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以什麼做保障?

用戶回味往事


土地就是農民的保障,農民依靠土地,土地也離不農民,農民的經濟來源就是土地,土地是農民生存的法寶




江西餘干男孩


我就是一個農民,在我家裡,我老公是第一勞動力,我是第二勞動力。雖然,上沒有老人要服侍,但是,下有小孩要照顧,家裡家外,都要經我的雙手,幹農活是我的日常。要說農民以什麼做保障?我家的親身經歷告訴我,農民的身體健康,四季平安是首要保障。我家的頂樑柱,是打零工的農民工,幹一天才有一天的收入。一年365不可能天天有活幹,如果在有活做的那段時間,有點小病小痛,休息個三五天,不但擔誤掙錢,還要掏錢治病。好不容易得來的工作機會,只能眼睜睜看著從眼前溜走。

哪怕只是一點點的不舒服,幹農活我也會覺得異常吃力,和平時生龍活虎的時候完全不是一回事。這時,我會有無助感,常常會想,靠勞動力支撐生活的我們,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後果會多有嚴重啊。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在我們體力勞動者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可能有的人會說,不是還有社保嗎?其實,社保是不得以的保障,誰都不想用社保的錢。

其次的保障則是土地,我們這地方,在農田的旁邊,政府立有一塊宣傳碑,上面寫著:保護農田,就是保護鐵碗飯。說明了田地對農民的重要性。

像我要管帶孩子的農民,不能出去打工,就會種多種多樣的農作物作口糧,有些還可以做孩子的零食,這樣,就能減少掏錢買。

投資養殖的農戶,也要有土地,才有場地啊。所以田地是農民的保障。

再者就是大範圍的保障,像地方政府,國家,社會這個大家庭給予的後盾支援。

希望,隨著社會的進步,祖國的強大,農民能得到更多更好的保障。


快樂農民小吳


大家好我是一名農村長大的孩子,全家幾代都是務農的農民。關於農民什麼是保障,我感覺國家給我最好的保障就我們的大田地,前幾十年我們種地還要上交公糧,家裡人口越多上交公糧越多,幾個每家糧食都不夠吃的,都是吃紅薯甘。現在我們農民多好不用上交公糧啦!而且國家還給我一畝地補貼錢,這就是我們農民的保障吧。謝謝大家的觀看。


農村葫蘆娃小劉


農忙時節忙碌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一年的口糧基本自供自足,像我勤勞的老父親,油菜、大豆、花生、玉米、各種蔬菜樣樣都有!閒暇時間可以去城裡務工,務工所得遠遠超過在家務農!但農民工是非常辛苦的,現在國家政策好,通過勤勞的雙手日子過得也不比城裡人差!





湘籍人士


農民以什麼做保障?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以眼下看農民沒有所依靠的保障。

今天是新年三月六號,醫保是老農民身體健康的唯一保障,可鄉鎮衛生院至今看病不給報消!每年所交保費一直都在上漲,而且你用不用年終一刀切,沒了!養老保險就百十元錢能買三斤豬肉!

幾畝土地農民不敢丟,這就是臨了唯一的依靠了!但這還不能算保障,因市場經濟和土地收入很難平恆,而且慨率很大。我是農村人最瞭解鄉下老農人的生活處境,50、6O這些老人根本就沒有保障!他們全憑兒女接濟,日子真不怎麼好過,很艱難。

國家富裕了,經劑強大了,每每看到那些大貪官,錢金論噸真不知這些人的良心餵狗吃了!50、60這些農人都是經過農業社的,現如今都老了,打工沒人要,種地不掙錢,你說他們以什麼做保障?!


星辰191549800


  1。五保供養制度。農村五保供養,是指依照國家《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的規定,在吃、穿、住、醫、葬方面給予村民的生活照顧和物質幫助。

我國五保供養制度始建立於20世紀50年代。 根據國務院2006年1月公佈的最新《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規定,老年、殘疾或者未滿16週歲的村民,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又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享受農村五保供養待遇。

對未滿16週歲或者已滿16週歲仍在接受義務教育的供養對象,保障他們依法接受義務教育所需費用。 五保供養主要有在當地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集中供養和在家分散供養兩種形式,供養對象可以自行選擇供養形式。

