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誅筆伐,是人性的勝利還是囹圄?

近日網上沸沸揚揚的2.27事件好像終於慢慢落了帷幕,不再在各大熱榜高舉不下。

但這種暗流湧動還沒有結束。

也就是一覺醒來,網絡上腥風血雨、攻訐指摘,儼然暴雨梨花、又如蝗蟲過境。

這樣的口誅筆伐,到底是人性的勝利還是囹圄?

網絡2.27事件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簡單回顧一下。因陳情令大爆的人氣偶像肖戰其下一粉絲在網上發現了一篇關於肖戰的同人文章,也就是基於原作再創作的相關文章。

由於該粉絲對這篇文章中肖戰性少數群體的設定以及成人內容的描寫等感到冒犯,他以宣傳色情文學對其進行舉報,隨後並在微博上發出一些相關言論,許多粉絲也諸相響應。

2月29日,同人網站AO3在國內被屏蔽,同人愛好者無法登入,很多太太清稿宣佈退圈,諸多同人創作者深受打擊。

鏖戰開始。


口誅筆伐,是人性的勝利還是囹圄?



就局外人的角度而言,(我不是肖戰的粉絲,也不是同人作品的愛好者),我是持有雙方都很無辜的觀點,當然這裡的雙方指的並不是引戰的粉絲和不理智圈內人,我指的是肖戰和創作網站。

事實上我們已經見過太多粉絲行為,愛豆買單的例子,為什麼要讓肖戰糊穿地心?因為你的粉絲讓我痛失家園,我就要讓你立刻出圈。

為什麼網站被關?因為相關粉絲的舉報和慫恿。原諒我用這個詞,當我看到帶頭粉絲在底下評論說讓借父母身份證進行實名舉報等等煽動評論的時候,我就意識到這並不是粉絲出於公民權利進行的道德建設而是利用。

情緒不是一下就被點燃的,事態是一步步升級的。我想令人觸目驚心的不是一場網絡罵戰,而是口誅筆伐背後所代表的極惡極善。

口誅筆伐,是人性的勝利還是囹圄?


為什麼這件事情越鬧越大?原因很簡單。

“粉絲低齡化”、“創作自由”、“公共權力濫用”、“文化圈”以及“利益糾紛”等等,以下簡述幾點。

1.粉絲低齡化

馬丁路德金有一句名言:“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真誠的無知和認真的愚蠢更加危險的事情了”。

低齡化粉絲註定了這場網絡戰爭的開頭是自我的、情緒化的、不成熟的自我發洩。

這裡的低齡化並不是單純指年齡,還包括思維低齡化,也就是俗稱的腦殘粉。

眾所周知,一個腦殘粉比一個黑粉還可怕。網絡戰爭的引戰人某小兔贊比在他對於偶像,也就是肖戰,的宣傳裡,這不是一個成熟的粉絲能做出來的事情,

他所擁護的是他想象的偶像,而不是本人。

由一篇文章上升到平臺,攻擊同人文創作者腐女惡臭等等,以偏概全。

2.創作自由

此次事件涉及的同人創作網站是一家非盈利的同人創作集散地,並不是違反條例的組織,曾被時代雜誌列為2013年度50個最佳網站,曾於2019年被授予雨果獎。原名為Archive of Our Own,意為創作的房間,簡奧斯丁說過一個女人如果決意要寫小說,她必須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間。

每一個作品都是創作者的孩子,當曾經的努力付諸一旦、如一把野火燒盡,沒有一個真正熱愛創作的人不為之震顫。


口誅筆伐,是人性的勝利還是囹圄?


3.利益糾紛

觀點不和從來就不是什麼稀奇事情,就連豆腐腦都有甜鹹黨派,事情的發酵就在於誰動了我的蛋糕?

從肖戰來講,娛樂圈以流量取勝,因此資源就顯得格外珍貴,自然有人不嫌事大,在其中渾水摸魚、推波助瀾;從肖戰的粉絲來講,cp粉和唯粉立場衝突,追星上頭;從同人創作者和愛好者來講,肖戰粉絲的行為以及其團隊粉絲引導管控不當對他們所造成的創作毀滅,觸發了火焰。


但是脫開事情的內容,真正令人驚心的是背後的人性。

一場網絡混戰遲早會過去,就像《飢餓的蘇丹》引起的社會輿論一般。

疾風掃過,不再留下任何枯敗的葉子。

現在在網絡上砍瓜切菜、虎噬羊群的人終究會鎮定下來。

很高興社會的發展帶給我們更高的話語權,言論自由像閃光的燈塔,照亮我們晦澀的航程,我們交流、創作、探討、反思,但也有人過於放大了自由,把它當成一個玩具,用於宣洩不斷放大的情緒。

就這場爭端背後,多少惡意謾罵、憑空造謠、跟風洗地,好像輿論是一個面做的人偶。

我只希望大家在表達態度的時候無愧於心、有據可依,情緒不是拋掉文明的藉口,權力不是濫用的工具,底線不是因為可以跨越的溝塹。

社會發展至今,每當看見被輿論操控、蒙著雙眼而不自知的人們,舉刀揮向一個個凱文·卡特時,我都會想到 那個帶著人道主義手環的女孩身後落著的禿鷲和魯迅先生說的人血饅頭。

致每一位熱愛所熱愛的真誠人們,致每一位矇眼的躁動者。

口誅筆伐,是人性的勝利還是囹圄?


分享到:


相關文章: