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莊子的“純正一心”,看“真假美猴王”的二心雜念

莊子:守住內心純正之氣,方有無欲則剛的清明人生。

從莊子的“純正一心”,看“真假美猴王”的二心雜念

《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追求學問的人知識一天比一天增長,追求大道的人慾念一天比一天減少,減少又減少,一直到無為的境界。做到不妄為,也就無所不為了。

有這樣一句話,叫做“無欲則剛”,人世間的紛亂和災禍,皆從自己內心的雜亂慾念中而來,當你內心起慾念的時候,必然會由貪慾將自己帶向深淵,當自己內心雜亂嗔心已起的時候,內心的戾氣禍患便由此而生,正所謂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

在這個世界上,活得最偉大的人,一定不是擁有了多少計謀,而是讓自己保持“純一”的姿態,讓自己的情緒歸於平靜,讓自己的內心歸於自然有序。

所以《道德經》中,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追求學問的人,他的知識一天比一天增長,但是追求大道的人慾念卻一天比一天減少。

當他把慾念減少到無為的狀態時,才會變得無所不為,這個道理也如同“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當你不與天下去爭的時候,天下人都沒有人能與你爭。

從莊子的“純正一心”,看“真假美猴王”的二心雜念

當你以清靜無為審視世界的時候,那麼世界還有什麼禍患能接近與你呢。

無欲則剛,當你把自己打造成一個沒有妄心的“金剛不壞之身”時,什麼樣的蒼蠅能鑽進這一道縫中呢。

《莊子》之中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列子問關尹說:“至人入水行走而不窒息,走在火上而不覺熱,在最高處行走而不畏懼,請問為何能達到這般境地?”

關尹說:“這是保持純正之氣的緣故,而不是使用了巧智和勇敢所能做到的。凡有形狀聲色的,都是物,物與物之間有很大差別,有的物超前,有這是因為聲色的緣故,而道能達到不露痕跡與永不磨滅的境地,得到了萬物生化道理而又能窮盡它的人,世俗萬物怎能擾亂他的心境呢,自然能將自己處於一個恰好的位置,冥合於大道之中,暢遊於萬物,終止於開始之中,道正是因為執守他的心性,保養了他的元氣精神,融合天性,通向物的創造者,天性得以保全,精神沒有漏洞,外物哪裡能夠滲入呢?”

從莊子的“純正一心”,看“真假美猴王”的二心雜念

這一番話就是聖人能夠秉持道的規律,將一切處於恰到好處的狀態之中,這種狀態就是我們剛才所說的無慾無妄,沒有情緒的紛雜和騷擾,所以他的精神是沒有漏洞的。

而反觀世俗之人,最大的問題就是總會因為心性的偏頗,外加情緒的使然影響自身,而心性和情緒而生出的就是自己的貪嗔痴心。

在《西遊記》這部小說中,“真假美猴王”這一集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一橋段也引起非常大的爭議。

而這件事情的真相,則藏在如來的一句話中,如來對諸佛說:“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鬧將來也。”

所以由此可見,假的美猴王其實就是孫悟空內心的雜念幻化而成,孫悟空乃是石猴幻化而來,太上老君在煉丹爐中煉成了他的火眼金睛,大鬧天宮之後,如來也沒有將它徹底消滅,唯有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以示懲戒,這樣一個神通廣大的猴頭,五行三界之內,哪裡有和他本領相當的時候呢?更何況還要找一個一模一樣的。

從莊子的“純正一心”,看“真假美猴王”的二心雜念

唯一的答案就是,假的美猴王是由孫悟空內心雜念幻化而來,本領與孫悟空相當,但是比孫悟空更惡,連眾多佛祖都分辨不出孰真孰假。

當初,觀音讓孫悟空護送唐僧取經,但是孫悟空的頑劣之性難以馴服,觀音就送給唐僧一頂帽子,帽子中藏著緊箍咒,戴在了悟空的頭上。

但是一個人的心性雜念遠不是外在的強行控制能夠去除的,而是在於內心的修行,所以"真假美猴王"之前,孫悟空只是壓制了內心的雜念,並沒有去除。

所以當真假美猴王這一集結束之後,孫悟空的“二心”只剩“一心”,一路護送唐僧西天取經,再無雜念,唐僧也無需再念緊箍咒。

無論是釋家還是道家,智慧的本源,解決的都是內心的雜念和戾氣,消除“二心”之後,人生才有純正之氣。

這一番道理正是通過對於內心的修養,來達到保全自身乃至影響人生結局的智慧。

所以去除自己外心外物的所有雜念,讓自己守住內心的一團純正之氣,以無慾無念之心來修養自身,人生才得以清明。

從莊子的“純正一心”,看“真假美猴王”的二心雜念


文|國學書舍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