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快遞公司低價搶市場,而國際的快遞公司漲價提升服務


國內快遞公司低價搶市場,而國際的快遞公司漲價提升服務

近期和很多網友討論過快遞配送不到家、不電聯,給消費者放到快遞櫃、代收點等區域,就是不上樓,名曰件太多,讓消費者去自提。

也看了一個視頻,作者讓商家在運費上勾選二選一。送到家的情況下,消費者可以加1塊錢,不送到家的情況下,送到代收點或自提櫃,我看完這個視頻當時就在想說:不是內行人,當什麼大尾巴狼。建議來建議去讓消費者買單,腦子一定是撞牆了,不要誤導消費者,謝謝!

2003年從淘寶創建的那天起,我們國人選擇了陌生的快遞,我們早已習慣了到自己所在的城市郵政去自提,需要帶身份證,然後簽收,陌生的快遞剛出現的時候,很多消費者都是試探地下了單,害怕商家不發貨,一開始選擇的商品都是價格比較低廉的,心裡都在想:“被騙就被騙了吧,也沒多少錢。”

當過了3、4天后,收到的快遞的時候,都有莫名的激動,原來網購這麼好,還送到家,還不用出示身份證,也不用騎自行車到幾公里外的郵政去拿快遞了,這個時候,很多的消費者相信了陌生的快遞,它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隨之而來的就是全國的人們對於淘寶的喜歡,它有低廉的價格、配送到門的服務。

國內快遞公司低價搶市場,而國際的快遞公司漲價提升服務


2003年“非典”期間,順豐的王衛與揚子江快運飛機簽下了一年的包機合約,當時的舉動,很多人不看好,包括合作伙伴揚子江快運,一個小時1.7萬元,只拉1.7噸的貨,王衛只想著更快,就是因為這個快,奠定了在北京的發展基礎,當年以北京為基礎迅速的佔領了全國的城市。

我們國人對快遞的認知也是從2003年左右開始的,因為它確實快,服務到家,既經濟又實惠,反觀現如今的快遞,不送到家,不電聯,直接放到代收點或自提櫃,當年的好變成今天的壞。

快遞包裹數量的增加是消費者促成的,快遞員的配送費從當年1塊多變成了幾毛錢,快遞員的理由永遠是不放自提櫃不放代收點,我送不完當天的快遞,也沒有那個時間挨家打電話,讓我所有快遞都上門,那我幹不了,一天能送幾個快遞,你來乾乾試試。

很多快遞員的立場都是站在己方,我給客戶放到代收點,他晚上下班回來拿就是方便客戶,快遞櫃的出現是方便消費者不在家的情況下,須徵得客戶的同意才可以放在自提櫃,而不是這個所有的小區快遞都放在自提櫃,喊著方便消費者,實則方便的是自己的配送時間。

國內快遞公司低價搶市場,而國際的快遞公司漲價提升服務


默認這種做法的恰恰是快遞公司,因為很多的快遞公司的制度是加盟制度,配送費給快遞員後是不掙錢的,掙錢的渠道來自發件,哪怕一天送1萬個包裹,這個也是賠錢的,都不喜歡看到快遞堆放在公司,要求快遞員帶出去的必須得送出去,很多快遞員現如今的做法都是得到快遞公司的默認的,默認的方式不存在條款中,一旦發生投訴,上一級的代理點罰款多少,全部由快遞員買單,被快遞員稱之為以罰代管。

在這種狀態下,快遞行業的一線員工流失比例非常大,每年我們都會從新聞上看到某個城市的快遞代理點堆積很多包裹,無人配送,老闆負債,招不到快遞員,郵政總局出面協調等等問題。

這個行業准入門檻低,基本上是人就可以幹,送得越快的越好,就是這個送的快裡面暴露出很多的問題,想快就不打電話,能放代收點的放代收點,能放自提櫃的放自提櫃,回到公司跟老闆一說,我今天送了300,老闆一天開心,一頓誇讚,等到第二天被投訴,罰款200。

國內快遞公司低價搶市場,而國際的快遞公司漲價提升服務


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時間,只靠快遞公司沒有用,需要改變的是快遞員和消費者還有商家,推動服務進步的不是單方面的,是靠大家,消費者的原因也有,快遞員的工資和配送件數是成正比的,送得快肯定不會有服務,快遞公司的加盟制度,投訴到總公司,總公司罰省代理,省代理罰市級代理,層層罰款。

現如今很多的中小企業快遞都加入了快遞價格戰,以更低廉的價格來吸引電商的青睞,價格越低,服務越差,也是市場經濟造成的,消費者也希望把快遞帶給自己本身的同時帶來應有的服務,很多消費者要求也不高:“給我送到家就行!”

國內的快遞公司每年忙著降價搶市場,國際的快遞公司每年都漲價提升服務,有些事情值得我們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