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一般幾點下地幹活,幾點回來,吃飯怎麼解決呢?

藥肥引領未來


很高興回答問題,因為我就是農民,我們一般早上六點起床,吃過早飯後下地,中午十二點回來吃飯,然後又去地裡幹活到天黑,午飯多半吃擀麵條。農忙時,中午帶饅頭和水,在地裡吃,算是午飯吧。


五峰果農1


現在能夠堅守在農村種田種地的,大多數都是中老年人,他們保持了原來的生活規律和作息習慣。

記得小時候在山東外祖父家,每天早晨睜開眼睛,看見屋裡空蕩蕩。外祖父天一亮就去生產隊地裡幹活了,外祖母在家做飯,然後把煮好的飯菜裝在缽簍裡,直接送到外祖父幹農活的田間地頭,從不抱怨。有時我起得早,外祖母就委派我去給外祖父送飯送水。晚上總是月亮和星星升起的時候,外祖父才扛著農具回家。

呵呵,他們的思想覺悟為啥這麼高呢?因為外祖父是老革命呀!39年的抗日老兵,在一次執行任務時被鬼子抓去坐水牢,腿受了潮溼,以後就一直沒有治好。和平後復原回鄉當了農民,一直保持勤勤懇懇為人民的革命本色。

優良的家風一直傳承,從祖輩父輩到我們。

現在做農民不像當年那樣時間卡得很緊迫了,幾點下地裡幹活,幾點收工吃飯,這個沒有固定時間,也要分季節,一般是跟隨太陽昇起落下的規律。

春季和秋季氣候溫暖適宜,晝夜長短平衡,就像其他工種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夏天中午炎熱,幹農活只能趁早晨和晚上,不然大太陽頂在頭上,會發生中暑,特別是打農藥的時候容易中毒。這一點要特別注意,因為炎熱的時候,身體的毛細孔舒張,穿的衣服又少又消薄,農藥噴霧就可能通過皮膚吸收,即使帶防毒面具,也不可避免。

要說農村幾點上班和下班,是沒有固定約束的,要因時而宜的。





三農小評


以前我們北方農村在春天打磨地的時候,因為我們那裡土地還帶點凍,基本是早上9點多才下地幹活,吃了飯才出去,一直幹到下午3點多回家吃飯,春天差不多人們吃2頓飯。

接下來種地早上吃的早點,7點多來了地裡開始種,中午回家也吃飯,下午在2點接種,晩上6點回家。

日復一日一直到秋天收割莊稼,人們就開始忙了,早4點多起來吃完飯,一直收到中午回家吃飯,下午2點在去地裡收割到晚8點多回家。哎那幾年人們真的很累。

現在我們那裡的地差不多都變成了水澆地啦,地也全部包出去了,而且是都是機械化不用人工啦。

村裡面的人吃飯也和城裡一樣到點吃飯,在也不用起早貪黑的忙啦,日子過的是越來越好。


粉桃兒


你去農村體驗一下就知道啦(開玩笑的)。我家就是農村的,可能每個家裡情況不一樣,一般在夏天的時候,爺爺奶奶他們早上6點多接近7點就出門了,8點40多就回來吃飯。因為早上涼快,沒那麼熱。如果等到飯吃了之後都9點多了。那時候太陽都已經出來了,會很熱,出去幹活容易中暑。

然後就是下午17點之後,接近18點太陽落山的時候再出門幹活,晚上8點多才回來。因為熱天,天黑的比較晚。所以就回來的晚。一般晚飯吃完都9點多到10點了。

還有就是我家吃飯時間沒那麼講究。早上8~9點多吃飯,中午1點~3點,甚至下午4點吃午飯都有可能。冬天的話就不怎麼挑時間,主要是不熱,幹活還能活動活動筋骨。


橘子說事兒


您好很高興能回答您這個問題

我是東北黑龍江農村的我們這裡位於中國的東方

我是個種地的農民

我來和大家來分享一下我的經歷

我們這裡是太陽最早升起的地方

也是太陽最早落下去的地方

春天播種 我都是4點就去地裡種地 晚上6點左右回家

中午吃飯時都是早上在家帶一些飯菜 有時候是在村裡小超市買一些小食品 麵包鹹菜等

一年之計在於春 一天之計在於晨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希望我的回答能讓滿意

謝謝頭條平臺


珍寶島張樂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在農村一般幾點下地幹活?這個是要看季節地裡忙不忙了。

首先我們要知道,生活在農村的人,都知道農民都是依賴自家的幾畝田地為生,雖然每年掙不到什麼錢,但是溫飽和生活還是能過的。

一般夏天高溫的時候,早上天剛亮,太陽剛升起,就的去地裡了幹活了,休息了一晚上,早晨人精力比較旺,天也比較涼爽,幹起活來速度也快,所以說在農村,早晨這段時間是一天中最好的時間,大概在地裡幹到10-11點左右就的回家了,因為11點之後就太熱了。

