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漢和帝劉肇是一個怎樣的皇帝?

勇敢堅強ygjq


▲漢和帝劉肇劇照

漢和帝劉肇登基時年僅十歲,按照現在的說法,應該是一個心智還未發育完全、對朝政權謀毫無經驗的孩子。然而正是這樣一個懵懂無知的少年,在短短四年內就剿除了勢力龐大的竇氏外戚,親政後更是親手開創了一代盛世。劉肇本是漢章帝劉炟第四子,其生母為梁貴人,然而誕下劉肇沒多久便因竇皇后和蔡倫的聯合誣陷憂鬱而死。於是,沒有生育皇子的竇皇后順理成章地因此得到了對劉肇的撫養權。

▲東漢時期太后劇照

劉肇四歲時,竇皇后又故技重施,設計誣陷太子劉慶,漢章帝一怒之下將劉慶廢黜為清河王,並改立劉肇為儲君。章帝晚年時,以竇皇后為首的外戚勢力在東漢朝堂根深蒂固,沒有竇氏發話,一些朝政甚至無法實行,但漢章帝畢竟已身患重症,無力剿除外戚,只能放縱其危害朝堂。章帝病逝後,年僅十歲的劉肇登基,養母竇皇后晉升為太后,同時以皇帝年幼為名臨朝攝政。在此期間,大量竇氏族人被許以要職,竇太后一時間也頗有高後呂雉之風。

▲漢匈戰爭繪畫

至於竇太后的兄長,則是大破匈奴的一代名將竇憲,受封武陽侯、食邑兩萬戶。說起竇憲,還有個“燕然勒石”的典故——竇憲領兵征伐匈奴期間,一路獲勝,遂效仿西漢冠軍侯霍去病故事,在匈奴聖地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刻石記功。說起來,當年竇憲之所以遠征匈奴,其實只是為了戴罪立功,誰知最後真的大敗匈奴單于,班師回朝後威望逐漸增高,再加上又獲得竇太后的支持,越發驕橫膨脹,有些不將年幼的漢和帝放在眼裡。

▲東漢時期宦官劇照

此時劉肇已年歲漸長,並非當初那個什麼都不懂的孩子,他明白如果任由竇氏這麼專權跋扈下去,不但自己會喪失皇帝威嚴,甚至還會有性命之憂。眼見朝廷百官大多屈服於竇氏權勢,不肯仗義執言,劉肇只能選擇靜靜隱忍。在此期間,漢和帝悄悄聯繫宮中不願與竇氏勾結的中常侍鄭眾等人,在這些宦官的幫助下,漢和帝利用竇氏集團內部矛盾,於宮中成功設下埋伏,將其骨幹全數抓獲,並命人收回竇憲軍印。因竇太后的緣故,劉肇不忍處死一眾竇氏外戚,下詔將他們放回各地的封地,最後竇氏外戚紛紛選擇自盡。至此,漢和帝終於將權力盡數收歸中央,而做完這一切時,他年僅十四歲,距離登基不過短短四年。

▲班超飲馬雕像

剿除竇氏後,劉肇正式親政。由於之前的隱忍,他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每逢重要朝政一定事必躬親,統治期間唯才是舉,不僅多次下詔各地官員寬待百姓、減免賦稅,還建立倉庫以便在饑荒之年救濟災民。在匈奴西遷後,漢和帝又派遣班超重新疏通西域,恢復貿易。在劉肇的統治之下,東漢王朝國力鼎盛、府庫充盈,百姓安居樂業,是當之無愧的盛世。可惜的是,這位英明皇帝只活了27歲就因病逝世,後世史家將其在位的十七年稱為“永元之隆”。在漢和帝死後,東漢王朝日益衰落,再也不復昔日雄風。

參考文獻:

