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工作再不好找,一旦出現這兩種情形,也要勇於迎接新的挑戰

2020年新春伊始,一切本該欣欣向榮、煥然一新!但突如其來的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把整個中國人的節奏都打亂了,企業遲遲復不了工,學校無法正常開學,職場人士也無法正常上下班,一切都顯得那麼的突兀和無奈。

由於受疫情的影響,今年的經濟增長肯定會比往年有所下降,這樣的大環境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戰,由此也會影響到企業的用人需求,有些企業可能為了生存而不得不進行裁員減負。對在職場艱辛打拼的人士來講,這也是一種壓力和痛苦。

即使工作再不好找,一旦出現這兩種情形,也要勇於迎接新的挑戰

面對如此形勢,很多人不由會產生一種想法:今年的工作不好找,保住現有工作職位才是當務首選。

其實,有這種想法是很正常的,也是非常正確的。但其正確的前提是:現有的工作職位或企業是值得你拿出100%甚至更大的努力去珍惜或堅守的。如果這個前提不成立,那麼我們再珍視目前的工作也沒有意義,因為這無疑是在繼續浪費自己的職業生涯時間,也是對自己職業生涯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

隨著市場經濟運行的成熟化,合理的人才流動本身就是人力資源市場的正常規律,也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一種方式,“樹挪死,人挪活”,當我們在一個平臺已經無法實現自己的職業抱負或發揮個人職業價值時,當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時,我們是該選擇繼續原地堅守?還是勇於接受新的挑戰?如何去判斷自己目前所在的工作職位或企業已經不值得自己再珍惜或堅守?結合個人經驗,總結出以下兩點情形。

即使工作再不好找,一旦出現這兩種情形,也要勇於迎接新的挑戰

一、目前工作是否還能體現自己的價值所在

每個人的職業生涯週期是有限的。一般情況下,25歲之前是個人職業生涯的起步階段;25-35歲之間是個人職業生涯的快速發展階段;35-45歲之間是個人職業生涯的成熟階段,也可以稱之為黃金階段;45歲之後就是個人職業生涯的衰退階段了。

規模較大且管理體系成熟、管理措施規範的用人單位會根據員工所處的不同職業生涯階段為員工設計相應的職業生涯發展體系。然而,比較遺憾的是有很多中小型企業在實際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中,都沒有考慮到以上的問題,即使有些企業有相應的體系設計,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也很不到位。

即使工作再不好找,一旦出現這兩種情形,也要勇於迎接新的挑戰

作為用人單位來講,評估一個勞動者是否能給企業帶來最大化的職業價值,即評估該勞動者能給企業創造多大的經濟或發展效益?直接決定了該勞動者在企業以後的職業發展空間。同樣,作為勞動者而言,評估自己能否在目前企業或工作崗位上體現自己的勞動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 一是個人收入。作為職場人士,通過為用人單位提供勞動而獲得收入是合法合規的,也是對自我勞動價值的一種認可,而這種認可是否合理?判斷的標準就是“公平性”三個字。這種公平性主要體現在公司內部員工之間的比較和外部的薪酬水平比較,如果一個員工所做的工作以及為公司所創造的價值遠遠高於企業支付給他的薪酬,或企業的薪酬水平遠遠低於人力資源市場上同職位的行情,那就是這個企業根本沒有肯定或認可這個員工的勞動價值,對這個當事員工而言,這樣的企業就沒有再堅守下去的必要了。
  • 二是上級的認可。一個人選擇一份工作,並不全是為了錢,除了合理的薪酬外,勞動者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也希望得到上級或老闆的認可。對當事員工而言,這意味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工作也就沒有白做,自己所付出的勞動是有價值的,如果一個員工老是被其上級苛責、貶低,甚至辱罵,那無異於在打消一個人的積極性,久而久之,自己也就再也沒有信心和勇氣去迎接挑戰和創新了。與其如此,還不如早日脫離這個工作環境,反而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更有益。
即使工作再不好找,一旦出現這兩種情形,也要勇於迎接新的挑戰

二、目前工作是否還能讓自己得到職業成長

為什麼很多企業在招聘員工時都會要求候選人有相關的工作經驗?那是因為一個人的工作經驗本身就屬於其工作能力的一部分。

“隔行如隔山”,勞動者經過在一個企業或職位上的階段性歷練後,才會對相應的行業有深入的瞭解和認識;才會收穫到相關企業的優秀工作或管理經驗;才會學會及總結到相應職位上的標準工作流程、方式、方法。

如果目前的工作或平臺已經不能讓自己得到持續的職業成長,或已經滿足不了自己更高的職業成長需求,那就應該果斷地尋求更好的職業平臺或發展機會。特別是對處於自己職業生涯“起步”及“快速發展”階段的職場人士而言,如果這時再不勇於去尋求新的挑戰,那將無異於是在主動放棄選擇更好職業發展的機會。

即使工作再不好找,一旦出現這兩種情形,也要勇於迎接新的挑戰

那麼,一份值得珍惜和堅守的工作,一份可以給個人持續提供職業成長的工作,這方面的優越性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呢?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 一是可以持續得到從事工作相關的專業知識更新。近幾十年以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驚人,很多新興行業如雨後春筍般崛起,這些現象都伴隨著知識的更迭以及思維的創新,如果你在一份工作中已經不能學習到任何新的知識,那就意味著你應該去尋求新的職業挑戰了。
  • 二是可以持續得到不同工作經驗的積累。在職場中,為什麼有些職位的可替代性很強?某些資本主義血汗工廠生產線的工人,他們日復一日地重複著相同的工作行為、動作,可以鍛煉出敏捷的身手,工作起來就像一臺機器人一樣,甚至有些人工作時可以閉著眼重複一個動作直到下班。像這類的工作,對一個人的身心和思維簡直是一種摧殘,個人建議即使企業給再多的錢也不要選擇,如果正在從事著類似的工作,請立即堅決離開。
  • 三是可以持續面臨合理程度的工作挑戰。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份沒有挑戰的工作對你的職業生涯成長毫無益處,當然這種所謂的“挑戰”是相對而言,每個人的學習能力、思維判斷能力、綜合素質都有所差異,因此所呈現出來的工作能力也不一樣,承受壓力和工作挑戰的大小也不一樣。因此,這點沒有一個統一標準,只能自己去感受和體會。通俗點說“就是要學會對自己狠一點!”。
即使工作再不好找,一旦出現這兩種情形,也要勇於迎接新的挑戰

寫在最後

一個處於職業生涯“起步”以及“快速發展”階段的職場青年,安於現狀就是拒絕成長,不敢挑戰就是害怕未來。

當我們置身於目前平臺以及工作崗位上,既得不到應有的工作價值體現,又得不到持續的職業成長,我們為什麼還要繼續堅守?為什麼不主動出擊尋求新的職業發展機會?為什麼不去勇於迎接新的職業生涯挑戰?

有時候,放下即是新生,面對即是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