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同林:身殘志堅有大愛,踐行新時代雷鋒精神

科普宣傳、物資捐贈、登記排查、環境保潔、代買代送……疫情發生以來,在潘集區的一線前沿,總能見到一支奔波忙碌的志願者隊伍——潘集區紅十字志願者服務隊,他們用愛與善發出光和熱,驅散著陰霾,傳遞著溫暖,用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的雷鋒精神。

這支志願者服務隊的負責人叫楊同林。提起楊同林,熟悉他的人無不豎起大拇指,稱讚他是“好人”。楊同林是“淮南好人”、感動江淮優秀志願者。他十餘年前患有股骨頭壞死症,長期吃藥,不能幹體力活,父母也年邁體弱,他沒有工作收入,夫妻倆擺地攤為生,家境十分貧寒。但楊同林沒有悲觀氣餒,他自學掌握了剪紙技術,還心懷大愛,多次義賣捐贈災區,送給孤寡老人、留守兒童和殘疾朋友。令人感動的是,楊同林全家都是志願者, 2014年他還組建了潘集區紅十字志願服務隊,長期開展公益活動和志願服務,目前志願者隊伍已有100多名隊友。

3月5日是第57個“學雷鋒紀念日”。一大早,楊同林和隊友們同往常一樣,就在城區各路段開始了一天的忙碌,開展宣傳、環境消殺、文明勸導,對出入商超和地下商業街人員登記排查、測量體溫……自1月26日大年初二起,楊同林帶領隊友們已在防疫一線連續奮戰了30多天,是潘集區一支做得實叫得響影響廣的志願防疫力量。

杨同林:身残志坚有大爱,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

(圖為楊同林隊友在為出行群眾測量體溫)

1月27日,淮南市紅十字會募捐倡議一發出,楊同林第一時間在淮南市紅十字志願者群看到後,不顧自己家境困難,和同為志願者的妻子帶頭捐款,並克服身體病痛和交通不便,兩次帶隊到市紅十字會捐款。之後又發動大家給潘集區紅十字會捐款,先後動員捐款3萬餘元,隊員王丹鳳個人捐款5000元。在當時防護物資十分缺乏的困境下,隊員們通過各種渠道、調動各種關係,自籌資金購買到450只口罩和一些酒精、消毒液等防護用品,除部分用於隊內志願者的個人防護以外,大部分贈送給各社區和卡點一線防控工作人員。

楊同林說:“疫情來臨,國家有難,我們雖不富裕,但會竭盡所能貢獻自己的力量!同心協力早日戰勝疫魔!”

杨同林:身残志坚有大爱,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

(圖為楊同林和隊友們在為抗疫募捐)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在疫情防控任務艱鉅的時刻,楊同林帶領隊友們義無反顧的衝在了防疫一線。“我們都是紅會人,有難必須上,關鍵時刻必須一起頂上!”在他的帶動下,隊員們紛紛報名參“戰”。大家排好值班表,每天騎自行車、電瓶車、三輪車、步行,想方設法早早來到潘集區紅十字會與工作人員一起並肩戰鬥,接待捐贈、統計款物、發放證書、信息錄入,搬運、發放捐贈物資等等。忙忙碌碌一整天,大家又飢腸轆轆趕回家。

杨同林:身残志坚有大爱,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

(圖為楊同林在為社區環境消毒)

疫情防控初期,楊同林和隊友們協助社區發傳單、貼公告,手持小喇叭喊,想出各種接地氣的辦法宣傳防疫知識。志願者、潘集好人楊同平想辦法買來兩個喇叭,安裝在自己的“拐的”車上,這樣就改裝成了實用的“疫情防控宣傳車”,他駕著車在潘集區的大街小巷向居民宣傳防疫知識。

隨著社區管控嚴格,防控任務十分繁重,社區和物業工作人員人手不夠,急需人力支持。楊同林帶領隊員們又主動頂上了。大家就近到自己所住的小區主動請纓上崗,守護家園。楊同林雙腿患股骨頭壞死十餘年,下肢受力疼痛,不能久站,可是他在所住的幸福家園小區的執勤點,檢查登記,測量體溫,對小區環境消毒,向居民宣傳防疫知識,晚上還在小區卡點值夜班,至今已堅守了30余天。每天他都累得雙腿疼痛難忍,但他始終咬牙堅持,其堅忍和毅力超乎常人。右下肢截肢帶著假肢的隊員楊選文也在自己的小區堅守執勤,患腿數次磨破,從不叫一聲苦。住在劉龍社區的隊員李方珍聯繫了同小區的其他志願者,主動包攬下小區的環境消毒工作,每天認真仔細地對小區內的角角落落進行消毒,保障社區環境安全。志願者楊來福是個高二學生,爸爸在另一個社區值守,他就在自家小區站崗……潘集區各社區幾乎都有區紅十字志願服務隊隊員們忙碌堅守的身影。

2月9日,潘集區疫情防控集中隔離點正式投入使用,隔離區的衛生需要有人打掃,但在當時疫情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沒人願意去。楊同林的妻子、他最堅定的支持者、同為骨幹志願者的李文菊得知情況後,把九個多月大的孩子交給鄰居照看,主動請戰,承擔了此項任務。每天兩趟騎車來回奔波,只戴著口罩和手套,把隔離區打掃得乾乾淨淨。“那裡有危險,家裡孩子還小,你去那裡幹啥,你不怕傳染嗎?”鄰居好心勸她,但李文菊說:“人家醫護人員都衝在前面不害怕,我怕啥。”每天把隔離點衛生打掃乾淨後,李文菊就趕回社區繼續執勤。有時孩子哭鬧不讓她走,她就給孩子戴上口罩,抱著孩子一起執勤,來來往往的居民既驚訝又感動。

杨同林:身残志坚有大爱,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

(圖為楊同林和妻子李文菊)

儘管目前疫情防控形勢發生了積極變化,但戰“疫”未止。“疫情不消,我們不散,共同守好我們的家園。”這是楊同林和隊員們最樸實的心聲。

不怕善小,不怕事微,點點螢火匯聚燦爛星河。楊同林這些志願者身上體現的“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精神,正是新時代雷鋒精神的傳承。希望我們身邊出現更多的志願者、“好人好事”,匯聚強大的精神力量,影響和帶動身邊的每一個人,用實幹和奉獻,踐行社會責任和擔當。(通訊員 / 譚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