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巒爭豔盡是景 洞如圓月掛前川——小年之日穿越陡門百兩巖山脊

文&圖 葉聖義 潘益朋




三溪匯聚起轟鳴

相傳築閘載美顏

群巒爭豔盡是景

洞如圓月掛前川


群巒爭豔盡是景 洞如圓月掛前川——小年之日穿越陡門百兩巖山脊

群巒爭豔盡是景 洞如圓月掛前川——小年之日穿越陡門百兩巖山脊


此詩吟的是穿越陡門村百兩巖山脊線後的感受。陡門村,位於永嘉東城街道東北角,與樂清市接壤,歷史悠久、古蹟眾多,村落四周群山環繞、風光秀美。2020年1月18日(農曆十二月廿四),是南方人俗稱的小年之日,永嘉步甲戶外的12名隊員穿越了陡門村百兩巖山脊線。


群巒爭豔盡是景 洞如圓月掛前川——小年之日穿越陡門百兩巖山脊

群巒爭豔盡是景 洞如圓月掛前川——小年之日穿越陡門百兩巖山脊


是日上午8是許,一行人從位於村口的轟川橋橋頭處的遊步道入口上山。陡門村古稱轟川,三條西北、東北、東南走向的溪流的溪水匯聚到村口,會發出轟鳴之聲,故取名轟川。後改名為陡門村的緣由是相傳古代樂清瑤岙女嫌山區無河可划龍舟,不願與陳氏通婚,村民為迎合新娘心願,特地在三條溪流的匯水口築造陡門,積水成湖,每年端午照常劃游龍舟。現如今,轟川橋下的陡門閘遺址尚在。


群巒爭豔盡是景 洞如圓月掛前川——小年之日穿越陡門百兩巖山脊

群巒爭豔盡是景 洞如圓月掛前川——小年之日穿越陡門百兩巖山脊


沿遊步道大概上行了六七百米,就看到由日寇所建的炮臺遺址。1945年春,這裡曾發生一場與日軍的激烈戰鬥,日軍傷亡達百人。過炮臺後,大家在密林中踩著滿路的楓葉往東穿行,然後轉通往鴨落洞的古道,在白兩巖下,轉兩旁滿是粽葉的驢道上行,穿過兩米高度的"A"形天然石洞後,緊貼巖壁向上攀爬。


群巒爭豔盡是景 洞如圓月掛前川——小年之日穿越陡門百兩巖山脊

群巒爭豔盡是景 洞如圓月掛前川——小年之日穿越陡門百兩巖山脊


繼續再爬上一段嶙峋的巖壁,便是百兩巖的山脊線。百兩巖多裂隙,故又稱百裂巖。相傳先祖是富豪人家,擁有良田萬頃,古時繳稅以土地面積計算,先祖每年應繳九十九兩。為了多貢稅,就把百裂巖也納入自家田畝一起上報,恰好湊足百兩之數,故此巖遂改名百兩巖。


群巒爭豔盡是景 洞如圓月掛前川——小年之日穿越陡門百兩巖山脊

群巒爭豔盡是景 洞如圓月掛前川——小年之日穿越陡門百兩巖山脊


站在百兩巖山脊線上,四周群山跌宕起伏盡收眼底,心境豁然開朗。鑲嵌在滿山蒼翠中的峰巒形態各異,活靈活現,宛如步入人間仙境。東面是巍峨的九折山,在風雨中庇佑著鴨落洞府;西面的一根石柱頂天立地,活像一枚意欲沖天的大火箭;西北面是空巖山、鷹嘴巖,北面和東北方向的幾個碩大岩石有的像濟公帽、有的像蘑菇、有的像大象、有的像鍾乳……栩栩如生,所有這些岩石像是在“群芳爭豔”,讓人目不暇接。特別是與山脊線連在一起的一塊飄飄欲仙的石頭極像一隻鴨子,正鳧在風浪中信步前行。


群巒爭豔盡是景 洞如圓月掛前川——小年之日穿越陡門百兩巖山脊

群巒爭豔盡是景 洞如圓月掛前川——小年之日穿越陡門百兩巖山脊


仙人洞在百兩巖山脊線東端下方,於密林中下行30多米就到達洞口。洞口像一輪圓月掛在懸崖峭壁上;洞前有一顆長青壯樹,站在洞底遠眺,隱約中像是月亮中的桂花樹,在迎接“吳剛”和“嫦娥”到來。整個洞穴約一間半兩層樓房般大,洞內岩石斑駁嶙峋。其下方還有一個形狀相似的容積約1立方的小巖洞。許多驢友探尋過的陡門仙人鏡景點就在仙人洞的對面的山體上。


群巒爭豔盡是景 洞如圓月掛前川——小年之日穿越陡門百兩巖山脊

群巒爭豔盡是景 洞如圓月掛前川——小年之日穿越陡門百兩巖山脊


下行的路道是走原路到達百兩巖底,再沿公路回到原點。此行總行程約5公里,最高海拔660多米,累計爬升420米,總耗用4餘小時。


群巒爭豔盡是景 洞如圓月掛前川——小年之日穿越陡門百兩巖山脊

群巒爭豔盡是景 洞如圓月掛前川——小年之日穿越陡門百兩巖山脊

群巒爭豔盡是景 洞如圓月掛前川——小年之日穿越陡門百兩巖山脊

群巒爭豔盡是景 洞如圓月掛前川——小年之日穿越陡門百兩巖山脊

群巒爭豔盡是景 洞如圓月掛前川——小年之日穿越陡門百兩巖山脊


群巒爭豔盡是景 洞如圓月掛前川——小年之日穿越陡門百兩巖山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