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古代的武將畫像沒肌肉肚子還挺大,挺著將軍肚能上戰場嗎?

GerrardTorres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古代留下來的很多武將的畫像,都被畫得大腹便便。而且這些人很多都是名將,包括關羽、岳飛、戚繼光等。換句話說,他們都有一個“將軍肚”,而從“將軍肚”這個詞我們也可以看出,大腹便便的人確實不在少數,而是一些“將軍”的共同特徵。

(岳飛像)

我們知道,如果一個人長得很胖,自然是不能上戰場打仗的。尤其在冷兵器時代,這更是兵家之大忌。可為什麼,“將軍肚”卻成了將領們的一個特徵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理解的。

一、將軍年紀都比較大。

古代的將領們,都是從戰場上拼殺過來的。都是因為立下了不少戰功,最後才升任將軍的。也就是說,當他升任將軍的時候,年紀都比較大了。

一個人年紀大了以後,身體就會發胖,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還有一點,我們現在看見運動員,當他們年老退役以後,身體都會發胖。這是怎麼回事呢?因為他參加運動的時候,身體消耗很大,因此也吃得很多,把胃口吃開了。後來他雖然年紀大了,不參加運動了,但是胃口還在,因此就很容易吃胖。

古代打仗的將軍的情況,和當下運動員的情況,幾乎是一樣的。他們打仗的時候胃口肯定也很好,後來當將軍了,年紀大了,胃口依然很好,因此就吃胖了。

(關羽像)

二、將軍很少衝鋒在前打仗。

由於我們對古代軍隊打仗的觀感,大都來自於古代《三國演義》《說岳全傳》這樣的小說,因此,會覺得古代的將軍,每次在戰場上打仗的時候,都會親自上戰場,拿著武器衝殺在第一線。

甚至在打仗的時候,還是先將軍打。將軍打完,分出勝負以後,才會士兵上前打。而且將軍在打的時候,一般還是先打口水仗,來一通辱罵和威嚇。比如說什麼“報上名來,我的刀下不留無名之鬼”。比如說“你在我手上走不了三個回合”等等這樣的話,另一方必然大怒,接著兩人就捉對廝殺。

但事實上,真實的打仗,顯然不可能這樣。將軍確實需要親臨前線。但是,絕對不可能衝在第一線。如果是山地戰,必然有相應的埋伏什麼的。如果是平原陣地戰,那也需要將軍擺陣型。當將軍擺陣型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人指揮。那個指揮的人,自然是將軍。他如果每次都衝殺在第一線,那就沒人指揮了,軍隊就亂了。

不過,我這樣說,並不是說將軍不會身先士卒,不會帶著軍隊衝殺。而是講一種一般情況下的戰爭狀態。

(腰闊十圍的武將)

三、畫師一般都會給將軍畫個“將軍肚”。

我的意思是說,不管將軍長得胖還是長得瘦,畫師都會給他畫一個“將軍肚”。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因為在古人的認識上,有一個粗壯的腰身,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有一個粗壯的腰身,才會顯得很有力氣。古人形容一個將軍,經常說他“身長九尺,腰闊十圍”。“身長九尺”都可以理解,“腰闊十圍”實在不太讓人明白。因為那樣便意味這是個大肚腩。但在古人的觀念中,並沒有覺得這是一個大肚腩,而是有力氣的表現。

二是可以有一種威嚴的感覺。古代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將,都會穿一件蟒袍。蟒袍上會有一條玉帶。如果腰身很小,這個蟒袍上玉帶圍在腰身上,會顯得非常不好看。又由於畫師所畫的,都是將軍穿著官服的照片。因此,在官服的襯托下,都會有一個粗壯的腰身。

(張飛像)

四、將軍能獲得畫像資格的大都是被“封神”的。

實際上,很多能獲得被畫像,被塑像這種資格的,大都是後來被民間“封神”的(比如關羽、岳飛這樣的人),而且他們的畫像及塑像,都是後來的人們搞出來的。也就是說,畫師或者雕塑師,並沒有看見過這位武將的樣子,只是根據他的理解來進行的。

