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改革後,鄉鎮的一些部門會怎麼變化,例如:鄉鎮安監辦、食藥所等,將會如何變化?

小影在基層


安監辦、食藥所也就是以前經常講的鄉鎮“七所八站”,這一次機構改革大部分都撤銷了,人員分流到新組建的單位一部分、辭退一部分,請注意:有編制的人員也有可能被辭退的。下面我具體講一下。



一、三輪鄉鎮機構改革

1.第一輪鄉鎮機構改革。2004—2009年,大概政策是:加快轉變鄉鎮政府職能;嚴格控制鄉鎮機構編制;改革鄉鎮事業站所管理體制;創新鄉鎮行政運行機制。

2.第二輪鄉鎮機構改革。2010—2012年,大概政策是:鄉鎮事業站所原則上實行以鄉鎮管理為主、上級業務部門進行業務指導的管理體制;推進事業站所分類改革,區分事業站所的公益性職能和經營性活動;積極探索農村公益服務的有效實現形式。

3.第三輪鄉鎮機構改革。2019—2020年,大概政策是:加快職能轉變、擴大管理權限、優化機構設置、嚴格編制管理。

請注意:三次鄉鎮機構改革,國家層面出臺的都是《指導意見》,《意見》的意思也就是給你指明一個大概的改革方向,至於具體怎麼改革,各省、各地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所以呀,包括這次鄉鎮機構改革,各地的政策都不一樣,但是大致方向是明確的:“精簡機構、加快職能轉變”,意思也就是說要撤銷一些機構、減少編制數量、辭退一些人員、理順政府職能。

二、2019年個別地方出臺的鄉鎮機構改革政策

(一)今年年初,山東省聊城市出臺了臨清市煙店鎮和莘縣古云鎮的機構改革方案。以煙店鎮的機構改革方案為例,《方案》明確了以下兩點。



1.設立黨政工作機構8個:黨政辦、黨建辦、政務服務局、綜合行政執法局、經濟發展局、應急管理局、規劃建設管理局、社會事業發展局。

設立公益一類事業單位6個:便民服務中心、農林水綜合服務中心、財政經濟服務中心、文化旅遊服務中心、社會保障綜合服務中心、軸承產業服務中心。

2.核定行政編制50人,事業編制65人。黨政工作機構的一把手由副鎮長兼任,再配備1名副科級副職;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只配1名副科級一把手。

請注意:以前鄉鎮的“七所八站”都撤銷了,人員全部打亂重組了,新組建了一些部門,這些新組建的部門承擔以前“七所八站”的所有職能;據我瞭解,煙店鎮是當地的一個大鎮,還是臨清市兩大中心鎮之一,經濟條件比較發達,比著河南、山西、陝西等內地的鄉鎮經濟發達的多,人口也比較多,煙店鎮以前的公職人員將近200人,現在核定行政編加上事業編只剩下115人,也就是有7,80人要被辭退。

(二)2019年6月份,中共河南省委辦公廳、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深化鄉鎮和街道機構改革的意見》,要求6月底前基本完成。《意見》主要明確了一點:



鄉鎮機構不超過12個。規模較大、管理任務較重的鄉鎮黨政機構和事業單位機構限額為12個,其他鄉鎮黨政機構和事業單位機構限額為10個。鄉鎮一般設置黨政機構3~7個,事業單位3~5個,已經明確設立的機構:黨建工作辦公室或者黨建工作站、黨政綜合(便民)服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組建統一的綜合行政執法機構等4個,其他行政機構和事業單位各地市、縣區根據實際情況自己設立。

請注意:“七所八站”也沒有了,都撤銷了,都是類似服務中心之類的機構。河南出臺的《意見》我沒見全文,只是看到的零碎的文件,所以至於人員怎麼安置沒有出臺具體的。

三、 我個人瞭解到的鄉鎮機構改革政策。

1. 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撤銷或者改為企業了,人員改為企業員工或者就下崗了。

2. 財政全供事業單位和財政差額補助事業單位全部都撤銷重組了,人員實行分流,就是一部分充實到新組建的單位中,一部分就讓你下崗了。至於哪部分人下崗、哪部分人到新組建的單位?江蘇、安徽兩省某些鄉鎮是通過競爭上崗,文件原話是:“規範編制管理。所有人員按核定編制競爭上崗,實行一人一編一卡管理。落崗的人員下崗分流,出現空編時優先從原機關、事業單位分流人員中錄用。”至於具體怎麼操作就不得而知了。



3. 對於上述下崗的人員的安置政策。我個人瞭解到湖北的某些鄉鎮是有兩種政策。

第一種:給予一次性的經濟補償,政府就不再管你了。

第二種:把下崗人員集合起來,成立類似勞務派遣公司或者中介服務的組織,由政府通過簽訂合同、項目招標的辦法向其購買服務。

大家都知道,鄉鎮人多事雜,機構改革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上級部門都是出臺的《意見》,給你指明一個改革的大概方向,具體改革政策還是以各地市、各縣區的具體政策為準。


公職人員那些事兒


鄉鎮機構改革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 要求,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周密部署,協同推進。重點抓好四項工作:

一是加快轉變鄉鎮政府職能。

轉變鄉鎮經濟發展方式,提高鄉鎮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能力,切實解決鄉鎮權力與責任不對等等問題。積極為鄉鎮轉變職能創造條件。

二是嚴格控制鄉鎮機構編制。

進一步優化鄉鎮黨政機構和事業站所設置,堅決守住機構編制和實有人員“只減不增”這條底線。

三是改革鄉鎮事業站所管理體制。

繼續推進分類改革,建立健全新型農業服務體系。

四是創新鄉鎮行政運行機制。

嚴格依法行政,加快推進政務公開,轉變服務方式,發揮基層組織的作用。

工作進展


生活如夢長歌一曲


鄉鎮安監站併入應急管理辦公室(或是應急管理綜合服務中心),食藥所併入市場監管所。不知道我的答案您滿意不?


連然金方螳川寶地


我們這邊05年鄉鎮綜合配套改革,七站八所一個站所只有一個人,政府機關20多人,夠精簡吧。


也許相逢何必曾相識吧


現在鄉鎮沒有食藥所了,都是市場監督管理局的下設辦事機構,屬於市場監督管理局的,都是公務員編制,承擔著以前工商、食藥、質監等職能。


美麗的諾言34


精簡,下去辦實事。


正大光明看社會


鄉鎮輔導站就是個例子,改革後換了名字叫中心校,權利更大,又不用上課又不用教學生,工作又沒壓力,人員又多,動不動就到學校搞點檢查,縣表彰比起一線得起來易如反掌,相當於地方教育局了!但上傳下達的作用已不大了!


EYEDB


機構改革從上至下,上行下仿,縣裡有局,鄉鎮就有科,站,所!


總裁299


大規模裁減人員,大幅度提高剩餘人員的福利待遇,減員增效才是唯一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