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個男子在多個城市送外賣,每做一段時間就換個城市,稱比旅遊更能瞭解一個城市,對此你怎麼看呢?

看清看透這個世界


對於這個男子的行為,我感覺挺欽佩的。喜歡旅行,沒有多少錢的年輕人比較適合於這種方式,也能對自己增加一些歷練。給那些跟父母伸手要錢拿著去旅行的人要強的多。

個人感覺這種生活,可以去嘗試一下,但是不要太長時間,30歲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安定下來,好好做點事情,認真做一份工作了。

我自己從15歲到28歲之間去了十幾個城市,也是一邊打工,到處轉,這一段經歷對整個人生來說是一段寶貴的財富,吃了很多的苦,但也見了很多的世面,明白了很多的道理,現在的年輕人往往最缺乏的就是這種鍛鍊。

如果是我的孩子的話,我會鼓勵他去嘗試一下。可以試著去這麼樣生活個幾年時間,但是不要長期這種生活。最終還是需要安定下來的。








風箏和桐桐的房車生活


我曾經也是這樣,年輕的時候在山東做導遊,每到冬天就沒有什麼客人,我就自己出去旅遊。那時候可以買一張站臺票上火車,啥時候坐火車累了,就下去,找一份工作,瞭解這個城市。你們去旅遊,去的只是這個城市希望展示給你的地方,而看不見這個城市的深度。一個城市的深度,是需要時間來品味的。就這樣,我去了福建,廣東,江蘇,學會了閩南話,廣東話,還有了一大堆外地的朋友,這對以後的工作和業務發展都有了很大的幫助。以後就開始出國,繼續這樣的遊離。出去以後,我還是覺得,你需要到這個國家,去大學裡吃頓飯,去當地居住家參觀一下,去當地的市場走一下,去看個電影,這才是體驗這個國家的正確打開方式


遊離狀態europe


我剛想到這個創意怎麼就有人搶先了。對於餘錢不多又不想安分在一個地方固定死的人來說,邊賺邊走是比較合適的。接受不了窮遊。在家安分過日子沒錢還心慌呢,更何況在路上。

不同的是我們不送外賣,我家那位會刮塗料,我可以給他打下手。我們這邊村鎮自建房很多,刮塗料的師傅需求量很不少,我想全國應該都是這樣吧。可惜現在我們有家,有老有小,走不開,不然真想一個地方一個地方走過去。

每個城市可能風土相差不大,水泥森林,柏油馬路,但是路上會有風景啊。我們平時有事就喜歡開摩托在周圍縣市轉圈,去永州,跑廣西……207國道經常來回。南方去永州路段很有些不錯的景緻呢。夏天路邊有種植園,葡萄西瓜什麼的,有時還能碰到奇瓜異果。冬天有次碰到當地獵戶獵殺野豬擺路邊賣。

摩托車方便快捷,缺點是冬天會很冷。所以真到那一天必須得準備一輛帶封閉駕駛室能裝點設備的車,因為刮塗料得有工具,腳手架什麼的。最好車上可以吃住,那樣就解決大問題了。還可以沿途搞商品流通。曾經看過兩個大學生就是邊走邊賣旅遊用品。沿途的水果、特產都可以用來籌備經費。可是房車太貴,所以可能會考慮皮卡拉拖掛式廂車,真到那一天會考慮自制一個。






在路上農場遊


作為一種生活態度的話,我挺贊同這種活法,當然前提是無牽無掛。因為學習和工作我走過了大江南北,感覺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景和人文習俗,單純旅遊是不能感受到的。這種經歷也讓我對生活更加淡然,在每一個地方都呆的很自在,因為總能找到這個城市更好的地方。


食品安全小白


人生有一千種活法,看你喜歡哪一種了。

2002年,我到杭州旅遊,在當地報了一個散拼團遊西湖。

同團裡有一個不到20歲的小夥子,因為他見我拿了數碼相機,就委託我照兩張照片給他,於是認識了,一路上相伴聊天。

他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他說他要在30歲前走遍中國的主要城市。

我說你哪來的錢?

他說,我不需要很多的錢,只要攢了幾百塊錢,我就敢買張火車票到下一目的地,就去找飯店,當服務員,管吃管住。

在這個城市裡呆上三個月,有空我就去把這個城市逛遍。

當我覺得這個城市沒什麼可逛的,那我就到下一個城市。

我問他,你父母不管嗎?

他說,父母告訴我,如果累了就回來,家裡這個房子雖然破舊,但是永遠為你留著。

那一天行程結束,他給了我他父母的郵箱,然後揮手告別,去了網吧包夜。

因為他還沒有找到工作。

2002年,那時還沒有外賣這一行。

我想,送外賣比當飯店服務員更方便吧!