網上曾出現過一個討論,張飛究竟是白麵還是黑臉?因為張飛的兩個女兒都嫁給了劉禪,說明張飛的女兒模樣肯定長得好。因此,張飛也不可能醜到哪裡去。而我們現在看到的張飛“豹頭環眼”的形象,實際上是後人想象畫出來的,畫像的人當時並沒有看見過張飛的樣子。

既然畫像的人,很多並沒有看見過本人的樣子,他所畫的,大都又是被“封神”的武將,因此,他在畫的時候,只會去考慮這個武將的像畫出來是否“寶相莊嚴”,自然就得畫一個很粗的腰身了。

(參考資料:《中國曆代名人畫像譜》)


張生全精彩歷史


肌肉男,是為了健身的效果。而古代打仗是性命相搏。真正的重量級拳王,那個不是一身肉啊。世界的大力士,也是肚大腰憨。所以健身是給人看的,和古代的武將沒法比。我曾在以前工作的小區,見過某肌肉男,腰細,上圍粗,甚至有些不成比例,此人還愛穿緊身衣,就為了顯示自己。但是我看他,腳步發虛,步伐散亂,腰太細,難以發力,自覺和我交手,我能讓他十秒倒地……所以有肌肉不見得有力量。


清泉3132


首先,大肚子不是不能上戰場,比如安祿山,就是個三百斤的大胖子;還有如董卓,也是個大胖子,他被呂布殺死後,百姓在他肚臍上插上燈芯,以他的脂肪作為燈油,居然可以燃燒很久。但據《後漢書》記載,“卓膂力過人,雙帶兩鞬,左右馳射”,是個驍勇善戰的猛將。

其次,“中國古代的武將畫像沒肌肉肚子還挺大”,這種說法有些以偏概全。事實上,畫像中沒有大肚子的武將,比比皆是。如下圖(霍去病畫像):

通常情況下,年輕武將的畫像,一般是沒有大肚子的。而畫像中挺著大肚子的武將,通常是中年將領,或者畫像中的形象為中年。不過,也有不少例外,比如戚繼光的這張畫像,便沒有挺大肚子。

當然,在流傳下來的武將畫像中,挺大肚子的畫像居多。那麼,畫像中的武將為何大多是大肚子呢?

首先,畫像中的武將以中年男性居多。男性到了中年,在營養豐富、沒有過度勞累的情況下,通常會發福。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年輕時是胖子。

其次,挺大肚子其實是一種意象的畫法。也就是說,畫像中的武將可能並沒有大肚子,但畫家有意將他的肚子畫大。

至於畫家為什麼把武將的肚子畫大,這與當時的審美觀有關。肚子微微隆起,顯得更老成持重,更有威嚴感(即使今天看來,那些略有將軍肚的武將,看上去確實比精瘦的武將更威嚴)。另外,古人的服裝是寬衣博帶,身體略胖才能撐得起這種服裝,太瘦反而有些沐猴而冠的感覺。

當然,這只是畫像中的審美觀。在現實中,從務實的角度上說,古人對武將的身材並沒有特別的偏好,身材與戰鬥能力不是必要關係,所以史書上形容武將戰鬥力強,往往不會形容他身材如何好,而是說他身材如何高大、膂力過人(這個詞經常被用來形容武將,應該是形容武將實戰能力強次數最多的詞語)、猿臂善射等等。

史書中確實有時也如此形容武將,如“猿臂狼腰、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等,但其側重點不在身材,而是體現出該武將像猛獸一樣強悍有力。


周斯人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這問題問的有點沒見識了,您以為上戰場那都是肚臍眼上整八塊肌肉的樣子貨?這幫子從健身房出來的傢伙,整匹馬上去,分分鐘鍾就讓人給剁了。

咱打個比方,擱古代像洪金寶那體型,那是古代將軍們的最愛,那叫靈活的胖子。戰場是啥玩意?那是拼耐力和力量的地,就你那肚皮沒二兩肉,上去揮舞大刀片子整上倆小時,臉都是綠的,為嘛?餓的!您瞅那大腰子比屁股都粗的人,越打越精神,為嘛?抗餓!

