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些孩子上學為什麼家長那麼累?

竹韻花美


這跟現代社會對教育的觀念有關係,不是某一兩個人或一兩個學校能改變的了的事情。

在目前我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的收入要普遍高於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這就導致了整個社會對教育的高度關注。普通家庭在解決了溫飽問題後,要想改變家族命運,通過提高受教育水平是一種最有效的方式。

再加上社會上一些教育機構,天天宣揚“不要讓孩子落在起跑線上”等言論,更加加重了家長的焦慮心態。

重點學校的老師們壓力也很大,一個班少則四五十,多則五六十個孩子,老師有時沒有那麼大的精力去照顧所有的孩子,而且有些老師還有自己的孩子需要照顧。這就更加大了家長心理的不安程度,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在後面,天天目不轉睛的盯著孩子。這樣又導致了孩子的依賴心理變重,形成了一個惡性的循環。

要緩解這種現象,誠然需要整個社會的發展,但就我們個人家庭來說也可以做一點事情來緩解一下大家的焦慮。那就是家長儘量放平心態,孩子是否成才,並不能單純依靠成績好壞來判定,只要他在某一方面作出貢獻,作出成績都是成功的。再就是儘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要自信,家長相信孩子能夠獨立完成作業,將來也能獨立面對社會。


黃金土星


我看,不是“有些”孩子上學家長累,而是全體孩子上學的家長都累。

累體力。你每天接送孩子上學,按時按點兒。你看校門前接孩子的時候,跑得紅頭脹臉的年輕父母,都是從公司,從工作單位幾乎是跑著來的。

我接送過孩子,我知道,想趕在孩子出校門的一瞬讓孩子看到媽媽,路上的父母有多焦急,開車的,恨不得按碎了喇叭。我就這樣按過,招來了警察罰款。坐公交的,恨不得有個門,就趕快下去。下車後,三步並作兩步的,跑向校門口。心都快跳出來了,你說能不累嗎?

回家,在路上買菜,回家做飯。

累心。每天老師還要和家長聯繫,不知一天給孩子留了什麼樣的作業,幾乎是每門功課,家長都要簽字輔導。孩子呢,看不懂你這一天到底有多累,你公司有多少煩心的事兒,他寫作業的時候依舊磨磨蹭蹭,他覺得時間多著呢,慢慢做吧。急得老母親老父親,出了多少笑話?看看網上流傳的那些段子,你就知道老母親們輔導孩子功課時候的樣子了。

除了自己的孩子,適齡兒童的父母,哪個沒有自己的父母也要照看,也要關心?哪裡處理不到都不行。

你說能不累嗎?

其實累反映的問題是社會的普遍焦慮問題:焦慮孩子在起跑線上就輸了,焦慮孩子,拼音跟不上,焦慮孩子數學跟不上,焦慮孩子,小升初進不了重點,然後焦慮孩子,進不了好高中,進不了重點大學。

孩子大學畢業以後,又焦慮他們,能不能進500強,能不能有年薪幾十萬或以上的收入。然後,又焦慮他們能不能交個好朋友。焦慮他們怎麼買房。再焦慮,誰給他們看孩子。

所以說。父母的勞累是一種社會性的焦慮。有了這些焦慮。你就會急躁。生活的軌道就是一條崎嶇的路。解決勞累的根本是緩解焦慮。

緩解很難。

我是寧老師,專注幼兒和青少年教育,歡迎關注我


寧老師說


孩子上學,家長要全程服務,很多人都覺得家長累。我覺得這是人們的意識造成的。

過去是學校教育

我們小時候作業自己做,批改作業老師管。家長很少有插手學習的事情。整個學期裡,老師也就能看到1,2次家長。我爸媽就只管我最後的考試成績如何,寒暑假作業都不回督促我寫。那個年代的父母大多認為學習也沒多大用處,初中畢業之後,要麼出去打工,要麼在家裡種地,過幾年結個婚,他們的任務就完成了,所以村裡很少有大學生。我老家的第一個大學生是1999年上的大學,這距離恢復高考制度22年之後了。如果當年的父母都有培養孩子的意願,那這22年,村裡得出多少大學生?