《後漢書·卷二十三》《後漢書·帝紀第四》


趣觀歷史


漢和帝劉肇是一個被嚴重忽視與低估的東漢皇帝,如果不是死得早,他的事業勢必非常輝煌。十四歲發動政變,一舉奪回皇帝大權,這一少年英雄壯舉,在歷史上絕無僅有。

公元88年,漢章帝去世,年僅十歲的劉肇繼位,是為漢和帝。皇帝年幼,竇太后臨朝稱制,以竇憲為首的外戚集團把持朝政。竇太后非但不是劉肇的親孃,而且是害死他親孃梁貴人的元兇。此時的劉肇,不過是尊木偶皇帝罷了,漢室江山與其說是劉姓,不如說已改為竇姓。

當時,外戚竇憲的權力如日中天,內有太后撐腰,外有爪牙為羽翼,自以為可高枕無憂矣。然而,一起突來其來的政變,把竇氏推進萬劫不復的深淵。發動政變的不是別人,正是被視為木偶的漢和帝。

十四歲的劉肇,當了四年的木偶皇帝。小皇帝表面上無所事事,心裡卻燃燒著復仇的烈火。他暗中用一雙慧眼觀察判斷,朝中之臣誰是可以信賴的人。種種跡象表明竇氏集團正在策劃一個天大的陰謀,在他們眼中,劉肇雖是個木偶,可終究有一天會長大,到時就得還政於皇帝。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殺了劉肇,再立一個更小的皇帝,江山就一直掌控在竇氏手中。

誰都沒想到,劉肇非但不是傻瓜,反倒是個絕頂聰明的少年。他能接近的人,只有內宮宦官。在眾宦官中,有一個人十分機靈,有心計,此人名叫鄭眾。更難得的是,鄭眾是少數不願屈服於竇氏的宦官。一個十四歲的少年,加上一個沒權沒勢的宦官,想要推倒竇氏集團,可能嗎?

這時,劉肇找到第二個關鍵人物,他就是異母兄弟、清河王劉慶。劉慶的母親宋貴人也是被竇氏陷害致死。如何剷除竇氏呢?久居深宮的劉肇沒有任何經驗,但他善於學習,知道西漢多數外戚都沒有好下場,先皇們是如何對付外戚呢?他託劉慶設法弄到《外戚傳》,送入宮中。

“讀史使人明智”,對多數人來說是一句套話;對劉肇來說,讀史讓他找到了一把擊破外戚集團的鑰匙。要扳倒外戚集團,最重要的一點,要得到軍隊的支持,特別是北軍的支持,這是守衛皇城的禁衛軍。除北軍之外,還有一支武裝,就是執金吾統領的警衛隊。漢和帝劉肇不露聲色在竇憲的眼皮底下,神不知鬼不覺地爭取到軍方多數將領的效忠。

永和四年(公元92年)六月二十三日,政變爆發。

小皇帝發佈詔令,命令北軍以及執金吾所屬部隊保護皇宮,全城戒嚴,關閉城門,捕殺竇黨。這一系列大動作,事先沒有走漏一點風聲。僅一天的時間,京城形勢就發生大逆轉,竇氏集團遭到毀滅性的打擊。這場政變,迅雷不及掩耳。勢力龐大、盤根錯節的竇氏外戚集團,一日之間灰飛煙滅。政變的許多細節都不為後人所知,這也許是劉肇有意為之,他不願意把自己的獨家心得公之於眾。只有高深莫測,別人才不敢窺視皇帝的權杖。

十四歲的少年木偶皇帝,能一舉扳倒權臣,在歷史上極為罕見的。兩千年來,除了劉肇之外,能做到這點的,只有清朝的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在十五歲時智擒權臣鰲拜,與劉肇頗有類似,但難易程度是不同的。竇憲擅權程度要超過鰲拜,更重要的是,鰲拜根本沒有叛反之心,而竇憲實有謀逆之意。故而劉肇之殺竇憲,實比康熙之擒鰲拜更難。單此一事,就足以見劉肇具備一代雄君的條件。

漢和帝劉肇並不為人所熟悉,因為他是一位短命的皇帝,只活了僅僅二十七歲。劉肇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如果說明帝、章帝的功績在於文治,那麼和帝的功績則在於武功。東漢之武功,除開國的光武帝外,以和帝一朝為最。

漢和帝時代有三大武功:

其一,漢帝國徹底打敗匈奴,終結三百年爭霸戰。東漢連續發動北伐之戰與金微山之戰,拒絕歸順的北匈奴遭到毀滅性打擊,從此退出與大漢爭霸的舞臺。其二,平定迷唐羌亂。第三,超級英雄班超憑藉智慧與勇氣,完成了平定西域五十餘國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英雄壯舉。


君山話史


漢和帝劉肇是東漢第四個皇帝,漢章帝的兒子,母親是梁貴人,不過漢和帝劉肇是過繼給竇皇后為繼子的!

