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的功能有哪些?

偽裝-嘴角輕蔑的傷


免疫球蛋白是一組具有抗體活性的球蛋白,存在於血清、體液、外分泌液和一些細胞膜上,一般常縮寫為Ig,通常可以分為五類,即IgA、IgG、IgM、IgD、IgE。


免疫球蛋白測定的目的在於瞭解機體的免疫功能,瞭解人體對各種病毒、細菌的抵抗力、機體對各種抗原入侵的識別能力。臨床上常用的是測定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三項。


免疫球蛋白多克隆性升高常見於:各種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肝癌、淋巴瘤、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關節炎等。單克隆性增高:多發性骨髓瘤可見IgG、IgA、IgD、IgE升高;IgM的單克隆增高又稱為"巨球蛋白血癥"。過敏性疾病和寄生蟲病常見IgE升高。


免疫球蛋白減低:常見於先天性和獲得性免疫缺陷病如原發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丙球蛋白缺乏症、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腎病綜合徵、大面積燒傷燙傷患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


醫聊健康


免疫球蛋白含有廣譜抗病毒、細菌或其他病原體的 IgG 抗體,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調節的雙重治療作用。經靜脈輸注後,能迅速提高受者血液中的 IgG 水平,增強機體的抗感染能力和免疫調節功能。臨床上主要用於:

1、原發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如 X 聯鎖低免疫球蛋白血癥;

2、 繼發性免疫球蛋白缺陷病 (如重症感染、新生兒膿毒症和艾滋病等);

3、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川崎病。

4、其他用途:如複發性流產、重症系統性紅斑狼瘡、狼瘡性腎炎、重症肌無力、格林巴利綜合徵、嬰幼兒毛細支氣管炎、多肌炎/皮肌炎、淋巴瘤、系統性血管炎、藥疹等。

不良反應:在輸注期間,患者可出現背痛,頭痛,胸痛,畏寒、發熱、焦慮,部分患者可出現胸悶、心悸、噁心、嘔吐、腹瀉、過敏反應等,這些不良反應大多輕微且常發生在輸液開始一小時內,可能與輸注速度過快或個體差異有關。

免疫球蛋白是否可以用於反覆呼吸道感染的預防呢?

免疫球蛋白是一種被動免疫療法,它是把免疫球蛋白內含有的大量抗體輸給受者,使之從低或無免疫狀態很快達到暫時免疫保護狀態。但是免疫球蛋白一般2周就被排洩,之後體內丙種球蛋白的含量又恢復到原來水平。目前對於反覆呼吸道感染的預防的研究僅限於少數病例的,缺乏大樣本的雙盲對照研究結果,是否有效有待證實。

免疫球蛋白是否可以長期、反覆使用呢?

反覆注射免疫球蛋白,人體產生一種對抗免疫球蛋白的抗體,一旦再注射免疫球蛋白,就會被抗體中和,不能發揮其抗病作用。另外,人體自身能夠合成免疫球蛋白,如經常使用,就會抑制自身抗體的產生,從而降低機體的抗病能力。因此,免疫球蛋白不宜長期、反覆使用。

免疫球蛋白疾病預防的適應症?

免疫球蛋白主要用於預防麻疹、甲肝、流行性腮腺炎等。

免疫球蛋白可以提高免疫力,在治療中起只是起輔助作用。如果在人體自身的免疫力足以抵禦抗原侵襲時,外界注射的抗體反而可能會降低人體免疫系統的應答能力。因此,免疫球蛋白不宜用於腫瘤的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