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藝術入“無我”之境 京劇舞臺上荀韻流長

非遺時光 | 醉心藝術入“無我”之境 京劇舞臺上荀韻流長

《鐵弓緣》劇照

京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

京劇的前身是徽劇。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四大徽班陸續進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形成後在清朝宮廷內開始快速發展,直至民國得到空前的繁榮。

非遺時光 | 醉心藝術入“無我”之境 京劇舞臺上荀韻流長

《玉堂春》荀慧生飾蘇三

師承名家 倍感重任

2006年5月,京劇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孫毓敏成為第一批傳承人之一。2010年11月,京劇入選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對於京劇來說,既可喜,又可憂。喜的是,它作為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世界範圍內得到認可和支持;憂的是,100年前還蒸蒸日上的京劇,卻在今天走向沒落。孫毓敏感覺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

非遺時光 | 醉心藝術入“無我”之境 京劇舞臺上荀韻流長

2013年,孫毓敏指導排練《勘玉釧》 圖源:國家京劇院網站

“什麼叫非遺?就是人在藝在,人亡藝失。我很榮幸地成為非物質口頭文化傳承人之一,這也意味著我的責任很重。”每每憶起當年跟著荀慧生先生學戲的往事,孫毓敏更覺責任之重:“1959年,荀先生把我選到荀慧生京劇團,所以我一畢業就是荀慧生京劇團的主演之一。我看過老師演出,每個動作他怎麼設計、怎麼創作,我都看在眼裡。”

非遺時光 | 醉心藝術入“無我”之境 京劇舞臺上荀韻流長

京劇行當流派眾多,荀慧生創立的荀派在唱、念、做等方面都有著鮮明的特色:唱腔柔媚委婉,口語化的唸白幽默風趣、貼近生活,以塑造小家碧玉、妙齡少女見長。

《紅娘》是荀派代表劇目之一。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荀慧生致力於京劇藝術革新的探索,他熔青衣、花旦、閨門旦、刀馬旦的表演於一爐,兼收小生、武生等行當的技藝,從唱腔、唸白、身段,到化裝服飾等各方面進行了切合自身條件的創新和改革。


舞臺之上 復甦傳承

孫毓敏在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當了14年的校長,在教學中不斷思考如何將京劇藝術傳承下去。孫毓敏認為,雖然自己是荀派的繼承人,但不能只顧發展荀派,而應該讓各個流派都得到發展。

非遺時光 | 醉心藝術入“無我”之境 京劇舞臺上荀韻流長

俗話說,師徒如父子。孫毓敏對待學生都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她總是儘可能多地給學生說戲,人們評價她為“臺上活紅娘,臺下好校長”。

2017年4月29日,已經30多年沒有整劇演出過的荀派代表劇目《荀灌娘》,由孫毓敏的學生、國家京劇院荀派傳人唐禾香重新搬上舞臺。為了適應現代觀眾的觀劇習慣,唐禾香把原先多達28場的戲,整理、壓縮到用2小時15分鐘演完,並在戲中展現了自己多年來的積累和多方面的才華。整場演出,觀眾的掌聲多達60多次。

非遺時光 | 醉心藝術入“無我”之境 京劇舞臺上荀韻流長

唐禾香飾演荀灌娘(左)

唐禾香說:“1995年,我的師父孫毓敏老師把這出戏的《搬兵》那一折傳授給我。從那時開始,我就對這個戲情有獨鍾。除了學習花旦,我還有一點刀馬旦的基礎,這出戏正好融合了花旦、青衣、花衫,包括刀馬旦,所以比較對我的路子。我也想通過這出戏,更好地繼承荀派藝術。”

孫毓敏對這出戏也傾注了很多心血。演出前最後一次排練時,她早早來到排練廳給大家鼓勁,對自己的學生更是讚不絕口。“她自己改編了劇本,讓更多的人能接觸到這門藝術。”

“無我”之境 豁達寬廣

京劇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是第一位的。但它畢竟是活在舞臺上的,不能因循守舊,而是要面對當今的觀眾。這次《荀灌娘》復排的導演荀皓,是荀慧生先生的長孫,也是電視劇《荀慧生》的執行導演。對於再次把京劇《荀灌娘》搬上舞臺,荀皓認為,藝術家要與時俱進,要在保留荀派精髓的基礎上對劇目進行改編和壓縮。談到創新,荀皓認為年輕人學習京劇有三個境界:學會、學懂和學滿。當達到“學滿”的境界時,結合自身條件的創新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非遺時光 | 醉心藝術入“無我”之境 京劇舞臺上荀韻流長

唐禾香飾演荀灌娘(右)

當年,荀慧生先生曾與陳墨香、陳水鍾等合作,編演了眾多劇目。孫毓敏在編創劇目方面也有所繼承,她從崑曲、評劇、梆子、呂劇、越劇、吉劇等劇種移植了20多出戲,改編為京劇,其中《陳三兩》《痴夢》《翠屏山》《雙玉緣》等都很受歡迎。談到孫毓敏對傳承京劇所做出的貢獻,荀皓說她做到了“無我”的境界:“藝術創造是自我的,藝術傳承是無我的。自我跟師父刻苦努力去學習,無我只為了心中的藝術,不是為了藝術中的自己,她做到了。”

戲如其人,孫毓敏像她常常在戲裡扮演的人物一樣,善良、熱情、直爽、有胸懷,荀派代表劇目《金玉奴》中的一段唱是她非常鍾愛的,“人生在天地間原有俊醜,富與貴、貧與賤又何必憂愁”,這似乎也是她的人生信念、達觀性格的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