五保供養所需資金由地方人民政府財政預算中安排,中央財政對財政困難地區的農村五保供養在資金上給予適當補助。   

2。家庭贍養“養兒防老”是中國農民傳承了幾千年的家庭保障思想,家庭贍養一直是我國農村養老保障的主要形式。

家庭贍養形式中最主要的又是子女供養。   

3。土地保障。對於中國農民來講,尤其是對中西部落後地區的農民來講,土地就是其“命根子”。近年來,隨著國家農村稅費改革政策的實施,農業稅、特產稅逐步取消,農民在土地中獲得的收益較以前有所增加。

  

4。優待撫卹保障。 這是一種比較特殊的保障,其保障對象為老紅軍、復員軍人、烈軍屬、傷殘軍人等。   

5。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992年1月,民政部頒發了《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試行)》,按照“個人交納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給予政策扶持”的籌資原則,以個人賬戶積累方式為主的農村養老保險工作,以縣為單位,開始在各地推廣。

1995至1998年是農村養老保險搞得最火熱的幾年,農民參保的積極性非常高,但是到了2000年參保人數急劇下降。這其中除了農保資金沒有得到很好管理,各級政府對農村社保工作不夠重視等因素外,主要是因為1999年國務院有關部門下發了關於目前尚不具備普遍推廣農村養老保險條件的文件,導致農村社保工作大幅度下滑。

究其原因,主要還在於對農民和農民利益的忽視和輕視。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這一工作又逐步得到發展。據2004年發佈的《中國的社會保障狀況和政策》白皮書顯示,截至2003年底,我國有1870個縣(市、區)不同程度地開展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共5428萬人參保,積累基金259億元,有198萬農民領取養老金。

  

6。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合作醫療曾是我國農村的基本醫療制度,在人民公社時代由於集體經濟的支持,在其發展的高峰期曾一度覆蓋了90%的農村生產大隊和95%的農村人口。

20世紀80年代初,該制度隨著農村傳統集體經濟的瓦解而解體。為解決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保障農民的基本醫療需求,2002年我國開始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即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政府、集體、個人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

中央財政從2003年起,通過專項轉移支付對中西部地區除市區以外的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農民,按每年人均10元安排補助資金。地方財政對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補助每年不低於人均10元。

截止2004年6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了9504萬農業人口,實際參加人數6899萬人;共籌資30。 2億元,其中地方各級財政補助11。1億元,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補助3。

9億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民治病難的問題。

7。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近年來,一些有條件的農村地區開始探索建立這一制度。據統計,截至2004年底,已有496。4萬人享受農村低保待遇。全國農村低保金支出17。

36億元,月人均補助29。1元。

現行農村社會保障面臨的困境和挑戰   目前,除了傳統的五保制度、救災救濟制度得以延續外,隨著農村低保工作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試點的展開和逐步推進,農村社會保障初步形成向城市社會保障體系對接的趨勢。


農村孫鐵蛋兒


這些年農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且不僅是農村人自己十分努力,就連國家也一直對農村有很多照顧。比如最近幾年在農村自主創業的人,都會想到國家的一些補貼和優惠,像是農村戶口的人去買車的話,如果是一些國家制定的車型,也會有一定的減免。這些都是城裡人享受不到的服務。不過說到戶口,就不得不提到今年的戶口改革了。這可謂是開年的一個重磅消息了,畢竟長久以來我們國家一直就是有兩種戶口的。

可是現在卻有消息說其中一種戶口,馬上就要消失了。而且作為這種戶口的持有者,農村人的心理倒也不全是喜悅。以前大家都不喜歡自己的農村戶口,覺得城市戶口有諸多便利,而且農村戶口好像就是低人一等,現在馬上要飛出這種不同了,大家反而有些心慌。這又是為何呢?原來隨著農村戶口的廢除,還會有一系列改變在農村發生,這些改變對於農民來說,其實也並非全是好事。

但是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大家瞭解相關的政策。看了小編的解釋後,農民朋友可以快速去村委會或者是當地的政府諮詢一下相關問題,按照小編說的去做,就不用擔心自己的戶口發生改變之後,會引發的一些事情。首先,不要急著把自己的戶口轉到城市,前些年有的農村人在城市裡面買了房,就會急忙將戶口遷過去。有的年輕人去外地上大學,也會藉著這個機會把戶口遷到大學所在的那個地方,但是一般來說這種遷戶口對自己是沒有什麼太大幫助的。

