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擦亮“廣西好嘢”品牌

  “廣西好嘢”,今年唯一被寫入廣西《政府工作報告》的農業新名詞,是廣西農業品牌總體形象標識,由廣西青山綠水、富硒資源、花山岩畫及優質農作物元素組成,囊括了廣西一系列高端農產品品牌。

  多年來,廣西大力實施品牌強農戰略,積極推動農業由增產轉向提質,促進農業產業提檔升級,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截至2019年,廣西共認定兩批、199個“廣西好嘢”農業品牌,品牌總產值達656.7億元,品牌價值估計超過1500億元,“廣西好嘢”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


  數據資料

  做大做強特色農業

  多山、多水、富硒、熱帶亞熱帶的氣候條件……打造“廣西好嘢”高端農產品品牌,廣西有著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優勢。以此立足,廣西特色農業逐步在體量方面取得了優勢地位,多類農產品產量穩居全國第一,於“做大”方面率先取得突出成效。

  在規模優勢的基礎上,廣西瞄準質量提升,不遺餘力地把好農產品“質量關”。近年來,廣西以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的創建作為打造高端農產品基地的主要著力點,是廣西農業標準化、綠色化發展的主要載體。據瞭解,在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的創建過程中,農業標準化生產率必須達到75%以上,綠色食品或有機食品必須達到60%以上,同時大力推進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建立一品一碼,逐步實現特色主導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的全程可監控,風險可評估,事件可處置,以此吸引全國高端農產品購買力和投資資源。

  在推進質量興農的過程中,廣西將品牌建設作為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的龍頭抓手,要求不少於30%的項目資金用於品牌建設,以農產品價格提升和品牌增值為終極目標,全力提升產業比較效益,同時明確品牌建設不達標,創新驗收實行“一票否決”。

  截至2019年,廣西已啟動三批共30個廣西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項目,認定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13個,數量排全國第一,為確保高品質農產品有效供給、打造全國有名的“廣西好嘢”高端農產品品牌奠定了堅實基礎。

廣西:擦亮“廣西好嘢”品牌

廣西容縣沙田柚


  密切產品產銷對接

  “廣西好嘢”,怎樣才算好?經受住市場考驗的產品才能叫好,簡而言之,就是既有產量,又有銷量。為了將“廣西好嘢”更好地推向市場,廣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實施“桂品出鄉”,推動桂茶、桂酒、桂果、桂菜、米粉等“桂字號”品牌行銷全國。

  如今,準備“出鄉”的“桂品”已經有了品質保證,能否將產品質量轉化為產品收益則取決於能否為消費者熟知和能否運達消費者手中。

  為了解決產品知名度問題,廣西立足特色農產品的規模優勢,巧借“互聯網+”,延伸銷售網絡,改變以往農產品走地攤貨的模式,優化重構整個特色農產品產業鏈。無論是空中農貿市場,還是網絡直播帶貨,廣西通過農產品“觸網”,為“桂字號”及農產品銷售打開了新局面。

  線上“花式”營銷,擴大產品知名度;線下多點發力,用口碑贏得市場。2019年,廣西在區內高速公路服務區、機場等交通階段,設立了多個“桂字號”形象店或“桂字號”旗艦店,逐步搭建起區內“桂字號”產品營銷網絡;舉辦多場農產品國際展會,推動廣西特產不斷“走出去”。

  與此同時,廣西不斷完善產品配送設施,出臺了冷鏈物流產業規劃、《西部陸海新通道廣西現代物流建設實施方案(2019-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按照冷鏈物流“一核、三線、多節點、全覆蓋”空間佈局,構建立足廣西、面向東盟地區和粵港澳、輻射大西南的現代冷鏈物流體系。根據廣西《政府工作報告》,今年,該區將構建高效便捷的物流網,積極推進防城港北部灣國際生鮮冷鏈園區一期和百色西南冷鏈物流交易中心等項目,同時加快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建設。


  濃厚科技創新色彩

  廣西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對農業發展的關鍵作用,持續加大農業科研經費投入,著力提升農業科技基礎研發實力,支持科技成果轉化,為“廣西好嘢”品牌增加科技含量。如今,廣西以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園區建設為載體,不斷加快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步伐,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增強農業科技引領作用。根據廣西《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廣西將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區增點擴面提質,建成自治區級核心示範區300個、縣級示範區600個,同時啟動現代種業創新工程、農業重大技術攻關工程等八大農業科技創新工程。

  在人才保障方面,截至2019年,廣西累計成立了20個自治區創新團隊,彙集各地推廣體系、科研機構的專家力量,專家總數達1600名;2019年落實經費3950萬元,持續保障創新團隊建設;成功開展首席科學家(院士)進廣西助力鄉村振興活動,邀請30多名院士和國家首席科學家考察指導,成功簽訂10個產業合作協議。

  除專業技術攻關外,大數據信息化技術的廣泛應用也成為廣西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據悉,廣西打造了農業大數據平臺,將農業生產體系、追溯體系、監管體系、服務體系、信用體系納入其中,構建起以農業物聯網、雲計算技術為核心的農業信息化基礎,提升以大數據為支撐的農業信息化服務,實現農業現代化和信息化的跨越式發展,智慧農業發展成效初顯。

  利用該平臺,廣西從“產前、產中、產後”三大方面,對產業鏈各環節進行細化,囊括種子種苗、產業結構、氣象服務、預測預警、價格分析、進出口趨勢等18個專題,提升了農業生產經營水平,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圖片/網絡整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