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招聘廣告,而我想講一個人的故事

這位朋友,是一位創業者,一家做管理諮詢和知識付費公司的老闆。


其實她創業已經很久了,即便在疫情影響之下,依然業務穩定,而且蒸蒸日上。在今年2月18日的微信朋友圈,她發佈的內容是:“年後開工兩週,截止上週末(2/15),我們提前,超額,漂亮地完成了第一季度指標,150%。”讓人在朋友圈頻頻轉發或者感嘆“裁員”,”降薪”,”中年危機”這樣的陰冷中,感覺到一些希望和溫暖。我有2個微信號,加了6000多好友,這麼多朋友圈信息看也看不完。除了隨機性看一些,還有就是特地看一些我認為高能或者最近想念的朋友。她是我心目中的高能人士。


最近她告訴我,想招一個專職的銷售。

招聘麼,這正是我擅長的,接。

大型公司看文化,中型公司看制度,小型公司看老闆。

站在候選人角度,如果要加入一家小公司,他們肯定想知道,這個老闆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那就講幾個我知道的故事吧,你們可以自己去判斷總結。


01,因為認識了她,我又認識了其他跟她一樣優秀的人


和她認識之前,我們是雙方加過微信後就沒有說過話的微信好友。在另一個朋友的知識星球上,她看到了我寫的一段發言,然後我們想取得進一步聯繫,給了我們好好認識下的理由。

和她認識之後,我開始關注她的朋友圈。

她的朋友圈發佈內容,有轉發的公眾號文章,比較多是職場類的,也夾著一點輕鬆愉快生活類的;還有當文案撰寫的信息,可能是新策劃的產品和活動,可能是工作的過程,結果和心得,可能是好物推薦,優秀朋友打call,夾一點親子教育的紀錄和感悟。搭配的照片很有質感,視覺效果舒適。

不論是轉發別人的還是轉發自己的公眾號文章,她都會寫很有思考性的引導語,提煉自己的感悟,告知推薦的理由。

通過她的朋友圈展示和推薦,我認識了《世事如書,我只愛你這一句》作者,民國史研究者“特立獨行的豬先生”,愛回家俱樂部創始人,婚姻諮詢師“李雋楠”他們,都是能幹有趣還善良的人。

我很喜歡在她的朋友圈看人物訪談或者朋友推薦,她背書過的朋友,像是打過認證標籤,可以放心求聯繫。


02,謝謝你們的幫助,這是給你們的禮物


她在去年年底籌備和召集了一場論壇活動,幾百名現場觀眾的規模,配合她完成這場活動的有近10個志願者朋友。

設計產品,討論定位,撰寫文案,設計海報,推廣傳播,嘉賓對接,場地探查,物料準備,現場佈置,當日接待,為了論壇呈現需要分階段實施的中間過程,被一群人利用自己週末和業餘的時間參與著。

活動落地完成的當晚,她請嘉賓吃飯,也請了志願者。

吃飯的時候她一再表達了對嘉賓和志願者的感謝,謝謝大家的參與和貢獻。還準備了人人有份的現場禮物。

我也是其中一位志願者,收到了一根賀歲銀條,一塊紀念牌,還有她的親筆感謝卡。


03,你有什麼人生計劃,今年做行不行


作為她的課程學員,因為互動比較多,有幸有機會受到她當面的輔導。


最近的一次當面輔導,是她幫我梳理下自己的目標和計劃。我是一個思維很散的人,缺少按部就班的邏輯和條理。我對她說,我一直夢想能出一本書。這話我也曾對別的朋友說過,也就說了。但是她不一樣,她接上我的話,為什麼不是今年?想寫什麼樣的,需要什麼樣的準備?

她接收到了我的願望,沒有嘲笑,沒有無視。

又過了一些時間,有次我們通電話,她告訴我,如果要完成我的寫作計劃,需要鏈接很多人,她可以幫我推薦。

我的公眾號迄今只有1000多粉絲,文章閱讀量一般也就100-200多,最近有進步才有些500+閱讀量。我從沒有寫過書,在公司級別也低,幾乎一直都是一線幹活的。我自己只是經常這樣想,缺乏自信和勇氣,害怕落空的失落和難堪,也就想想而已。而她聽到我自己說出口的願望,就一直推動著我去實現。她所做的,比鼓勵還要再多一點。


04,學習實踐新技能,18天收入50萬


她是老闆,是管理諮詢師,培訓師,高管教練,她認為會寫文案是現在優秀的職場人士應該具備的技能。

在2月份開始的時候,她招募會員,組建社群,實踐練習“0基礎3周寫出帶貨文案,高效提升職業收入”。入群費用100元,拉入成員100人。

18天后覆盤項目,她自己因為文案,新增收入50萬。

群成員有人期間增收2萬5。

除了寫覆盤文章,她還做了在線直播覆盤。

就是今晚,你看了沒有?


如果你也想和故事裡的主人公認識,這次就有機會了。

如果,你做過銷售,業績不錯,是團隊前20%,自信,創新,有耐性,喜歡這種知識付費類產品,歡迎你聯繫我。

對,聯繫我以後,我再給你介紹她。


她是雲梯商學院創始人虞瑩老師,江湖人稱E姐。


這是招聘廣告,而我想講一個人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