說道這裡估計有那小夥伴就說了:“不就是餓嗎?那有啥?抗會就過去了!”

你快拉倒吧!你是沒有捱過餓!這玩意俺最有發言權,當年俺小的時候最不喜歡整的就是青菜,有一天把俺媽給惹急眼了。

“你不吃是不是?行!俺天天給你整青菜!吃不死你俺不是你媽?”老媽火了。

俺的火氣更大:“只要打不死就不吃!”

俺們倆人就掘上了,齊活,三天,俺媽天天青菜,俺天天不吃就整涼水塞牙。第三天中午的時候,眼瞅著到家門口一百米的距離,呱嚓一下俺就整地上了。當時就感覺腿軟,眼跟前冒著綠火星,大腦殼像是被一雙大手玩命的捏,不痛就是難受,話都說不上來,緩了老半天,把氣緩勻了挪著步回家。您別說青菜,筷子頭都被俺給咬折了,那大米粒還半生的,這頓糟。把俺媽嚇的,好懸沒伸出手指頭從俺嘴巴里摳那大米粒。

打那天起,家裡的飯只要不是餿了,俺都能給你整下去,餓死了!

在比如,當兵到了部隊裡頭,玩手榴彈,最恨的就是那長的烏漆嘛黑的黑胖子,滿臉橫肉那肉縫裡的小眼睛瞅你,一顆手榴彈給整出大老遠,還拼命的要和你比。

當時恨不得踹死他,可這黑胖子整整一天擠上跳下就不見喊累。

還有那打籃球那奧尼爾,胳膊比腦瓜都粗,把那上衣聊起來,肚皮上一圈的大肥肉,就沒有瞅出來有啥腹肌。

有喜歡搏擊的,那種不設上限搏擊選手,那些個有名有姓您自己個瞅瞅,他們那肚皮上有沒有啥八塊還六塊腹肌的,壓根就沒有,全是汽油桶一樣肥肉。

那PRIDE無差級無敵王者,有著號稱六十億最強男人稱號的菲多.艾米連科,那肚子厚實的用倆手指頭才能扣的動的肚臍眼。

UFC裡邊還有個綽號大肚佛的尼爾森,那肚皮都下墜了。還有那大力士比賽,那個大力士肚子不得整幾圈大肥肉,沒這肥肉您都擠不上去,不夠看的!

所以啊,肌肉他不等於戰鬥力,那些個頂個漂亮的健美先生,他那爆發力不咋地,和練習散打的整一場,分分鐘鍾給他就整趴下了,給他一把鋤頭玩耐力和農民伯伯比鋤大地,沒二十分鐘就得累趴下,農民伯伯擦把汗能溜一天。

啥腹肌那是騙女人的,題主這老頭很壞,信不得!

以上都是舉例說明,咱從生理的角度整個道理瞅瞅。話說咱人類腹部整點脂肪那才是正常的,為嘛呢?頭一個對抗寒冷。比如天一涼那瘦子整件單褂凍的腿肚子都抽筋,回頭就跑肚拉稀,而胖子同樣的衣服整身上,還得來把扇子扇扇。

第二個呢,還能給你儲存熱量抵禦飢餓。所以這肚皮上的脂肪那是億萬年來咱進化過程中那DNA告訴咱,就得這樣,不這樣的都死在進化的半道上了。

而現在認為的肌肉男,尤其是從健身房出來的,那都是通過降低脂肪,來凸顯誇張的肌肉,青筋暴起的效果。

再有這脂肪很能提供一定的防護作用。同樣一個瘦子一拳打上去立馬趴窩了,而胖子那脂肪可以吸收那些個動能達到抵消傷害的目的。

如果套上鎧甲,不管是啥武器懟上去,他內臟受到的傷害總比瘦子少。就算是開了鋒的大刀片子劃拉到肚皮上,您沒脂肪這皮就薄,一傢伙下去,零零碎碎全得露出來,您如果拿那八塊腹肌去抗,得,這肌肉就得斷裂,這筋骨整不好也得玩完,弄個胳膊不舉的殘疾啥的那也很有可能。

