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日記】我們來了,與武漢攜手共鬥疫情

援鄂日記


地點: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腫瘤中心Z14重症病區

作者:南大一附院援助武漢國家醫療隊 楊玄勇


2月28日

他的動作,鼓舞我們前行

我是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的副主任醫師,我和他見面的方式非常特別。他躺在病床上,我向他介紹我來自江西,是他的主治醫師,可他一句話也沒說,也沒有看我一眼,只是默默地在病史簡表上填著信息,回答問題也是簡單的點頭或搖頭。

他是我的患者,一位年邁的爺爺。我理解他的行為,患病後他氣喘、不能進食、嘔血,家人又在另一家醫院接受治療,心理壓力非常大,情緒很低落。他知道自己是重症患者,心裡總想著也許自己沒有治癒的希望了。

但是,我們不畏艱難、來到武漢,就是為像他這樣的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而來。我們希望能給他希望,樹立他戰勝病毒的信心。

在把這位爺爺的病情彙報給治療二組的組長淦鑫主任後,我們全組進行了討論,針對這位爺爺合併有多年高血壓、糖尿病及胃出血等慢性病的情況制定出一套精準周全的治療方案,也決定給予他充分的關懷。

我們聯繫了這位爺爺的親人、瞭解他最近的經歷、想方設法改善他身體和心理的不適。

一週過去了,他慢慢的變了,願意和我聊天了,願意向我傾訴痛苦了,我驚喜地發現他願意主動向我尋求幫助了。


【援鄂日記】我們來了,與武漢攜手共鬥疫情

今天查房,他向我豎起了大拇指,他的這個動作,給予我莫大的欣慰。他的改變,給予了我前進的動力,給予了我們和他一起戰勝新冠肺炎的信心。

我堅信,我們團隊共同努力,一定能讓他戰勝病毒;只要我們醫患共同努力,一定能戰勝這場疫情。

武漢剛剛下了一場雪,這個初春很冷,但我們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援助武漢國家醫療隊不會讓患者孤單,不會讓武漢孤單。

我們來了,我們與武漢攜手共鬥疫情。


情人節快樂


地點: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腫瘤中心Z14重症病區

作者:南大一附院援助武漢國家醫療隊 楊琴


2月28日

來武漢已經兩週了,早春時節,這個原本是櫻花即將盛開的季節,街道上卻是冷冷清清的。

以前的我們是戴燕尾帽的白衣天使,現在我們是穿上戰服的白衣戰士,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必須贏。

進入病房後,大家各司其職,每個人都發揮自己的作用。除了醫療護理工作外, 我們還要為病人打開水,為不能下床的病人餵飯……232床的婆婆不能下床,身體比較虛弱,子女又不在身邊,我們就是他的親人,給她餵飯,為她擦洗身體,為她接尿,幫助她解大便。奶奶也很感謝我們,一直說謝謝。我想的是病人其實也不容易,待在醫院沒有家人的陪伴,我們必須照顧得很好。

那天,為203床的大姐抽血,她說道:“你們不容易,為了我們來到這裡,不管你們做什麼,我都很感謝,你們願意來幫我們,我們真的很感謝了!”聽到這些話心裡感覺暖暖的。

下班後大家拖著疲憊的身體走在回酒店的街道上,感受著這座城市的空氣和陽光,聽著小鳥嘰嘰喳喳的叫聲,多麼希望這個疫情趕緊過去。讓我們感受這份歲月靜好,讓我們能脫下口罩好好感受這座城市的美好,讓彼此距離拉進,做回父母的好兒女,做回兒女的好父母,相信那一天會很快到來,櫻花會盛開,疫情過後,一起攜手去感受這份美麗。

武漢加油!一附院加油!


