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高中,差一分交給學校2萬1千元,這樣收費合法嗎?

用戶76109262303


在優質教育的面前,所有的費用也只不過是一個數字罷了。想要去讀好的高中,好的學校,分數又不夠,那就用錢“買分”。用錢買分已經成為了很多學校明碼標價的事情,學校和家長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至於說這種收費合不合法倒不是主要的。用錢買分在學校的賬目裡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做贊助費,說明這個錢並不是學校主動要收的。而是家長給學校的贊助,是家長自願的。而且對於贊助費的做法,國家並沒有哪條法律說是不允許的,那就說明是合法的。贊助費的多少一般是由學校來規定,然後報備物價局審核,物價局批准了就可以收取了。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一所好高中,以後進入一所好大學。孩子又不是很爭氣,那就只能用贊助費來做墊腳石了。一邊是學校有需求,教學經費、基礎建設跟不上,學校也很缺錢。一邊是家長對名校有需求,對於這些小錢還是買的起單的。一來二去,就有了這門生意。


對於經濟一般的家庭來說,一分兩萬一的數目就太貴了。但是對於經濟條件優越的家庭來說,為了孩子的將來,這點錢很值。沒錢的家庭承擔不起,有錢的家庭搶著去交錢。雖說一分兩萬一但你有錢還真的不一定就能進的去。

在我們縣城最高的一所高中,每年中考結束以後,每天都有家長去到那所高中的招生辦詢問贊助費的事項。還未等學校公佈名額和贊助費的費用,就已經被一些家長內定完了。有錢沒關係,你也買不到這兩萬一的分。後來因為有需求的家長太多了,這所高中的校長擔心會對學校的生源質量和教學質量造成影響,有幾年時間就不允許了。

重點高中的升學率擺在那裡,家長之所以趨之若鶩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三年以後有一個更好的選擇。差一分不能進入重點高中,三年以後差的就不是一分,可能是十分五十分了。家長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渴望,已經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了。

歸根到底還是優質教育資源的缺稀,同時對職業高中的不信任。職高的名聲在家長心目中已經被搞臭,所以寧願多花錢把孩子送進高中,也不願意讓孩子上職高。但另一方面國家又在推行職高教育,今年的職高擴招100萬,這兩者難道不矛盾嗎?為什麼不發展普高,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讓普高呢?



讓所有學生上普高的願景是正常的,也是眾多家長所希望的。但這並不利於整個社會的發展,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一個國家既要有詩人,也要有工人。有管理人員也要有普通工人。所以職高的作用就是一個分流的作用,確保每一個人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上。


大三老學長


孩子考高中,差一分交給學校2.1萬元的擇校費,這樣的收費合理嗎?我認為合理,理由如下。



優質教育資源緊缺

每個城市都有幾所重點高中,這裡學習環境好,學習氛圍好,教師素質高,教學水平也高,孩子考上好大學的幾率高等。一句話,它們是優質教育資源。

家長們,為了讓孩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不惜花錢,也要讓自己的孩子進入重點高中。



擇校費的合理性

1、要弄明白,高中不是義務教育,收費是肯定的。

例如,我縣在2016年之前,高中是可以收擇校費的,2016年及以後,全省都不在收擇校費。

看來,擇校費的收取,是在當地政策允許範圍內的。擇校費不是學校全要,據說還以稅收的形式,上繳給財政局了一部分。

2、花錢能辦的事兒,就不是個事兒

世間有許多事兒,是辦不了。無論你如何想法設法,花多少錢,都辦不成。

如果孩子中考成績差了一點,花點錢進入重點高中,而且能花得起,享受當地優質教育,這都不是啥事兒,別在糾結了。



收擇校費好,不收擇校費不好

1、交錢就能上重點高中

如果孩子中考分數,在錄取分數線以下,最低控制線以上,花錢是可以進去的。

如果孩子的分數在最低控制線以下,想交錢,學校都不要。即錢花不出去時,你會更難受。

2、不收擇校費,實際上花錢會更多

以前,只要孩子中考成績,進入最低控制線,花錢就能進。

現在,不收擇校費,想進去,得找關係。關係找不對,遠比收擇校費花錢多。

比如,去年有個鄰居,孩子想進縣二高(市級重點高中),但分數實在太低。想找我介紹進入,我沒有答應。後來她給我說,託人說情進去了,花了1.6w。當時我很震驚:二高還這麼多?要是前幾年收擇校費時,錢一掏,誰也不找他說好話,而且這1.6w至少夠兩個學生的費用了!