漢章帝生前,廢太子劉慶,立劉肇為太子,漢章帝駕崩後,劉肇登基為帝,是為漢和帝。但是他的養母竇氏臨朝聽政。

同時竇氏大封她孃家的竇家之人,可謂是滿門皆榮,權傾朝野。特別是竇憲更是位高權重。這些竇氏兄弟都被安排在皇帝身邊,並且都是重要的位置!

由於竇氏兄弟掌握大權,漢和帝不能和內外大臣接近,一同相處的就是一些宦官而已,漢和帝認為大臣大多數是歸屬於竇氏,只有宮裡的宦官不是竇氏的人。

於是就向宦官鄭眾密謀,決定殺掉竇憲,由於當時竇憲出征在外,怕他興兵作亂,所以當時沒有行動。

後來劉肇聯合等一批宦官,消滅了竇氏家族的外戚。漢和帝因為竇太后的原因,沒有正式處絕竇憲,而是選擇嚴苛的人進行監督,然後再強迫命令竇憲,竇篤,竇景三人自殺。

親政之後的漢和帝開始勵精圖治,使東漢國力達到鼎盛。這段時間被人稱為“永元之隆”!

不過漢和帝卻是英年早逝,年僅二十七就駕崩了!

漢和帝劉肇駕崩後,出生僅一百多天的劉隆繼位,是為漢殤帝。年齡不大的漢殤帝肯定沒多大的權利,同時漢和帝生前重用宦官。

於是就開始出現了宦官干政,然後又外戚奪權的局面!


中孚鑑


漢和帝劉肇,東漢第四位皇帝。

劉肇的老爹是漢章帝,與其父漢明帝共同創造了“明章之治”,但是漢章帝身子骨不硬朗,31歲就掛了,留下年僅10歲的劉肇和養母竇皇后。

章和二年(88年),漢章帝去世,劉肇即位,年幼的他無法處理政事,便由養母竇太后執政。

竇太后臨朝處理政務,太傅鄧彪性情懦弱,明哲保身,不問政事,司徒袁安、太尉宋由、司空任隗等人也都沒有實權,國政大權都落入竇太后手中。

竇太后一人是沒有辦法治理一個國家的,她需要幫手,而她選擇幫手只有兩個標準,一個是親戚,另一個是聽話。

竇太后把哥哥竇憲提拔為侍中,掌管朝廷機密,負責發佈誥命,又讓弟弟竇篤任虎賁中郎將,統領皇宮的侍衛,還有竇景、竇環等人也身任要職。一番安排下來,皇帝身邊的顯要位置都是竇家人,國家政治的中樞落入竇家之手,東漢進入外戚專權時期。

外戚專權時,外戚往往都不安分,有時更是敢明目張膽地與大臣甚至皇族發生衝突。竇憲就是如此,他見都鄉侯劉暢很受竇太后喜歡,怕其威脅到自己的地位,竟然派刺客刺殺了劉暢,還嫁禍給劉暢的弟弟利侯劉剛。

真相很快大白,竇太后一氣之下,把竇憲關在宮內,說要嚴厲處罰他。但也就是說說而已,竇太后根本沒給哥哥治罪,還想著在如何給他洗脫罪名,畢竟殺皇族可不是小事,她也不能毫無理由地包庇竇憲。

