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古代文人為何多愛畫竹?|傾城之殤

中國古代詩人熱愛自然、觀察自然,很多詩作中都蘊含著奇妙的自然生態。詩人們會根據自己的觀察,把一定人的品格和精神賦予植物,比如

梅、蘭、竹、菊等等,這也是古人詩作中為何頻繁出現他們的原因。

古代詩人多以雅士自稱,而竹子在古人看來,是高雅純潔的象徵,因此多喜歡在自己居住之地種上一些竹子,每日欣賞倒映著的竹影,看著一根一根碧綠挺拔的竹幹,無論春秋冬夏,一年四季筆直挺拔。在主人家看來,種竹子可以表示自己嚮往竹子高潔傲岸的品格。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古代文人為何多愛畫竹?|傾城之殤

代表著主人是一個雅士,因此古代以雅士自居的讀書人往往會在院落之中種上一片竹林以顯示自己品行端正。蘇東坡曾有一首詩來描述古代文人愛竹的迫切,“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寧願自己吃飯的時候沒有肉食也不想看著自己居住的地方沒有竹子,這是獨屬於古代文人的操守,恐怕今人難以領略到當時古人的心境吧。

一、文人多愛畫竹的原因所在

我們講詩畫同源,中國古代的文人善長畫畫的畫家必然也可以做那麼幾首詩詞,對於竹子而言,文人不僅寫詩愛寫它,連畫畫也有獨屬於竹子的畫法,那麼為何古代文人多愛畫竹呢?

1、愛竹成性的古代文人

古代不是現代,現代人有事無事都喜歡留戀於手機中間,不願意出來,對於古代文人愛竹大概也和今人愛手機一樣的道理。他們因為愛竹而詠竹、畫竹,歷史上流傳下來的

詠竹名篇和畫竹名畫不計其數,更是讓古人研究出來了不止一種畫法。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古代文人為何多愛畫竹?|傾城之殤

勾勒上色法

古人對於如何畫竹有著很深的研究,不僅是畫法上面有所創新突破,在對竹子的審美上也在一直隨時代的進步而不斷變化。文人將畫竹技法分為兩種,一種是勾勒上色的畫法,屬於花鳥畫一類,一種是不帶色彩的水墨畫一類。比如《雪竹圖》、《竹雀圖》,他們都屬於勾勒出來的花鳥畫一類,形象生動,若放在現代,肯定讓人以為是學完素描之後的上色下來的。

而水墨畫一類最主要的就是墨竹了,全畫都用墨水著作,意境深遠。墨竹重寫意,這也與古代文人賞竹有關,一面注重竹子的形態美,一面注重竹子細微處所蘊含的自然人文哲理,陰陽二分一光一暗,墨竹的畫法能夠畫出竹葉的陰陽向背,勃勃生機。

2、以竹子喻人格

古人愛竹也許是因為對於竹子本身形態的喜愛,但若愛竹詠竹的傳統流傳至今,那麼古人所愛所詠的竹已經超脫於單純的一個竹子本身了。《

詩經》中有“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來讚美君子的品行猶如綠竹一般。可見,重文名重氣節的古代文人對竹子的情結早就有了。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古代文人為何多愛畫竹?|傾城之殤

雪竹圖

借修竹喻人格操守把詩寫活的詩人歷史上不只一位,詩聖

杜甫同樣也是一個愛竹之人,一生無論貧富貴賤都喜歡居住在茂林修竹之間,可謂“平生棲息地,必種樹竿竹”。他一生所寫詠竹詩不計其數,曾有一首《佳人》將自己獨立不屈的意志通過竹子表現出來,那個時候他冒著被餓死的風險硬生生的和昏庸無能的肅宗撇清君臣關係,他寫到“摘花不插發,採柏動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依修竹”,即使天寒地凍,自己也要堅貞的堅守著,以佳人的氣節喻自身,將佳人的節操和竹子的蒼勁融為一體,反而觀之,竹子在杜甫的心中同樣也是擁有著不凡的氣節和品行

3、借竹子表達人生態度

作畫是個精細的活,不僅僅要有熟練的技法,更要付出足夠的感情,如此一來得到的畫作才是有情有感的畫作,而不是如今現在印刷出來的批量生產的產品。而當把感情付諸於畫作上時,往往可以通過一幅畫來感受到作者為人如何,這也是古代文人愛畫竹的原因之一,因為畫如其人,

傾情於竹,領略竹子的精神內涵以自省,所以時常畫竹,時常感悟人生。古人畫竹重形,更重神,竹子經過無數畫家詩人的歌頌早就不在僅僅只是一顆竹子了,在作畫的過程就是畫家在表達自己內心的筆墨情操精神意志