所以戰場上不論從那個角度來說,這大肚皮的生存能力就是比肚皮上整八塊沒用的腹肌要強。

所以脂肪可以給肌肉提供防護力,使肌肉得到支撐,在受到衝擊的時候還能夠得到緩衝。

當然您也不能說健身房出來那的些個肌肉男沒用,但至少在真真的格鬥中是沒有用的。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實際上我們拿中國古代武將的畫像和歐洲的雕像比較一下,就會發現這個有趣的現象。

歐洲的男人、英雄、戰神,都是身材健美,勻稱,有著明顯的肌肉。

而中國畫裡面的武將通常都是“大肚子”。

歐洲人的肌肉、中國的大肚子,歸根結底都是對力量的崇拜。

只不過歐洲人認為力量來自於肌肉,而中國人傳統認為力量來自於“氣”。氣力、氣力,沒有氣哪來的力?氣又是哪來的呢?肚子!大肚子,是氣很足的象徵。

小說裡經常介紹某個猛將:肚大十圍。肚子很大,就是說這個人很有勁。應該是東西方文明的差異吧,像日本的相撲選手,蒙古的摔跤選手也都腆個大肚子,一副雄赳赳的樣子,這邊自古沒有練肌肉的。

這個力量到底是來自於肌肉還是氣,還是個挺有意思的問題。按照科學來講,確實是肌肉產生力量。但就我個人感受,跑步沒勁的時候,並不是說肌肉不行了,就是感覺“沒氣”,氣虛,氣不夠了。明顯能感覺到肌肉還很有力量,但就是感覺氣不夠,就跑不動了。

歐洲人喜歡熱情,中國人喜歡穩重。就像中國人認為少年老成是誇獎年輕人的。而西方的名言是:年輕人就應該犯一些年輕人該犯的錯誤。而渾身精煉的肌肉,一條條,明顯是不符合中國人的審美的:輕浮。大肚子,端端正正的往那一坐,多有派,多威風。

咱們回到問題裡說的:大肚子將軍能上戰場嗎?

到了大肚子的境界,到了講派頭的層次,這個將軍也就不能再打衝鋒了,那得穩穩的坐在胡床上,後面壓陣。穩啊!不動如山。一個胖大的將軍在後面壓著,還是能鎮住局面的。要是前面士兵一回頭,看見自己主帥長的跟時遷兒似的,信心先沒一半。

現在的審美都喜歡尖嘴猴腮的,60後的時代,像樣的男人都得是大臉盤子,胖噠噠的,聲音洪亮,挑媳婦也得選腿粗手厚屁股大的。


比爾第一提莫


如果經常看MMA(mixed martial arts綜合格鬥)的話,就不會有這種疑問了。

看格鬥的人都知道,重量能帶來壓倒性優勢,所以一定要分重量級。而在戰場上,可沒有重量級這個說法,所以悍將清一色大塊頭,像布洛克.萊斯納這種。

格鬥和健美不一樣,健美只要腱子肉,格鬥還需要抗擊打能力和耐力,而這兩樣都需要一定量的脂肪。所以大塊頭們一般都會有較多脂肪,所以像馬克亨特這樣的身材是常態,看起來不怎麼好看,但很實用。

更有甚者,像大肚佛一樣的身材,尼爾森,國內粉絲就叫他大肚佛,實力很強勁。

回到你的問題上來,古代戰場上沒有重量級劃分,所以悍將大多是大塊頭,而大塊頭的戰鬥力需要大量脂肪來抗擊打和提供耐力,所以看到的雕塑裡面武將就大多胖胖的。對這些胖子來說,肌肉其實很發達,但被掩蓋在脂肪下面了。再加上中國古代的食譜相對單調,碳水化合物比例非常高,所以肚子也就很大了。

這一點不光雕塑如此,插畫也是如此,大家都知道大肚漢能打。魯智深在小說裡是北宋西軍猛將,所以描繡像就把他畫成了大肚漢。


區塊鏈米達斯之手


近年出了個詞叫“中年油膩男”,最明顯的特徵應該就是一眼能看到的大腹便便了。現在管男人挺個大肚子叫“啤酒肚”,至於這個名字怎麼來的,看看啤酒桶的樣子就知道了。現在男人的啤酒肚自然是與好吃好喝不運動有關係,但在記憶裡,就是以前一般人還喝不到啤酒的年代,人們習慣管大肚子叫“將軍肚”,而且並不算貶義詞,因為物資匱乏年代,誰不希望天天吃個肚滿腸肥的啊。

