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譯文 翻譯:魏書·韓暨傳


《三國志》譯文 翻譯:魏書·韓暨傳


韓暨傳,韓暨,字公至,南陽堵陽縣人。因同縣豪貴陳茂誣陷,韓暨的父兄幾乎被極刑處罰。韓暨表面上隻字未提,受僱於人作勞役用以積累資金,暗地裡結交敢死之士,終於追喊搜尋擒殺了陳茂,用他的人頭祭奠父親的墳墓,因而顯名。被推舉為孝廉,又被司空徵召,都未應命。

  於是隱姓埋名,避亂在魯陽山中。山民糾合在一起,準備做盜賊。韓暨拿出自己的家財買來牛酒食物,請來其首領,陳之以利害關係。山民於是解散,沒有為害作亂。為了躲避袁術的徵召,韓暨遷居到山都縣的山中。荊州牧劉表以禮來徵召,於是韓暨又往南逃跑,居住在孱陵縣界內,所到之處都受人敬愛,但劉表卻非常恨他。韓暨有所憂患,於是從命,擔任了宜城縣縣長。


《三國志》譯文 翻譯:魏書·韓暨傳


  太祖曹操平定了荊州,韓暨被徵召為丞相士曹屬。後被選為樂陵太守,又調任為監冶謁者(監督管理冶鑄的官)。以前冶鑄,都是用馬來推引鼓風吹炭的工具,每次將炭點燃吹旺,都要用一百匹馬,改用人來推引,又太費人力。韓暨於是憑藉著水流來推引,而這種方法的效率是前兩種方法的三倍。在職七年,國內所用的兵器械具都很充足。太祖下令褒獎,加授他為司金都尉,地位僅次於九卿。文帝曹丕繼位後,封他為宜城亭侯。


《三國志》譯文 翻譯:魏書·韓暨傳


  黃初七年(226),又升為太常,晉封南鄉亭侯,食邑二百戶。當時曹丕剛遷都洛陽,法令禮俗還欠完備,而宗廟和祖先牌位,都還在鄴城舊都。韓暨上奏章請求迎接鄴城四廟中的先祖牌位,建立洛陽廟,四季祭祀,供奉祭品。他崇奉宣明正禮,廢除不合禮制的祭祀。在位八年,終因病而退。

  景初二年(238)春天,魏明帝下詔書說:“太中大夫韓暨,修身養性,高風亮節,年過八十,堅守道義更加堅定,真可謂純樸敦厚,愈老愈勤勉。因此授予他司徒之職。”四月韓暨去世,遺囑指令入殮時只穿平時的衣服,用土掩埋即可。追諡為恭侯。兒子韓肇繼承爵位。韓肇去世後,兒孫韓邦繼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