孩子爭氣,去哪學校都一樣

再差的學校,也有好學生;再好的學校,也有學習不好的學生,關鍵看孩子自己。

當年,考高中時,我以15分只差,沒有考上縣一高。給我下了一個6000元的高價通知書。你知道嗎,6000元啥概念?夠我去普通高中,上3年的所有費用了。家境貧寒的我,去了普通高中,通過不懈的努力,我比那些花錢在一高上學,考的還好呢!

如果你不想花錢,而且孩子又爭氣,就不要交擇校費了。

如果孩子自制能力不強,你又想花錢,那就交錢吧。做為父母的,你就別嫌人家收費高了,不合理了。主要是你孩子,考的分少。化悲痛為力量,以後努力學習就是了。

以上是我不成熟的看法,不妥之處,批評指正+點贊關注,不要噴我,謝謝😜!


數學教育2019


在這個時候就真正體現出了分數的價值了,要不然為什麼總是說知識就是財富呢?

在優質教育資源稀缺的情況下,大部分家長是不會放棄任何一次機會的。為了讓孩子能取得好成績,家長會給學生花代價去補課,在考完試後,如果成績不理想又會到處找關係,花大價錢,想辦法把孩子送到好的學校。

掏高價錢把孩子送到重點學校,基本上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況且拿上錢還不一定能送的進去了。

今年秋季開學的時候,本地的一個學校就有這樣一個政策,低於錄取分數線5分以下的學生可以來報名,但需要交錢,缺一分交一萬,美其名曰叫贊助費,當然了光交錢還不行,還需要有找一個學校老師擔保。這個消息也僅僅是內部通知,就這樣一下子堆積了好幾百名家長,很多人拿著錢,可是找不到擔保人還是沒辦法報名,最後也僅僅只有三十多名學生通過順利報名了。

這個做法合法不合法我們不去討論,既然學校能出臺這個政策,就一定會想好了對策,肯定也是經過多方協商好的,比如說這次的這個贊助費說的是用於本地的扶貧工作,最後究竟多少會用於扶貧就不得而知了。

在高中階段學校之間的差距是很大的,不管是從硬件設施,師資力量,管理水平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特別是優質的生源和師資的高度集中,可以讓好的學校越來越好,而一般的學校會漸漸落伍,從每年的高考成績就可以看出,好的可以把比較差一些的甩開很遠。


胡老師數學教育


讓我不禁想起了10年前自己上高中的場景,同一所上初中的同學,差一分需要交3000借讀費,後面每相差10分,增加1000元,那是我第一次瞭解到原來學習好也可以為父母省下不少錢。


孩子考高中,差一分交給學校2萬1千元,這種操作當然不合法,但是目前的現狀是,能夠讓自己孩子進入高中繼續學業,相當一部分人是寧願掏錢去解決問題的。

緣何會出現這類情況呢,這是因為大多數家長在心裡還是沒有認可中職教育,很多沒有考上高中的初中生,家長寧願交高價送孩子進普通高中不願意把孩子送去職業學校,在此觀念下,普通高中借讀生名額有限,而需求又很旺盛,自然會出現坐地起價的情況,題主所說的2萬1千元,應該很有可能是重點高中的借讀費。


在目前的教育政策下,普高和中職的比例大概在1:1的比例,這就意味著有很多學生上不了普通高中,所以想要不破費的家長,就要爭取好好培養孩子,在中考多考一分,都是在為家長省錢。

2017年教育部發布高中階段學生招生通知

各地要科學確定普通高中辦學規模,堅持普職招生規模大體相當的原則,把中等職業教育擺在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突出位置,提高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比例。

為什麼不擴大進入普通高中的規模呢?

有人會說,把普通高中的升學率提升上去,那不就解決問題了嘛。顯然這樣的想法也是不符合國情的,國家發展需要各個領域、各個層次的人才,尤其是在工業化強國的道路上,技術人才的缺乏被凸顯出來,適當分流對於人才結構的優化有著重要作用。再者,即便是擴大普通高中升學率,沒有相應數量的大學,高考的結果也會慘不忍睹。

所以面對重點高中的高價借讀費,唯一的方法就是抓好自己孩子的教育,自己的孩子也要爭口氣,在中考中發揮出超出競爭者的水平,不要把壓力的擔子丟給父母。



學習源動力


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現象非常普遍,雖然具有違法嫌疑,但從來沒被查處過。


回想當初我念高中時,我們高中還算是當地一所重點高中,很多想要“贏在起跑線”的莘莘學子都想報考這所高中。不過,殘酷的分數線擺在那裡,很多能力不夠或者在中考發揮失常的“初升高”學子,便被這條分數線攔在了學校外面。但很多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仍然想要擠進去,而學校也想通過某種渠道創收。因此,“議價入學”便應運而生。

