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男子,蜜月後外出經商,再回家時,鄰居:你妻子早已去世

從古至今,男子風流多情,女子痴情忠貞,幾乎已成思維定勢,類似陳世美這樣的“渣男”比比皆是,數不勝數,使得無數女子被誤終生,黯然傷神,清《翠微堂筆記》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讀起來令人心有悲慼,感觸頗深,分享出來與大家一同“鑑賞”!

新婚燕爾,依依惜別

話說在清嘉慶年間,安徽歙縣的一對新人正在舉行婚禮,新郎名為張淳,新娘名為崔小蓮,從他們臉上洋溢的笑容來看,新娘恐怕是嫁給了愛情,其實一對璧人自小便相識,兩家乃是故交,張家是商賈世家,崔家為書香門第,兩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長大後互相傾心,喜結連理,可謂是有情人終成眷屬!

清朝一男子,蜜月後外出經商,再回家時,鄰居:你妻子早已去世

封建社會的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兒女一般是沒有“決策權”的,很多新人在結婚之前連面都沒見過!像張淳和崔小蓮這樣能夠兩情相悅,互相傾心的實屬少見!婚後的兩人舉案齊眉,琴瑟調和,小日子過得悠哉悠哉,好不快活!

之前已經說過張家是商賈世家,因此張淳也需要時常外出經商,兩人婚後不久,張淳就接到家族命令,要出一趟遠門,兩人新婚燕爾,自然難分難捨,但家族有命,張淳只得收拾行裝,準備遠行,臨行之際,兩人依依惜別,張淳叮囑崔小蓮好好呆在家中,等待自己歸來!

一去無音訊,別離二十載

古代交通閉塞,外出經商少則十天半月,多則一年半載,崔小蓮本以為張淳這一走頂多一年半載,但沒想到張淳這一去再無音訊,她向人多方打聽都無張淳的任何消息,張淳好像人家蒸發一般!

沒幾年,張淳留下的錢用完了,崔小蓮只得替別人刺繡為生,收入微薄,日子過得很艱難,期間很多人都勸崔小蓮改嫁,但她都無動於衷,她相信張淳終有一天會回來,為了記住張淳離開的日子,她每年都會用微薄的收入買一顆珍珠“記時”。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張淳依然是了無音訊,崔小蓮的臉上逐漸“爬”上了皺紋,鬢角也開始發白,她手中的珍珠也積攢到了二十三顆!

清朝一男子,蜜月後外出經商,再回家時,鄰居:你妻子早已去世

是啊,張淳已經離開二十三年了,這些年崔小蓮心力交瘁,再也堅持不住了,一病不起,不久就與世長辭!她死後身無長物,只留下二十三顆珍珠,時人稱之為“記歲珠”,在鄰居的幫助下,崔小蓮總算是得以入土為安!

崔小蓮逝世後三年,銷聲匿跡二十六年之久的張淳竟然回來了,當初的“精神小夥”變成了垂垂老朽,當鄰居向其告知崔小蓮的死訊時,他竟然毫無波瀾,好似聽到了一個陌生人的死訊,人們問他為何多年未歸,他也諱莫如深,不肯多言!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讀罷這個故事,不禁想起了“觀棋爛柯”的典故,“觀棋爛柯”典出東晉虞喜所作《志林》:“信安山有石室,王質入其室,見二童子對弈,看之。局未終,視其所執伐薪柯已爛朽,遂歸,鄉里已非矣”。

清朝一男子,蜜月後外出經商,再回家時,鄰居:你妻子早已去世

意思是一個名叫王質的樵夫在山中砍柴時,誤入一個山洞,洞中有二人正在下棋,王質也是愛棋之人,便將斧頭放在旁邊駐足觀看,一局下罷,已是七日之後,王質趕忙提斧回家,誰知一提竟然發現斧頭的手柄都腐爛了,等他回到家中時,發現已經過了幾十年,物是人非不說,家中的親人都已絕跡!

這正是“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小結:

張淳與崔小蓮青梅竹馬,互相傾心,又是新婚燕爾,按理來說他應該歸心似箭,但他卻一去二十載,期間再無音訊,甚至連一封書信都沒有,只留下崔小蓮在家中苦苦等候,最後鬱鬱而終,抱憾終身!

清朝一男子,蜜月後外出經商,再回家時,鄰居:你妻子早已去世

這不免讓人起疑,張淳難道是在外不幸身亡,或者是如同王質一樣誤入一個山洞,致使二十年未能還鄉?可是二十六年後歸來的王質證明他沒有意外身亡,面對崔小蓮死訊無動於衷的樣子又證明他沒有誤入什麼山洞。

那就只有一個解釋了,張淳應該是在外經商時偶遇其他女子,因此移情別戀,在外成家,不再回鄉,也不管守在家中的崔小蓮!張淳在外倒是風流瀟灑,只是可憐家中的崔小蓮痴情一生,白白浪費了大好的青春年華!

如此行為,“渣男”都無法形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