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修集‖055. 姑蘇城外——“長江行”第27天


潛修集‖055. 姑蘇城外——“長江行”第27天

虎丘


早上等車的時間有點兒長,就去路邊的小店兒裡吃了一碗小餛飩,一個蔥油餅。聽口音店主不像本地人,於是就問了一下,卻是河南平頂山人。

今天是要去姑蘇城外的虎丘和寒山寺。蘇州這個城市,有一個非常不方便的地方,就是沒有共享單車。我想,他們的本意,是覺得共享單車太亂,也有照顧本地出租車生意的意思。但是,蘇州街上成群疾馳的電動車,顯然比共享單車、汽車更讓人覺得不安全。

潛修集‖055. 姑蘇城外——“長江行”第27天

因為沒有共享單車,我就坐公交車。虎丘在蘇州古城的西北角,從齊門去虎丘需要轉車,要先往相反的方向,然後再轉車兜回來,很不方便。

這趟車把我放的也不是地方,終點站是虎丘,但是卻是虎丘的後門,也就是北門。這裡正在修路,一下車,遙遙望見虎丘塔,卻“不得其門而入”,從某個建築圍擋穿過來才找到虎丘的入口。

來虎丘也是一個夙願,小時候日記本的彩頁上面,就有蘇州園林,印象最深的就是虎丘。天氣預報今天並沒有雨,可是雨絲總是纏綿不斷地飄下來,風吹過來也有點涼,幸虧多穿了一件長袖。(微信公眾號:潛真堂)

潛修集‖055. 姑蘇城外——“長江行”第27天

看景點最好從正門進,否則程序錯誤,就像看電影倒著看是一樣的。

我從北門進來,一下子感覺很失望。感覺除了這座塔什麼都沒有,後來才明白這裡相當於後花園,看完了大家從這裡出去的。要好好欣賞,就應該從前面斷梁殿、御碑亭一路看過來才好。

虎丘是一座山,原名海湧山,據《史記》記載,吳王闔閭葬於此,葬後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又一說為“丘如蹲虎”,以形為名。山不高,僅30多米,但就像杭州西湖,一步一個景點,到處是歷史典故、人文遺蹟。

當然,虎丘最重要的景點,還是虎丘塔和劍池。

潛修集‖055. 姑蘇城外——“長江行”第27天

虎丘塔是中國第一斜塔,世界第二斜塔,也是蘇州的標誌。建於五代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建成於宋建隆二年(961年),至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塔身七層八面,塔高47.7米,向東北偏北傾斜,最大傾角3度59分,體量大,造型美,工藝精巧,貌似還是江南現存時代最早的佛塔。據說,塔身傾斜是建造者考慮到風的影響,有意迎風為之。塔西側有云巖寺遺址,後來我才知道此塔名為“雲巖寺塔”,“虎丘塔”乃是俗稱。

拍照、繞塔、打坐都是必須的。

起初,我以為景區只有一座塔而已,但是往前一走,才知道景點都在塔前,其中最著名的,當然是劍池。

潛修集‖055. 姑蘇城外——“長江行”第27天

傳說吳王闔閭墓的開口處就在這裡,當年為吳王闔閭殉葬的有寶劍三千把,據說當年秦始皇與孫權都曾來這裡挖過劍。導遊說,當年考古隊也曾有炸開墓門一探究竟的想法,但是爆炸會危及古塔安全,沒有進行。劍池對面有塊巨大的石頭,名叫“千人石”。劍池所在的小山上有摩崖石刻,其中劍池崖左壁有篆文“劍池”二字,傳為王羲之所書。“虎丘劍池”4個大字,渾厚遒勁,原為顏真卿所書,其後剝落,“虎丘”二字為明代萬曆年間重勒,因此有“真劍池,假虎丘”之說。

潛修集‖055. 姑蘇城外——“長江行”第27天

以劍池為中心,景點密集。二仙亭,內有陳摶老祖和呂祖的畫像,栩栩如生。有泉名“天下第三泉”,旁有介紹文字,說是茶聖陸羽品嚐之後確定。

劍池右側有一座廟,沒有名字,僅存一處大殿。應該就是當初雲巖寺的一部分。有意思的是,從下往上,一共有五十三個臺階,對應《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故事。這裡有一個說法“五十三參,參參見佛。”也就是說無論你走在哪一個臺階,或臺階的哪一層,抬頭都可看到中間的釋迦牟尼佛。

