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介乎窮與富之間的人對比

這幾年 , 幾乎手上有點閒錢的中國人都爭相買 房買車 , 而一個家庭擁有房產的數量、面積和檔 次 , 以及一個家庭是否擁有汽車及其檔次 , 也成為 判定一個家庭社會與經濟地位的直接指標。所謂“中產階級”, 也開始頻繁地出現在各種現代媒介 上。然而 , 在西方國家中產階級又是怎樣生活的 呢 ?

英國中產階級的貴族情結

英國人具有傳統的貴族情結 , 他們保守的個性 和尊重傳統的氣質 , 在王室的留存與階級制度等社 會各層面中表露無遺。他們的貴族情結也引導著社 會中產階級的品位。向上流社會努力奮鬥的中產階 級都競相模仿貴族的言談舉止 , 生怕因自己的粗野 行為被他人看出卑微的出身。

約翰.莫根 , 在許多人眼中 , 他是一位真正的“英國紳士”, 他教授著英國貴族的禮儀 , 比如怎樣 才是吃香蕉的正確禮貌的方法 : 香蕉是不能拿在手 上剝了皮大啃的 , 那實在是有失風雅 , 香蕉必須橫 放在盤子上 , 用刀叉先將它的兩頭切去 , 然後再橫 向剖開香蕉皮 , 最後才將香蕉切成小塊 , 優雅地送 人口中。

約翰.莫根自己的談吐舉止、穿著打扮也都無 懈可擊 , 他只在倫敦的西爾維亞街買衣服。襯衫、 西裝、鞋子 , 甚至外出旅行行李上的標籤都是手工 訂做的 , 他的衣服總是要用薄薄的潔白的襯紙包 裹 , 他絲毫不追求現代的名牌時裝 , 在他看來 , 那 只是膚淺的沒有教養的暴發戶愛做的事情。他的手 表、皮帶也都精緻無比他用平頭鋼筆蘸著墨水寫 的圓體字是英文書法的典範 , 他的信封信籠都是特 制而成 , 上面壓印著浮雕花紋他不用膠水更不用 唾液素佔合信封 , 他用的是那種古老的蠟制封泥。

出門時 , 他總要帶 上他那把銀柄的長傘 , 倫敦天氣變 化無常 , 颳風下 雨時 , 他總是要 為與他走在一起 的女士遮擋風 雨。他從來不去 超市或商店購買 日常用品 , 在一 般的銀行中存錢取錢對他來說也同樣無法接受 , 他只在會員極為精 選的俱樂部中兌換支票。辦公樓中的衛生間他是不 去的 ,需要方便時 , 他總是要不辭辛勞地來到他的 俱樂部 , 使用這裡的衛生間。因為只有這裡 , 方便 洗手之後 , 會有服務員為他遞上一條潔白的亞麻布 擦手巾。幸虧 , 他的辦公室和他的俱樂部相距不是 很遠。

像莫根這樣的紳士是一種典型 , 他那過於傳統 而刻板的做法現在已經很少為當代英國中產階級接 受。即使如此 , 受貴族文化的影響 , 英國中產人士 依然有著獨特的生活品位。這種獨特品位首先表現 在衣著上。中產階級的男性和女性無論在什麼時候 卻自己的服裝和打扮都十分注意。女性的服裝以素 色淡雅為主 , 很注意服飾的搭配 : 冬天 , 黑色的呢 子外套配上一條醒目的粉紅或白色圍巾 , 幾乎是英 國女性的經典打扮。英國老太太為了顯示活力 , 鍾 情有花紋的衣服 , 但也是不搶眼的淺色小碎花 , 或 者是經典伯百利的傳統格子。和女士相比 , 英國男 性的服飾變化更少 , 他們清一色的西裝革履 , 幾乎 可以說是有些單調。但是他們的衣服總是很乾淨 , 特別是裡面的襯衣永遠是雪白的。他們幾乎每天都 要洗兩次澡並更換裡面的襯衣。如果要約見重要朋 友 , 他們更得換上洗奧過的合體西服 , 鞋子擦得一 塵不染。在英國 , 男士衣冠不整是非常粗魯的表 現 , 穿著整潔被看成是一個紳士有涵養和有魅力的 體現。

英國的紳士和淑女們都非常注重個人衛生 , 特 別是牙齒衛生。英國人無論是否有牙病 , 每年都要 到醫院定期藥物洗牙兩次。他們與人交談時露齒一 笑 , 都會顯出整齊潔白的牙齒 , 讓人感覺很舒服。 英國紳士和淑女的風度還體現在說話、手勢、坐姿 等一些細節上。在 英國 , 一個人與別 人談話的時候 , 如 果動作幅度很大、 聲音很響 , 特別是 談話中粗話不斷 , 會被看成是教養不 夠的表現 , 很可能 會因為這種不雅的 舉止失去友誼。因此 , 英國男性與人談話的 時候總是坐得筆直 , 語調不高也不低 , 即便稍有動作 , 也能將一個姿勢保持很 久 , 像定格了一樣。

俄羅斯中產階級分等級


俄羅斯中產階級大部分擁有 3 個房間以上的住 宅、別墅或帶花園的房屋產權。家庭人均居住面積 15 平方米以上 , 符合這一標準的為中產階級下層 , 人均面積 30 平方米以上是中產階級上層 ,16 平方 米 ~30 平方米則屬於各種收人群體。