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漲價,我念高中那會兒是這麼收費的。未達分數線的學生想要入學,首先要交低價10000元,然後分數線差幾分就再補交1000元。比如,某年學校的錄取分數線是500分,某學生只考了450分,如果他想入學則需要繳納10000+1000×50=60000元。一名學生所要交的錢尚且算是一筆鉅款,數十名、上百名學生湊起來就試一筆天文數字了。

不只是我們高中,很多學校都在實行這個政策,雖然在正式的招生文件中看不到有關規定,但已經形成了一條大家心照不宣的潛規則。並且,這條潛規則其實滿足了絕大多數人的個人利益,對於學校本身來說,這是一條生財之道;對於分數不夠的學生來說,這是一個繼續學習的機會。於是他們雙方“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當然不會有任何不滿。

更為甚者,這個政策對於其他學生來說也有好處。比如學校要搞什麼活動啊,給學生髮點福利啊,給優秀學生髮點獎學金啊……這些都要花錢,光靠財政撥款是遠遠不夠的。

我想,正因為如此,這條潛規則才能生存至今吧。


冰焰


孩子考高中,差一分給學校2萬1千元,這樣的收費是否合法呢?

首先,我們這邊的公辦高中已經不允許收擇校費

還記得當年我中考的時候,差四分就可以讀本地的縣中,但是好像得交1.4萬塊吧,就叫做集資費,但是由於家裡窮,也拿不出那麼多錢,就去讀三星級高中了。

後來各地錄取也取消了擇校費的了,甚至很多地區不允許借讀等方式的存在。因為這樣的存在會導致有錢人家的孩子及時成績差也能獲得好的教育資源,作為公辦的學校需要儘量的保證公平。

其次,高中屬於非義務教育階段。

對於擇校費的取消,主要當地的行政法規所規定的呢。所以如果當地有差一分交2萬1千元,說明當地沒有取消擇校費,就是合理的,如果覺得負擔不起,直接和我一樣選擇不交這個錢的嘛,直接到考上的學校就讀。

同時如果所說的高中時私立高中,收錢完全沒有問題的啊!

最後,如果想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要麼自己努力有好分數,要麼通過交錢的方式獲得咯。與其在詢問合不合理,不如和孩子好好談談,要麼通過努力賺回這些錢,要麼先到別的學校就讀,讓孩子嘗試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比2萬1千塊珍貴的多。

大家好,我是一線教師觀教育,歡迎大家關注點贊。


一線教師觀教育


孩子考高中,差一分交給學校2萬1千元,這樣收費合法嗎?

收費不太合法,但是如果孩子想上好的高中,家庭也能夠承受的住此經濟壓力,建議成全孩子。

我當年是閉著眼睛都能考上高中的人,然而卻沒有考上高中,當時家裡的確困難,連2500元的擇校費都拿不出來。

這也成為我一輩子的傷痛,入學後,才發現初中玩的好的同學都去了一中,只有我自己留在了這麼爛的中學,我的性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因為是中考發揮失常才沒有考上一中,在這所學校裡我一直是佼佼者,心有不甘的我通過努力考上了大學。

然而畢業後找工作的簡歷上要寫高中院校,我挺難受的,別人寫的都是一中啊,或者某著名中學,只有我寫了一個普高。

再後來,工作幾年後,取得了一些成績,有人問我來自哪裡,我說出家鄉的名字,問的人說“你們一中可出人才了。”我尷尬的說我不是一中畢業的。

平日裡,如果有什麼事情,明顯感覺一中畢業的同學強大的校友網要比我方便很多,我讀普高的同學不是說他們不好,但是絕大多數都沒有走出那個小縣城。

以上是我的經歷,無論這筆費用是否違法,它都是存在的,建議你還是聽取孩子的意見。


優教家


這種情況肯定不合法,但現在顯然不是討論合法還是合理的問題,是你孩子有沒有學上的問題。

這種現象,長期存在

  1. 我是九幾年考的高中。那時還沒有像現在這樣的統一報志願。都是各個學校自己出題,自己招考。
  2. 那時候初中老師就說,如果你成績好就可以不交錢上高中,相當於你已經給你爸媽掙錢了。
  3. 我考了一個省重點的高中。只有前兩個班不收費。後面的所有班統一每個人5000塊錢。我給爸媽掙了5000,感覺自己挺牛的。

