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女兒、是妻子、是母親,更是“女戰士”!

作者 |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劉晶晶

她們是孩子眼中溫柔的母親

是老人心中長不大的女兒

是丈夫身邊親愛的妻子

但在抗疫的各條戰線上

她們是最堅韌的戰士

口罩下的她們,看不清面容,依然美麗

今天是她們的節日

我們向她們致敬

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更是“女战士”!

@雷神山 一張晚霞照

2月29日是個四年一次的特殊日子,陸巍在朋友圈曬了幾張圖,留作紀念。“第一次看到日落彩霞滿天的雷神山。”她說。晚霞夕陽的中間,她戴著口罩,只露出一雙笑眼。

陸巍是上海國家中醫醫療隊龍華醫院分隊副隊長,在武漢雷神山醫院感染三科五病區任護士長。從2月15日出發馳援武漢至今已半月有餘,緊張和忙碌是她在戰疫前線的工作常態。看風景,也成為一種奢侈。

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更是“女战士”!

在雷神山的每一天,在陸巍看來都如漫長的慢鏡頭,鐫刻在記憶中。她是黨員,又是一名有著豐富急救重症護理經驗的資深護士,疫情發生後,她堅守在醫院感控前沿崗位,並主動報名援助湖北。“我當時就做好了隨時出發的準備。”

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更是“女战士”!

2月15日,30人團隊來到武漢,其中有22名護士,陸巍帶領她們與醫生團隊並肩作戰。剛到雷神山時,困難就超出了大家的想象——將要接管的感染三科五病區尚未完工,各類培訓需要及時開展,救治流程亟待梳理完善。

在龍華醫院分隊隊長、雷神山醫院感染三科五病區主任方邦江教授的帶領下,陸巍帶著一群溫柔的護士小姐姐們化身為搬運工、監理師、測試員,短短几天內完成病區各項準備工作。

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更是“女战士”!

在病區收治首批患者當天,陸巍帶頭與第一批護士一起進入負壓隔離病房。“我們的姑娘們都不畏艱苦,可我還是擔心她們第一次進入隔離病房會緊張,所以我必須陪在她們身邊。”

那一天,陸巍在崗時間超過了24小時。有老年患者體虛乏力無法行走,現場又沒有擔架,陸巍二話沒說,背起患者送入了病房。靠著這位經驗豐富的“大管家”,各類問題迎刃而解。

隨著病區正式啟用,各項工作進入正軌,病區巡視、護理實操、工作溝通等是陸巍每天的日常,她常常埋頭忙到深夜。2月29日,她終於能在下班後看一眼未落的夕陽與漫天的霞光,為這段時光留下一張特殊的紀念照。

@金銀潭 一封感謝信

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更是“女战士”!

“尊敬的上海援武漢抗疫醫療隊接管金銀潭醫院的全體醫護人員:不辱使命情、妙手回春技,千里奔波苦、最美逆行人!請接受一個新冠肺炎病人對你們的衷心感謝!”

金銀潭醫院是最早接診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也是收治重症和危重症病人最多的醫院之一。浦東新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範葉君護士長和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尹育紅是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她們的戰場在北二病區,已經戰鬥了近四十天。

這兩天,北二病區23床劉先生經過醫護人員20多天的精心醫治後完全康復,馬上就要出院了。夜深時,劉先生特地問當班護士要了兩張紙,說要寫封感謝信。足足寫了兩小時後,劉先生鄭重地把信交到了尹育紅手中。普通的白紙被折出了一道道工整的摺痕,以代替信紙的行線,可以看出劉先生在寫這封感謝信的時候,很鄭重、很用心。

信中,他說:“人文關懷是對患者最好的精神治療。護士們拖著身穿防護服的疲憊身軀,除了幹繁重的護理工作以外,還做一些本該護工做的髒活重活,端屎倒尿等。患者有求,你們從不推諉,總是笑臉應允。每當這一幕幕展現在我眼前時都讓我淚目。”

“是你們冒著生命危險,與病魔爭奪,帶給了我的第二次生命。我將在餘生發揮餘熱努力工作來報答黨和你們的恩情!”劉先生在信中的這句話讓尹育紅最為觸動,她說:“感受到了這份工作的價值。”

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更是“女战士”!

這幾天,病房裡一位79歲的老爺子病情好轉,能下床溜達了,大家都替他高興。今天一早,老爺子和她嘀嘀咕咕說了很多話。折騰了半天,才搞明白,老爺子是說:“我住江漢路。”“這裡是什麼位置。”“大門在哪兒?”

