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劍的殺傷力遠不及大刀,為什麼武俠劇裡大俠用的全是劍?

狂人日記xdh


先來糾正一個觀點,“劍的殺傷力遠不及刀”,誰說的?同等硬度、厚度和鋒利度的劍和刀相比,肯定是劍的殺傷力更大,使用起來變化技巧也更多。

可是為什麼好多人覺得劍比較柔弱,而刀比較剛猛呢?這種觀念的形成有它特殊的歷史原因。



作為武器來說,劍的流行,要早於刀。從商周時期到春秋戰國,一直流行的是青銅劍。為什麼不是青銅刀呢?因為青銅(銅錫合金)硬度和韌性不如鋼鐵,側面刃的切割能力有限,所以青銅武器主要的攻擊方式是刺。至於劈、劃,只是作為輔助動作,殺傷力有限。另外,青銅武器很脆,劈砍的力道大了,就容易折斷。青銅劍的長度其實很短,早期的青銅劍其實就是匕首。隨著冶煉技術的發展,長度才不斷增加。即使這樣,直到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劍的長度一般也只有50釐米左右。



在春秋戰國,青銅劍是隻有貴族和指揮官才能擁有的奢侈品。軍隊普遍配備的,是造價低廉的槍矛。所以劍就成為了貴族的標籤。

漢代以後,冶煉技術提高,鐵器得到大範圍應用。部隊開始裝備刀劍。其實漢代的刀和劍是沒有多大區別的。漢代的刀也是直型的 比如環首刀。刀的出現,完全是出於經濟的考慮。單面開刃,造價低,維護成本低,更加耐用。刀和劍沒有其他本質的區別。在歐洲,甚至刀和劍就是同一個詞,都沒有用單面開刃和雙面開刃來作為區分。



最後解釋一下為什麼小說裡俠客用劍的比較多。因為直到今天,我們中國的文化禮儀,源頭是哪裡?是春秋戰國。或者說,中國文化禮儀甚至社會倫理觀念的形成,是從商州到春秋的那段時間。在那段時間裡,劍被貼上了貴族的標籤。所以在小說家甚至我們這些網民的眼裡,劍被賦予了更多文化和道德的意義。僅此而已。

我是刀匠張勇,歡迎留言評論。喜歡請點個關注,聯繫我請發私信!


