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魚母魚繁殖後把它隔離了起來,過了兩天就死了,怎麼回事?

大自然之旅


你好,我是水族小魚,孔雀魚是非常容易飼養繁殖的一種小型熱帶魚,因為母魚有吃剛出生魚苗的習慣,所以需要在產後將孔雀魚親魚隔離。但為什麼隔離後兩天就死了呢?

隔離待產

首先分析一下母孔雀魚為什麼會吃小魚苗而公魚不吃呢?小魚覺得一是因為母魚產後身體比較虛弱急需營養補充,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吃小魚苗。二是因為環境空間太小,母魚覺得容納不了那麼多個體,只能淘汰一部分體質差的後代個體,為了本群體的繁衍。就像動物世界裡的螳螂交配後,母螳螂會把公螳螂吃掉,為了更好的繁衍後代。而母孔雀魚吃小魚苗可能有這一方面的原因。

小魚這次就發現母魚吃小魚的習性,而且不是一般的厲害,產了23尾,第二天只剩下12尾。投餵脫殼豐年蝦不吃,所以小魚覺得它吃小魚是為了及時不吃充足的養分,為了產後恢復。

產後隔離死亡原因

母魚產後體質弱,而產後隔離會對它造成應激,這是造成它死亡的原因之一。在隔離時,水溫溫差過大,操作粗魯,母魚受到驚嚇等,都是造成應激的因素。產後母魚適應不了新環境,所以它“歸西”去了。

小魚給大家一個比較好的隔離辦法

產後在繁殖箱用篩網片將母魚和小魚隔離,待小魚飼養一星期後再將其撈出,或者將母魚移出。這樣既可以防止母魚吃小魚,也不會對母魚產後造成應激,最好產前就將母魚放於隔離網中待產。

小魚的飼養架,還有幾個孔雀魚繁殖箱、青鱂魚魚苗盒和烏龜飼養盒放不下,正在考慮要不要在添幾個架子。。。。。。

大家覺得小魚的分析合理嗎?歡迎大家的意見、指正。

喜歡小魚的朋友,歡迎點個關注不迷路,瞭解更多觀賞魚、龜等相關內容哦!(小魚目前正在為大家整理觀賞魚、龜等下個內容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水族小魚


題主這個問題問得好,很多剛養孔雀魚的新手,或者是多年的老手都遇到這樣的情況。

其實是有原因的,瘋瘋人本身也是一個孔雀魚愛好者,把之前總結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孔雀魚本身壽命只有2-3年,有可能是老母魚了,正好生育完小魚之後壽終正寢,這也符合自然界的繁殖定律;

二、營養不足,產前是否給了足夠的營養呢?飼料是否有營養,還是普通的便宜飼料,好的飼料是可以增強魚的抵抗力的,特別是生產完身體虛弱的時候;

三、如果空間過小,生產時排除的排洩物汙染了水質,也可能造成母魚死亡,不過這種情況比較少;

四、母魚是不是生產之前就已經生病了?如果是的話,那得看下是什麼病,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以上就是4種常見原因,其實最常見的是第一種,因為孔雀魚本身的繁殖能力很強,也代表了它們的壽命不長。有時候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從水族館裡面挑肚子大的母魚回來,養到生小雨之後,母魚就仙去了,反而小魚活的好好的。這種情況就是母魚的壽命到了。把活下來的小魚養好就是。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到題主,希望以後不要再死魚,也呼籲大家養魚之前先了解好魚的資料,做好充分的準備之後再養它,畢竟是一條生命。我是瘋瘋人,從小喜愛養魚的孩子,17年的水族經驗,堅持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分享最專業的養魚知識,如果你喜歡養魚,歡迎關注我,看我的文章相信對你有幫助!一起熱愛生命,熱愛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