老爺子想家了,要回去。在隔壁病友“專職翻譯”的協助下,護士們才總算把大爺的思想工作做通。“本來沒空想家,老爺子這一弄,搞得我們也思鄉了。”尹育紅說。

“天氣漸漸暖和,聽說武漢大學的早櫻已經開了,上海的白玉蘭也開得甚好,好想去看看。”她在心裡默默地嚮往。看著病區的床位從一床難求變成了床等人,收到來自出院病人發自內心的感謝,是讓她能克服對家的思念繼續堅持戰鬥的最大動力。她也堅信,勝利回家的那一天終將到來。

@發熱門診 一場被推遲的婚宴

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更是“女战士”!

復旦大學附屬浦東醫院的90後兒科醫生郝志豔,是第一批進入發熱門診和隔離病房抗擊疫情的醫生。從1月20日至2月底,她一直堅守在崗位上,沒有一天休息。

郝醫生的愛人張裕慶是浦東醫院的泌尿外科醫生,比她更早進入醫院發熱門診和隔離病房工作。兩人去年12月剛結婚,因為是在上海舉辦的婚禮,老家的許多親戚朋友都沒能到現場參加,原本小兩口準備2月1日回河北老家再辦一次簡單的婚宴,卻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計劃——他們把回老家的票退了,決定留在醫院支援。

“報名加入抗疫突擊隊都是瞞著父母的,主要還是怕他們擔心。”郝志豔說。醫院在各方面都很關心他們這些一線醫護人員,但忙起來她還是會有連午飯都顧不上吃的情況。

“那天上午一下子來了好幾個有咳嗽發燒症狀的孩子,而且都有過外出記錄。”郝志豔不僅要給他們做CT,還要排查他們的出入記錄。“如果吃午飯的話就勢必要脫掉隔離衣,太費時間了,脫掉一層需要洗很多次手,起碼要佔用半小時的時間,而且醫院抗疫物資很寶貴,我們都捨不得浪費。”

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更是“女战士”!

看著生病的孩子們和憂心忡忡的家長們,郝志豔說自己和浦東醫院兒科團隊的所有醫生一樣,只有一個理念,就是想著要加快工作速度,爭取儘快幫他們做好檢查。“那種情況下,我已經完全顧不上自己了。”她說。直到所有工作結束,一看時間,已經是下午四點了,這時她才感覺到飢腸轆轆。

作為一名兒科醫生,平時面對的都是孩子,尤其需要照顧到他們的情緒。“我和同事們會耐心地安撫孩子們,拿一些玩具或者做鬼臉逗他們笑,給他們放一些輕鬆的視頻,一步步消除他們的緊張心理,讓他們配合我們醫生的治療。”

在隔離病房裡的日子裡,新婚的她總是把接待的患兒當做自己的孩子來對待,看著一個個疑似小患者被排除,她說自己是最開心的。

@社區 一條求助短信

“我突然發燒住院了,怎麼辦,不會是感染了吧?”前幾天,青浦區盈浦街道浩澤居委會工作人員張潔葦突然收到了一條求助短信。已經解除醫學隔離觀察的老王,在準備離開上海回老家時突然發燒,被要求住院進行治療。情急之下,老王向張潔葦發來了求助信息。

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更是“女战士”!

張潔葦是一名退役女兵,一名黨員,4歲孩子的母親。自疫情防控以來,她主動要求去工作任務最重、最危險的地方。從1月26日大年初二開始,她就開始在青浦區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工作。

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更是“女战士”!

面對100多名資料不全的隔離人員,張潔葦沒有絲毫怨言,理清頭緒後便一切從頭開始。她一一打電話給隔離人員詢問、登記信息,面對巨大的工作量,張潔葦經常工作到凌晨,同事們勸她多休息,她只是淡淡地說一句:“沒事,我還不累。”在登記信息的基礎上,她還建立了隔離人員數據信息庫,確保了隔離點人員底數清、情況明,實現了對隔離人員的全程跟蹤管理。

女性的溫柔和耐心讓她得到了很多隔離人員的信賴。接到老王的這條短信後,張潔葦第一時間撥通對方電話,不斷安撫和疏導對方,並讓他配合治療並等待檢查結果。第二天,得知老王被排除後,張潔葦鬆了一口氣。

隨後幾天,她也繼續與對方保持電話聯繫,關心治療情況。幾天後,恢復健康的老王再次發來短信:“小張,非常感謝這段時間來你對我的照顧和關心,也希望隔離點的其他人都健康平安。”

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節日

也註定是一個難忘的節日

在每一個抗疫戰場

都有她們最美的樣子!

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更是“女战士”!

致敬!最美的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