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一位校長媽媽的開學第一課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一位校長媽媽的開學第一課


元宵節當天,新校長編輯部收到一位校長的留言。校長分享了一個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瑪的故事。上世紀 70 年代,在回答為何不出國避難時,伊凡·克里瑪說:“因為這是我的祖國,這兒的人和我講的是同種語言……對國外那種自由生活,因為我沒有參與創造它,所以不能讓我感到滿足和幸福。”

校長說“我沒有參與創造它”是最打動她的話。“一個師者,災難來臨,如果不誠實地和孩子們說一些話,我覺得良心不安。”於是,她提筆給孩子們寫了一封信,錄了一段音頻,作為學校今年的開學第一課。

在這個令人憂心的假期即將結束的時候,希望這封信,可以給每位教育工作者一點啟發,給每個孩子一些鼓勵。


親愛的孩子們:

清晨六點。遠處,樹梢,一小群鳥雀準點醒來,她們在講自己的事。在那片嘰嘰喳喳的寂靜裡,我想念你們。

新型冠狀病毒。一個陌生的名詞闖進了我們的生活,像魔鬼吞噬了冬日的寧靜。

它是怎麼來的?

遠方,白衣天使衝在疫情的第一線。近處,無數的人正齊心協力。面對這場艱鉅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人類懷著必勝的信念。

作為你們的校長媽媽,我能為你們做些什麼?此刻,如果我沒有參與創造它,會覺得不安和內疚。給你們寫信,是想通過它,分享人與人之間流動的愛、美好、疼痛,以及記住那些不能忘卻的某一個瞬間。


-1-千萬不要為“怕死”一詞,而感到羞愧

“我從武漢大學返程回家,就被集中隔離了,14天,我能做的只有等。我怕死,更怕連累家人。離開隔離房的下午,天空很藍很藍,陽光撒在臉上。”這是一個大學生的日記。

那天,接到一個小朋友打給我的電話,他說:“校長媽媽,每天我都乖乖地呆在家裡,我怕死。我是不是很不勇敢?”過去,也許你們聽到最多的教導都是,要做一個勇敢的孩子。你是不是在心裡有著小小的糾結,面對疫情,明明內心很恐懼,卻要裝得很鎮定,很強大,彷彿這樣才像一個男子漢?

其實,當災難來臨,恐懼,害怕,懂得示弱,都是最正常的心理反應。死亡與恐懼,最終可以教給人類什麼?這是一個很高級的問題。也許你現在還不懂,但是越早開始思考越好。感覺到恐懼,跟每一個生命聯結時,才會不輕慢,不疏忽,從而催生強烈的自救意識,這是一種多麼寶貴的反應。

冠狀病毒是一個狡猾的敵人,在我們自以為勝券在握的時候會發動偷襲。而那些嘲笑“怕死”的人,那些抱有僥倖的人,遠比病毒更可怕。輕慢是會付出代價的。加謬的名著《鼠疫》中,省長堅信自己不可能正好碰上瘟疫,最終讓奧蘭城終日籠罩在死屍的惡臭中。

面對疫情,普通人應該怎麼辦?積極防護,好好睡覺,平和心態,這三招是醫生給出的建議,也就是說要維護良好的人體免疫。專家說,戰勝疫情,有兩條工作主線,一是防控和醫療。二是科學研究。個人防疫工作,最重要的有兩條:一是勤洗手;二是戴口罩。

孩子們,學校裡,老師都和你們學習過標準洗手七步法“內、外、夾、弓、大、立、腕”,你有沒有嚴格按照標準來做呢?坦白地說,在沒有感受到危機的時候,我也沒有做到按照標準洗手。這次疫情教會我不輕慢,當我專心地洗手,雙手在肥皂泡沫包裹中舞動的感覺,真的很好。當認真完成這個動作的時候,不僅僅獲得了物理上的乾淨,還有心理、精神上的滿足和愉悅。這種潔淨、通透的感覺很棒。所以,孩子們,一定記住:預防感染,從正確洗手開始。

面對疫情,你們一定要說真話。如果內心感覺不安,身體感覺不適,學會及時求助。在這特別的日子裡,申請和媽媽一起睡覺,我覺得也不是一件難為情的事兒。


-2-如果覺得寂寞,你就讀書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一位校長媽媽的開學第一課

一張方艙醫院病床上小哥哥讀書的照片,不知道有沒有感動到你?正如一位網友說:在方艙這樣的環境,我們看照片都會感到喘不過氣,何況身在其中的人。我想起了一段話:“書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夥伴。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時刻,它都不會拋棄你”。(史美爾斯)

相信很多孩子從來沒有想過,孤獨和寂寞這兩件事有一天會找到你。眼前的事實告訴你,不能出門和小夥伴玩的日子或許還要持續一段時間。那麼,你是不是開始感覺無奈和沮喪了呢?

