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會種地,現在種地的這輩人退休了,以後會發展成什麼樣?靠誰來種?

wanglei


我覺得這個提問表面來看很有現實意義,其實是杞人憂天,沒必要為此憂慮。

“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談種地”確實是普遍現象,出現這種現象,我覺得是好事,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結果。

以前中國的農業的人口占絕大多數,那時候受戶籍政策束縛,很多人終其一生,被束縛在一畝三分地上,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人多地少,很多人種著一畝三分地,一日三餐只能溫飽,談不到實現什麼自我價值。

這種小農經濟模式,不利於機械化大生產,不利率規模的擴大和生產效率的提高。例證之一就是我國的大豆、玉米等農產品生產成本,遠遠高於。而基本是大農場那種模式,農業生產大規模機械化。

目前我國正在進行史無前例的人口前移過程,人口從農村流向城市,流向幾大都市圈。2018年末,我國常住人口的城鎮化比率已經達到59.58%,幾億人口進城。但是,發達國家普遍80%以上,這意味著未來還有上億人口進城,農村人口會越來越少,這是時代的進步。

其實,相對於人口來說,我們的耕地面積並不大,本不需要這麼多人來種地。將來農村的人口少了,正好整合土地資源,開展規模化、機械化大生產。

目前很多地方出現耕地拋荒現象,主要是現在種地不賺錢,但是,相信這只是暫時的!俗話說,物極必反,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永遠都不會忽視。將來等種地賺錢了,自然會有人來種地的,畢竟人都是逐利的。

展望將來,種地的人會是一些掌握了高科技知識的新型農民,他們的工作效率高,用機械化大生產大規模作業,讓農業煥發出勃勃生機。農村,是一片希望的田野,大有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