竹子擁有這麼多的精神內涵,固然是文人墨客的賦予,但卻也和竹子本身的生長狀態有關,否則的話,古人也不可能將如此多的精神意義寄託在一顆綠竹之上,就是因為竹子的堅韌不拔讓古代文人有所感同身受,進而為之。將人生態度和青竹形象融為一體的當屬鄭板橋的《竹石》一畫,我們所熟知的“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將一個不屈不撓,同風霜雪劍一次次抗爭的形象描繪的淋漓盡致。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古代文人為何多愛畫竹?|傾城之殤

竹石圖

二、竹文化對古代社會的影響

竹子作為一種常見植物,不僅僅只藉助於其獨特的外形來寄託文人墨客的情操思想,更重要的源自於其對百姓民生日常生活的影響,正因為竹子在某個歷史階段中對於人們的生活有著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竹子為基礎的竹文化才歷久而彌新,一代一代相傳。

1、竹子在日常生活

竹子不僅僅是文人騷客日常賣弄學識的物件,更是對於整個社會百姓的日常生活有著重要作用的生產資源,文人也是人,如若竹子只是那虛無縹緲的象徵,相信也不會有那麼多的人愛畫竹詠竹。說道竹子對人們日常生活最有幫助的地方,那邊就是在造紙術沒有發明之前,古人用竹子加牛皮繩製作竹簡,魏晉南北朝之前的八百多年裡人們一直採用竹簡寫字著書,如中國最古老的文獻《論語》《

尚書》等,都是憑藉竹簡的記載才得以流傳下來,可以說是為中國古代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古代文人為何多愛畫竹?|傾城之殤

古代竹簡

對於竹子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我們看古人造字就可以略知一二,古人造字以竹子頭為部首的文字多大兩百零九個,比如

筆、簡、筷、籠、笛等,除了這些以竹製品為主的字外,還有以笑、等、第、答等於百姓日常行為相關的詞語,並且我國古代文化中含有竹子的成語也數不勝數,比如“青梅竹馬”“日上三竿”等等,總之竹文化已經影響到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竹子作為古代百姓人人熟知的植物,對於有關竹子的詩詞也在民間傳播的相當迅速,再加上自古以來畫竹、詠竹早已成為了一個文人墨客的習慣,所以文人愛畫竹也就不難以理解了。

2、竹子對於文化的影響

文人愛畫竹,和竹子本身有著莫大的關係。竹子屬於多年生禾本科植物,軀幹本體上有著已經明顯木製化的結節,並且 我國竹林生長地區繁多,山村野路,農家廟宇旁多有青翠逼人的綠竹。古人喜歡對植物賦予一定的精神意義,而這種精神意義就成為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日復一日的流傳下來。這也是諸多植物對中華文化的影響所在,而竹子就是其中耀眼的一種。

牡丹在世人眼中多是富麗堂皇的象徵,蘭花自一句“出淤泥而不染”之後也成為了雅士高潔傲岸的代表,松柏在寒風中靜靜佇立,彰顯著其偉岸的身影。竹子在古人眼中和他們都不同,它四季常青,竹海飄飄蕩蕩美輪美奐。它在古人的眼中就像一箇中肯樸實的老農民,不過分修飾自己,不去炫耀自己,只要自己明白自己就可以。這種品格無疑和古人嚮往隱世生活的心理相互對應,所以古人喜歡拿竹子以自比,喜歡畫竹,詠竹也就有了新的解釋。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古代文人為何多愛畫竹?|傾城之殤

三、結語

歷史上最早的畫竹大概開始於唐朝,儘管南北朝的時候也有繪畫雕刻中記載著竹的模樣,但只有其形而無意,而直到唐代才有了對畫竹技法的不斷改進,墨竹這種傳統寫意的水墨畫也是晚唐時期開始興起,等到了北宋,畫竹便到了興盛。

古代文人畫竹在傳承了數十上百年後已經具有了一種哲學層面的精神內涵,已經有了派別的興起,比如蘇東坡的“胸有成竹”一說,對畫竹的方法進行了更高層次的總結和延伸,開創出來的“湖州竹派”對後世畫竹產生了極其重要的觀念影響。由此關係,北宋以後的文人畫竹已經和竹子本身沒有了多大的關係,更多的是一種文壇上的風氣和前人的經驗理論指導,這也是北宋後畫竹的一大特點。

就如同前文中的比喻一樣,竹子對於文人就如同手機對於今天的人,都是一種心裡的寄託和依賴,不同的是古人借青竹以自比的同時也要求自己要想一顆

蒼勁挺拔的翠竹一樣,勇敢的面對一切磨難,堅守自己的本心。

參考文獻:

1、王平,中國竹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

2、李世東,顏容,中國竹文化淺析,生態論壇

3、古代文人為何喜愛竹子繪畫,中國花鳥畫研修院

4、朱雨婷,中國古代的竹子審美及其文學表現,湖北師範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