(大肚子門神很常見吧)

皇帝一樣大肚子

將軍肚的歷史自然是要追溯到古代了。看看以前人們家裡最常用的門神,無論是神荼和鬱壘,還是元代以後流行起來的秦叔寶、尉遲恭,都是一對一身鎧甲威武雄壯的大肚子。

不只是武將的畫像,就連“千古一帝”漢武帝,“天可汗”唐太宗,“一條齊眉棍打下四十軍州”的宋太祖,以及明太祖,這些威名赫赫皇帝的古人所作畫像,就算是便裝也是一個個大腹便便的。

(唐太宗這肚子也不小)

肚子大不是胖是壯

古代人講究個“面相”,大肚子看上去就是個沉穩威嚴,要是個尖嘴猴腮的,就算是皇帝,看上去也是不那麼靠譜了吧。更何況這幾位都是打天下的馬上天子,炫耀武功的辦法,畫像偏向於武將就更直觀了。

自古有“將為兵膽”之說,主將若是個膀闊腰圓的,氣勢上也能讓士卒安心些吧。就像是因影視劇而出了名的“蘭陵王”,不就因為長得太看好,怕嚇不住對手也鎮不住手下士兵而戴個猙獰面具上陣嘛。

(關羽殺人就是一招 勢大力沉啊)

腰圍一米七超過了多少人的身高

武將當然是要上戰場的,就說後人尊為“武聖”的關羽,古人也把他畫得是挺一個大肚子,坐像尤其明顯。古時打仗有沒有單挑不好說,但是武將必須衝鋒陷陣是肯定的。不說《三國演義》,就說正史《三國志》:“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關羽身高體重在《三國志》中並無記載,但是可以借鑑一下《三國志》中其他的猛將的身體值來一窺大概。

最有幫助的應該是“虎痴”許褚了,《三國志》:“長八尺餘,腰大十圍。”,根據出土文物,古代一尺大約現在的23釐米左右。也就是許褚身高將近1米85。這個倒是與《三國演義》中的記載差不多。《三國演義》中,關羽是身高九尺,也就是2米06。

許褚是什麼體形呢,腰大十圍。十圍是多少,離現在最近的史料是元代《古今韻會》的“五寸曰圍”,現今尺度是一寸為3.4釐米,許褚的腰圍也就是170釐米。當然各朝代度制不同,換算也比較混亂,所以未必準確,但肚子大一定是真的。不然《三國志》中也不會只記載了許褚的腰圍。

許褚在《三國志》裡算是個例,但是放眼歷史,很多人都是有“十圍之腰的”。

比如說,《水滸傳》裡的魯智深,“身長八尺,腰闊十圍。”

小說不算,那麼說史書。《吳越春秋》說伍子胥,“身長一丈,腰十圍。”

《晉書》說赫連勃勃,“身長八尺五寸,腰帶十圍。”

不過到了宋朝以後,除了小說之外,記載的十圍腰就難覓蹤影了。

170釐米的腰圍感覺是不可思議,也許有人認為是誇張,但是簡單比方,不是所有人都能打職業籃球,更不是能打的都能去美國職籃打攻城拔寨的中鋒。要是沒什麼特點,還哪有流傳千古的猛將兄。

(奧胖的體格)

在舉個例子,說身體特徵,說文人,最有名的絕對是孔子吧,《史記》說他,謂之“長人”而異之,怎麼個奇異呢,《孔府檔案》裡說,“先聖身長九尺六寸,腰大十圍。”和姚明差不多高了。

不是特殊人才能當門神辟邪嘛

至於說武將要那麼大肚子幹什麼,是不是因為能吃又懶腐化墮落才造成的呢。我們當然不能用現在的審美眼光去看,認為什麼“虎背蜂腰”。不妨把武將看做一種特殊職業,打仗是要耗費日久的,不說人借馬力勢大力沉能夠像個坦克似的橫衝直撞,戰事無常很可能斷糧,肚子大自然能存儲不少脂肪,說白了就是萬一的時候扛得起消耗。

