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農村出身的男性娶了在城市長大的女性為妻,這些城裡媳婦願意老家過年走親戚嗎?

蘇恩濤


城市出身的媳婦是否願意回老家農村過年?首先,能娶到城市媳婦的男孩,絕大多數應該是優秀的男人,既然嫁給了農村出來的的男孩,那就應該入鄉隨俗,回家好過年,願意不願意都應該和老公一起行動。二是現在的農村,已經大變樣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環境、條件、風景,都是城市媲美或者城市缺少的,綠色蔬菜食品,特色美食,新鮮空氣,美好家園,吸引城市人流連忘返,回老家過年是一次旅遊一種享受,嫁給農村小夥是快樂幸福,何樂而不為呢?當然也有因為種種原因不願回農村老家的,可能農村的條件還是很差,不適應農村的生活環境,或者還有城市優越感的,現在不,以後會逐漸改變和適應的。總之,城鄉差別越來越小,農村越來越好,嫁給優秀的農村人會成為驕傲和自豪。


Lucky河岸人


我大嫂!!!

我們的老家真的可以說偏遠地區的小山村了,因為現在還是沒有公交,信號📶在我們那裡是不存在的。這事還被回來過年的大嫂調侃說回個家過年就像消失了,都沒人能找到我了。

大嫂是一線城市的姑娘,從小生活在繁華的大都市,頭年爸媽叫他們回來過年的時,大哥還是很擔心,大嫂不能接受,也不習慣,說就在上面過年了不回去了,可大嫂不肯說這麼也得回去看看爸媽,爸媽聽了可高興了,覺得大哥娶個很不錯的老婆。

快過年時,爸媽知道大嫂回來就在那裡張羅著給大嫂買些生活用品,打掃衛生,換好乾淨的被子。他們兩個人忙出忙進的可開心了。

年二八回來的,爸媽早早就在村外門口接大嫂他們了,一看到他們就手舞足蹈的幫忙提著東西,問:“累壞了吧,快回去歇著。”有說有笑往回走。大嫂帶了很多補養品回來給爸媽補身子。一家子其樂融融的。

吃過晚飯,就一起做在門口那些聊天,聊聊也都去休息了。



第二天大嫂起得好早,出來門口,被早上的田野美住了,說:“好漂亮啊”,這生活也太有愜意了吧。大口深呼吸著。洗漱的時也太驚“這水好冰啊”真的像極了個好奇的寶寶。

大哥還打趣地說:“你這是沒見過世面啊”

大嫂臉上一副什麼都想知道,什麼都覺得神奇的表情。

我們出城裡要跟別人的車出去的,大嫂那次想出去就跟大哥在村口等順風車,來了個拖拉機,可把大嫂嚇了一跳。大哥說,沒事的我扶著你的,你就別提那場面多搞笑了,一跳一跳地出城裡。

回來的時候說,我們的城裡也太好玩了吧,還買了一大堆稀奇古怪的東西回來。可呵呵。

大嫂也幫爸媽幹活,可勤快,爸媽逢人就快有個好兒媳。


重要的一點,讓我絲毫不覺得大嫂是個城裡的,一點矯情都沒有,還跟小孩子去田裡抓魚,是的踩在泥巴里那個兩個小手養田裡不停地抓。提著滿滿一筐魚回家的時候,一進門就把大哥嚇了問:“你掉田裡了?有沒有受傷?”大嫂樂呵呵地把一筐魚往那裡一擺。大哥說:“你可真行啊,還去抓魚去了,小花貓弄的身上都是泥巴。”大嫂可有成就感了,把全家人大誇獎。

過完年,大嫂說每年都要回來過年,太開心了。我都捨不得離開了。


涵之情感說


很多農村出身的男性娶了在城市長大的女性為妻,這些城裡媳婦願意老家過年走親戚嗎?說實話,這種現象很常見。

剛剛開始,城裡媳婦可能會覺得農村新鮮好玩,跟著老公去走親戚,個個都把自己當公主,什麼都不用自己動手,甚至收紅包都會收到手軟。但是過了頭二年,新鮮感沒了,而且還要幫農村的公公婆婆幹一大堆家務活,許多的城裡媳婦是拒絕的,因為沒有了新鮮感,寧願宅在城裡的家裡也不願意再去走親戚。



我一老表,讀書出去的,找了個城裡老婆,結婚前二年過年都會來我家走動,但是自從前二年過後,基本上都是我老表一人帶小孩來我家拜年的。一問,就是老婆家裡面事多或要值班等等,各種各樣的藉口搪塞,現在這些年大家都習慣了,見怪不怪。歸根到底,還是由於農村的生活太艱苦,沒有她想象的那麼美好,所以不願意再走動。


說實話,農村的差距和城市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由於媳婦和夫家這邊的人,沒有血緣關係,比較生疏,沒有親切感,歸屬感也屬於正常。再一個文化、素養也不是一個層面的,大家多多理解,多多包容,只要小夥子在繼續走親戚,我覺得大家沒有必要去計較那麼多。必競是人家兩口孑的事情,他們能處理好就行了,我們純屬″狗拿耗子.,多管閒事了。”