匠人工坊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早在漢代開始,劍在民間就已經被逐步淘汰了。

劍本來是大兵團作戰時期的一種武器,戰國時期大量使用。

當時並不是沒有刀,而是劍的殺人效率更高。

大家經常看《古惑仔》電影就知道,用刀砍死一個人並不容易,相反用匕首刺卻很容易將人殺死。

劍刺死一個人比較容易,而是使用的力量較小,符合大兵團作戰的特點。


相反,那個年代的刀只能砍,不能刺,殺人效率低下,當然不被軍隊使用。

而民間也是一樣,大家多攜帶便於殺死敵人的劍而不是刀。

然而,到了漢朝開始,刀有很大的變化,逐步兼容了劍的特點,可以劈砍也可以刺。

而且,製造一把劍難度比較高,需要兩邊開刃,對於劍身的強度和韌性都有很高的要求。

相反,打造一把刀就簡單的多,畢竟刀一面是刀背,容易造也比較結實。


劍如果質量不好,一次打擊就會變形導致無法使用。

刀因為刀背很厚,可靠性好得多,非常耐用,而且造價低廉。

劍不是什麼鐵匠都能造的,刀的製作則很簡單,農村鐵匠也可以打造。

另外,劍就是殺人用的,其他基本沒有什麼實際作用。

刀的作用則比較大,可以勉強充當柴刀等工具使用,防身作用是其次的。

所以,漢朝以後民間基本都用刀,劍主要是儀仗用處或者李白一樣裝叉用。



就軍事作戰來說,刀也成為主流,因為刀具備了劍的特點,又沒有劍的缺點。

其實,真正的軍事作戰中,一半靠遠程武器弓弩之內,剩下的大部分靠長兵器比如長矛、長槍之內,刀劍之流只是輔助武器。

日本武士在戰國時期作戰,其實主要也是用長矛,而不是用武士刀。誰都知道一寸長一寸強的道理。


薩沙


因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刀劍的認識不同,劍走輕靈中國人的劍往上追述,不管是尺寸超長的秦劍,還是到了中國王朝最後起的清代劍的制式都沒太大變化,中間一條線兩邊對稱是中國劍的特點而且無一例外,所以,古人視之為中庸平和之道,而刀的確在武學功能上遠勝於劍,但大刀凸顯的是削伐之道不是我們傳統文化所推崇的,所以,在文學作品當中的表現以及地位就相對低一些,但其實,對於中國古代兵器的使用以及威力上來說,不管是中國還是西方國家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有刃的兵器永遠無法和鈍兵器相媲美,這點是很多國人並不瞭解的,我們今天看很多國外的兵器博物館會發現,在西方全身包裹的板甲騎士時代,刀劍長矛對於板甲的破壞遠不及一種鈍兵器對戰士的傷害更大,那就是“葉錘”同樣的兵器,刀劍砍在頭盔上最多就是一個口子,但不致命,如果是葉錘一下拍在頭盔上基本上腦袋也漏了,但這樣的兵器通常都是由一個身材魁梧的壯漢所使用的,普通人操控他很困難,所以,在我們的武俠文學作品當中,那樣白衣如雪飄逸如風的大俠形象顯然是不太相符的,自然而然也就會被嫌棄,所以,文學作品更多隻是對現實的一種美化帶著一絲浪漫主義情懷在裡面,而真正的現實世界和文學作品還是有一定距離的……




沉香醉88


論殺傷力,刀的確是強於劍,所以古代戰爭中多有刀斧手,卻沒有劍兵。當然這只是我國古代情況,而西方則是以重劍,大劍為兵器,殺傷力比之我國的大刀威力卻是更甚,這也是因為重劍大劍都是重兵器,而這類重兵器最適合戰陣衝殺,不需要太多技巧,只需要一往無前就行。

刀的造型適合劈砍,這不需要多少技巧,只要有把力氣就能耍刀,刀易學而難精,卻是最適合士兵使用。

以上便是為什麼,大刀和重劍大劍一類兵器能有生存在戰場上的原因。我國古代的劍卻與三者不同,三尺青峰,在重量上明顯就吃虧了,所以長劍是不能和大刀重劍大劍等重兵器對拼,唯一可以利用的就是長劍的輕巧。

“巧用劍,狅用刀”長劍走的路線是技巧型,這在戰場上不適合集團衝鋒,反而是古代武將單挑會常常見到武將們佩戴長劍,這也是因為單挑時候,力量固然重要,但是光有力量也不行,必須輔助於技巧。

所謂,練劍十年,練刀三天就是這個道理。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古代大俠們都用劍比較多呢?

大家可以想一想,江湖大俠大多都是獨行,或是幾人一起行走江湖,人數這麼少的情況下,用刀好,還是用劍好?

這個答案明顯是一目瞭然,連戰陣武將單挑都會佩劍,足以說明,劍適合人數少的時候戰鬥,因為這時候,技巧明顯比力氣有用一些。

還有,古代俠客雖然都是武人,但是個個都以君子自居,這也是為什麼他們都選擇劍的原因。因為君子六藝中便有劍,君子用劍。

最後一點,我想大家都想到了,那就是使劍比用刀,更加瀟灑飄逸,適合耍帥裝逼。


小小二哥


武俠小說裡,小小一把劍,有了內力的加持,可以毀天滅地,威力堪比地毯式轟炸

而大刀一看就是靠蠻力吃飯,不登大雅之堂

行走江湖,抗一把大刀,那不跟水滸傳的那些流寇一樣了?形象不行,不英俊瀟灑,怎麼滿足星斗市民一廂情願的想法?



