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擊手李景亮曾公開質疑中國武術實用性,難道古人練得都是花架子

曾經一部《少林寺》讓許多人萌生了去少林寺學功夫的想法,當然也有不少人也親自實踐去了那裡。而李小龍成功的將中華武術傳到了世界,讓中華武術成了中國歷史文化的代名詞。可以說武術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地位很高,每個男孩子可能小時候都萌生過成為一代武俠大師的想法,但最後都迫於現實只能踏實幹事的人生,至此和武術無緣。但這並不能磨滅國人對於武術的喜愛感。


拳擊手李景亮曾公開質疑中國武術實用性,難道古人練得都是花架子


很多人可能也常常見到,身邊會有一些老人每天都會打打太極,好像太極就成了老年人的一種健身活動,但是根據江湖所說,太極可是一門歷史悠久的武術,幾年前馬雲主演的微電影《功守道》就是為了宣傳太極文化,也有一些太極大師整天叫囂太極威力很大,但至於真正的效果如何,可能就不得而知了,因為還沒有見到在現實中的實用性。

除了中華武術之外,還有不少的身體格鬥形式,那現在很火的依然是拳擊了,中國也出過不少有名的拳擊手,鄒市明就是其中的代表。而前段時間還有一個人也是十分火爆,叫做李景亮。他曾在一檔採訪節目中,認為中華武術缺乏實用性,很多都是影視劇渲染出來的,如果真的用到實戰的話就不行了。


拳擊手李景亮曾公開質疑中國武術實用性,難道古人練得都是花架子


1李景亮其人

李景亮於2004年進入專業隊開始進行自由式摔跤訓練,後師從寶力高學習散打,開始參加英雄榜、武林傳奇、UFC等職業綜合格鬥賽事。他曾獲得1次武林傳奇次中量級冠軍金腰帶、2次中國柔術公開賽男子紫帶金牌,被公認為是中國MMA次中量級新一代領軍人物。李景亮一直以來都被業界冠以嗜血成性的“吸血魔”的稱號,因為李景亮在比賽中斷頭臺的技術用的多,所以就有了這個稱號。李景亮被公認為是中國MMA次中量級新一代領軍人物,是繼張鐵泉、居馬別克·吐爾遜後第三位進軍UFC的中國人。在格鬥界他也已經小有名聲,他的發言也有一定的權威性。但是中華武術真的有他說的那麼不堪嗎?


拳擊手李景亮曾公開質疑中國武術實用性,難道古人練得都是花架子


2、中華武術的歷史

武術在我國起源的歷史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遠古祖先的生產生活的活動,他們在從事農業與狩獵過程中,逐漸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我們可以將此理解為早期的武術形式。之後再經過不斷完善,有了後來各門各派的武術形式,豐富了中華武術文化。

商周時期,出現了“武舞”,用來訓練士兵,鼓舞士氣,周代設“序”,“序”等學校中也把射卸,習舞幹列為教育內容之一。進入春秋戰國以後,諸侯爭霸,都很重視技術在戰場中的運用。齊桓公舉行春秋兩季的“角試”來選拔天下英雄。秦漢以來,盛行角力、擊劍。也就是說古代時期因為作戰的需要,需要練習一下身法手段,幫助自己在戰場上獲得優勢,但這些形式並非是我們所說的後來的多種形式的武術。


拳擊手李景亮曾公開質疑中國武術實用性,難道古人練得都是花架子


前段時間,《葉問4》的上映讓人們再次回憶了一波武術回憶,其中出現了不少形式的武術類別,除了詠春之外,還有太極、螳螂拳等,這都是我們經常說到的一些武術門派。武術也有一個自己火熱的年代,當時不少人還開設武官,教授弟子,而武術也確實給人們帶來了好的效果。也許是現在人覺得武術在現實生活中也用不到,尤其是中華武術講究基本功,一般得好幾年的時間來練習,而現在追求快成果的人,根本受不得這種形式,自然學習的人也就少了。


拳擊手李景亮曾公開質疑中國武術實用性,難道古人練得都是花架子


至於中華武術到底有沒有實用性,我們暫且不做評論。因為現在有不少人打著中華武術的名頭,到處騙吃騙喝,也就是這些人給人家武術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結果導致一些人就開始否定中華武術。中華武術是在漫長的中國歷史發展中誕生出來的智慧結晶,它也有自己的輝煌期,尤其是在古代時期沒有熱兵器的時代,人們的日常較量也都是靠自己的拳頭,如果用今天的眼光否定傳統武術,自然有點不合理。尤其是古代經常發生的戰爭,很多人都是在生死線上求生存,自然會將自己的武術形式不斷完善,能夠適應戰場的需要。


拳擊手李景亮曾公開質疑中國武術實用性,難道古人練得都是花架子


其實並不需要厚此薄彼,兩者都有自己的有點,雖然說我們講究以和為貴,中華武術也沒有自己發揮的場所了,因為那些所謂的拳擊平臺不適合中華武術的形式,但它卻可以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幫助大家強身健體,不需要每天打打殺殺,也是一件挺好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