正好,這時候漠北發生蝗災,北匈奴沒了糧食,大量南下,已經歸附漢朝的南匈奴抵擋不住,請求東漢出兵,合擊北匈奴。竇太后不顧朝臣反對,派竇憲出征北匈奴,以期將功贖罪。

永元元年(89年),竇憲和耿秉率軍由朔方出塞,會同南匈奴單于萬餘精銳騎兵,在稽落山大敗北匈奴,北匈奴單于逃走。漢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燕然山,竇憲勒石記功而還。永元三年(91年),耿夔又大敗北匈奴,將匈奴勢力徹底趕出漠北地區。北匈奴殘部西逃,開始了民族大遷徙。

遠征北匈奴勝利,竇憲的前罪再無人提及,還被升為大將軍,位在三公之上。此外,和帝還詔封竇憲為武陽侯,食邑二萬戶。竇憲怕反響太大,辭去了封爵,但不可避免的,竇氏集團如日中天,氣焰更加囂張。

像什麼強搶民女、搭建豪宅什麼的都是小兒科,竇憲甚至搞起特務政治,監視、刺殺什麼都來,就連他的門客,也敢恐嚇大臣,關鍵是,有關部門,根本不敢管!

時間很快來到永元四年(92年),劉肇已經14歲了。他逐漸不滿於無權的生活,打算奪權。竇氏驚懼,竇憲等人甚至密謀想要弒君。劉肇聽到風聲(可見竇憲等人的保密工作做的非常差),加緊謀劃,可竇太后專權已久,時間又不充裕,劉肇無法接觸到忠於他的大臣,無奈,他只能依靠身邊的宦官。

劉肇與自己最信任的宦官鄭眾密議之後,決定先下手為強。劉肇出其不意,親臨北宮,命令執金吾、五校尉勒兵屯衛南北宮,關閉城門,搜捕竇憲黨羽,並將他們全部處死。同時他又派謁者僕射率兵包圍了大將軍府,收回竇憲的大將軍印綬。

因為顧忌到老媽竇太后(劉肇不知道他是被收養的)的感受,劉肇沒有直接殺竇憲,而是封他為冠軍侯,責令他和他的兄弟回自己的封國,再命令地方官逼迫他們自殺。其他竇氏黨羽或殺或貶,一下子便一掃而空。

這場政變說著簡單,事實卻驚險萬分,在政變中,劉肇處變不驚,機智、敏銳、幹練、穩重,完全不像是一個14歲的少年。經此一役,劉肇成功掌權。

掌權後首要大事,當然是肅清餘孽,其次就是封賞那些在政變中出了大力氣的功臣。首功自然是鄭眾,劉肇升其為大長秋,允許其參政。

而鄭眾也不負帝望,精明強幹,謙虛謹慎,也不貪功,愈得劉肇信任。有什麼國家大事,劉肇往往先同鄭眾商量,然後再交大臣們討論。一個隱患,就此埋下。

親政以後,劉肇每天起早貪黑,從不荒怠政事,而且他為政寬緩,很有他老爸漢章帝的作風。在他的統治下,經濟增長,人口暴增,對外多次擊敗少數民族侵襲,對內平定境內少數民族叛亂,西北有班超大破焉耆,漢朝復置西域都護,東北則收歸遼東,置渤海郡。同時,蔡倫改進造紙術,科技文化也有不小的發展。這個時期,東漢的領土、經濟、人口等都達到頂峰,史稱”永元之隆“。

就劉肇本人而言,他可以說是一個有為之君,對得起他的諡號——”和“。但因為他做的兩件事,史家又把漢亡的原因溯源到他。這兩件事,一是開宦官干政之先河,畢竟不是所有的宦官都像鄭眾,劉肇之後的幾朝,大多效仿他,給宦官封官,造成宦官專權。二是在他死前,沒對後族進行限制,致使他死後,東漢再一次陷入外戚的統治之中。

劉肇做皇帝不錯,作為兒子亦是孝順。竇太后還在世時,沒人敢說出劉肇的身世,永元八年(96年),竇太后去世,劉肇生母梁貴人的族人跳出來說明劉肇的身世,得知真相的劉肇眼淚掉下來。三公聯名進言,請求劉肇廢除竇太后的尊號,劉肇心念養育之恩,沒有同意,依然將竇太后與漢章帝合葬。