芝罘稻


新派武俠小說,金庸和古龍無疑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金庸的小說中,醫卜星象皆可融入武功之道;古龍的小說中,講求的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像孔雀翎、暴雨梨花釘,幾乎就是現代科技的雛形。

金庸小說情節如長江大河,層層鋪敘,一浪勝過一浪;古龍小說情節則如霧中奇峰,詭異難測,若隱若現之間崢嶸盡顯。

金庸是劍,雍容而不失典雅,中正平和,堂堂正正,有王者之相,體現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厚重,古龍如刀,偏執而又隱含霸氣,招招走偏鋒,是黑道梟雄,展示的是偵探小說的奇詭。

金庸是黃藥師,天文地理無不涉及,陰陽五行皆可為武學之淵源;古龍是阿飛,終日混跡於虎豹狼群之中,武功招式盡是自性命相搏間千錘百煉而來。

金庸是禪宗,講究頓悟,令狐沖一夜間通獨孤九劍,楊過於刻骨相思之際創黯然銷魂掌,皆是此理;古龍是密宗,注重苦修,傅紅雪每日練拔刀千遍,李尋歡終日刻木自苦,但一旦功成,出手一招,天地失色。 

金庸講武如紋枰論道,高段低段之間,差距昭然,高手相爭,勝負皆在千招之外;古龍講武則如火槍手對決,無論高手低手之間,對戰之時,所爭者只在一息之間。 

金庸的比武,是論劍,講求點到即止;古龍的比武,是決命,一招出手,只有生死。 

金庸喜劍,殺盡仇寇,難求一敗的,是劍;古龍好刀,出手一招,例不虛發的,是刀。 

當然,金庸也講劍,古龍也用刀。但即使有了號令天下的屠龍刀,後面卻還有誰與爭鋒的倚天劍;西門吹雪手中握的是劍,可他人卻是刀——偏激的刀。 

事實上武道本雲:刀求厚重,劍尚輕靈。可兩位大師卻偏偏反其道而行,於是便有了三寸六分的小李飛刀和無堅不摧的玄鐵重劍,由是可見,能自成一徑者,便可稱宗師了。



夢話古今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並不複雜的,兵器對於人來說主要是適合,一把合適的武器對於戰場士兵來說,就是最好的保命符。

刀槍劍棒,論資排輩來說,刀與槍的名頭會更響亮,用的也非常多。

刀主要是殺傷力更大,對於力量型選手更加合適,這點是非常關鍵的事情,殺傷力在戰場是決定性的作用,一刀砍下去人馬俱碎,這種血腥的畫面,一下子就能鎮住很多敵人!

槍的用處就比較容易解釋,一寸長一寸強,這個道理誰都明白,作為一個用槍高手來說,只要練好一把長槍,一般三兩個人是很難被人近身的,不能被近身攻擊安全就更高,所以戰場上用的最多的,常見武器應該是槍而非劍。

這點在軍事大戰中就很明顯,一般衝在最前面的士兵都是長槍手,因為他們可以把來犯的敵人,格擋在一定範圍之外。

至於,我們我們今天說的劍,為什麼用的人非常多,我想劍本身最大的好處就是攜帶方便,而且製造款式比任何武器都優雅美觀,使用起來能擋能砍能刺,綜合實力算是非常均勻的一種武器,這種武器只要是個人都能用,隨手拿起來就能造成傷害,重又量非常輕便。

經過我上面的闡述,對於劍為什麼很多人用,而且是隨處可見別人攜帶,大家應該都懂得。

劍的的幾個要點就是:重量輕,上手度高,攜帶方便,這就是它能夠受人喜愛的原因。



饒北小道


其實這個原因超級簡單,就是劍在古代不屬於國家管控的管制刀具,而刀則是被嚴令禁止出現的武器。

中國的刀劍出現都很早,刀一開始作為工具被人類使用,後來還揹負著武器的重任。而劍從一出生就成了殺人利器,可以說,到好歹還能再日常生活中當工具使,可是劍卻只能作為武器了。這樣看來,禁刀不禁劍似乎很不合理。


