,遇见的新鲜事,离学生越近越好,总结总结前一天的学习情况,抓住一些学生的细节进行导向性表扬,激励一番。照顾全班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精神头吸引到下边将要进行的课堂上来。

其次,增加趣味性,都说学习枯燥无味,其实老师是让知识产生趣味的酵母。老师上课虽然面对镜头,主要靠声音传情达意,但是我们依然要形神兼备,仍然要置身情景之中,让学生仍然有强烈的直观感受。声音上要学会调节音色,音调,提高声音的魅力。表达上要口语化、大众化,善于用浅显的直白的语言阐释复杂的抽象的知识。语言材料的生活化,现实性,与学生的紧密联系性,都是增加趣味,引起学生共鸣的语言艺术。一个魅力十足的老师肯定是一位有趣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才能让学生喜欢,“亲其师、信其道”先让学生亲近,让学生喜欢上老师,才能让学生愿意听、愿意学自己传播的知识。世界上的事除了怕“认真”二字,更怕的就是“愿意”二字,只要愿意,想干基本上没有干不好的事,只要学生愿意学,可以说没有学不会的。

第三,增加互动性,但凡网络直播中的“大主播”无不是互动高手,时刻关注粉丝的一举一动,及时回应粉丝的需求,让粉丝时刻感受到主播对自己的关注。我们老师上课也要借鉴,增强师生互动,互相呼应,时刻关注我们班的每一个学生,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关注,这样就能消除网络教学的距离感,通过互动,拉近师生,生生的距离。老师把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力,牢牢凝聚到网络教学中。

当网络教学不再是临时支招,当开学还有一段距离,我们真的需要研究一下这种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了。

老师成为好“主播”还有多长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