心態放平和

  1. 優質教育資源競爭激烈。能讓你交錢上,已經很好了呀,你不交,後面有的是人排隊等著交。
  2. 不要想著去投訴什麼的,這都是潛規則,所有人都知道,你挑明瞭就是公敵,你娃上學更難辦。
  3. 通過這次差一分,交2萬的事件,鼓勵一下孩子好好學習,告訴他一分就值2萬,讓他多考點分。不過不要成天嘮叨這個事,讓孩子心裡有負擔或者陰影。

讓孩子好好學吧,2萬真不多。


超人爸爸說教育


在我們江蘇,以前這種收費合理合規,現在這種做法不合規,因為政策在變,是否合理,要看政策規定,至於是否合法,法律上沒有這樣的條文,是留給政策補白的,有這樣的政策就合法。

因為不知道題主所在的地區,所以無法判斷差一分交給學校2萬1千元是否合理,這樣根據當地的政策來認定,政策許可,當然就是合理的,政策禁止,就是不合理的。

擇校生政策,以前是合理的,收費是經教育部門和物價部門審核批准的。那時候,高中錄取學生,劃兩個錄取線,一個是正取錄取線,一個是最低錄取線。在招生計劃中,最多可以有40%的擇校生,比如招生1000人,正取錄取線之上600人,是正取生,除了書本費等必繳費用外,不收取任何費用,有些特別拔尖的學生,學校為了留住學生不外流,不但不收費,還會額外給予獎勵。

沒有達到正取分數線,但在最低檔分數線之上的學生,按照分數收取費用,有的地方按照每分多少錢的單價收取,有的的按照考試分數分段,每一分數段內收費相同,越往低段繳費額越大。

這是當時政策許可的,因為高中教育資源所限,用收取的費用,來改善辦學條件和作為對老師的獎勵資金。不同級別的學校,價格是不同的,比如我們這裡,縣一中是當時的省重點,現在是四星級,正取分數線之下最低錄取線之上第一段是4000元,二段是7000元,三段是15000元。而縣二中,是市重點,現在是三星級,一段是2000元,二段是5000元,沒有三段,因為設置了三段,也沒有人會選擇前往就讀。

雖然最低分數線上可以通過交錢就能上學,但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交錢上學的,那些在最低錄取線之下的學生,交再多的錢,也不會被錄取。

後來,隨著高中教育學位供給的增多,高中招生政策進行了調整,逐年下調擇校生的招生比例,到2017年,已經全部取消擇校生。也就是說,從2017年開始,高中學校招生只劃一個錄取分數線,不再有擇校生這種政策,分數線以下不得錄取一個學生,不管繳多少錢也不行。

但是,我們還會經常聽說,有些學校還在收錢錄取學生,這種情況確實有,但是,這跟以前的擇校生是完全不同的,這是一種違規的行為,而且,最關鍵的,現在的做法下,這些學生沒有高中學籍。

也許有人就奇怪了,沒有高中學籍,將來怎麼參加高考?學校自有辦法,那就是到高考報名時,將這部分考生作為社會考生報名,這些學生以社會考生身份參加高考。因為高中學籍管理很嚴格,學校是辦不到學籍的。當然,這些學校會明確告訴家長,家長也都是同意的。

如果題主那個地區現在還有這樣的政策,可以通過交錢進入高中就讀,還是交錢就讀吧,這是給你孩子一個機會和希望,如果你在筆者這裡,連這樣的機會都沒有了。


當代師說


關於教育收費的,除國家規定外,任何收費都是不合理的,這一點毋庸置疑。由於我們優質教育資源匱乏,擇校風愈演愈烈,最早,各地優質教育公開收擇校費,後來又進行了規範化,即"三限",即限人數,限分數,限錢數。但這種三限政策助長了擇校風,形成了教育不公的現象。

現在很多地區取消了三限政策,在中考中招中,只以分數為唯一錄取標準。但有些地區依然存在這種三限擇校政策。客觀而言,只要是選拔性考試,必然存在考生失誤的現象。三限政策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個缺憾,但是,交錢就能讀好中學具有很大的市場,所以導致這種擇校成風。

很多地方的優質高中,大面積招收這種繳費擇校生,形成了巨無霸式的高中,導致教學質量滑坡。 對於這種政策,當地是應該有明文規定,如果已經取消,還這麼明目張膽地收費,顯然是違規。應該有主管部門管理。如果沒有明文規定,家長拒絕交費,孩子可能會失去就讀這所學校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