冷兵器時代是靠身體吃飯的,所以人更是貼近自然。大自然中的熊,冬天來臨之前都會拼命吃,它們才不管天天都吃飯的人類覺得是不是不可思議。

畫像中武將肚子為什麼大,就是以上一點淺見。當然,現在是和平年代了,據說大肚子影響壽命長短,更何況審美上也是拖後腿的,所以該減肥還是要減的。


遼風物語


題主觀察的很仔細。中國古代將軍的畫像,很多都是大腹便便。俗稱“將軍肚”。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大肚子很實用,古代的將軍可能真是這個形象。

按照現代搏擊的實戰經驗看,真正扛打的搏擊型身材,就是這種大肚子、短脖子,脂肪很厚的身材,看起來不好看,但是非常實用。厚厚的脂肪,能緩衝外力的打擊。面對刀劍的殺傷,也能一定程度上減少對內臟的傷害。

現在很多健美冠軍,練出來的寬肩乍背、八款腹肌的身材,看起來很好看,真打起來一點都不實用。因為脂肪太少,不扛打。

第二,武將在謀不在勇,身材不重要。

岳飛講,將在謀不在勇。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才是優秀的將領。他們不需要親自衝鋒廝殺,身材什麼的就沒有那麼重要,只要腦子好用就行了。

第三,武將營養好,大肚子多。

古代物質匱乏,普通人大多營養不良,瘦瘦巴巴。一般的小兵平時都吃不上肉,只有當了敢死隊,臨戰前才能吃上一頓肉。

武將就不一樣了,他們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高熱量高蛋白,平時又不健身,肚子能不大嗎?

正因為古代人大多餓的很瘦,認為又胖有大才夠強悍。把武將畫成大肚子的形象,也能凸顯他們的威猛。


上將噯福斯


關於這個問題,我從歷史、生理和健身三個角度去切入。

如果題主看過大力士比賽,應該會有個印象,就是幾乎所有的大力士都是有肚腩的,他們個個五大三粗,一看就是強壯有力的,但是卻沒有健美先生那樣的精緻肌肉。


想想我國古代是怎麼形容一個勇士或者武將非常勇猛的,用的詞的都是像什麼五大三粗、虎背熊腰、膀大腰圓等等,試想老虎的背是個什麼樣,熊的腰又是個什麼樣,整個形象下來就是個胸背厚實、肩膀厚大、腰腹粗圓的樣子。

我們說古人對有力的評定可能更多是經驗之談,但是現代人有著現代的生理學作保證,能夠給出更合理的解釋。可以說,大力士有著跟健美先生一樣強健的肌肉,甚至可能還要更大,但是二者最明顯的區別在於脂肪的多少。


像那些腹肌明顯發達的健美先生,體脂率標準大概在8%左右,高一點的14%已經是能看到較為清晰的腹肌(還得是天天訓練)的極限了,像小編的腰腹體脂率在18%,每次只有練完腰腹才能隱約的看見腹直肌,但是用手摸的話,還是非常厚實的。我們說脂肪是人體主要的儲能物質,當運動時肌糖原不夠用的時候,人體就會開始分解脂肪來供所消耗。

如果經常去健身房你就會發現,一般體脂率很低的人有個特點,就是肌肉耐力不如體脂率略高的人,當然這不是胖子和長跑運動員的比較。這一點表現在所擼的鐵越重,這個現象就越明顯。打個比方題主可以搜個視頻,看一下那些深蹲大佬們,個個都是腿上的脂肪不少,要也是肉嘟嘟的。反倒是健美先生沒有足夠的力量來蹲舉這麼重的鐵。這裡是因為,當舉重特別沉的物體時,肌肉所要承受的壓力特別大,因此耗能居多,一般來說肌肉內的肌糖原會很快消耗完,這時就需要脂肪來緊急供能,如果你的大腿和腰部這些核心力量區和主要發力肌群周圍的脂肪量足夠消耗,那麼你就有機會把重物蹲起或者舉起。你像古代的將軍(這裡指的是武官,不是調兵的文官),通常騎馬打仗的時候,要揮舞兵器很久,身上還穿著40斤以上的甲冑,有時候仗打起來就是一天兩天的,如果身體每個強大的肌肉耐力撐著,自然是早就累躺下了。