在青銅時代,刀屬於匕首級別的長度,其殺傷力自然是趕不上威力強大的劍。但是由於生產力的約束,以及劍的製作成本太高,所以青銅劍這種武器是不能被用於普通士兵的,只有貴族級別的武士和將官,才有資格使用劍(也是他們用得起)。因此從西周開始,劍不僅僅作為武器被使用,還成為了一種身份的象徵。即使是到了秦漢時期,生產力水平得到了提高,劍依舊不能在軍中普及。


漢代之後,中國的金屬冶煉技術得到飛昇,西漢的鍛鋼法使得鐵器可以被大量裝備于軍中。同時匈奴的入侵促使著中國騎兵裝備的進化,借鑑於遊牧民族的單刃直刀很快就進入了中原武器研發者們的法眼,直刀相比於劍,成本低,也能穿刺,而且韌性更好,因此很快就成了漢軍中的制式裝備。也是從這之後,刀就成了中國古代軍人永遠脫不開的趁手夥伴。

秦漢之際,劍的形制也有改觀,為了增強韌性,劍鋒變得更加厚重,同時劍身變窄,長度變長,更適於雙手揮動。這種改觀為以後中國的劍的形制定下了基調,但是其造價依舊高昂,只能是富貴人家裝備。也正是因為太貴不能普及,劍對於社會治安起不了多大風浪,再加上劍的使用方法複雜,很難學好。相比之下,刀就要可怕的多了。因此古代政府都是嚴格禁刀,除了個別的工具用刀可以登記使用外,非法持刀,就是犯罪。這也是為什麼宋代的農民起義軍所用的朴刀,多是工具刀和木棍困紮在一起,也是實世所迫。



至於俠客為什麼多用劍,這就反應了一種文化寄託。俠客多少仗義、除暴安良的形象,代表著正義,而劍意味著尊貴、正朔、嚴肅,就多少和俠客能沾上邊。再者古代確實有很多俠客用劍,比如唐代的李白,那就是仗劍走天涯,好不快活的生活態度。


火器工坊


我認為,從殺傷力上看,刀容易利用自身的力量揮舞給人造成傷害。

而劍容易利用個人的力量突刺,力量上比刀更容易傷害對方。

再說,劍兩面都是刃,刀一面,更有利於傷害人。

更重要的是,劍一般都直直的,象徵著君子寧折不彎的性格,古代的劍客一度被人們所崇敬。

大家覺得呢?



悅享新社會


不要說大俠,我要在古代也佩劍。

刀的運用方式主要是削砍,需要從左至右或者從上至下揮舞,優點是攻擊範圍大、力量大,缺點是動作幅度大,動作意圖很容易暴露,同時也較容易格擋。適合在戰場混戰時使用。

劍的主要運用方式是刺和削,優點是速度快、很難格擋、動作隱蔽。缺點攻擊範圍小、力量沒有刀大。適合單挑使用。

劍和槍一樣,以刺為主要攻擊方式,刺的速度快,而且很難格擋,只能躲閃。所以歷史上的武將單挑高手大多都是使槍的,但槍和劍的使用門檻比刀高,一般人更容易練好刀,而要練好槍不易。

刀可以砍一大片,槍只能挑一條線。所以戰場上的士兵除了特殊兵種大多都是裝備刀,有利於混戰。

但平時上街嘛,還是佩劍好,主要是對手單一,在對手是刀的情況下,明顯劍要更快,更難防。而且對手的刀一揮出來,也比較容易格擋。

那些將軍上陣殺敵用大刀,但腰裡別的大多還是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