寒假前一天,我收到了一封來信,五個學生聯名“控訴”自己的父母,假期給她們報滿了培訓班,剝奪了她們所有的閒暇時間,信紙上的字跡甚至都被淚水模糊了。

這次的疫情,讓你們有了充分的自由時間,很奢侈,是不是?閉關期,正好可以用這段“超長的假期”做一些“重磅閱讀”,試著多去拜訪大師和大書,去叩響那些“經典”的厚重之門。相信我,只要有書讀,就足以抵抗很漫長很漫長的寂寞。

想來你們也看到了一則新聞,日本許多地方、企業主動向中國捐贈防疫物資。一些包裝箱上寫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還有來自《詩經》裡的句子“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日本的學校給學生家長寫信,教育孩子們不要帶著惡意去談論中國武漢,要尊重人權。我想,這些良善的友誼,是一個具有高度現代文明社會的素養表達。一個民族的心性和氣質哪兒來?我們的古人說,“三日不讀書,則面目可憎”,年輕時候,我也不懂,如今,越來越感同身受。

假期裡,我也讀了幾本書,尤其喜歡一本《唐詩宋詞解》,近 350 頁的書,我讀了三遍。第一遍通讀,劃出了喜歡的句子;第二遍精讀,在書上用玫紅色的筆寫滿了批註;第三遍與書“深刻交流”,朗讀那些和我產生“化學反應”的段落。然後,我把這本書置於床頭櫃上,當想到一個模糊不清的記憶點時,就翻出來看一眼。筆記上的字跡,就像初春微綻的紅梅,一朵一朵。瞬間,我有了重回學生時代,坐在教室裡聽講記筆記的體驗,這種感受讓我這個即將奔五的成年人滿足並幸福。我想由衷地說,珍惜做學生的歲月,“學生時代”是人生中最值得懷念的時光。

對了,別忘了,書還是用來“讀”出來的,別輕易丟了在學校養成的朗讀習慣。某天夜晚,我散步來到小區裡的一座拱橋旁,站在橋中央,情不自禁地朗誦詩句“獨立小橋風滿袖”,抬頭望月,“雲破月來花弄影”。書本的知識自然而然地融進了身心。分享這些,其實是想說,不要偷懶,“功夫不負有心人”是經驗,也是真理。當你熟練掌握了知識並且自如地運用的時候,你會很有成就感。

當然,如果你願意,找一本喜歡的本子,每天摘抄一首詩歌,中文版、英文版,都是值得稱讚的選擇。詩歌是給人傳遞希望的。


-3-動情,是這個春天最美的事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一位校長媽媽的開學第一課

64 歲兒子確診,90 歲母親寫下紙條“兒子,要堅強”

那些人,那些充滿精神品質的事,在遠方,也在身邊。

怎能不令人動情呢?

年初五,一個消息在網絡飛奔:“晚上留守家中的武漢人一起唱國歌”,八點未到,無數的窗口,屏息靜氣,等待著某種誕生。很快,一間屋的燈亮了,一連串的屋亮了,孩子們趴在窗戶上,數著“1、2、3……”很多很多的人,幾乎是嘶吼著唱完國歌,淚流滿面。英雄的武漢人民,用歌聲完成了彼此的鼓舞!