再就是說,脂肪的緩衝作用卻是夠強,像關羽、尉遲恭這樣的善於衝鋒陷陣的先鋒大將,免不了騎馬衝陣,那和敵軍的武器發生個磕磕碰碰就在所難免了。雖說鎧甲才是保護人體免受傷害的關鍵因素,但是脂肪的作用也不容小覷,就單是騎著馬那麼撞一下,又有脂肪又有肌肉的壯漢但是自己人體就有兩道保護機制,這就比瘦子要強的多。


還有一點,這是作為一個醫學生經常見到的現象,如果你的體脂率過低,這就很容易生病,從西醫的角度上講是你功能經常容易不足,中醫上講就是衛體屏障沒有。所謂皮膚一詞中的膚指的就是脂肪。就個人經驗而言,身邊倒是有不少體型不錯但是體脂率過低的哥們兒,雖然天天鍛鍊也沒有體力透支,但是一變天就有可能感冒發燒的。

最後要說的是這個大肚子還意味著一點,古代的將軍那是真結實,可不是現在這些個虛胖人群這樣,超強的運動量意味著你得能吃很多才行。而將軍們的肚子表示了他們的飯量真心不是蓋的,最簡單的例子,古人衡量一個將軍是否健朗,看的就是它的食量,要不怎麼會有“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句話呢?


火器工坊


大家看到中國古代的武將畫像,無不是挺著將軍肚,與現代人的理想身材相去甚遠,以至於發生疑問,這樣的身材能上戰場嗎?這裡面涉及到幾個問題:

一、肚子大不代表沒力量。人的絕對力量是和體重密切相關的,一般來說,體重越大,絕對力量也大。這也就是散打、拳擊、舉重等項目要分體重級別的原因。一個體重80公斤的人與100公斤的人,二者天賦、訓練水平相當的話,100公斤的人的力量肯定要大於前者。

在古代戰場上,軍人不僅要拿兵器,還要身穿鎧甲。宋代的步兵鎧甲最重可以達到29公斤。也就是說,軍人打仗時不僅要負很大的重量,而且還要不停地衝殺,需要很大的絕對力量。同時,肚子大意味著脂肪較多,可以承受較大的負荷。太瘦的人是沒辦法經受高強度對抗的。

在現代,中國男籃的周琦就是個很明顯的例子,由於太過瘦弱,無法承受大運動量的訓練和對抗。而且,對力量要求高的項目,比如舉重、鉛球、大級別的搏擊對抗,運動員的身材也並不健美,更接近於古代武將。

二、審美觀的問題。現代男子的身材觀念來源與西方。大家可以百度一下古希臘的男子雕塑,其身材和現代的健美理念十分相近。反觀中國古代,除了佛教中有部分金剛、力士的半裸像,其他基本上見不到男子的裸體身材。即使是金剛、力士,他們的身材也只是強調了強壯,對肌肉線條不甚重視。

也就是說,自古以來,中國對男子的身材並不十分看重,作為武將只要孔武有力,肚子大小無所謂。武將乾的是力氣活,幹得多、吃得多,在沒有確立現代審美觀念之前,大著肚子是必然發生的結果。

三、生活條件問題。在古代,生產力極其低下,一般底層百姓能填飽肚子不捱餓就已經不錯了,根本不存在肚子大不大的問題。即使在現代中國,倒退幾十年,你很難在大街上找到一個胖子。為什麼呢?因為生活水平的低,肉吃得少,油水不足,胖不起來。

古代武將不管怎麼說也是當官的,生活條件自然要好於普通百姓,平時還要維持大運動量的訓練,吃的葷腥必然要多於一般人。隨著脂肪的累積,頂著個大肚子也就不足為奇了。

歸根到底一句話,中國古代武將都是大肚子,就是因為現實需要吃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