等到了下午,睡過午覺,大概4點左右就去地裡了,有時候的5點才去,沒有準確的時間,要看天氣熱不熱了,然後幹到天黑才回家。

要是到了忙季,種的地比較多,忙不來時,的從早上出發,帶上水和乾糧,中午就不回家了,隨便吃點填飽肚子就行,因為地裡的棉花都白了,不趕緊採摘的話,等下了雨就麻煩了。

我是農村人,從小生活在農村,有需要了解農村生活的,可以諮詢我,我來為你解答。


鄉村張小芳


農民是天底下最為勤勞的,不論啥時候總是忙個不停,從來也沒有什麼假期,吃飯也更是沒有個點,一般都是先緊著地裡的活,啥時幹完啥時吃。

我的家在沂蒙山區的一個小村莊裡,由於處於山區,土地比較貧瘠,我們這邊主要以種植花生和地瓜為主,然後就是一些山上的果樹,加上交通不是很便利,所以勞作起來十分的辛苦,收貨的莊家都要靠人挑牛拉,所以吃飯也就沒有個點了,尤其是到了春天耕作的氣候,基本上都是前天晚上準備好食物,第二天早早起床去地裡幹活,早飯和午飯都在地裡吃,我們這邊大家都會準備好煎餅,這種食物不用擔心涼了變得不好吃,它可以放很長時間都不會壞,我們這邊冬天都會攤很多的煎餅準備好今後一年的食物,然後用塑料布包起來,這樣可以放一整年,吃的氣候只要灑上點水就可以吃了,一般為了方便就煎個雞蛋或者拿瓶辣醬和大蔥,幹活餓了就卷著吃,很是美味,我最愛吃的也是雞蛋卷煎餅,捲上之後軟和又酥香。

還有就是農村進地裡勞作,有時候也就地取材,我最喜歡的就是收地瓜的時候,我們一般都會在地裡壘個土窯,然後用火燒熱,然後把地瓜放到裡邊,過個半個小時左右,香噴噴的地瓜就熟了,順帶就把飯解決了。

所以要問農村一般幾點吃飯,這個也就沒有了準確的答案,因為它們沒有固定的上班時間,也不用去關心上班遲到,雖然勞作辛苦,可是要比起來上班還是要自由很多,吃飯的時間也就跟著農活的多少來定,早吃晚吃又有何妨呢!


冰河在沂蒙


你好,我是西安富富張永祥,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農村一般幾點下地幹活,幾點回來,吃飯怎麼解決呢?

在農村,下地幹活時間是根據地裡的活路情況來決定的。以我老家的實際情況來回復你吧。

我的家鄉,在關中平原地區,地裡種的小麥,玉米,一年兩熟,農活比較多。到了收種季節,那個時間,大概五點多天就明瞭,父親就叫我們幾個帶著鐮刀,拉著架子車,下地割麥,早上空氣潮溼,麥子有水氣,好割些,母親留在家裡做飯,做好之後在送到地裡,我們邊幹活邊等著吃早飯,等到母親送飯過來的時間,我們已割了一大片麥子了,麥捆橫七豎八的擺在地裡,吃完了早飯,再繼續幹活。

經過一中午的辛勤勞動,一塊地基本就幹完了,我和哥哥一起,用架子車,把割好的麥捆拉回場裡,記得麥子長勢好,兩畝多地的麥子,可以拉五六趟的。快12點多了,父母收拾完地裡,就回家做飯了。我和哥哥跑了好幾回,麥捆全部都拉回來,整齊的擺在場裡,然後就回到家裡,快兩點了,父母午飯也做好了,一起吃完飯,農忙季節時間緊,沒怎麼休息,就又下地幹活了。

從早到晚,不停的勞動,收穫季節,感覺挺充實的,也不怎麼累。現在家裡也沒有地了,父母也都離開了,好想念以前幹活的情景,可惜回不到以前了。


西安富富張永祥


好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我是三農阿敏。

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我們一般也要分季節,在夏季一般早上五點下地,中午十一點回來,下午四,五點下地晚上八點回來,在冬季的時候一般早上8點下地,中午12點回來,下午2點下地晚上6點7點回來。

一般做飯也分為有沒有老人,如果家裡有老人的話,他們會幫你做飯,如果沒有的話就得自己做,當然了下雨天一般就在家裡,有時候自己會做飯,總之農村的日子還是比較苦的,旱澇不保收。






山農啊敏


記得小時候跟父母幹農活,早上天沒亮就出發了。我家是西部農村,土地離家得走20分鐘,如果是現在的年輕人得走半小時吧,農忙時節五六點就出發了。

我們這邊很多農作物都是混合種的,一塊玉米地裡,還種有紅豆、四季豆,收割紅豆的季節,勞作了一兩個小時天才亮,如果不趕緊收割,到中午太陽大的時候,紅豆就會炸殼掉地裡,而且很熱的話人在玉米地裡幹活,被玉米葉割到的感覺很不好受,又癢又累又熱。所以收穫紅豆的季節都是早上五六點就出發,十來點就往家背。

我們這邊也大量種植菸草,到掰菸葉的時節那才叫一個累,早上也是五六點就去掰菸葉,掰到中午背完回來才吃午飯。吃完午飯還要把菸葉拴到杆子上,在拿到烘乾菸葉的房子裡,栽得多的基本上都是從早上一直忙到天黑,精疲力盡,晚上睡覺腰都是疼的。

收穫玉米的季節也是一樣,女的、年紀大的就負責掰玉米棒子,男的負責往回背,基本也是從天亮忙到天黑,吃完晚飯還要繼續給玉米棒子退殼,有時候幹到一兩點才睡覺,因為不及時退殼的話玉米粒容易捂壞了。

農民真的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