{

支出結構方面 , 各個階層存在著明顯的區分。 比如中產階級上層 , 他們很少在食物、醫療服務、 招待客人方面節省開支 , 去國外觀光旅遊及教育旅 行也無疑是屬於上層人士的支出 , 建築或購買房 屋、成年人健康服務及教育服務則屬於上層及中層 人士 , 儘管一些項目的數量比例相差一倍或至少 1/3 以上。而中產階級下層在服裝、鞋類、日常生 活服務、文化娛樂、休假旅行等方面都要節省開 支 , 中層則常常節約體假的開支。在各種使用的物 品上分化並不明顯其意義並不在於是否擁有物品 本身 , 而更多表現為品牌和價格上的區別。只有像 洗碗機、近年來購買的新品牌冰箱、汽車等物品才 具有一定的分層的標誌性作用。此外 , 擁有哪種品 牌的個人電腦也是區分具有較高專業技能的中產階 級的標誌。

形成俄羅斯中產階級價值觀的重要因素還有對 待工作的態度及滿意度。中產階級大體上滿意於自 己的工作。

大部分俄羅斯中產階級的興趣集中於工作方 面 , 而不是日常生活及消費上。對於俄羅斯中產階 級來說 ," 有興趣的工作 " 給他們展現了最具價值 意義的內容 , 這是一個本質上非享受型的迷戀工作 與勞動的階級。

美國中產階級逃離都市

為了尋找更便宜的房子和更開闊的空間 , 美國 中產階級正逃離大都市。目前在美國 ,30 年期固定 貸款利率平均達 6.86% 是 2002 年 4 月 12 日以來的 最高點

自 2000 年以來 , 美國 30 個主要市區的房價上漲 了大約 30%, 包括華盛頓、紐約、拉斯韋加斯、鳳 凰城、聖地亞哥、亞特蘭大等城市。同時 , 高漲的 汽油價格以及房產稅正在導致全美國範圍內的供房 危機。這場危機的後果是改變了數千萬美國人的生 活以及城市的面貌。

對多數美國人而言 , 房屋是他們最大的財產 , 最保險積累財富的方式。許多中產階級眼看自己的 財產被租金所侵蝕 , 卻又沒有足夠的錢購買房屋。

根據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最新公佈的一 份報告顯示 , 在美國全國範圍內 , 城市正在失去他 們的中產階級社區。 1970 年 55% 的低收入家庭居 住在中產階級社區中這個數目到了 2000 年僅剩37%, 說明越來越多的家庭連中產階級住宅區都負 擔不起 , 只能搬到低收入家庭為主的社區。大多數 的中產階級社區不是向上提升成為多產階級群居的 地方就是向下沉淪成為低收人或貧困戶住宅區。 這一趨勢在 12 個最大的城市和地區正在惡化 , 包括 洛杉磯、巴爾的摩以及費城。

從 2000 年到 2004 年 ,, 除了少數地方以外 , 美國 幾乎所有的大城市遷出的人口都比遷人的人口多。 從美國全國範圍來看 , 人們從東北部遷往南部和西 部 , 西海岸的居民向內陸遷移 , 而中西部的居民則 是為了追逐高工資而居。除了這個大趨勢之外 , 在 幾乎每一個美國城市裡 , 中產階級人士都在從傳統 的μ郊區 " 遷往環境更好的 " 遠郊區 " 。

在美國中西部和東北區 , 都出現了大規模的郊 區化現象 , 建築商傾向在遠離市區的郊外大量修建 寬敞和豪華的房屋 , 以吸引高收人家庭人住。以中 產階級社區衰退嚴重的印第安納波里斯為例 ,2000 年至 2004 年間 ,2.75 萬棟房屋如雨後春筍般建成 , 高收人家庭也被這些新屋吸引。

印度中產階級離婚率猛增

印度中產階級最明顯的特徵是物質的成功 , 多 年來他們一直沒有錢消費 , 現在他們有錢消費 , 願 意購買品質好的商品但也因此跌進了擁有越多、 慾望越多的溝望。

印度中產階級家庭的平和安詳遇到了無法調和 的挑戰。在 1984 年和 1994 年的調查中 , 數據顯示 ,自殺人數翻了一番 , 其中失敗者是成功者的 10 倍 ; 離婚率不斷上升 ; 心血管、哮喘、癌症等與心理壓 力有關的疾病成為普遍現象。這個影響是全方位 的 , 從家庭結構到家庭成員 , 從老到少 , 從男到 女。在家庭形式上傳統的其樂融融的聯合家庭讓 位於在市場經濟中更有競爭力、適應力的核心家 庭 , 家庭的歸宿感、群體感不敵於孤寂的個人追 求。為了增加收入 , 男人出外工作的時間更長 , 經 濟獨立的受過教育的女人們則陷入了兩難的困境 , 她們羨慕她們母親輩的家庭主婦生活 , 對自立和主 見也心儀神往。傳統社會中男人當家的觀念逐漸失 去依據 , 慢慢淡化 , 中產階級家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 不穩定。新德里的法庭每天要處理 20 起離婚案 , 其 他大城市也大抵如此。更多的中產階級家庭把他們 的子女送人私立英文學校 , 接受嚴格的教育。他們 非常看重英語的學習 , 認為這樣將來孩子會在經濟 全球化中佔據優勢地位。中產階級家庭最大的嗜好 就是看印度電影。充滿浪漫、不著實際的印度電影載 歌載舞 , 重複著主人公從一無所有到殷實富有的傳奇故事 , 為他們逃避現實的壓力和挫折準備了世外挑源 , 為他們延續中產階級之夢提供了興奮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