為了追念生母,他追封梁貴人為皇太后,追封外公為侯,至於那些還在世的舅舅們,也大多封侯,賞賜眾多金銀。東漢勢力最大、禍害最巨的外戚集團梁氏從此崛起,又一個隱患埋下。

公元108年,劉肇改元“元興”。劉肇自掌權後就勤勤懇懇地治理著國家,選賢任能,試圖把已露出頹勢的漢朝拉回來,他做到了,把東漢帶到了頂峰,但他本就不好的身體終於還是被繁雜的政務拖垮了。改元同年,年僅27歲的劉肇在章德前殿去世。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然而,在劉肇去世以後,東漢陷入了外戚和宦官相繼掌權的混亂時期,不論哪方登場,國家都沒受到半點好處。最終,國家崩塌,群雄並起,東漢末年分三國!


平沙趣說歷史


漢和帝劉肇是東漢第四位皇帝,是漢章帝劉炟第四個兒子,生母是梁貴人。巧合的是,康熙也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是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第三子,母親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通過簡短的介紹,兩人就有了交集。事實上,兩人的共同點不止於此。

首先,兩人繼位頗為特殊。

劉肇出生於公元79年,按照“立長不立賢”的傳統,他本來沒有資格繼位.不過漢章帝劉炟和竇皇后是堂兄妹,屬於近親結婚,導致竇皇后無法生育。為了鞏固後位,竇皇后認養了劉肇。有了竇皇后的支持,劉肇順利“插隊”,繼位也就順理成章了。

清朝立儲與其他朝代不同,遵循“立賢不立長”的原則。康熙雖然在順治的兒子中最聰明,順治卻並不寵愛他,反而對董鄂妃的兒子福全十分寵愛,有意立其為儲,遭到孝莊太后的強烈反對,她看好康熙,加上順治感染天花,危在旦夕,康熙小時候得過天花,能夠終生免疫。最終,順治做出妥協,將皇位傳給了康熙。

圖1 劉肇(79年―105年2月3日),即漢和帝,東漢第四位皇帝

年幼繼位,是兩人第二個共同點。

章和二年(88年)二月三十日,劉肇繼位,年僅十歲。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順治突然駕崩,時年8歲的康熙登基。兩人在上小學的年齡,已經成為龐大帝國的掌門人。

兩人內有太后聽政,外有朝臣輔佐,皇權旁落是不爭的事實。只有奪權,才能改變現狀。劉肇初登帝位,竇憲依仗外戚身份,結黨營私,為非作歹,擅權干政,甚至豢養刺客,暗殺公卿朝臣。劉肇與清河王劉慶、宦官鄭眾、蔡倫等人密謀策劃。永元四年(公元92年)六月二十三日,劉肇在執金吾和北軍的支持下,關閉城門,一舉擒拿竇黨。竇憲、竇篤、竇景等人被迫自殺,骨幹成員郭璜、郭舉、鄧疊、鄧磊等人被捕入獄後處死。劉肇十四歲正式君臨天下。

康熙智鬥鰲拜同樣驚心動魄。鰲拜是順治指定的四輔臣之一。他平時盛氣凌人,居功自傲,專權跋扈,逐漸成為威脅皇權的定時炸彈。康熙以“庫布”之名,訓練年輕侍衛。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五月十六日,康熙命庫布勇士逮捕了上朝的鰲拜,將其軟禁,鰲拜黨羽全部誅殺。康熙也是十四歲成功排爆,親理政務。

圖2 少年康熙帝寫字圖

高超的執政能力,也是兩人的相似之處。

在文治方面,劉肇在政治上勤於政務,招賢納士,對農業採取減免賦稅、獎勵耕種的扶持政策,法律上以寬刑為主,注重清理冤獄。平時恤鰥寡、矜孤弱,贏得了民心。發生災害時,朝廷安置災民,賑災濟民。永興元年(105年),東漢耕地面積達到732萬多頃,人口5325萬,東漢的國力達到巔峰,史稱“永元之隆”。