現在大家要做的第一個事情就是把家裡遷出去的戶口趕快籤回來,尤其是那種明明家裡的老宅子和土地都還在,但是一家人卻都把戶口遷到了外地的家庭。否則到時候農村戶口被取消了,家裡的老宅和地可就是政府的了,不再是你家自己所有了。那些打算以後將其賣掉的朋友,可就要做不成這件事了。不過以前將戶口遷去城裡很難,現在想遷回村裡也不簡單。所以大家要提前行動,不然遲了就來不及了。

有的農村人以為自己是農村戶口,那不需要什麼證件,以前分給自己家的土地就可以一直為自己所用。現在這種想法可有點天真了,如果你沒有相關的證書的話,土地雖然名義上還是你的,但是你卻不能自行將其賣給其他人從中獲利了。這個證書的名字叫做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不知道的朋友快去問問村幹部相關情況。


農村大傻哥


農民經過土改,雖然分到了土地,可是數量較少,一般也就人均三畝的樣子。僅僅依靠耕種土地,收穫的糧食相當有限,維持日常生活相當艱難。

而當時的國家政策,優先發展工業,對農民則是盡力保障其日常生活。於是現在農村的人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變化。有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也就是新農合,然而被納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統一稱之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這也就實現農民、城鄉醫保,減小了城鄉醫療的差距,更好的解決農村農民看病難的問題。此隨著國家惠農力度的不斷加大。

其實無論是否為失地農民都可以享受該政策,政策對象是針對喪失部分或全部勞動能力、無人養老,沒有生活來源的家庭給予補貼。所以失地農民滿足條件者也可享受該政策。對於失地農民的政策保障也更加細化、全面化。





農村小夥晴天


近期,發生在非洲、南亞及阿拉伯半島的蝗災,引起了世人的極大關注。在國內也有很多議論,蝗蟲會不會侵入我國?世界上多地發生蝗災,能否會導致國內糧食價格上漲?

面對這些問題,有擔心是正常的;但要科學和理性的分析與面對。一方面,這次引起蝗災的蝗蟲,適宜在乾旱的地區生存繁衍。所以,喜馬拉雅山脈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可以有效的阻止蝗蟲對我國的進入。雲南多雨、潮溼的氣候,也是蝗蟲沒有生存的條件;所以,這次蝗災不可能對我國造成直接的影響。

另一方面,這次遭受蝗災的大多地區,本來就不世界是糧食的主產區;且人口總數佔世界人口比例也不大;因此,對世界糧食供給造成的影響有限。基於以上這個客觀原因,加上我國絕大部分糧食可以實現自足,進口的品種主要集中在黃豆(油料、飼料)、玉米(飼料)等幾個品種;這樣對我國的糧食影響微乎其微,不足以造成糧食價格的波動,更不會因“世界多地發生蝗災的原因”,導致糧食價格的上漲。

當然,也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做好應對“蝗蟲”及其它自然災害的發生的準備;建立應對機制,搞好糧食儲備;真正做到“備戰備荒為人民”。





本艾生活


要落實農民的保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是發展產業。這個是最基礎的保障,農民是依賴土地來生存的,土地是要栽種農作物才會有收成,農民才有生存的保障。而要發展什麼農作物,這就需要有產業引導,發展收入最高、銷量有保障的農作物。讓群眾家中有糧,心中不慌。

二是醫療保障。長期在基層工作,發現群眾最害怕的事情就是生病,特別是生大病,辛辛苦苦幹幾年,一場大病回到解放前,看到這些情況,真的很心酸淚奔,但又無力出手相救。近年來,國家在農村醫療保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很好的實效,但對於非貧困的群眾,這方面的保障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三是安全保障。現在我們中國的治安大環境明顯好轉,農民群眾的安全得到了很大的保障,走夜路,獨自外出不再擔心受怕。但隨著車輛的增多,無證駕駛、酒駕等引發的安全事故還是屢有發生,這方面的安全保障還是需要加強。

四是精神層面的保障。隨著物質條件的不斷改善,農民群眾不再為吃穿住行而煩惱,但精神層面的文化需求顯著增加了,現在廣場舞已經不再是城市大媽們的專利,農村的阿姨也是廣場舞的主力軍。總體來說,農村的精神文化保障還是比較稀缺的。

以上僅是對當前農民需求的粗淺想法,專題研究還在調查研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