自己的孩子自己負責

去年6月份,學校一年級召開新生家長會。在會議上,校長傳達出的意思就很明確,孩子的學習就是家校共育。那就需要父母也拿出點實際行動來,好好管管自己的孩子。現在父母都會是要求孩子大學畢業吧?就這點全靠學校,靠孩子自己,真的是拼不過那些早早就被父母打好基礎的孩子。畢竟大學還是有一定升學率的,每年都要淘汰一些孩子。當然,如果對孩子在學業上每有什麼期望的家長,也可以不理會老師的這些要求。


所以想孩子以後有出息,就現在家長多行動些。孩子不是學校的,也不是老師的,是自己親生的!生他,愛他,教育他,本該如此。


歡豆媽媽育兒


我家孩子還小一歲具體怎樣我是沒真正體驗過,但是我說說我家小區寶媽吐槽

首先是孩子入學問題,有的資制好點離家近點的學校,應為名額呀各種原因去不了,有跑教育局的、居委會的、小區物管的、甚至還有拉橫幅的都有,花樣百出還不一定能如願去

再說說順利入學後吧,作業要家長檢查還要簽字蓋個章什麼的,你說家長會做的還好,不會做的大眼瞪小眼頭痛。還有學校各種手工,都是家長在做,孩子再拿去學校交差!再說個前段時間非常火的抖音主題,大致內容是不管你在外如何呼風喚雨,開家長會不還得乖乖聽講臺上20出頭的老師訓


月寶的媽媽


作為一個經歷過以前上學併成長為現在家長的過來人,我對這個問題深有感受。

感覺原因有幾條:

1.以前學習靠孩子,現在由於社會對孩子要求提高了,學校對應壓力大了,會有部分對孩子的要求轉移到家長身上。

以前身邊有個同事媽媽,上班感覺老是打印很多彩色文件,一問才知道,她女兒每次作業都老師都需要要求整理為PPT並打印出來。孩子肯定剛開始沒那麼高的PPT技能,這個差距就只有家長來彌補了,所以,這個同事放棄了忙碌的薪水比較高的工作,專職找了個比較閒的辦公室工作,每天的重心就是給孩子忙這些PPT等事。

2.現在新的事物很多,孩子的專注力容易被分散,部分學習精力被轉移到其他方面了。家長就要補這個坑。

Ps2,VR,王者榮耀,隨便拿出一個,都能讓現在的小孩甚至成人著迷不已。我們那個時代,電視就是不錯的娛樂了,那也有爸媽把著,我們的精力主要在學習上,即使有不好的,由於精力大部分耗在學習上了,也差不到哪裡。現在,那麼多誘惑,家長又不可能一直讓孩子不接觸,所以,孩子精力也就不像我們當年,大部分在學習上了,相反很多小孩大部分精力在遊戲等娛樂上,這樣,學習不好,那只有家長來彌補了。幸好,現在有比以前多且好的輔導班,但即使這樣,對學習沒興趣,還是不能治本啊。家長只有比以前更”累“的又掙錢去找輔導班,還要比以前心累的接受班主任的輔導。

3.社會發展了,對家長的要求也高,關鍵是很多時候,家長並不明確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這也是家長感覺比以前心累的原因。

就學習就業來說吧,以前是計算機,那時候很多家長連計算機都沒見過。要能替孩子選擇,真是太勉為其難了,真需要有神仙的預言本領。現在大數據,人工智能,更是絕大多數家長前所未見的,家長需要不斷的與時俱進,跟上社會,也才能教導自己的孩子。這累不累?教一個孩子就能讓家長變成計算機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得知道相關的領域知識,能不累嗎?


工科男爸爸


孩子上學,為什麼家長那麼累,是家長普遍發出的吶喊。其實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忽視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很多人在培養孩子的時候,總喜歡說這麼一句話:“等孩子上學,就好了。”這幾個字中包含了大概兩層意思:

1、孩子長大了,懂事了,一些行為習慣就可以改善;

2、孩子上了,就有老師可以管孩子,家長可以放鬆了;

無論哪種意思,都忽視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學校教育只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補充。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你沒有協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稍微大點送到學校,必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當出現問題時,再去彌補,肯定會覺得非常累。

所以,無論何時,都要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與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體現出來。

第二,學校對孩子的要求高了。

越是好的學校,對孩子的要求會越高,也越會注意家校溝通合作。教育專家曾給出一個三角形的原理,教師、家長和孩子組成了一個等腰三角形,孩子是頂點,當老師和家長的溝通越緊密,孩子的發展會越高。這其實也是對孩子負責,老師和家長溝通,肯定不是跟家長吵架的,是為了改善孩子的學習習慣,提升孩子學習成績的。