康熙的治國成績單也不簡單。他重用漢臣,以此鞏固皇權地位,同時恢復京察、大計等考核制度,整頓吏治。在經濟上廢除貴族特權,通過輕徭薄賦的方式,鼓勵農民墾荒種地,採取地丁合一的方式,減輕農民負擔。康熙還興修水利,整治漕運,廢除手工業者的匠籍,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開創了長達134年的“康乾盛世”。

圖3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

封建帝王除了文治,還要有武功。劉肇親政後,先後平定了南北匈奴、武陵蠻、西羌的叛亂,使東漢再次恢復了平靜。永元六年(94年)七月,西域都護班超憑一己之力,奪回了北匈奴控制的西域,歸附國家多達五十多個,西域重回東漢懷抱。

康熙的軍事不容小視。他對內平定三藩、收復臺灣,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對外組織力量,與染指黑龍江流域的沙俄勢力先後大戰兩次,迫使其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劃定了兩國邊界。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二月,康熙親征噶爾丹,眾叛親離之下,噶爾丹在科布多暴病而亡,由此奠定了東亞霸主的地位。

圖4 清康熙 欽定平定臺灣凱旋圖

兩人也有糊塗的時候,比如立儲。

劉肇的兒子未成年就夭折了。他懷疑是外戚或宦官所害,為了保護皇子的安全,劉肇秘密將眾皇子送到民間撫養。元興元年,劉肇病逝,生前並未指定太子。皇后鄧綏四處尋找,覓得剛過百天的劉隆,將其立為皇位。劉隆在位不過220天就死去了,創造了皇帝即位年齡最小、壽命最短的歷史紀錄。

九子奪嫡是康熙晚年最頭疼的心病。眾皇子為了各自的利益,結成同盟,太子黨、四爺黨和八爺黨製造輿論,造勢出位,相互攻擊。一幫男人的宮心計,屢屢搬上銀幕,耗費了小夥伴N多流量。最後,四阿哥胤禛繼承大統,成為康乾盛世承上啟下的關鍵人物。

圖5 少年時期的胤禛 (雍正皇帝)

相較康熙,劉肇略有不同。

他注重德化,採取開放包容的態度。竇太后死後,劉肇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感念竇太后的養育之恩,仍奉其為章德皇后,與先帝劉炟合葬。生母梁貴人被追封為皇太后,其家人進行了妥善安置。

永元九年(97年),甘英奉西域都護班超之命出使大秦。一行人出龜茲(今新疆庫車)、經條支(今伊拉克境內)、過安息(今伊朗境內),抵達波斯灣沿岸。甘英雖未完成使命,卻增進了東漢對中亞各國的瞭解。

圖6 班超 出使西域

作為千古一帝的備選項,劉肇的落選主要三個原因:

首先,劉肇執政時期只有17年,終年27歲。他剷除竇憲的外戚勢力後,真正親政的時間只有13年。這與康熙在位的62年相比,整整差了45年。在一部62集的歷史劇中,劉肇撐到了17集,康熙自然成為吸粉冠軍。

其次,劉肇勢單力孤,只得倚重以鄭眾和蔡倫為代表的宦官勢力。竇憲倒臺後,鄭眾升任大長秋。永元十四年(102年),鄭眾受封鄛鄉侯,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封侯的宦官。范曄在《後漢書》中評價:“中官用權,自眾始焉。”劉肇種下了東漢宦官干政的種子。

最後,東漢共有十四位皇帝,平均年齡不滿30歲。除了光武帝劉秀、明帝劉莊和獻帝劉協外,其他皇帝的壽命均不滿35歲。皇帝早逝,幼子上位,是外戚和宦官輪流坐莊的主因。

圖7 東漢版圖

最終,劉肇在千古一帝的競爭中落選。平心而論,鄭眾“為人謹敏有心幾”,常和劉肇商議政事。蔡倫的造紙術,促進了世界文化和思想的進步和交流。兩人樹立了宦官的正面形象,並未專權亂政。後人在已知結果的情況下,倒推過程,將東漢宦官干政的賬記在劉肇身上,這麼做是不公平的。東漢中後期其他皇帝的差勁表現,也拖了劉肇的後腿,他背了黑鍋,還被潑了髒水。


歷史大學堂


有能力太短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