潛修集‖055. 姑蘇城外——“長江行”第27天

在大雄寶殿參拜完畢,在大殿左側靜坐了一會兒。

雨越下越大,在景區亭子裡等了好久。雨勢減小,起身離去。其實,這裡還有試劍石、憨憨泉、真娘墓、斷梁殿等不少景點,不再細表。

沒有共享單車,總覺得不方便。從虎丘出來,寒山寺不遠,但坐車不便,打車去寒山寺。


寒山寺


寒山寺名氣太大,但建築體量很小。建築佈局也沒有嚴格的中軸線,感覺比較隨意,好處是處處皆院,錯落相通。但是本來體量就小,中間又新建了一個巨大的“普明寶塔”,因此顯得更加侷促和擁擠。

潛修集‖055. 姑蘇城外——“長江行”第27天

之所以叫“普明寶塔”,是因為寒山寺最初的名字就是“妙利普明塔院”,始建於南朝蕭梁天監年間(502~519年)。唐太宗貞觀初年,名僧寒山子來此縛茆起居,唐玄宗時著名禪師希遷在此創建伽藍,題額曰寒山寺。

寒山子,就是前文寫過,在國清寺出家的寒山。寒山與拾得,並稱“和合二仙”,所以,這裡也稱“和合祖庭”。拾得,本是孤兒,由豐幹攜入天台山國清寺為僧,故取名為“拾得”,與寒山是好友。前文說過,豐幹、寒山、拾得被認為是阿彌陀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的化身。(微信公眾號:潛真堂)

潛修集‖055. 姑蘇城外——“長江行”第27天

不過,寒山寺之所以出名,還是因為唐人張繼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所以,寺裡有大量的碑刻,都是這一首詩,不過是出自不同的名家手筆。其中,最著名的是晚清俞樾書張繼詩碑。

寒山寺的鐘聲因此詩名揚天下,如今的大鐘為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江蘇巡撫陳夔龍督造。唐代的大鐘早已不知下落,甚至明代嘉靖年間補鑄的大鐘也下落不明。一說當時“遇倭變”,銷熔改鑄成大炮;一說已流入日本,如康有為詩云:“鐘聲已渡海雲東,冷盡寒山古寺楓。”為此日本國內還曾大力搜尋,但徒勞無功,遂留下千古之謎。

潛修集‖055. 姑蘇城外——“長江行”第27天

關於“夜半鍾”的說法,歷史上曾經聚訟紛壇。但南宋的范成大考證說吳中地區的僧寺,確有半夜鳴鐘的習俗,謂之“定夜鍾”。如白居易詩:“新秋松影下,半夜鐘聲後。”於鵠詩:“定知別後宮中伴,應聽緱山半夜鍾。”溫庭筠詩:“悠然旅思頻回首,無復松窗半夜鍾。”都是唐代詩人在各地聽到的“夜半鐘聲”。

今天也怪,進寒山寺也沒有走正門,我心中不甘,先繞到正門,再從頭看起。好在寺廟不大,不知不覺就走了好幾個來回。只是廟小人多,非常喧鬧擁擠,於是很快結束寒山寺之旅。

潛修集‖055. 姑蘇城外——“長江行”第27天


留園


從地圖上看,寒山寺距離留園很近,於是決定走過去看看。但是走起來又不近,感覺比較累。

留園與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四大名園。與滄浪亭、拙政園、獅子林並稱蘇州四大名園,分別代表著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滄浪亭建於宋代,此行沒有去看。獅子林為元代,拙政園代表明代,留園雖始建於明代,但鼎盛於清代,代表清代風格。

潛修集‖055. 姑蘇城外——“長江行”第27天

清代時,這裡叫“寒碧山莊”。咸豐十年(1860),蘇州閶門外均遭兵燹,街衢巷陌,毀圮殆盡,惟寒碧莊倖存下來。同治十二年(1873年),園為常州盛康購得,繕修加築,比昔盛時更增雄麗,因前園主姓劉而俗稱劉園,盛康乃仿隨園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園。經不斷修繕,留園聲名愈振,成為吳中著名園林,俞樾稱其為“吳下名園之冠”。

