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重塑自我,建立自己的三觀?

小白姑娘



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有感觸,然而怎樣擺脫卻很少有一個準確答案。


我覺得想要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①首先,需要真正意識到,童年是一生的映射,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成年後的價值觀,在童年時的痛苦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將痛苦放大,我們需要做的是用現在成人的眼光再去審視當時的痛苦,真正與過去的自己和解。


②其實,就是建立自信,我一直相信自信樂觀是非常好的治癒方法,心態積極陽光,會吹散很多陰霾。


③再次,多認識一些人,多看些風景,多為自己而活,多去感受生活中溫暖你的瞬間,相信你往後的日子可以擺脫之前的不快樂。


最後,祝你天天開心。


我是國境之南,感謝你來過。歡迎點贊、關注、轉發。


國境之南56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這個問題,我的原生態家庭很不幸福,父母常年感情不和,天天吵吵鬧鬧額的,加之我父母有家庭暴力傾向,每次看到我父母打罵我母親時只能可憐鬼巴巴在躲在角落裡發抖痛哭,因為年紀太小又幫不了自己的母親,她無助的眼神和痛哭聲,我一輩子都忘不了,可想而知我們的生活有多不幸,從小我就發誓一定要努力讀書,希望有朝一日我能走出原生態的家庭。

我算是幸運的,一個遠方親戚知道我家的情況後,也許是因為可憐我和我妹妹,他們家幫助了我和我妹妹,讓我們從原生態家庭走了出來,重新開始了新的生活,他們借錢給我們去學東西,平時也經常開導我們,後面還幫我們找了工作,讓我們徹底擺脫了原生態家庭給我們帶來的傷害,可是,因為一直都有心理陰影,我常常會做噩夢,總是會夢到我父親家暴我母親的場景,有時候會在夢裡哭醒,即使我參加了工作,有了穩定的收入後,我都不敢去談戀愛,身邊也不缺追求者,只是害怕自己會遇人不淑,擔心自己遇到的人也像父親那樣會家暴,我害怕失去,害怕被拋棄。

為了釋懷自己,我一有空就出去旅遊,接觸一些新的事物,學做手工,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多年以後,也許是因為年齡原因,也許是因為遇到的人和事都多了的原因,我的心態變了很多,我不再像以前那樣悲觀,也敢於面對得失,最重要的是我遇到了我的先生,他知道我家的情況後,給了我很大的鼓勵,用他的包容和遷就慢慢的感化我,讓我有勇氣從困惑中走了出來,後面我們倆組建了家庭,有了可愛的家庭,而這一切跟離不開他對我的愛和付出,所以說,女人,嫁對人很重要,可以幸福一生,嫁錯人的話,將是痛苦一生。


黃小乖的乖


看到這個問題很酸爽!談談個人感受吧!

電視劇《都挺好》蘇明玉,大約代表了70年代出生的多數女孩子了,只不過大家都沒有那麼成功而已!

其實若是硬揪著原生家庭不放,大約只能永遠在這個漩渦中打轉,無法自拔!


70年代出生,大多數家庭都是剛剛解決了溫飽,而且在中國五千年的傳統的薰陶下,或多或少都有些重男輕女的思想,我同學,兄妹倆,上面有個哥哥,從小就因為母親的偏心特別較真,倒是老顯得牙尖嘴利,而他哥呢,基本不爭,也不用爭,反而顯得忠厚老實了!

因為心裡有怨,老是不自覺地會把父母特別是母親無意中說過的一句話,做過的一件事(特別是事涉她們兄妹倆人的),掰開了揉碎了,反覆揣摩,最後終於印證了母親的偏心!

如此這般,過了很多年,結婚生子,中間與母親的各種口角,矛盾不斷,心裡充滿了各種怨氣,始終無法和解,其實最痛苦的是她自己,畢竟,父母是這個世界上跟自己最親近的人啊!好幾次同學聚會,回憶起來,都要大哭一場!

直到她三年前,脫離體制,自主創業,從一開始的諸多不順,蹉跎曲折,到柳暗花明,廣結人脈,行業內成功站穩腳跟。再次見到我,聊起給她父母在她所住的同一小區購買了一套房子,待以後老了,接過來方便就近照顧。而且坦言,過去眼界太低,吃苦太少,格局太小,出來混才知道父母那點兒小偏心根本不是事兒,反正和母親合不來,只能住一個小區,不能住在一個屋簷下,還笑道:不知道誰先被誰氣死!

經歷過風雨,見到過彩虹,誰還對下雨前那道閃電耿耿於懷呢?

所以說,想最大可能地降低原生家庭的影響,光是念經一樣複述幾句“放下”是沒有用的,而是要在廣闊天地中歷練出一顆強大的內心,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原生家庭的所有不愉快,讓它一笑而過!


你說誰也不是誰的誰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

特別是體現在親密關係中。

有時候你對另一半的要求、期待或相處模式,很多都像你跟你父母相處的模式。

你的需求投射到伴侶身上,期待他像年輕的時候父母沒法做到的那樣去滿足你,所以衝突和矛盾總是不停的。

如何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呢?首先你要認清自己。

心理學有一種療愈方法叫戴尼提印痕清理辦法,他能幫助你將過往的一些不好的印痕清理掉,釋放出生命的能量,讓你能夠很輕鬆很舒服的去過以後的生活,您可以嘗試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jf我很愛很愛你


在心理學中,療愈有三千碎片,每一個碎片,都代表著某一個我們需要療愈的情緒情感。原生家庭,是擺脫不了的,我們能做的,只是儘量不要讓原生家庭的環境來干擾影響自己。假如影響已經產生了,我們可以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以及勇敢地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