援鄂日記


地點: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腫瘤中心Z14重症病區

作者:南大一附院援助武漢國家醫療隊 餘愛雲


2月27日

凌晨2點多,大家一起坐車回去。在路上,李敏護士長說:“感覺今晚不累,不困,而且充實。”

20點50分,如期而至的接班。面對電腦裡大量的醫囑,我仔細一個個核對著。就在那刻,91床患者血氧飽和度不好,立即需要氣管插管。於是,我聽到了急促的腳步聲,準備物品的催促聲。時間就是生命。很快,在曾振國主任、李敏護士長,護士楊洋、吳軍、黎一群團隊的密切配合下,很快經過了氣管插管、上呼吸機、胃管插管和導尿……經過一個小時緊張有序地系列搶救治療工作後,患者病情逐漸平穩。

看見91床的患者恢復平穩,其他隊員們都去巡視各自的病人。曾振國主任被明日將要出院的63床患者挽留,她向曾主任表達了內心最真誠的感謝,留下了最美的照片。

81床的患者,由於皮膚潮溼導致骶尾部皮膚潮紅,燒傷科的協調護士楊青,先用鹽水進行了沖洗,然後用燒傷油和金扶林給患者仔細地換了藥,我們大家也都站在一旁,默默地幫著忙,學習著。

感控護士把病房護士站還有醫生辦公室每個角落做了細緻的消毒。當我把所有醫囑理清後,回到治療室,看到每類藥整整齊齊擺放著,皮下霧化分類一目瞭然,心裡暖暖的,隊友楊青實在太棒啦,為我們準備好了一切。

大家就這麼,安安靜靜地工作著,有條不紊,互幫互助。

在回來的路上,靜靜的夜,帶了一絲絲寒涼。我們的工作是一如既往,365天,每日輪迴上演一場又一場的忙碌,為了生命,為了這份職業的初心,我們沒有喊累。

即使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即使護目鏡朦朧,即使汗流浹背,我們也開心快樂地工作著。

下班後的我們,你看我,我看你,露出了疲憊而又美好的微笑。這微笑,是社會對我們的認可,是我們付出得到了鼓勵和尊重,是我們內心深處沒有負擔的純粹。相信,所有美好的關係和尊重,會長久陪伴著我們醫務人員,直到永遠。


援鄂日記


地點: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腫瘤中心Z14重症病區

作者:南大一附院援助武漢國家醫療隊 許慶琴


2月27日

“我們要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用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懸崖峭壁上的野百合,用它那份堅持,努力的開花,最終野百合開滿了山谷。

我是一名麻醉科護士,在2月12日主動請纓援助武漢,前往疫情一線,因為我想像野百合一樣,做自己的英雄。

今天,我像往常一樣的穿好防護服後,準備去病房照料病人,但在送患者去做CT的途中我突感心慌氣促。為不影響同事們的工作,害怕他們會擔心,我只身來到辦公室休息。一個人的時候,我開始瞎想:我是否無法與同事們一起繼續前行,反而成為累贅?害怕、彷徨、絕望充斥著我的內心。

“你怎麼了,哪裡不舒服?”“昨天晚上沒休息好嗎,早飯吃了沒?”“不舒服的話就提前出艙吧,工作有我們。”…… 原來同事們發現了我的不適,都過來急切地問候。

這種感覺就好像在無盡的深淵裡,有一隻手伸向了你,不,是無數隻手。

正在我以為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的時候,洪濤隊長聽到了我不舒服的消息,在醫護人員的群裡問候我。洪隊長是大家庭的家長,時刻關愛著我們,為我們過生日,擔心我們睡不好、吃不好。在進倉前,洪隊長也是千叮嚀萬囑咐,提醒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

我很慶幸自己還能夠繼續前行,讓我感受到平時難以感受到的特別溫柔。感謝領導和同事們的深切關懷,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一定會照顧好自己,我們一起前行。以前看到監護儀上的數字,患者呼吸的頻率,僅僅當做是一串數字,這次身體的不適,讓我深深的體會到那串數字後面的痛苦。

我要感謝領導們和護理前輩們給我播下的種子,讓我在工作中開花,帶著這份感恩的心,我也要在患者生命的春天遭受料峭寒春時,播下種子,讓他們如花的生命再次綻放,因為我相信:有了春天就會有花開。


編 輯:朱怡芯

審 核:葉 萌、彭小平

終 審:李君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