留園的特點是建築藝術精湛,庭院富有變化。其中著名的就是名叫“冠雲峰”的太湖石。此石,齊集太湖石“瘦、皺、漏、透”四奇於一身,乃石中絕品。相傳是宋朝末年花石綱中的遺物。北宋末年,宋徽宗在東京汴梁城內建造“延福宮”、“萬壽山”,徵集天下奇花異石,祟寧四年在蘇州設立了蘇杭應奉局,專門負責蒐羅名花奇石,冠雲峰就是未來得及運走的花石綱遺物。

潛修集‖055. 姑蘇城外——“長江行”第27天

【冠雲峰】

不知道是審美疲勞還是外行的緣故,我看這些石頭,看多了也就都差不多。不過,這裡確實比拙政園好看多了。我特別喜歡那些建築的命名,比如:

“活潑潑地”,此為水榭,取自殷邁自勵詩“窗外鳶魚活潑,床頭經典交加。”此處水榭鳶飛魚躍,天機活潑,藉以為名。(微信公眾號:潛真堂)

“還讀我書齋”,自然是讀書樓,取名自晉陶潛《讀山海經》詩:“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汲古得修綆”,取名自唐韓愈詩:“汲古得修綆。”《說苑》:“管仲曰短綆不可以汲深井”。意思是,鑽研古人學說,必須有恆心,下功夫找到一根線索,才能學到手,和汲深井水必須用長繩一樣。

潛修集‖055. 姑蘇城外——“長江行”第27天

“舒嘯亭”,取名自陶潛《歸去來辭》:“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清風池館”,來自《詩經》:“吉甫作頌,穆如清風。”又蘇東坡《赤壁賦》中“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水榭向西敞開,平臨近水,環境舒適,藉以為名。

“自在處”,來自陸游詩“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此處景色與詩意相同,藉以為名。

“涵碧山房”,引自朱熹詩“一水方涵碧,千林已變紅”。建築面池,水清如碧,涵碧二字不僅指池水,同時也指周圍山巒林木在池中的倒影,故藉以為名。

在留園走走,讓我特別累。因為道路曲折,經常找不到路,弄不好就走回去了。偏偏此時,我偏要找到這些怪異名字的地方,但是有兩個地點我就是找不到,一個叫“君子所履”,一個叫“緣溪行”。既然是君子所履,那我一定要踩一下。那條小溪我都“緣”了好幾遍,就是看不見這仨字。

到最後終於找到時,在“君子所履”處踩了幾腳,在“緣溪行”拍張照片,立此存照,立馬就走出了留園。

潛修集‖055. 姑蘇城外——“長江行”第27天

閶門


留園不遠處就是閶門和山塘街。雖然有點累,但閶門是不能不去看一下的。

閶門是蘇州古城八門之一,位於城西北,通往虎丘方向。蘇州古城即是春秋時伍子胥所建“闔閭大城”,“閶”是通天氣之意。《吳越春秋》記載:“立閶門者,以象天門,通閶闔風也。”故又名閶闔門。闔閭率大軍由此門出城伐楚,表示一定要打敗楚國,故把閶門稱為“破楚門”。戰國時,此地屬楚,複名閶門。(微信公眾號:潛真堂)

潛修集‖055. 姑蘇城外——“長江行”第27天

閶門一帶歷來繁華熱鬧,自隋朝京杭大運河修通後,這裡就成為江南地區的水路要衝和物資集散地。唐代白居易有詩:“閶門四望鬱蒼蒼,始覺州雄土俗強”。《紅樓夢》開篇就說“閶門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明代唐寅的詩作《閶門即事》寫道:“世間樂土是吳中,中有閶門更擅雄。翠袖三千樓上下,黃金百萬水西東。五更市賣何曾絕,四遠方言總不同。若使畫師描作畫,畫師應道畫難工。”閶門也因此成為當時蘇州的代名詞。

只是,可能是因為周圍建築過於擁擠的緣故吧,如今的閶門顯得規模很小,反而不如我昨天看到的齊門與平門。不過,這裡依舊十里繁華,附近就是著名的山塘街。

潛修集‖055. 姑蘇城外——“長江行”第27天

我進去走了一會兒,感覺建築有點高,沒有了平江路小橋流水人家的感覺。再加上比較累,在山塘街門口買了一些點心和飲料,攔了一個出租車,打道回府。

回到旅館,和老闆娘聊了一會。她聽說了這兩天的行程,狠是吃了一驚:你看了這麼多,那就沒啥可看的了。


【待續……】

潛修集‖055. 姑蘇城外——“長江行”第27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