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族流落海外381年,回中國認祖歸宗,拿出族譜:我們是中國人

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統一與分裂伴隨著封建王朝的始終。每到戰亂年代,人口遷移成為十分普遍的現象。即使是在和平年代的今天,為了更好的生活,中國人已經遍佈到了世界的各地。然而中國人自古以來就講究“落葉歸根,魂歸故里。”即便是身在異鄉,但是仍然保持著對祖國的牽掛。很多的海外遊子,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再次的踏上這片曾經生根的土地。

一家族流落海外381年,回中國認祖歸宗,拿出族譜:我們是中國人

在韓國,就有著一個特殊的家族,流落海外381年。但是卻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的根生在中國,始終堅持中國的習俗。那麼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這個家族,就是韓國廣平府田氏家族。但與韓國人不一樣的是,家族的成員堅持的是如今炎黃子孫的習俗。身在韓國卻始終堅持在家族內部使用漢語,甚至是墓碑上的文字,也要用漢字書寫。這又是為何呢?這一切都要從廣平府田氏家族的始祖田好謙說起。

一家族流落海外381年,回中國認祖歸宗,拿出族譜:我們是中國人

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田好謙出生在河北邯鄲的雞澤縣風正鄉。田好謙的家中世代為官,他的曾祖田悌當過雲南御史,祖父田應揚也官拜襄府長史,父親也是在外為官。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之中,田好謙的生活過得十分的富裕。他為人放蕩不羈,豪爽正直。田好謙家世顯赫,但是其他的人可就不一定了。有一天,鄰村董莊的董士元由於家境貧寒,不得已偷了田家的東西。田好謙知道後,命人去抓住董士元。走投無路的他只好跑到了外地當兵,以此來解決生活之需。

一家族流落海外381年,回中國認祖歸宗,拿出族譜:我們是中國人

明末時期,天下大亂。中華大地之上,到處都是戰火紛飛。作為官宦家族中的一員,田好謙自認為好男兒必須要為國建業。此時他偶然中得知,當初被他趕走的董士元,已經是山東旅順義島的參將了。剛開始田好謙還在猶豫要不要去投奔他,因為畢竟當初自己可是還派人去抓了他,所以擔心他報復自己。但是董士元並沒有記恨這件事,反而是將他看作“恩人”,認為是正是他的緣故自己才會去參軍,有了今天的成就。之後,兩人便結為了知己。

一家族流落海外381年,回中國認祖歸宗,拿出族譜:我們是中國人

但是董士元在得志之後驕傲自滿,特別是在三勝滿洲將領孔有德之後,更是沉浸在了勝利的喜悅之中。俗話說“驕兵必敗”,田好謙屢次勸阻都沒有效果。最後孔有德率領朝鮮軍隊大舉進攻,這一次董士元敗得一塌糊塗,甚至將自己的命也搭了進去。戰敗之後,田好謙被朝鮮軍隊俘虜,被帶到了朝鮮。但是即使是在朝鮮享有了至高的榮耀,田好謙仍然時刻惦記著自己的家鄉。不曾忘記在節日來臨之時,對著家鄉叩拜。

一家族流落海外381年,回中國認祖歸宗,拿出族譜:我們是中國人

甚至為了不讓自己忘記故鄉的模樣,還在朝鮮重建了自己記憶中的故鄉——廣平府風正村。時常告誡家人他們的家鄉是廣平府風正村,無論到了什麼時候都不能忘記。但遺憾的是,田好謙至死也沒能夠再次回到家鄉。在彌留之際,他在田氏的族譜之上加上了“我是中國人,子子孫孫不能忘!”幾個大字。子孫們也記住了田好謙的教誨,始終沒有忘記認祖歸宗的使命。歷經千辛萬苦找尋故鄉的田氏後人,並且要求所有在朝鮮的田氏子孫,死後都要在墓碑之上刻上“廣平府田氏”五個漢字。

一家族流落海外381年,回中國認祖歸宗,拿出族譜:我們是中國人

一片汪洋隔愁思,歸家的期望與艱辛恐怕只有他們自己才能夠體會。新中國成立之後,中韓兩地的田氏後人,經過了幾個世紀的尋覓,終於能夠重新找尋到對方。2004年,韓國高麗海運株式會社總裁田文埈幾終於聯繫到了中國的田氏族人。在此之後,流落在異國他鄉的田氏後人,終於能夠回到自己的故土之上。三百多年的歲月,承載的是華夏民族的無限鄉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