“兒子,要挺住,要堅強,戰勝病魔。要配合醫生治療,呼吸器不舒服,要忍一忍……”64 歲兒子確診感染,90 歲母親給他寫下字條。而這之前,老奶奶一直在搶救室病床前坐著,緊緊握著上著呼吸機的兒子的手。

鄭州的一個民警,因為疫情防控每天奔波在一線,十多天過家門而不入。兒子隔著窗戶喊著“爸爸”,他遠遠地敬了一個禮。

記住那些令人心碎的名字吧。

1992 年出生的宋英傑。一位穿白大褂的藥劑師,連續十天九夜奮鬥在防控一線。終因過度勞累引發心源性猝死。

“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

那些被稱為最美逆行者的醫護人員、馳援者,數以萬計。新年臘月,從家鄉出發,奔赴武漢的那支張家港疫區支援醫護分隊,就在其中,這裡,也許就有你們的親人。

一個 9 歲的孩子馬詩嵐寫下了一首詩《英雄》:

每個人都想當英雄

我也是

可當疫情來臨時

我卻不想讓爸爸當英雄了

孩子,你們的父輩、祖父輩們,正在用行動,用科學,來贏得你們的尊敬和愛戴。

他們,是人類的榜樣。長大後,你們要成為他們這樣的人。

感人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還在無窮無盡地綿延不止……

我想,你們一定和我一樣,讀著,聽著,情不自禁淚溼衣襟,甚至號啕大哭。眼淚,讓人潔淨;感動,讓人柔軟。你要知道,無論誰受苦,都是我們的一部分在受苦。

“我認為中國最大的幸運,是有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中國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這是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論中國》中寫到的一句話。

最勇敢的人,不是哪一個蓋世英雄,而是一個又一個普普通通善良、柔韌、良知不缺席的中國人,他們是這個國家的保衛者。


-4-沒有人是座孤島,不要辜負愛你們的人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一位校長媽媽的開學第一課

停課不停學,正在錄製在線課程的老師

孩子,我們生活的城市,美麗富饒的張家港,正有許多的醫生、警察、保安、居委會的叔叔阿姨們在默默守護,你們要記得感謝他們。

你們的老師和全國的老師們一起,響應號召“節日不過節,假期不放假,停課不停學”,他們都在積極行動,做好特殊時期的特殊教學服務,開啟互聯網+教育的新模式。精心準備課程資源,選擇加工教學視頻。你們看,網絡上迅速上線的各門學科,各個學段完整、豐富的視頻資源,燦若星辰。

我想告訴你們背後的一些數字:一節 35 分鐘的微課,前前後後要花去一個團隊 50 個小時。

還記得學校微信上推送的那一段“孩子,請你聽我說”的 8 分鐘音頻嗎?有孩子留言說,陶新老師的聲音真好聽,像董卿阿姨的聲音一樣。有家長說,這個真好,讓孩子睡前聽錄音,簡便、好操作。在讚譽背後,我必須告訴你們這些事實,那篇文字稿老師們整理修改了 8 遍。為了錄音中儘量少雜音,陶新老師晚上 9 點才開始錄,錄了 20 遍才一字不差地成功。沒錯,整整 20 遍。她說,不能放過哪怕一丁點兒微小的瑕疵。微信小編老師花了半天時間進行編輯,這段音頻前前後後用了 3 天時間。

“為了你們,我們願意!”這是為師者的職責所在。

這幾天,爸爸媽媽可能要陸續返回崗位了。擺在你們面前更大的考驗也要來了。你能夠給自己制定一份適合你的學習計劃表嗎?你能按照老師的建議自覺地完成學習任務嗎?當你可以無障礙地佔有手機、電腦的時候,你能夠合理地使用嗎?你能利用家裡的器材加強體育鍛煉嗎?自主學習、自覺鍛鍊、自律上網,很難,但是無論如何,請你挑戰一下自己,不要辜負愛你的人,好嗎?網上有一個消息,親媽撂下了狠話:“我求你自己照顧好自己”。是呀,照顧好自己,聽從老師的教導,不讓爸爸媽媽為你操心,就是你們對這場疫情最好的貢獻。

嘮叨了那麼多,我還想囑咐你們:相信知識的力量。假如做一個調查,現在誰是你們的偶像?我相信,絕大部分的同學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鍾南山爺爺。的確,以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為代表的知識精英,專業楷模,才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電影《流浪地球》初始有這樣一段話:“起初,沒有人在意這一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魯迅先生的名言猶在耳畔:“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

記住:能救人類的,只有人類自己。

孩子們,你們是人類的希望。保持微笑,好好學習,強健體魄,敬畏生命,尊重自然……

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進來的地方。

期待早日和你們相逢在校園。

愛你們的校長媽媽 劉慧

2020 年 2 月 7 日



作者 | 劉慧,江蘇張家港實驗小學校長

責編 | 蒲公英教育智庫 · 新校長傳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