壞男人說小龍蝦


說實話我也不願意回婆家過年。

首先就是各種不適應,安徽太冷了,晚上睡覺凍的臉都疼。

其次就是和婆家關係不是特別好。

婆家總覺得娶兒媳婦回來就是伺候兒子孝順老人的,這種思想我實在接受不了。自己家孩子都是寶貝,別人家孩子都是草。

還有就是他們那邊人特別能裝,實在是看不慣。舉例說明吧:我們處對象快結婚那會兒,婆家非的要裝修房子,自己還沒錢。老公給出了一萬五,他們在家蓋了個車庫,等我們回去的時候說什麼趕緊買個車開回來讓人看看。

我們買房子的時候說的好聽,說肯定幫忙,這個親戚對老公好,那個親戚有錢。好了,到真正用的時候一個個都聯繫不上。沒有就說沒有嘛,至於嗎?後來孃家出的錢,給補上了。結果婆婆又說他們是城裡人有錢,我們農村的沒錢。

剛買完房子沒多久小姑子老公就來電話,說問我們地址,要來濟南,還問我們是住新買的房子還是住現在租房子。他們要來濟南發展,已經辭職了準備過來了。說的我們一頭霧水,問誰讓來的,說我婆婆讓他們來的。我當時真的很生氣。覺得不被尊重,這麼大的事都不商量。經常讓老公給小姑子家孩子買這買那,我就想你要是有錢給誰買給誰花我都不管,總拽著我們幹什麼。

自己沒錢就算了,總到處許願,讓我們給這個買啥,那個買啥的,顯得他兒子過的好。

動不動就說這是小錢,無所謂啦。小錢你有麼,沒有能別得瑟嘛。

總是打腫臉充胖子,想讓別人看得起。我都不想說了。


納蘭無果


這個分人,和妻子的家庭環境、性格都有關係,和丈夫本人和家庭狀態也有關係。

我老公是農村的,我是城裡的

我結婚多年,每年都回農村過年,我的態度很中性,沒有不願意,當然也沒有興高采烈,這是各方面的綜合結果。

第一,我家親戚少,老公家親戚多。

我父母都是獨生子女,親戚都是從我祖輩算,關係不是特別親,過年幾乎沒有親戚來往。

老公家過年就公公家親戚就五十多人,一起過年對我來說需要一個適應過程。

第二,我性格內向,不善交際

我的性格比較內向,好靜,俗稱“宅” ,能在家待著絕對不出門。

走親戚肯定一直在見人的路上,而我有路痴加臉盲,打完招呼根本再說話根本不知道是誰。

第三,生活環境不適應

東北農村,睡火炕、上室外廁所是我最受不了的。而且我晚上起夜,上廁所特別尷尬。

老公親戚家兒媳婦,家是外地城市的

同樣回農村過年、走親戚,人家比我適應得多,和我對比要一下不同:

第一,家裡孩子多,親戚也多

女方家裡四個孩子,父輩也幾個孩子,所以從小就適應了人口眾多的環境。

第二,性格外向、長袖善舞

她的性格和我不同,特別外向、自來熟,我們一起到親戚家過年,我就一直端正的坐在沙發上,直到睡覺,人家累了自己的躺下休息,就和自己家一樣。

第三,唯一和我一樣的的,環境不適應

我不適應火炕和室外廁所,但是我也能睡也能上廁所,她比我嚴重,完全上不出大號,你能想象呆多少天都只小便的感受嗎?

綜上所述,妻子願不願意去婆婆家過年,和是不是農村沒有關係,和婆家的環境有直接關係。

這個環境又包括生活環境和人的環境。

生活環境就是吃喝拉撒,每個家的環境是不一樣的,像南方和北方、城市和農村,甚至沒有一家人的生活習慣是一樣的,妻子獨身一人到一個完全不熟悉的環境,都需要重新適應。

人的環境就是人的態度,妻子一個人要融入的新的環境本來就不容易,這個環境裡的所有人還都互相認識,就她一個外人,不用說都知道她的緊張,公婆親戚表達善意當然好,如果有人表現出惡意,她要怎麼辦。

我想一個妻子都不願意去婆家過年,就像每一個男人都不願意去丈母孃家過年一樣,誰不想在團圓的日子陪著自己的父母。

之所以妻子去了你家過年,就是因為你,她去了,沒有必要一定讓她從心往外地願意。


人世間的一粒沙


願意肯定是沒什麼願意的,南北差異、城鄉差異,老公家在湖北,春節時正冷,早上都不敢起床。過節活多,我曾經一天處理了48個豬蹄、滷了50斤牛肉,還有雞、豬肝什麼的,真是一整天,幹得天都黑了,在城市自己家哪幹過這個啊?農村陋習多,喝酒拼命勸,還不讓女的上桌,天天弄一醉酒老公,自己還憋屈,肯定是不舒服,不願意回去了!不過一年就這麼一回,肯定還是要回去了,而且還得東西是東西,錢是錢的,就算為了全老公的心願面子吧,要不還能怎樣?