在工作中,就可以瞭解城市的每一個街道。

在工作中,也許會遇上自己想遇上的那個人。

在工作之餘,可以看朝霞與夕陽,

在工作之餘,可以靜看潮來潮去。

只不過,你要租房,要能洗澡,

你要會騎摩托車,還不介意黑黢黢。

你是註定要飄泊的那個人嗎?
沒有人能給你答案,
除了你自己。

1999年,我考進吉林省某地區的媒體,後來進了當地電視臺工作,當時是一個很讓人羨慕的崗位。

2003年,貸款買房結婚。

2004年舍掉事業編,來北京選擇做一個北漂,最初的工作只有1500塊錢,還不及我在老家電視臺的工資高,依然堅持著。

2014年,因為孩子沒有北京戶口,考慮孩子上學問題,又賣掉了北京的房子,選擇了大連。

2019年,一路走來。對於這20年的漂泊,和我自己的選擇,後悔過嗎?我不知道。

每一種生活,都是一份經歷,都是一份沉甸甸的回憶。如果你不想你的一生過的像一張白紙,無論用什麼方式,我還是建議你出來走走。


奧途世博


家族財富密碼評論員猛:

看到題主的題目之後第一種想法就是如果自己也能去過一段這樣的生活也未嘗不是一件快事,可是人到中年有家有孩子這種想法顯然是很奢侈的。現在的好多人每天被生活壓的喘不過氣,總是想著逃離自己所生活的城市,找一個沒人認識的地方生活,可是最後都還是選擇眼前的苟且,詩和遠方也只能想想而已。像題主所說的這個男子既能通過送外賣賺錢又能感受不同城市的人文氣息,這種生活其實是很多人所向往的,如果是一個沒有成家立業的年輕人我是選擇支持的。

筆者2011年大學畢業來到北京,從此就開啟了北漂的生活之路。一轉眼已經8年過去了,感覺這8年自己的心一直都是飄著的,整天搖擺不定。期間無數次的想過離開北京去其他城市生活,想過回老家,想過去武漢,想過去海南,甚至想過出國。不知道為什麼有的時候總覺得不管去哪個城市只要離開北京就好。現在回頭想一想可能是自己的想法很不成熟,自己的內心也不夠強大,總是想通過逃避來減輕自己心理的壓力。其實有些事情過去之後回過頭來想一想真的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有的時候就是自己給自己無形中畫了一個牢籠讓自己無法逃脫。

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一個人的心態太重要了,有時候確實應該靜下來仔細想一想人的一生中什麼是重要的,不要讓自己被現實擊垮。珍惜身邊的家人和朋友,珍惜眼前的一切。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希望你可以在你人生最巔峰的時候是笑著的,在人生最低估的時候也是笑著的。即使面對人生的大起大落也能以平常心去面對。


家族財富密碼


也許吧,外賣員,整天走街串巷的,真是比普通 遊客對各種小路啊更熟悉一些,但是,某些景點,還是應該在送外賣之餘去親自參觀參觀,因為遊客估計很少是在景點訂外賣吧,你即使送到景點,估計也沒有時間認真觀看。所以,對於景點,還是抽空認真看看吧!

在我看來,如果想真的瞭解一個城市,應該是年輕 時,在求學時候,在某個城市呆上一年或一兩個月,才是最瞭解的。

像我上學的時候,在高中,我就在一個城市裡住校三年。

這可是整整三年啊!

在那段時間裡,我們一到週末,就到處晃悠,把那個城市裡的,每一棵樹都撫摸過了。感覺特別熟悉和親切 。

後來上大學時的城市,更是熟悉得不得了。所有的大街小巷,所有的小吃店,都太熟悉了。以致於以後 說起來,哪個地方,就會相應地對應著哪個小吃。

我感覺,上學時的瞭解更深入吧!所以年輕 時,就應該到處去走走啊!


Longsuixinyuan


他說得對

我們現今所謂的旅遊

類似保安挎著電棍去巡視並打卡

在朋友圈發個照片

證明我去過那個地方

其實那不叫旅遊

那叫送信的

只不過我們幹了郵差的活

手裡沒拿著信件而已

真正的旅遊

是用一段時間深入當地的生活

風土民情

黎言蒙語

……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那叫旅遊

我們今天是去打卡而已!

軒轅凌霄


軒轅凌霄


我曾今給我朋友說,到一個地方去旅遊,不一定就是要到每個景區去打卡,去排隊拍照,購物這樣既浪費精力又浪費錢,身心疲憊,想要真的去了解和認識這個城市一定要到它的小巷或者角落,人民生活的場景裡面去捕捉去體驗,去感受當地人的生活狀態,精神面貌,我覺得這樣的旅遊更舒服更有意義!

所以說在當地送外賣就更能瞭解這個城市的脾氣性格,明天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可能你每到一個城市飯菜的特色都各有差異,這樣貼地氣的去認識去了解到的一個城市才更加真實!更加迷人!


A黃小魚A


我覺得這取決於這個男子的目的。

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

如果他送外賣的目的只是為了賺錢,哪怕他跑遍城市的每個角落,熟悉城市的每一個人,他對這個城市的瞭解也只是九牛一毛,因為他關心的點是如何多掙點錢,而不會停下來好好欣賞,更不會像遊客一樣帶有目的性的去了解一個城市。

正如我們上班,如果我們不花時間去了解公司的歷史與文化,即使我們每天在公司,走遍公司的每個角落,我們所看到的也只是公司的表面,瞭解公司也無從說起。



第二種情況:

如果這個男子的目的在於旅遊,送外賣只是為了賺取旅遊的費用,那他確實比旅遊更能瞭解一個城市。

我們去一個城市旅遊,大部分還是去一些有代表性的景點,不可能走遍城市的大街小巷,也不可能跟城市不同階層的人打交道,因此遊客對城市風土人情的瞭解還是有限的。

相反喜歡旅遊的外賣小哥就不一樣,他能走遍城市的每個角落,能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他所看到的和所接觸到的,都是我們普通遊客都無法企及的。他甚至可以說比當地人更瞭解他們所在的城市。



旅遊無關職業、無關階層,只要有一顆熱愛旅遊的心, 並用心發現沿途的風景,那他的世界遠比我們想象中的要豐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