所以,你只要放鬆心態,積極地跟老師溝通,都是為了孩子,只會對你的孩子越好。

第三,家長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

其實,最最累心的還不是老師叫家長。是沒有人告訴家長該怎麼做。從招生入學信息,到興趣班的選擇,再到弱勢科目的提升,學習計劃的制定,學習習慣的養成,都沒有人教給家長來做,家長只是通過父輩們的做法來應用到孩子身上,但是現在時代變了,過去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一點都不適用了,所以會感到很累。當家長們選擇上網搜索資料的時候 ,又會發現,琳琅滿目的消息充斥在我們眼前,根本不知道選擇哪個。這個時候,就會更累。

所以,靜下心來去讀書,去學習,雖然不能盡信書,但90%以上的育兒理念和方法還是有幫助的。


米拉讀書育兒


現在小孩上學和我們以前上學不一樣,成了全程式陪護,所以特累,有幾方面原因:

一、全程式陪護,怕小孩路上不放心,上學送,放學接,必須有一個人為孩子上學放學接送,回家還要監督學習,答疑,我們以前上學這些都是自己一人完成,所以家長累。

二、現在條件好了,家長對孩子學習更重視了,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各種興趣班,隨之而來興趣班陪送,作業,無疑又佔據家長大量時間,家長除了工作,業餘時間都陪了孩子。

三、孩子學習題目越來越難,像奧數學校不教,考試確要考,要麼家長教,要麼報輔導班。

現在家長就是一個全程式陪教加助教,你說家長現在能不累嗎?



雨宸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上學了,家長這麼累呢?因為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以前的那種"父母養,老師教,學習好不好靠自己"的年代已經過去了。

  • 經濟條件不一樣

以前父母就算每天都在地裡辛苦的勞動,全家也不一定能吃飽,哪有時間管孩子?

現在經濟條件好了,溫飽已經解決了,家長空閒的時間比較多,就更注重孩子的教育問題了。

  • 社會環境不一樣

以前每家都有幾個孩子,也不怕人家偷孩子,那時候生活條件不好,路上也沒有這麼多汽車,孩子自己上下學,父母也放心。

現在一家就一兩個孩子,都把孩子當寶貝了,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路上車多,人多,怕不安全,不敢讓孩子自己上下學,所以家裡都得有一個大人接送孩子。

  • 父母受文化教育程度不一樣

以前的父母受文化教育都比較低,而且那時候的工作也不需要很高的技術含量就能勝任,所以就沒有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現在的父母受文化教育都比較高,而且現在科技發展很快,很多工作都必須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識才能勝任,所以更注重孩子的教育問題。

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中國幾千年來一直都是這樣,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以前經濟落後的時候,都是為了孩子吃飽穿暖,努力著,現在經濟條件好了,就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努力著。時代不同,努力的方向也不同。


三個淘氣包的麻麻


其實我覺得現在的家長還是存在一定問題的。

1.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家長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就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愛好班,讓孩子去學習,並親自監督,就導致孩子過度的依賴家長,有什麼問題不善於獨自解決獨自處理。長此以往,家長必定會覺得非常之累。

2.從學校的角度講,有些家長自認為給孩子扔到學校以後自己就萬事大吉了,學習情況有學校監管自己終於不用操心了。

其實學校的學習必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還是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對自主學習觀念的形成,而這些是學校沒有辦法教給孩子的,也是對孩子最重要的。孩子學習成績好壞的根本來源。

學校給家長建群,督促家長監督學習也是為了督促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孩子自主學習的觀念。畢竟小孩子的自制能力偏弱。

說白了,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更好,所以理解孩子,理解學校。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取得一個好的未來!

希望可以幫到你。


峻峻媽媽


我覺得現在學生這種學習,教育方法還是存在一定問題的。

以前的學生學習,父母不會管那麼多,孩子很多是自主學習,也學的快樂,而且學習任務不繁重,學習效率反而大大提高,孩子有更多時間去發現並發展自己的興趣!家長只要偶爾抽查,掌握好孩子的情況就可以了!家長輕鬆,孩子也輕鬆!

而現在的學生,隨著社會極速發展,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把更多心思放在了孩子學習上,除了正常上課之外,還要報這種輔導班。孩子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自然而然的產生了厭煩,逆反心理。學習不好好學,也不上心,這才使得學校老師把更多責任放給了家長,讓家長能時刻關注自己的孩子,很多任務都是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完成,使得家長也越來越累!孩子都被督促著學習,讓他們厭煩學習。這是種惡性循環!!

希望家長多給孩子點自己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可以自主,快樂的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