默默無名T


城市文明與鄉村文明是兩種文明,城市媳婦兒回農村,大多數人不會走親戚了,鄉村禁忌規矩多,一是怕說錯話,二是怕做錯事,犯忌諱。另外,城市媳婦兒對農村繁文縟節,傳統文化、農村人特有的淳樸、憨厚、熱情、豪爽的性格有點不適應。走親戚不能空著手上門,總得帶上伴手禮,要花錢!遇到晚輩,還要包個紅包,要花錢,一個春節假期,恐怕要花掉幾個月薪水,這讓城裡媳婦兒不能接受!


城裡媳婦兒回農村,農村公婆其實準備了伴手禮、紅包,但城裡媳婦兒還是討厭這種走親戚方式,平時不大見面,甚至素未謀面,拿著伴手禮上門,覺得非常尷尬的很,所以,城裡媳婦兒大多宅在農村老家裡,打發老公應酬一下。一般正月初二,帶著逃離的心情,城裡媳婦兒就會返城。

城裡兒媳婦們,回農村過年,正月初一就提出,“要值班”、“要去孃家走走”、“有要事”等等藉口和“正當理由”返回城市,鄉下公婆也知道他們的“心思”不在農村,主動讓兒子、兒媳婦返城!


長江三農


主要還是看男方吧,我身邊有個朋友就是這種情況,女方挺不願意去的。剛結婚的時候,女方還挺開心的,一直生活在城市裡總感覺沒有年味,還挺盼望去南方家大家庭裡熱熱鬧鬧其樂融融,是她一直羨慕的,結果等他們提著大包小包到南方農村老家後,連一天開心日子都沒過,男方爸爸媽媽明裡暗裡都暗示女方應該準備親朋聚餐的吃得,又是吃完飯洗碗打掃衛生什麼的,七大姑八大姨在一起也總是說一些酸酸的話,雖說都是一些小事,可總給人一些不舒服的感覺,她也不是說不幹,但是被人這樣逼著的感覺實在是很差。後來每次說要回去她就會從心裡膽怯,會不想去!


拉芙朵朵


這種事情在我老家農村就有!

我老家城市是一個三四線城市,居住的農村裡市區大概有15公里左右,談不上偏遠也談不上近,父輩那代人大多沒有選擇打工,而是留在了農村務農或者去工地上做農名工,村裡有一個叔叔大我大概五六歲吧,2000年以後的一本大學生,那個時候的大學生應該還算蠻值錢的,他父母是普通的農民,這個叔叔後來在上海娶了一個當地的媳婦,他自己也是企業的高管,算是我們村裡面出去的成功者,這些年他的孩子都有10多歲了,但是這些年他卻很少回家,甚至很少帶媳婦和兒子回老家,幾乎每兩年才會回來一趟,村裡麵人都說,孫子在城市裡長大,和爺爺幾乎沒有任何交集,倒是和外公外婆感情深厚,形成了一種天壤之別,對於農村來說這種關係爺爺是很傷心的,至於走親戚基本上是沒有的事,每次回老家除了親姊妹會走動下,更多的還是和同學聚聚,其他親戚(比方說親舅舅)都不怎麼走動,從結婚到生子,他媳婦聽說就來了我們老家一次,就再沒來過。

其實這種事情在農村我覺得很常見,當然也有一些農村出身的人娶了城市長大的女孩子為妻,媳婦每年都會跟老公回老家過年和走親戚,可能有些人是在農村生活慣了,所以不太喜歡去農村短暫的生活,也可能是因為現在工作都很忙,平時放假只想多休息,當然也有一部分人對於農村有一定的偏見,覺得農村人素質不好或者說農村環境沒城市好。

其實這些年農村男性進入城市工作並取了城市長大的女性不在少數,跟著回家過年走親戚的不少,也有不願意跟著回去的,基本上女方和男方的親戚之間很少有交際,部分人可能是素養和偏見的問題吧。

如果是我我是不能接受這樣的老婆的,畢竟春節回家走親戚是很正常的事情,又不是什麼壞事,又不是天天都要這樣,我也能理解城市長大出生的女生,對於農村有很多的不習慣!


樓盤網


95年離開農村老家,平時也就春節回家時間長點。99年結婚,老婆算是城裡人,雖然不情願,主要是怕冷,可也跟我回老家過年,走親戚基本是我自己跑。02年有孩子,頭幾年租車回家,孩子大點了就騎摩托車,三個人裹得像個粽子。家裡燒土暖氣,基本不頂用,蓋三床被子。05年左右,父母在城裡買了一套有暖氣的小房子,讓爺爺奶奶來住。15年左右爺爺奶奶先後離世,父母離開農村搬到那套小房子裡。之後過年就不用回老家了,只是初一那天回家拜年。去年我在現住的小區貸款買了一套二手房,有電梯和地暖,和我前後樓,讓父母搬來住,今年過年更近了。父母老了,且養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